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M精確制導飛彈

NSM精確制導飛彈

挪威康士伯公司為沿海作戰研製的NSM精確制導自主反艦飛彈已基本完成定型實驗,即將進入批量生產階段。在此之前,挪威國會已於2003年10月決定批准挪威皇家海軍採購6艘“舍爾德”級高速水面艦艇,以組成一支高技術的沿海戰鬥力量。

NSM反艦飛彈

NSM精確制導飛彈 NSM精確制導飛彈

是從上世 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現在計畫使之成為舍爾德級艦艇和挪威海軍5艘新型的南森級護衛艦(現在正在西班牙伊扎爾造船廠建造中)以及NH90艦載直升機裝備的主要水面戰武器系統。NSM飛彈在挪威國內被稱為“新型反艦飛彈”(Nytt Sjomalsmissil)。而在國際市場上,康士伯公司給這種新型武器取名為“海軍攻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兩個名字的縮寫都是NSM。基本型NSM飛彈被稱作具有一定對付陸上目標能力的中型反艦巡航飛彈,在接近目標和彈道末段採用紅外成像制導。在整個飛行階段,採用全球定位系統、慣性與地形輪廓匹配導航技術相結合進行導航。用於傳送單幀圖像和地面目標算法的雙通道數據鏈已納入未來發展計畫。目前,康士伯公司把主要重點放在使NSM飛彈具有“優越的突防能力”上。飛彈設計上儘可能地採用了多種手段來避免被目標防禦設施探測到,包括降低雷達反向截面,採用被動工作方式,以及為了利用目標區地形隱蔽自己不被探測到(地形隱蔽)而通過預置飛行途經點來精確導航。飛彈在最後迫近目標時超低空掠海飛行,同時實際攻擊程式也是隨機的,通過出其不意的三維迂迴機動來突防目標防空武器的火控系統。

雙通道數據鏈

現在,挪威武裝部隊和飛彈主契約商康夫斯堡防務與航天公司正朝著進一步的研製方向邁出第一步,即將此飛彈改進成一種全向、高精度、多任務型的防區外發射武器,使其能攻擊那些防禦更為嚴密的陸上和海上目標。在兩個獨立的研究項目中,正在論證飛彈雙頻智慧型型紅外成像(I3R)導引頭對陸上目標的性能;以及使飛彈能夠在飛行中由地面操控人員強制控制的雙通道數據鏈。將該飛彈集成到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鬥機和歐洲多用途戰鬥機的可行性研究已經完成,只要得到用戶經費支持,集成工作隨時即可展開。在今後幾年內,可以預料這種飛彈的射程(目前被認為在200公里以上)可能增加,並且可能採用其它的彈頭。被認為是國際市場所需的新需求包括:地面攻擊能力、飛行中控制飛彈的能力、以及使飛彈具有網路化能力。這些新的需求建立在原來的需求之上,包括穿越堅固防禦的能力,全天候沿海及外海作戰,自主目標探測、識別與確定,遠距離以及基於多種平台的能力。在2001-2003年間,智慧型型紅外成像導引頭對艦艇型目標的性能已進行廣泛測試,導引頭及相關電子設備被裝在改裝的翼尖艙內掛載在挪威皇家空軍的幾架F-5B戰鬥機上完成了高速、低空飛行實驗。

