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步槍

No.1步槍

No.1步槍是一戰和二戰期間英軍主力制式輕武器之一,該槍後來出口過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印度、斯里蘭卡等大英國協國家。

基本概況

步槍圖照1 步槍圖照1

李·恩菲爾德SMLEMarkⅢ型步槍,是英國皇家輕兵器工廠於1907年1月26日推出一款新型李·李恩菲爾德步槍。進一步簡化和改進型設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曾有過這款槍的身影。

基本數據

口徑:7.69毫米

全槍長:1.132毫米

全槍重:4千克

彈匣容彈量:10發

發展沿革

步槍圖照2 步槍圖照2

在布爾戰爭時期(1899-1902) ,MLE步槍是英軍步兵的制式步槍,以往英軍在殖民地戰爭中面對的都是武器裝備落後的對手,而這次英軍士兵第一次面對同樣裝備先進的敵人。雖然英軍多次戰鬥的失利都歸因於戰略戰術的失敗,但也有許多英軍士兵認為布爾人的槍和槍法都比英國人好。雖然英國陸軍也很重視射擊練習,但許多MLE步槍無法在野外歸零,許多新步槍不得不運回英國的兵工廠重新校正瞄具。另外一個問題是布爾人的毛瑟步槍是用橋夾裝填的,一次就可裝滿彈倉。而雖然MLE步槍容量比毛瑟步槍多了一倍,但裝填時只能一發一發地裝,很費時間。

英國人很認真地吸取了布爾戰爭的經驗教訓,在1903年就推出了一種改進過的李-恩菲爾德步槍,這種新步槍改進了原有步槍的幾個缺點。新的缺口式機械瞄具很容易歸零,在拋殼口上增加了彈夾導槽,用5發彈夾裝填時,壓兩次彈就可裝滿彈匣。但除了這些改進外,新步槍還有一項更重要的改變,就是創造了一種“短步槍”的新概念。在當時,世界各國普遍的觀念都是為步兵配髮長步槍,為騎兵、炮兵和其他部隊配發卡賓槍。而英國人卻決定用一種“中間”尺寸來代替多種尺寸,只採用一種長度介於長步槍與卡賓槍之間的短步槍,同時滿足兩種用途。

步槍圖照3 步槍圖照3

其實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在1901年就已經開始生產和試驗這種短步槍,根據布爾戰爭的經驗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後,於1902年12月正式命名為“第1型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ark I)。在介紹李氏長步槍的時候也許大家都已經注意到,英國兵工部門的命名習慣是從右到左的,就像他們的日期表達方法一樣,所以這個英文全稱中的“Short”所指的不是彈匣而是步槍,SMLE步槍的彈匣尺寸與原來MLE步槍彈匣相同,只是步槍長度縮短至44.5英寸(約1130mm),因此千萬不能從左到右翻譯為“短彈匣李-恩菲爾德步槍”。

恩菲爾德工廠在1903年正式開始生產SMLE Mk.I,到了1904年,斯帕克布洛克皇家兵工廠(RSAF Sparkbrook)、伯明罕輕武器公司(Birmingham Small Arms Co.——BSA)和倫敦輕武器公司(London Small Arms Co.——LSA)都開始為英軍生產SMLE Mk.I步槍。在1906年出現了稍作改進的SMLE Mk.I*,同年在恩菲爾德兵工廠、斯帕克布洛克兵工廠、BSA公司和LSA公司都開始生產SMLE Mk.I*。

在1903年,英國政府還批准了把原有的李氏長步槍(包括MLM和MLE)轉換成SMLE式的短步槍,以減少部隊換裝新步槍的費用。這些由長步槍轉換過來的短步槍型號被命名為“SMLE轉換型Mk.II”(SMLE Converted Mark II),或縮寫成ConD II。在1907年作了進一步的升級改造,並重新命名為“SMLE轉換型Mk.IV”(縮寫成ConD IV)。

對SMLE步槍的設計作進一步的改進和簡化,導致在1907年定型和投產新的SMLE Mk.III步槍,同一年恩菲爾德兵工廠、BSA公司和LSA公司開始生產Mk.III步槍(斯帕克布洛克兵工廠於1906年歸BSA公司所有)。1909年印度的伊莎波爾步槍廠(Ishapore Rifle Factory)也開始生產SMLE Mk.III步槍,澳大利亞的利特高輕武器廠(Lithgow Small Arms Factory)在1913年開始生產SMLE Mk.III步槍。

