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泰勒

J.H.泰勒

約瑟夫·胡頓·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1941年3月29日費城),美國物理學家,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199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基本信息

簡介

約瑟夫·胡頓·泰勒(Joseph Hooton Taylor,1941年3月29日費城),美國物理學家,199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泰勒 泰勒

泰勒

繼1974年休伊什教授因發現脈衝星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1993年拉塞爾·赫爾斯和約瑟夫·泰勒兩位教授又因發現射電脈衝雙星共同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按照廣義相對論理論的預言,宇宙空間中可能存在引力場及引力波,人們在地球上的實驗室中建造了許多探測宇宙引力波的儀器裝置,可均未捕捉到過有關引力波的可靠信號。引力波的探測成為一項為物理學家們牽腸掛肚的重大課題。輻射比較強的引力波源都是天體系統,因此探測引力波也是天體物理學研究的重大課題。任何一種新的理論都需要觀測和實驗來驗證。然而,有關引力波理論的驗證讓人們等了半個多世紀。

成就

1968年泰勒獲得博士學位後,立即投入發現才1年的脈衝星的觀測研究,為了搜尋周期更短、距離更遠、流量更弱的脈衝星,他籌劃了一個技術先進的脈衝星巡天計畫。選定了阿雷西博這個世界最大的天線、研製了有消色散能力的接收機和套用計算機來處理觀測資料。
執行這一巡天觀測的是他的學生赫爾斯,他以驚人的毅力和工作熱情順利完成了140平方度天區的觀測和資料處理,在當時脈衝星僅有100顆的情況下,一下子增加了40顆,對脈衝星的觀測研究有巨大的促進。特別是發現了第一個脈衝雙星系統,更使這一次巡天觀測成果身價百倍。
這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非同一般,它是一個軌道橢率很大、軌道周期很短的雙中子星系統,可以成為驗證引力輻射存在的空間實驗室。根據廣義相對論理論推算,這個雙星系統的引力輻射很強,將導致它的軌道周期發生變化,其變化率為秒/秒。只要在觀測上能測出這個雙星軌道周期的變化,就可以對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波是否存在作出判斷。

泰勒教授在發現這個雙星以後,全力投入到引力波驗證的研究中,20多年堅持不懈。他利用世界上最大的305米射電望遠鏡進行上千次的觀測,最後得到的觀測值和廣義相對論理論預期值的誤差僅為0.4%。終於以無可爭辯的觀測事實,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赫爾斯和泰勒榮獲1993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眾望所歸,當之無愧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