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影片將震驚美國的著名非洲裔橄欖球運動員O·J·辛普森殺人 案事件搬上熒幕。辛普森為逃脫殺妻的指控,僱傭“夢之隊”律師團。當時,黑人正好對羅德尼·金等案件不滿,律師團便製造了一個白人種族歧視分子福爾曼警官,質疑洛杉磯警察局的蒐證過程,煽動種族情緒,最終贏得了陪審團,辛普森被判無罪。16年後,逍遙法外的辛普森因持槍搶劫和綁架再次被判刑33年。
分集劇情
第1集辛普森堪稱傳奇的職業生涯,從南加州大學的明星球員到人盡皆知的橄欖球明星,辛普森的這條巨星之路走得很理所當然,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辛普森的家庭、學校、社會環境或許讓他的思想里積累了很多特殊的東西,有些扭曲的東西。
第2集辛普森運動生涯結束後在演藝圈及商界,繼續憑藉其左右逢源的手段和精心炮製的形象,獲得持續的關注與成功,儼然成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職業體育所打造出來最為成功的明星人物,與此同時他與第二任妻子、也是最終的受害者妮可步入婚姻殿堂,不過令所有人意外的是,在外界看來愛情事業雙得意的辛普森,卻暴露出越來越嚴重的家暴傾向,並多次招致警方介入。
第3集辛普森殺妻案件的始末,1994年6月12日深夜,辛普森的妻子和一位餐館的侍應生慘遭殺害,而辛普森則被列為主要疑犯,17日,幾十輛警車在洛杉磯公路上對辛普森乘坐的車輛展開追逐,約9500萬觀眾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最終,辛普森被逮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辛普森案的12名陪審員中有9名是黑人,而辛普森的“黑人”身份卻在當時成為了一個“有利”條件,在九個月的審訊過程中,有沉悶枯燥普通人不易明白的血液化驗證據,也有意想不到的發展。
第4集辛普森案正式進入審理階段,控辯雙方的證據大戰豁然拉開。辯護律師團為幫辛普森脫罪,無所不用其極——證據真偽,流程瑕疵,各種有力證據轉瞬之間變成污點,警方、檢方被律師團打得狼狽不堪,種族矛盾被巧妙撬動,一樁殺人案戳中了美國社會的痛點。一片昏天黑地之下,竟然還有人想渾水摸魚,一幅場面宏大的美國現代浮世繪呈現於眼前。
第5集經過長達九個月的庭審及控辯雙方激烈交鋒,案件終於來到陪審團合議環節,但原本被認為將花費幾天時間討論的合議結果,竟只經過三個半小時就公布了最終定論:辛普森謀殺罪名不成立,當庭釋放…這一結果引起了整個美國的震盪,黑人族群將其當做勝利歡呼慶祝;白人群體則大多抗議抵制無罪判決。辛普森本人的生活卻已注定無法回到最初,在民事訴訟結果判決其有罪賠償後,一起意外的“搶劫案”讓他最終還是難逃牢獄之困。
分集劇情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片名並沒有叫《辛普森殺妻案事件始末》,而是《辛普森:美國製造》,美國ESPN通過大量的影像資料和訪談,試圖對辛普森殺妻案進行還原,導演伊斯拉·埃德爾曼初衷是製作一部電影,美國ABC、ESPN以及加拿大CTV播出該片時,將其分為五集。之後又把電視台每集播出的片尾字幕被剪掉,將五集沒有片尾字幕的電視紀錄片連線成了一部“未刪減”的紀錄電影 。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O·J·辛普森 | O·J·辛普森 | |
卡里姆·阿布杜爾-賈巴爾 | 卡里姆·阿卜杜爾-賈巴爾 | |
穆罕默德·阿里 | 穆罕默德·阿里 | |
蒂姆·麥道斯 | 蒂姆·麥道斯 | |
大衛·萊特曼 | 大衛·萊特曼 | |
馬特·勞厄爾 | 馬特·勞厄爾 | |
泰德·科佩爾 | 泰德·科佩爾 | |
拉里·金 | 拉里·金 | |
小霍華德·E·羅林斯 | Coalhouse Walker Jr. | |
鮑勃·霍普 | 鮑勃·霍普 | |
彼得·海姆斯 | Himself - Interviewee | |
Lance Ito | Lance Ito | |
麥可·傑克遜 | 麥可·傑克遜 | |
羅伯特·甘迺迪 | 羅伯特·甘迺迪 | |
T. Larry Kirkland | T. Larry Kirkland | |
Joe Kolkowitz | Joe Kolkowitz | |
David LeBon | David LeBon | |
Steve Lehmer | Steve Lehmer | |
Laura Hart McKinny | Laura Hart McKinny | |
Walter Mosley | Walter Mosley |
職員表
製作人 | Tamara Rosenberg、Caroline Waterlow、John Dahl、Ryan Dilts、伊斯拉·埃德爾曼、Cristina Esteras-Ortiz、Deirdre Fenton、Libby Geist、Connor Schell、Kristin Lesko、Betsy Reid、Erin Leyden、Nina Krstic |
導演 | 伊斯拉·埃德爾曼 |
攝影 | Nick Higgins |
配樂 | Gary Lionelli |
剪輯 | Ben Sozanski、Maya Mumma、Bret Granato |
造型設計 | Audrey Da Costa、Shannon Hughey |
錄音 | Eric Di Stefano、Keith Hodne、Percy Urgena、Josh Wilkinson、Jim Choi、Craig Parker、Trey Murdaugh、Craig Parker、Caleb Mose、Randy Sparrazza、Robert Sylvain、Jason Quinn、Lupe Meija、Fiona McBain、Dennis Haggerty、Abe Dolinger、Kevin Crawford |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數 | 獎項 | 獲獎方 | 類型 |
