Oort雲

另外人們相信,所有奧爾特雲彗星的總質量,會是地球的5至100倍。 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 人們認為太陽外其他恆星也會有自己的奧爾特星雲存在,又如果兩顆距離近的恆星,其奧爾特雲會出現重疊,導致彗星走進另一恆星的太陽系內部。

奧爾特雲又譯 歐特雲,是一個假設包圍著 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 彗星,距離 太陽約50,000至100,000個 天文單位,差不多等於一 光年,即太陽與 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一。
雖然人們未曾對奧爾特星雲作直接的觀測,但從觀測得彗星的橢圓軌道,認為不少彗星皆是從奧爾特星雲進入 內太陽系的,一些短周期的彗星可能來自 柯依伯帶
1932年, 愛沙尼亞的天文學家 Ernst Öpik 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的外層邊緣的雲團。但1950年, 荷蘭天文學家 奧爾特 (Jan Hendrick Oort) 便指出 Öpik 推論有矛盾的地方,一個彗星不停來回太陽系內部與外部,終會被多種因素所摧毀,其生命周期決不會如太陽系的年齡長。該雲團所受的太陽輻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另外人們相信,所有 奧爾特雲彗星的總質量,會是 地球的5至100倍。
奧爾特雲是50億年前形成太陽及其行星的 星雲之殘餘物質,並包圍著太陽系。而最廣為人們接受的假設,是奧爾特雲天體在較接近太陽的地方形成,與其他 行星小行星相似,及後給仍年輕的大型氣體行星,諸如 木星等天體的強大引力將之逐出太陽系內部,使它們擁有極為橢圓或拋物線狀的軌道。同時,這個過程也把它們的軌道偏離黃道面,並形成奧爾特雲呈球狀的形態。一些在遠處的天體之軌道又被附近的 恆星攝動,使之變為圓渾,並能長期處於太陽的遠方。
人們認為太陽外其他恆星也會有自己的奧爾特星雲存在,又如果兩顆距離近的恆星,其奧爾特雲會出現重疊,導致彗星走進另一恆星的太陽系內部。預計在1000萬年以內,最有可能攝動奧爾特雲的恆星是 Gliese 7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