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

LOMO

LOMO(ЛОМО),原本為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Оптико-Механическ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的縮寫,意思為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盟。LOMO是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家高級光學器材生產商,其自主設計並製造多種光學設備,從顯微鏡及內視鏡到望遠鏡及夜視設備。LOMO LC-A是該廠在前蘇聯時期研製生產的35毫米自動曝光旁軸相機。Lomo是一個縮寫,Lomo本身指蘇聯20世紀50年代的一款相機,對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色澤異常鮮艷。現在Lomo是指拍攝時的一種態度,隨意捕捉,想拍就拍。不用在乎光圈、快門,不用追求角度、構圖。就算拍出來的照片曝光過度或模糊不清,只要能吸引眼球,就是一個成功的作品了。

基本信息

簡介

LOMO是一個縮寫,20世紀50年代蘇聯聖彼得堡一個專門生產軍事光學鏡片的工廠,叫列寧格勒光學儀器廠,是俄羅斯最大的光學儀器生產廠,LOMO LC-A是該廠在前蘇聯時期研製生產的35毫米自動曝光旁軸相機。而現在Lomo有了新含義,Lomo是LetOurlifebeMagicandOpen,讓人們生活開放、有魔力。Lomo 拉瑪、樂魔、裸貓……樂摸。儘管翻譯版本繁多,但是在香港台灣,Lomo的愛好者們給它起了一個恰當的中文名字——樂摸——讓我們快樂地撫摸生活!

歷史沿革

LOMOLOMO

LOMO相機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的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合企業,它是一種套用於前蘇聯間諜部門的體積小操作簡單的相機,由於套用領域特殊,使得它日夜均可以拍攝無須閃光。可隨身攜帶的低科技35毫米自動曝光旁軸相機。最初是模仿萊卡的Minox,這種相機當時也不是很流行,沒有光圈,只有簡單的b門,而且成像質量不高,照片暗角比較大。

由於該相機對於、藍、黃感光特別敏銳,所以用正片衝出的相片色澤異常鮮艷。關於LOMO藝術(Lomography)的形成,首先要提到LomoLC-A,這是Lomography的起源。Lomo相機原先是前蘇聯的產物,由列寧格勒光學與機械聯盟1980年代初期製造出品,是一台為了大眾需求而製造的陽春傻瓜相機

Lomography逐漸興起

LOMO Lomography逐漸興起

Lomography Society使Lomo相機出現再生神話,但同時亦必須確保它能長遠地發展。Lomographic於1982年聖彼得堡開始興起。Lomo生產商被要求生產大量間諜相機,造福人民之餘亦蘇維埃增光。

Lomographic熱潮始於1982年聖彼得堡。某陽光普照的早上,General Kornitzky把日本小型相機(Cosina CX-2)放在桌上,他的親密戰友Panfiloff(即Lomo蘇聯軍事及光學製造廠之總監)細看此相機,發現它有清晰的鏡頭、極高的感光度及堅固的外□。兩位男士留意到它的特性和潛力,馬上研究如何改善設計。希望能生產一部全功能全天候的相機,旨在讓全蘇聯人民提供樂趣之餘亦用此紀錄社會主義生活和祖國的光榮。最後,Lomo LC-A誕生了,百萬部相機迅速售清。蘇聯越南古巴東德人民於80年代開始也參與進來。General Kornitzky及Mr。 Panfiloff:對科技獨具慧眼。

LC-A是一部小巧、自動的相機,為大眾提供每日攝影之工具。但它簡約的背後隱藏著極大的價值:Minitar 1鏡頭,由Professor Radionor設計,在廣角鏡頭下拍出鮮明的色彩。一般只出現於貴价專業相機的自動感光功能,讓Lomo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使用,晚上更能創造突出的線條效果。堅居的外□加上硬淨的金屬結構及醉人的蘇聯風味。

Lomo LC-A的出現

LOMO Lomo LC-A的出現

當前蘇聯越南古巴東德人民仍活在共產主義下的同時,兩名奧地利維也納美術學生沃爾夫岡·施特蘭晶格(WolfgangStranzinger)和馬蒂亞斯·菲格(MatthiasFiegl)於1991年初夏遠赴布拉格度假,在炎炎氣息下,初嘗捷克的民主氣息。由於當時流行亞洲的高科技電子相機,LC-A已停止生產,餘下的只能在舊相機內找到。兩名維也納學生興之所至在一家舊貨店裡買下了一部造型古老的Lomo相機——LC-A。