2016年11月22日 | 第32屆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6年11月28日 | 第26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6年11月 | 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6年12月1日 | 第82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6年12月 | 第42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最佳剪輯 | 布雷特·格拉納托 | 獲獎 | ||
瑪雅·穆馬 | 獲獎 | |||
本·索贊斯基 | 獲獎 | |||
2016年12月6日 | 第15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提名 |
2016年12月8日 | 第41屆美國電影學會獎 | 特別表彰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6年12月11日 | 第37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7年1月8日 | 第51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7年1月10日 | 第28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 | 最佳紀錄片製片人獎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7年1月27日 | 第67屆美國剪輯工會獎 | 紀錄片最佳剪輯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2017年2月4日 | 第69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 最佳紀錄片導演 | 伊斯拉·埃德爾曼 | 獲獎 |
2017年2月18日 | 第53屆美國電影音響協會獎 | 紀錄片最佳音效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提名 |
2017年2月26日 | 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紀錄長片 | 伊斯拉·埃德爾曼 | 獲獎 |
Caroline Waterlow | 獲獎 | |||
2017年5月7日 | 第26屆MTV電影獎 | 最佳紀錄片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提名 |
2017年6月20日 | 第33屆美國電視評論家協會獎 | 最佳新聞及信息類節目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提名 |
2017年9月18日 | 第69屆艾美獎 | 非虛構類節目最佳畫面剪輯 | 《辛普森:美國製造》 | 獲獎 |
非虛構類節目最佳導演 | 伊斯拉·埃德爾曼 |
發行信息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ESPN Films |
Laylow Films | |
發行公司 | ESPN Films |
VPRO Television(荷蘭) | |
全美體育電視網 | |
Canvas(比利時) | |
Viceland(美國) | |
Viceland(法國) | |
BBC Television Centre(英國) | |
BBC Four(英國)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美國 | 2016年1月22日(聖丹斯電影節) |
2016年5月20日(影院首映) | |
2016年6月11日(TV第一集) | |
2016年6月14日(TV第二集) | |
2016年6月15日(TV第三集) | |
2016年6月17日(TV第四集) | |
2016年6月18日(TV第五集) | |
西班牙 | 2016年8月4日 |
荷蘭 | 2016年11月19日(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
2017年1月1日(TV第一集) | |
2017年1月2日(TV第二集) | |
2017年1月3日(TV第三集) | |
2017年1月4日(TV第四集) | |
2017年1月5日(TV第五集) | |
英國 | 2017年5月14日(TV第一集) |
2017年5月15日(TV第二集) | |
2017年5月16日(TV第三集) | |
2017年5月17日(TV第四集) | |
2017年5月18日(TV第五集) |
作品評價
《辛普森:美國製造》是作為一部非虛構影片,它不僅是對新 聞事件的抽絲剝繭、對弱勢群體的深入介入,更應該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努力找出個體身上展現出的人類共通的情感。這種情感也絕不該裹挾著偏見和政治立場,它不是政治、歷史的判定工具,而應成為人類理解彼此的鑰匙,以及有助於我們成長的一面鏡子。 (澎湃新聞評)
《辛普森:美國製造》這部紀錄片對於美國“種族和法律”、“政治正確”上徹骨的分析與審視,會讓你覺得每一集的觀看都接受著巨大的衝擊和心理上的沉重感。無論是想體會一下我們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地地道道的“美國製造”,還是想正三觀、對於時事都擁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附庸大部分人的觀點。 (騰訊新聞評)
《辛普森:美國製造》將這樁世紀大案解剖剝離,新聞背後的真相、美國種族衝突與政策幾十年的變遷,全部濃縮在5集中。看完之後,很難對辛普森這個案件再下一句話兩句話的片面結論了,因為太多太多的複雜衝突讓人只能沉下心來思考研究,那些族群的分裂、跨越政治與法律界線的行為,那些可怕人性的深淵,永遠不會消失。 (新聞晨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