誘餌試驗

據西方媒體報導,已進行許多測試來驗證一系列性能參數,包括進行自主目標識別導引頭(及其信息處理)的能力。例如,挪威軍方報導稱已通過在北約不同類型護衛艦上空飛行的感測器對導引頭進行驗證。在測試中,智慧型型紅外成像導引頭區分出了中立目標與敵方目標,並確定了武器平台應該忽略的中立船隻和應該攻擊的敵方護衛艦。其它試驗還證明,智慧型型紅外成像導引頭不難探測到那些以低雷達反向截面特徵為特色的戰艦,而就雷達制導飛彈而言是難於探測到這種戰艦的。據丹麥軍方報導,挪威飛機(被認為是來自負責NSM飛彈試驗工作的挪威空軍所謂“虎眼”F-5小組)在2003年8月參與了北約的實驗。這些試驗在日德蘭半島北部靠近希茨哈爾斯和斯卡根的海面上舉行,由美國海軍牽頭的電子戰特別工作組主持,該工作組隸屬於北約組織海軍裝備部,其成員包括15個北約國家和7個北約機構。挪威的飛機與來自加拿大、丹麥、德國、義大利、波蘭、葡萄牙、英國和美國的飛機、艦艇和陸基資源一起參加了實驗。據丹麥方面稱,這些實驗重點放在雷達和被動感測器以及與反艦飛彈有關的系統。據稱,該飛彈的導引頭完成任務“很好”。其區分紅外誘餌與真實目標的能力也進行了測試。導引頭採用了基於軟體的誘餌參數識別和同時雙頻(3-5um與8-12um)掃描來區分目標與誘餌。據說導引頭不受電子或雷射干擾影響。接下來在挪威F-5飛機(大部分由前336中隊的飛行員駕駛)上的試驗將評估導引頭對諸如建築物、飛彈發射陣地及指揮所等陸上目標的探測性能。如果需要的話,飛彈的信號處理算法和自動目標探測算法將進行改進和補充。為了驗證雙通道數據鏈,採用了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超高頻數據鏈設備來顯示飛彈在飛行中重新瞄準、在飛行中中斷執行任務的能力,以及用作帶導引頭的無人機將圖像數據傳送回地面操控人員的能力。最初,研究重點將集中於每隔1-2秒傳送一幀圖像,而不是實時的視頻流圖像。但隨著圖象壓縮技術的發展,用戶最終能夠通過數據鏈得到所需要的圖象信息。該飛彈為安裝數據鏈發射機和接收機留有充足的空間。該飛彈可能被集成到F-35聯合攻擊戰鬥機及歐洲戰鬥機上,因為它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在其發射箱內,所有與武器之間的通信聯繫都是通過MIL STD1760協定來實現的,這與現代戰鬥機上的通信方式完全一致。而且,飛彈的掛點在彈體背部,能方便地掛到標準的1760型武器掛架上。因此,飛彈裝在發射箱內是背部朝下的,發射後立即翻轉180度恢復其正確的飛行姿態。該飛彈與聯合攻擊戰鬥機有關的另一個優勢是,很有可能它能掛到新型戰鬥機的內部武器艙內。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自己的AGM-154聯合空對面攻擊飛彈就不能這樣,這是一種射程約360公里的隱身高精度防區外發射武器。AGM-154可以執行與計畫的有完全對陸攻擊能力的NSM飛彈幾乎完全一樣的任務。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稱,將NSM飛彈裝到F-35戰鬥機的內部武器艙內只需對飛彈稍作改動。在內部第4和第8掛點上可掛兩枚飛彈,另外4枚可掛在外部武器架的第2、3、9、10掛點上——一旦取得空中優勢隱身已不很重要時,外部武器懸掛架就可以正常使用。來自聯合攻擊戰鬥機預期用戶國家的一些空軍軍官稱,NSM飛彈與F-35飛機的搭配可能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辦法,因為可以給飛機以高性能的中程(遠達300公里)反艦和對陸攻擊飛彈,尤其是在現已決定F-35不集成波音公司的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情況下,這種組合是非常有效的。據報導,澳大利亞已宣布不在F-35上掛載魚叉飛彈。普遍認為,澳大利亞與芬蘭、德國、希臘、新加坡、土耳其、英國及其它一些潛在用戶都對這種飛彈感興趣。對該飛彈的主契約商康夫斯堡公司來說,將這種飛彈集成到F-35上去還可以為其努力贏得與聯合攻擊戰鬥機相關的契約取得重要的進展,挪威在聯合攻擊戰鬥機系統研製和論證階段爭取參與的契約金額達1.25億美元。據挪威軍方報導,該飛彈還可以集成到歐洲戰鬥機——颱風上,颱風與F-35都參與了挪威空軍替換F-16的選型競爭。據認為,這可以帶來48架飛機的訂單。有關官員說,颱風沒有內部武器懸掛架,因此不能被認為是一種隱身平台。不過,有多達4個外部掛點可以用來掛載空對面防區外發射武器——可能的候選武器是馬特拉/英國BAe公司的風暴之影和歐洲EADS公司/薩伯·博福斯公司的金牛座巡航飛彈。同時,NSM飛彈也可能被選用,但可能(如同聯合攻擊戰鬥機一樣)需要進行大量的集成化工作。

