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定部位
肩(屈、伸、外展、內收),
肘(屈、伸、)
碗(屈、伸、尺偏、橈偏)
髖(屈、伸、外展、內收)
膝(屈、伸、)
踝(屈、伸、跖屈、趾屈)
臨床適應症
痙攣性腦癱、肌張力異常、重症肌無力、肌肉萎縮等小兒疾病。
肌張力檢查介紹:
肌張力檢查是檢查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的一種方法。
肌張力檢查正常值:
沒有出現肌肉強直和肌肉鬆軟的現象。
肌張力檢查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肌張力增高 肌肉堅硬,被動運動阻力增大,關節運動範圍縮小。可表現為痙攣性或強直性。
(1)痙攣性肌張力增高 在被動運動開始時阻力較大,終末時突感減弱,稱為折刀(clasp knife)現象,見於錐體束損害。
(2)強直性肌張力增高 指一組拮抗肌群的張力均增加,作被動運動時,伸肌與屈肌的肌張力同等增強,如同彎曲鉛管,故稱鉛管樣強直,見於錐體外系損害。如在強直性肌張力增強的基礎上又伴有震顫,當做被動運動時可出現齒輪頓挫樣感覺,稱齒輪強直(cogwheel rigidity)。
2.肌張力減弱 肌肉弛緩鬆軟,被動運動時阻力減退或消失,關節運動範圍擴大,有時呈過度屈伸現象。見於周圍神經、脊髓前角灰質及小腦病變等。
需要檢查的人群:主要針對腦癱患群及懷疑患有肌張力異常的患者。
肌張力檢查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四肢殘疾或本身有疾病的患者。
檢查前禁忌:檢查前幾天不要做過度劇烈的運動,防止肌肉酸痛而影響檢查結果。
檢查時要求:檢查時肌肉要放鬆,以便順利開展檢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