在燦爛的布拉格街頭,他們以LC-A snapshot一番:從頭頂拍、從背脊拍、從屁股拍……整個旅就是在啤酒、伏特加和LC-A作伴下完結。回到維也納後,他們把菲林拿到超市沖曬,看罷相片後非常震驚!那鮮艷、快樂、朦朧的效果為捷克面貌注入全新感覺,影像效果從未如此過癮過!

LOMO LOMO作品藝術效果

1992年,LOMO非官方組織:Lomo-graphic society在維也納成立。目的是要向全球發布有關Lomography的訊息。

Lomography不僅僅是LOMO愛好者交流的平台,同時,它也是網上發行與銷售LOMO照相機的機構。這也就是大家所謂的“LOMO官方”。但事實上,Lomography是一個非官方的贏利組織,並不是LOMO唯一銷售渠道。所以,一些俄羅斯LOMO相機雖然不是來自Lomography,但一樣是原廠的正品。

Lomo逐漸成為時尚新寵,一時間Lomo的快樂秘密在歐洲的年輕人之間迅速傳開,成為地下藝術圈、文化圈的新寵兒。

不幸的是,在蘇聯生產Lomo相機的列寧格勒光學機械聯盟在民營化後要裁撤虧損的相機部門,預定1996年要停工關廠。這兩人聽到,火速前往要求這個早已關閉的工廠重新開張,再生產Lomo自動相機。

Lomo相機的特色是鏡頭寬(32mm)、速度快、色彩強烈、沒有閃光燈,在燈光越暗的情況下照出來效果越好。它還有一種特殊的“隧道效果”:照片的四周會顯得比中間暗很多。不過這些技術上或光學上的特性都不是Lomo的特點。它的主要吸引力反而體現在一種跨地域性的地下創造活動。

擁有Lomo的名人:大名鼎鼎的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他有兩本攝影集是用LOMO拍的),其中不乏搞科技音樂的人如Moby、David Byrne、Pulp樂團的Jarvis Cocker。以及如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卡斯楚、達賴喇嘛、王家衛、三宅一生、杜可風等國際名人都擁有LOMO相機。

Lomo的宗旨就是要藉千千萬萬的Snap Shots去紀錄地球上的一事一物。Lomo一直都在尋找那自然的,即興的美學。這是一種新的攝影取向,構圖與對焦都已過時,模糊與隨機性才是潮流,才是經典。這種Lomo的態度解放了所有傳統意念的追隨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人並不會受古老攝影模式所限制。相片就是Lomo的根本。沒有甚么比新鮮的Lomo相片感覺更美妙的了。Lomo圖片收集、欣賞並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悶的,簡單點說,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發展在中國

LOMO LOMO想拍什麼就拍什麼

LOMO最早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無據可考,其實我們也沒有必要去細究,只需要知道LOMO的流行與其強烈的懷舊色彩密不可分。LOMO開始流行大約在2003年,而大流行的時間卻要到2004年初,這其中的變化我們可以從LOMO相機的經典機型LC-A的價格變化看出一些端倪:2003年10月份的時候,LC-A的價格在400-500元間,但無人問津。而2004年3月份的時候LC-A的價格就陡然上漲到千元上下,且經常出現有價無貨需要訂購等待的現象。

作為青年攝影新文化勢力的LOMO,在它11歲的時候奇襲了古老文化代表的中國。2004年6月29日,“2004年LOMO世界大會(LOMO WORLD CONGRESS 2004)” 在經歷了馬德里紐約東京科隆維也納5屆世界大會之後登入了中國北京。

此次大會會集了眾多LOMO攝影師、愛好者,65個國家的3000多攝影師為此次大會提交了6萬幅作品並構成了200餘米世界最大的攝影牆。這面LOMO牆在7月2日晚上7點驀然出現在古老的北京日壇公園圓形圍牆上,色彩斑斕的LOMO攝影作品強烈刺激了每個觀摩者的每個神經細胞。