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

SMLE步槍的研製和服役一直伴隨著一些“理論家”的反對,這些抱著舊觀念的人通過理論研究而不是研究實戰經驗認為步槍還是長的比短的好,而SMLE步槍對步兵來說太短,對騎兵來說則太長,如果一定要替換MLE步槍,寧可被一種毛瑟式的步槍所代替。在這種意見影響下,導致P-14步槍的出現。但SMLE步槍仍然得到投產和改進,其中以Mk.III的產量最多。至於早些年已經交付部隊的SMLE Mk.I*和Mk.II步槍則通過對原槍的升級改造來增加Mk.III上的幾項改進,並由此先後定型了1908年的SMLE Mk.I**和1914年的SMLE Mk.I***。類似的升級改裝在伊莎波爾兵工廠被定型為SMLE Mk I*I.P.和SMLE Mk I**I.P.,其中“I.P.”則為“印度式”(India Pattern)的縮寫。在1907年,把原有的Mk.II按照Mk.III的形式進行改進,然後重新命名為SMLE Mk.IV。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軍士兵很快就發現SMLE是一種非常好的步槍,精確、可靠、火力迅速、操作方便。英國士兵都必須要經過單人射擊練習和齊射練習,一個訓練有素的英兵可以在一分鐘內瞄準射擊15發(有些英國人的文章中甚至吹噓說在1914年的英國步槍手能在1分鐘內瞄準射擊30發——包括了裝填在內,還不是用埑壕戰彈匣),這樣的實際射速比當時任何手動裝填步槍都要快,著名的毛瑟98式的實際射速只能達到一分鐘10發。當英軍士兵以齊射方式連續射擊時,那些德軍士兵就覺得像被機槍火力壓制一樣,經歷這些場面的人都畢生難忘。

麻煩是,沒有足夠的數量。很明顯第一次世界大戰不能預期很快就結束,為了準備長時間的戰爭有必要大大擴充軍隊,而步槍數量也要相應增加。有一個麻煩是——生產速度遠跟不上實際需要。P-14步槍的設計特點之一就是方便大量生產,但在英國沒有生產商有空餘的機器和人力來生產,因此陸軍部決定由尚未參戰美國人來為英軍生產P-14步槍,以補充李氏步槍的空缺。

除了找美國人生產P-14外,為了能迅速提高國內步槍的產量,英國陸軍部在1916年批准了SMLE Mk.III*的定型及生產,這種型號是原有Mk.III的簡化型,簡化的項目主要包括取消齊射瞄準具、彈匣隔斷器和照門上的風偏調整螺帽,這些簡化並不會影響步槍的實際性能,但使得生產工序減少而提高了生產速度。並非所有的工廠都同時開始生產Mk.III*,BSA公司實際上在1915年就開始試產Mk.III*,而LSA公司直到1918年才開始生產Mk.III*。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8年11月結束後,伊莎波爾和利特高都恢復了Mk.III的生產。在英國,LSA公司的工廠關閉,但BSA公司繼續生產Mk.III和Mk.III*步槍,除了提供給英軍使用外,還向海外銷售,而恩菲爾德兵工廠則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對原有SMLE的改進上,其中一項是要研製採用覘孔式照門,戰爭結束後,許多英軍士兵都對SMLE步槍都很滿意,也提了不少改進建議,其中一點就是希望能像P-14步槍那樣使用覘孔式照門。

在1922年,SMLE Mk.V試驗步槍被採用,該型號對原有步槍的簡化並改用覘孔照門,但從1922年到1924年間恩菲爾德兵工廠只生產了2萬支Mk.V。到了1926年,英國兵工管理部門感到他們的武器命名方式太混亂,有些用標記,有些用年份,因而決定採用新的命名方式來統一叫法。於是原有的.303口徑SMLE步槍統一命名為No.1步槍,而.22口徑的SMLE訓練槍則被命名為No.2,P-14步槍則被命名為No.3。

