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德國軍方通過對式的射擊試驗表明,7.92mm sS彈所採用的198格令尖頭彈和43.9格令發射藥在短槍管的標準型步槍上使用是很適合的,它的槍口焰和槍口衝擊波只是比舊的長槍管標準型略大。而原有的採用154格令尖頭彈的7.9mm S彈則由於它的發射藥過多才會導致過大的槍口焰,因此sS槍彈正式成為德國武裝部隊的步槍和機槍的標準彈。但德國陸軍直到1929年和1930年初期才正式對標準型步槍進行測試,而且這個測試其實是把現有的98b式卡賓槍的槍管縮短到600mm來進行試射,根據試驗的結果,最終產生了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主戰步槍——Kar.98k短卡賓槍。
到了1939年,德國吞併了捷克後,獲得大量Vz.24步槍,此時才把早年的毛瑟標準型步槍及其同型步槍重新定型為1924式步槍,也就是說,其實直到1939年之前,是沒有M24式毛瑟步槍的,M24式步槍的定型甚至比Kar.98k還晚。而中國在1935年開始生產的“中正”式步騎槍的圖紙其實是毛瑟標準型的圖紙(有些觀點認為可能是從捷克、比利時這些地方來的),而非像舊資料所說的那樣是來自德國的M24步槍圖紙。
蔣介石當政後為加強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就聘請德國軍事顧問擔任教官和進口德國武器並組建德械師,而進口的步槍就是標準型步槍。
標準型步槍是基於毛瑟1898式步槍,把槍管縮短了150mm,於1924年定型。標準型步槍口徑為7.92mm,槍全槍長1100mm,其中槍管長590mm,槍全重為4.08kg,表尺射程為2000米,初速為810米/秒,該槍使用了7.92mm毛瑟步槍尖頭彈,彈倉內可裝彈5發,膛線右鏇4條。
抗日戰爭爆發前國軍曾經進口過一批標準型步槍,裝備了當時的精銳德械師。除了中央軍之外,宋子文的財政部稅警總團(後來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軍)曾經進口過10000支。解放戰爭時國共雙方都有裝備,到了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中仍還有一些M1924式毛瑟步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