派生詞

LOMO Lomo拍出的照片-樂摸照

Lomography:用Lomo拍出的照片,樂摸照。Lomographer:用Lomo拍照的人,樂摸師,或者叫他們“樂摸傢伙”。 LOMO攝影追求簡單,隨意、自由的態度,這正符合年輕人的心態,所以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酷愛用LOMO相機記錄生活的人,也被稱為LOMOGRAPHER Snapshot:快拍族,謹遵Lomo隨意拍照原則的人。LomoAmbassador:Lomo的區域大使,負責在當地組織活動,推廣樂摸文化。全球共有30多位大使。他們所推廣的是這樣一種理念--Lomography,它不止是一種創作性攝影理念,還是一種存在方式。

Lomofi:知道高保真音響吧(Hi-fi)?這個正好相反,是低保真Lomo圖片(LowFidelityLomography)。通過手機網路,把壓縮過的Lomo相片傳向全世界。Lomobytes:經過壓縮處理的照片檔案。 經驗之談 1.由於拍攝的偶然性,沖印的時候一定要和店員反覆強調,無論出來什麼效果,我都要!不然會被洗印人員自作主張地放棄許多精彩作品。

Lomography

強烈,瘋狂,精彩,獨特,原始,興奮,性感就是Lomography的一切。沒有甚么比真實捕捉更直接,讓感覺最真率自然地流露,簡單就是美。任何種類的相片,是愉快歡樂的也好,是憂傷沉鬱的也好,Lomography都樂於和你分享。你只需擔凳仔,排頭位,好好享受便可。更重要的是時刻抓緊你的LOMO相機,拍下精彩佳作並且公諸同好。 Lomographyasia已經準備就緒消化你所有相片!

請記著:你就是Lomography!立即行動吧!

Lomographic Society的宗旨就是要藉千千萬萬的Snap Shots去紀錄地球上的一事一物。

作為忠實的Lomographer,你要能人所不能,任何情況下都能拍出好相片。這些精彩的Lomo照片會製成Lomo Wall,並列展示每一位Lomographers的傑作。

這個偉大的計畫藉Lomo World Archive得以具體化,為我們的生活作Lomographic式的錄。Lomo World Archive把相片拼貼在一起,為我們的社會建構一幅幅動人的馬賽克畫。由創意和動力組成的Lomographic Society,開放予每一位好奇和喜愛按快門的你。藉著Lomography,藝術就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慢慢滲透出來。

相片就是Lomography的根本。沒有甚么比新鮮的Lomo相片感覺更美妙的了。Lomography收集、欣賞並展示所有精彩的照片,有神秘的,愉快的,有模糊的,沉悶的,簡單點說,即是生活中的所有。

不止是全新的懷舊

由10年前在維也納創辦開始,Lomographic Society一直都在尋找那自然的,即興的美學。這是一種新的攝影取向,構圖興對焦都已過時,模糊與隨機性才是潮流,才是經典。這種Lomo的態度解放了所有傳統意念的追隨者。不要想,只管拍!Lomographers並不會受古老攝影模式所限制。

Lomography藉即興的記錄和個人的經驗以及一台由俄羅斯聖彼得堡生產的迷你相機,為Snapshot文化展開一場革命。 Lomography在灰暗的政治及經濟因素下,給予大眾簡約的喜悅,就是那屬於人們的相機。我們跟政治或軍事扯不上任何關係,較接近達達主義或那些關於荒誕玄學的學說。 Lomograhpy藉即興的創作追求自由。Lomography就是自由地隨意遊走。

ANALOG VS. DIGITAL

Lomography是Analog的死硬派,那么我們為何上網?

這是數位化的年代:人工智慧,複製,個人化,限量化……

我們的紀錄可被無限地被複製,清洗,淡化,自動對焦,精確計算,品牌化…影像是一堆數字,音樂就是mp3。還有甚么可帶給我們驚喜?會是那從不出錯的電腦程式嗎?

一切都可存檔或下載再沒有值得拍下的東西。若權威能被無限地複製,它還有甚么價值?