空射型的NSM反艦飛彈 空射型的NSM反艦飛彈

實彈試射

有訊息來源稱,康士伯公司及其合作夥伴瑪特拉/英國BAe公司現在已落後於預定計

劃,2006-2007年向挪

威皇家海軍交付第一生產批次飛彈的計畫將會推遲。不過,造成進度遲誤的主要技術問題現在已經“查清”,並且正在“糾正之中”。飛彈的正式研製始於1996年12月,當時挪威皇家海軍為此簽訂了價值15億挪威克朗(2.18億美元)的契約,在飛彈開發期間已先後進行了4次實彈發射實驗。2000年和2001年,在挪威北部羅弗敦群島安島機場外的飛彈試驗靶場進行了兩次彈道發射實驗。2002年和2003年,在位於法國土倫附近的CEM地中海試驗場進行了兩次受控制飛行實驗。第一次實驗的飛彈不帶導引頭和測高儀,第二次是全彈。據挪威軍方透露,這些試驗發射有挪威皇家空軍F-5“虎眼”小組3名飛行員和12名工程師的支持。然而,在法國進行的兩次受控發射實驗發現了控制彈尾馬達的技術問題,官員們宣稱現在已經解決。一家挪威軍事刊物稱,這一問題直接導致了2003年6月最近一次試驗發射的飛行故障,飛彈發射後不到30秒就掉進了海洋。據說將發射一枚備用飛彈來驗證已採取的改正措施。

第一批次武器

第一生產批次NSM飛彈最適合於滿足挪威皇家海軍的使用要求,主要用於反艦任務,在2010~40年的時間框架內裝備挪威皇家海軍的新型南森級護衛艦和舍爾德級快速巡邏艇。除用於反艦外,這種武器還可能被用於攻擊諸如防空飛彈發射陣地或指揮控制建築物等地面目標。

第一生產批次武器的有效射程為185公里,最大飛行距離在200公里以上。挪威軍方表示只要稍作改進或者選擇不同的飛行剖面,其射程可以擴大至250公里。如果飛彈離開發射架後即沿著直線彈道俯衝攻擊目標,其最小有效射程僅為3公里。該飛彈採用法國製造的TRI-40渦輪風扇發動機,包括彈載發電機。它使用來自全球定位系統、慣性系統和測高系統的組合數據進行導航。根據最新數據,該飛彈發射重量為407公斤(比3年前的預定少了5公斤),飛行重量為344公斤(少了3公斤)。包括助推器在內的彈體全長為3.96米,寬度為1.36米,高度為0.5米(彈翼和控制彈尾摺疊)。亞音速的(M0.95)NSM飛彈可以像飛機一樣機動,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尤其是在彈道末段。

據稱,該飛彈有與康夫斯堡公司早先的企鵝飛彈同樣的機動性能,但作為競爭飛彈可承受雙倍於它的過載。由於機動性強,再加上被探測機率低,使該飛彈能夠突破典型的防護高價值目標的防空火力,如戰鬥機、區域截擊飛彈、要地防空飛彈、近距離武器系統等。第一批次飛彈可攜帶由歐洲航空航天防務公司下屬的德國TDW公司研製的120公斤戰鬥部(爆炸當量為100公斤梯恩梯炸藥)。據挪威軍方透露,該戰鬥部最適合於攻擊艦艇類目標和普通(無防護)建築物。該戰鬥部可預製破片對指揮所或飛彈陣地造成最大限度的毀壞,但不適合於攻擊掩體等加固的目標。TDW公司研製的戰鬥部內採用了該公司研製的“可程式智慧型多目標引信”,這種引信還使用在歐洲EADS公司/薩伯·博福斯公司金牛座巡航飛彈中由TDW公司研製的靡菲斯特戰鬥部內。

在NSM飛彈中,戰鬥部並不是飛彈結構的組成部分,而是被裝在一個“炸彈艙”型的空間內。這為在飛彈內嵌入不同的載荷提供了可能,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減少載荷(如減少到20公斤)後增加燃料的裝載量來增大射程。可供NSM飛彈選擇的載荷包括適於打擊地面目標的戰鬥部、偵察組件(當作一種高速戰術偵察無人機使用)、電子戰組件或大功率微波源。第一批次飛彈儲存在一個重846公斤(包括飛彈重量)的飛彈發射箱內,這使得它能夠裝到較小的艦艇上。發射箱長4.08米、高89厘米、寬80厘米。就制定攻擊計畫來說,該飛彈系統具有自動任務計畫的能力。在這種模式下,飛彈系統根據給出的戰術情況和艦艇戰鬥管理系統預先設定的戰術標準自動生成任務計畫。據悉,整個任務計畫可以在幾秒鐘內完成。戰術標準包括:飛行時間最短;被目標探測的機率最小; 單發攻擊或密集攻擊可選;搜尋範圍最大;飛行路線預置;空間控制限制(被避開的區域、高度)。人工計畫也是可以的,在人工模式下地面操控人員可以修改自動生成的飛行軌跡,或者從頭開始制定飛行路線。每枚飛彈可以預置最多200個飛行途經點。在作戰任務中,飛彈可以保持連續的待射狀態數個星期,使之能夠在探測到威脅的數秒內即可發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