對SMLE步槍的持續改進,導致在1926年推出了No.1 Mk.VI試驗步槍,然後在1929年和1935年分別改進了B型和C型兩種式樣,並最終重新定型為No.4 Mk.I步槍。

步槍圖照4 步槍圖照4

儘管英軍已經採用了No.4步槍 ,但從1939年至1945年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No.1步槍仍在大量生產和使用。除了利特高工廠從1939年到1941年中期生產了幾千支No.1 Mk.III外,二戰中所有的No.1步槍均是Mk.III*的式樣。其中BSA公司生產了超過25萬支No.1 Mk.III*,伊莎波爾工廠生產了超過60萬支No.1 Mk.III*步槍,利特高工廠生產了超過50萬支No.1 Mk.III*。在二戰期間,大量的No.1 Mk.III*步槍裝備了英國軍隊及其他大英國協國家軍隊,而且還有空投了許多No.1步槍到歐洲的納粹占領區,支援當地的抵抗組織。

No.1步槍在利特高一直持續生產到1956年左右,而在伊莎波爾持續生產到1974年左右,這兩家工廠都對原有的步槍作了一些改進,但都只生產Mk.III*步槍。大概在1949年,伊莎波爾改用阿拉伯數字作為型號編號,因此Mk.III*改稱Mk.3*。另外在1960年代中期,伊莎波爾研製了No.1步槍的一種7.62×51mm北約標準口徑型,並命名為7.62mm 2A步槍,後來略作改進成為7.62mm 2A1步槍,在外表上這些步槍與.303口徑原槍的區別在於彈匣的形狀。在1970年代最初幾年時間裡,伊莎波爾重新生產了.303口徑的No.1 Mk.3*步槍。在二戰結束後,大約有500萬支SMLE步槍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使用,而直到如今,仍然有許多SMLE步槍在民間用於狩獵和打靶,或作為歷史紀念品被人收藏著。

技術特點

步槍圖照5 步槍圖照5

SMLE步槍是由MLE步槍縮短而來的,所以整體結構變化不大。槍管由原來的30英寸縮短到25英寸,前托與槍口端面平齊,並有一個小螺柱凸出於槍口下方用於安裝刺刀。因此外形上能很容易區分MLE步槍與SMLE步槍。SMLE的瞄準具由大麥粒準星(倒V形)和可調整的V形缺口照門組成,都裝在槍管上,準星由前托的槍口箍上延伸的兩片護耳保護。後來為了容易生產,把準星改為柱形,照門改為U形缺口。最初的SMLE步槍仍然有齊射瞄準具,但在1916年以後生產的SMLE步槍都不再安裝齊射瞄準具,以便簡化生產工序。保險在機匣的左後側,右手拇指可以很方便地操作。

性能數據

MLE Mk.ISMLE No.1 Mk.IIINo.4 Mk.INo.5 Mk.I
全長49.5" (1257mm)44.8" (1138mm)44.5" (1130mm)39.5" (1003mm)
槍管長30" (767mm)25.2" (640mm)25.25" (641mm)20.5" (521mm)
槍重4.19 kg3.96 kg4.11 kg3.24 kg
彈匣容量10 rds10 rds10 rds10 rds

服役事件

布爾戰爭時期(1899-1902)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士兵日常訓練

總體評價

步槍圖照6 步槍圖照6

大多數SMLE步槍的槍托右側都嵌有一小片圓形的黃銅片,上面銘刻有兵團的標記。背帶環有兩個,一個在前托中部的槍管箍底部,另一個在槍托底部。槍托中空,在鋼製托底板上有活門,可在槍托記憶體放維護工具。在前托的前端面上有一個小螺柱凸出於槍口下方,是用於安裝劍形刺刀的。SMLE步槍最初配備的是P1903刺刀,但由於SMLE步槍的全長較短,有些人認為這樣在拼刺時會處於不利位置,必須增加刺刀長度,因而開發了P1907刺刀。很多人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於埑壕戰的需要,德國的毛瑟98式和美國的春田M1903都試用過容量達20至25發的長彈匣,但其實恩菲爾德兵工廠曾在1916年向前線的英軍提供了至少160,000個大容量彈匣,這種弧形長彈匣可裝20發.303槍彈,但這種彈匣已經很少見,因而成為收藏家追棒的珍希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