藝術現在喪失著它寶貴的氣味。現在它只有“軀體”,吸引著圍觀的人們的瀏覽再瀏覽。藝術必須符合標準和評級,我們的美學與消費就正被那些市場策劃,繁複的編碼以及傳媒評級所操控著。

LOMO

當數位化不斷加速的同時,我們開始相信機器人多於電腦。因為至少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它僅有的失誤。我們從“2001 Space Odyssey”和“Terminator”和體會到機械的脆弱:一次意外,便可輕易扭曲理性的和諧。這種體會竟給予我們安全感。

相信從數碼時代帶來革命中,世界各地的人可隨意交流自己的喜惡及情感。然而我們還是需要體驗二元科技的魅力。不管我們的記憶會否數碼,就讓我們的意念不變。

“地上最強的Lomo世界” Lomo Wall = Lomography

馬賽式的並列拼貼方法展示Lomograhers心目中的大世界及生活日誌,一目了然。集體、公開的展覽模式比Art Gallery內一件件經人工修飾的作品更具真實感。Lomo Wall將你的日常生活建構成視覺藝術,讓大眾一同集體回憶。只因Lomography堅守一份信念:一切以你為本。

按好你的Minitar 1鏡頭,身體力行以Lomo紀錄生活,體現真正的Lomo世界。

玩轉你的Frogeye

夏天就快到了,又該我們玩潛水啦,快快拿出壓在箱子底下已經快長毛的frogeye一起大拍特拍吧!

那么怎樣使用你手中的武器呢?現在就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怎么玩轉Frogeye吧!

Frogeye由一個堅固的潛水罩包裹著,不僅不怕風吹雨淋,甚至你手持Frogeye下潛到水下六米深都絕對不會漏水。

拍攝注意

1.由於Frogeeye多數是在水中使用的,為了更好的防止進水,所以Frogeye的設計是自動卷片的。在下水前切忌一定將電池和膠片裝入相機內,測試好膠片是否正常過卷,並且打開鏡頭蓋。

2.水下的光線絕大部分是來自直射的太陽光,其餘小部分是天空和大氣反射的散射光。所以在太陽當空時,水中光線最強,而當清晨或傍晚,太陽位置很低時,水中光線很弱。陰天或雲遮日時,此時太陽直射光少,天空反射光多,水中光線亮度很低。,這時的光線不適宜在水下拍攝。

3.由於空氣和水的密度不同,它們對光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等現象也不一樣。因而人在水中所看到的景物與在空氣中所看到的有所不同。拍攝時要注意到這一情況。

① 在水中看水下物體的距離,要比它的實際距離近。例如一個物體在水下實際距離是4尺遠,而眼睛看起來卻只有三尺。拍攝時,要以眼睛所看到的距離聚焦。

② 水中看到的物體的體積比實際物體要大1/3倍。

③ 相機鏡頭在水中的視角要比在空氣中減小些。

④ 在水中,鏡頭的像差加大了。

4.光線在水中被折射時,會產生色散現象,從而會影響膠片的曝光與照片的顏色。水深色光被吸收多,水淺色光被吸收少。另外,水對光譜諸色的吸收情況也不相同,它吸收紅光的比例最大,蘭光最小,其它色光隨光譜而遞減。在更深的水中,光線全被吸收,所以看起來是一片黑暗。隨著水深的增加,人眼睛在水下看到的色彩與物體的實際色彩不同。當人距離被攝體越遠時,鮮艷的顏色成灰蘭色,蘭色調顯得很深。拍攝時要儘量接近被攝物。

5.水下拍攝時,要緊握相機,將它儘量貼近面罩。在水下活動動作要輕,按快門時最好屏住氣,按快門時動作要慢。拍攝時,最好把手臂支在身體或別的牢固物體上,以保持穩定。

6.水下拍攝時,一般不要從上而下拍攝,通常要游到被攝物的下面,從較低角度或平視角度拍攝。

7.水中光線不足時, Frogeye會自動打開閃光燈。但在拍攝時要比正常閃光距離貼的再近一些。

8.在水平面以上拍攝時,將鏡頭窗前的水珠擦拭乾淨,以免影響拍攝效果。

特色

20世紀90年代,兩個學生髮現了一款小型的、神秘的俄羅斯照相機Lomo Kompakt automat,並使用這款相機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即興攝影藝術風格。他們的方式就是:在最不可能的情況下、在最不尋常的姿勢下拍攝儘量多的照片。結果,來自全球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真實的、多彩的、狂放的、新奇的、不常見的以及其他精彩的照片接踵而至。之後這些照片排列組合為Lomograph的海洋,以純粹的多彩性、多樣化和強烈的表達欲望而讓觀看者嘆為觀止。有近十萬LOMO攝影者共同在莫斯科紐約維也納柏林聖彼得堡哈瓦那蘇黎世科隆馬德里開羅東京和其他主要世界城市成功舉辦展覽後,Lomography建立了其國際聲望。

LOMO這種攝影風格逐漸從維也納先鋒藝術的熒幕上發展成為有深遠社會影響的、國際性的文化運動。一直以來,LOMO協會的攝影者“發現”或者特意開發的產品推廣都支持著這種發展。這些產品包括特製的抓拍相機(如4鏡頭相機、holga相機),攝影風尚,攝影器材,LOMO攝影的相關書籍等。另外,還有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LOMO攝影者組織的各種文化活動。特別設立的LOMO使者負責區域內LOMO攝影者的事務和組織各種活動,例如展覽、派對、影展、LOMO攝影活動、巡展,出版,以及國際和本地的藝術項目等。此外,還要負責和電影界、音樂界及新興媒體合作的藝術項目,並且在區域內為年度世界性的活動和比賽提供支持。

LOMO攝影崇尚的社會和視覺信條對90年代攝影藝術的功能和審美的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今天,全世界範圍內LOMO攝影團體有超過50萬的會員。在他們中,有如你我般的普通人,但是也有諸如Brian Eno,Laurie Anderson,David Byrne,Pulp,Underworld,Helmut Lang,Moby,Robert Redford這樣如此出名的個體。而以上也僅僅是那些出色的攝影者中的一小部分。LOMO的基本理念就是:快速捕捉、無需多想、心態開放、吸收事物和享受暢談,這些理念已經遍及溝通文化中,並且成為Lomographic網路中共同分享的認知。這種創造性的前提是建立在高端技術與低端技術有趣組合、以及社會機構和商業攝影與設計公司融合的基礎之上的。這種藝術途徑使LOMO在今天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溝通時代有了如此獨特的角色。

LOMO攝影者正在和成百上千的且即將增長為上百萬的LOMO攝影者一起不斷努力工作,致力於永不停息的LomographicSysiphus項目:LOMO世界資料庫。這是有史以來最廣泛的抓拍攝影檔案,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我們生活中全部的最古怪和最不可思議的影像。LOMO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的鏡頭,經由獨特彎曲的角度,讓它得以日夜兼拍無須閃光,而且對於紅、藍、黃感光特別敏銳,用正片衝出相片的色澤異常鮮艷。

另外千萬別被光圈、焦距的功能嚇著了,手握一台LOMO,放鬆心情想拍就拍,別在意角度、別注重姿勢,記得要求沖印店洗出所有的照片,那怕是曝光過度與反差模糊,絕對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由於不需要閃光燈,所以建議採用感光度400的底片。

LOMO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名為"LOMO Society"的組織,總部設於維也納,雖然擁有全球性的聚會和正式的組織,但可一點也不嚴肅,LOMO Society的精神是將相機變成一種隨身攜帶的生活觀察用具,以一種不拘型式的紀錄方式,藉由全球各地LOMO Society,讓LOMO人遍全世界也不寂寞。

法則

自90年代初期,日本玉女攝影家/藝術家Hironix拿著傻瓜相機到處拍而傳染成一種自發性隨興的攝影風潮之後,不僅是作品,連相機本身都獲得一種新的流行地位。對焦不準、模糊、層次不分明的照片也開始可以被接受,只要它捕捉到“那一刻”。流行攝影師Jurgen Teller、Terry Richardson的作品都是以這種日常生活的粗陋、真實和即興而著名。

1998年由義大利設計小組Biunco &Cucco出版的流行攝影集《Pipoca Instant Fashion》由一系列的拍立得照片組成。拍立得獨有的真實和不可能通過暗房再加工的特點,使得此書大為暢銷。這種“立即影風格”如今連《Vogue》雜誌也加以沿用。

沒有閃光燈,不用電池,比傻瓜還笨的低科技相機Lomo獲得玩家垂青。《穿街走巷》帶你去認識這個新名詞,領教一下笨機的厲害。

進入數碼影像世紀,相機玩家忙著提升器材,趕高科技,在討論解析度和像素等高科技問題之際,低科技相機卻沒有因此銷聲匿跡,反而圖創反璞歸真清流。像著名的相機品牌富士、佳能等都推出了低科技相機,不過最具代表也最受歡迎的,要算低科技俄國間諜相機Lomo。

Lomo在外國掀起熱潮,Lomo迷俱樂部紛紛成立,還形成了Lomography原本記憶和想像的方式有很多種,你可以是DV,也可以日記……但是你選擇了攝影。於是,LOMO一下更衣室、LOMO一下捷運站、LOMO一下酒吧故事、LOMO一下快餐店……再配上若干文字或者無標題內容,就這樣來了。

特傻

LOMO可愛的芭比LOMO

什麼是LOMO藝術?先來談談LOMO,LOMO就是一些超級笨的相機。LOMO藝術就是用這些特傻的相機去拍攝眼前的世界。

基本不用閃光燈、不用調節光圈、不用對焦,你只要按快門就可以了。不就是傻瓜相機嗎?是啊,LOMO的確是傻瓜,比自動相機的傻還要更傻,傻到LOMO相機的主要機型LOMOLC-A曾經一度瀕臨停產,因為所有人都相信,這種過於簡單的傻瓜,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還原與顛覆

拍照原本是一種極具儀式感的體驗,面對鏡頭,人們充滿著忐忑與期待,不知道那個奇妙的魔盒裡將會誕生什麼。然而,數位相機的出現,讓攝影徹底蛻變成了一個廉價的消遣。下一秒,你就可以在顯示屏上看到照片的效果,如果不理想的話,那就馬上刪除重拍。

也許,當一件事情變得太容易,就不再有意思了。看似隨意的Lomo卻有一個極高的門檻,那就是拍攝者要富於想像力並且不怕麻煩,懂得欣賞過程的美妙。裝膠捲,拍攝,沖底片,掃描,等等,其實非常挑戰人的耐心。Lomo在當今社會重生的意義本就不在於其效率,而在於那種返璞歸真、反潮流精神!

把簡單的過程複雜化,把複雜的美學簡單化,把不完美藝術化,還原與顛覆成就了一種世界性的地下藝術潮流。

十大原則

1.隨身攜帶,隨時使用---無論白天或黑夜。 Take your LOMO with you EVERYWHERE you go .Use it all the time, every time DAY AND NIGHT

2.LOMO是生命的一部分。 LOMO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YOUR LIFE, it's part of it

3.從屁股那邊拍。 hoot from the hip and over your head

4.儘可能地接近你期望中的物體。 Ge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objects of your Lomographic desire

5.不要思考。 Don't think

6.動作要快。 Be quick

7.你不需要預先知道你會在照片中得到什麼。 You don't have to know what you're shooting

8.你也不用構想你事後到底拍出什麼。 You don't have to recognize what you've shot

9.隨便組合你的照片。

10.不要理會這些規則。 Don't worry about rules

Lomo主義

1.TakeyourLomoevery-whereyougo.走到哪兒,就把Lomo帶到哪兒。

2.Useitanytime-dayandnight.Lomo不分晝夜。

3.Lomographyisnotaninter ferenceinyourlife,butapartofit.不用擔心Lomo打擾你的生活,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4.Shootfromthehip.想拍哪兒就拍哪兒。

5.Approach the objects of your lomographic desireas close aspossible.近點兒,再近點兒。

6.Don’tthink.什麼都不用想。

7.Befast.還要快。

8.Youdon’thavetoknowbeforehandwhatyou’vecapturedonfilm.www.lomoslife.com不必了解你要拍什麼。

9.Youdon’thavetoknowbeforehandwhatyou’vecap-turedonfilm…andafterwardseither.更不必了解你拍到了什麼。

10.Don’tworryabouttherules.把以上的9條都忘掉。

產品

醫用顯微鏡 醫用顯微鏡

進階光學儀器、醫療儀器、消費攝錄影機、醫療器材、鏡頭及進階電影用錄音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