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一站式
iBATIS提供的持久層框架包括SQL Maps和Data Access Objects(DAO),同時還提供一個利用這個框架開發的JPetStore實例。
相對Hibernate和ApacheOJB等“一站式”ORM解決方案而言,ibatis 是一種“半自動化”的ORM實現。
iBATIS 目前提供了三種語言實現的版本,包括:Java、.NET以及Ruby。右圖是iBATIS的架構圖:
目前主流
所謂“半自動化”,可能理解上有點生澀。縱觀目前主流的 ORM( 對象關係映射),無論 Hibernate還是Apache OJB,都對資料庫結構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封裝,提供了從POJO到資料庫表的全套映射機制。程式設計師往往只需定義好了POJO 到資料庫表的映射關係,即可通過 Hibernate或者OJB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層操作。程式設計師甚至不需要對 SQL 的熟練掌握,Hibernate/OJB 會根據制定的存儲邏輯,自動生成對應的 SQL 並調用 JDBC 接口加以執行。
大多數情況下(特別是對新項目,新系統的開發而言),這樣的機制無往不利,大有一統天下的勢頭。但是,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這種一站式的解決方案卻未必靈光。
開發
在筆者的系統諮詢工作過程中,常常遇到以下情況:
1. 系統的部分或全部數據來自現有資料庫,出於安全考慮,只對開發團隊提供幾條Select SQL(或存儲過程)以獲取所需數據,具體的表結構不予公開。
2. 開發規範中要求,所有牽涉到業務邏輯部分的資料庫操作,必須在資料庫層由存儲過程實現(就筆者工作所面向的金融行業而言,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都在開發規範中嚴格指定)
3. 系統數據處理量巨大,性能要求極為苛刻,這往往意味著我們必須通過經過高度最佳化的SQL語句(或存儲過程)才能達到系統性能設計指標。
面對這樣的需求,再次舉起 Hibernate 大刀,卻發現刀鋒不再銳利,甚至無法使用,奈何?恍惚之際,只好再摸出JDBC 準備拚死一搏……,說得未免有些淒涼,直接使用 JDBC進行資料庫操作實際上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拖沓的資料庫訪問代碼,乏味的欄位讀取操作令人厭煩。
半自動化
“半自動化”的ibatis,卻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這裡的“半自動化”,是相對Hibernate等提供了全面的資料庫封裝機制的“全自動化”ORM 實現而言,“全自動”ORM 實現了 POJO 和資料庫表之間的映射,以及 SQL 的自動生成和執行。而ibatis 的著力點,則在於POJO 與 SQL之間的映射關係。也就是說,ibatis並不會為程式設計師在運行期自動生成 SQL 執行。具體的 SQL 需要程式設計師編寫,然後通過映射配置檔案,將SQL所需的參數,以及返回的結果欄位映射到指定 POJO。
通常在如下場景和條件下,選擇ibatis, 將更有助於發揮ibatis在持久層的優越性:
1. 知道怎樣操作10種以上的資料庫
2. 可配置的caching(包括從屬)
3. 支持DataSource、local transaction management和global transaction
4. 簡單的XML配置文檔
5. 支持Map, Collection, List和簡單類型包裝(如Integer, String)
6. 支持JavaBeans類(get/set 方法)
7. 支持複雜的對象映射(如populating lists, complex object models)
8.對象模型從不完美(不需要修改)
9. 數據模型從不完美(不需要修改)
10. 你已經知道SQL,為什麼還要學習其他東西
全自動
使用ibatis 提供的ORM機制,對業務邏輯實現人員而言,面對的是純粹的 Java對象,
這一層與通過 Hibernate 實現 ORM 而言基本一致,而對於具體的數據操作,Hibernate
會自動生成SQL 語句,而ibatis 則要求開發者編寫具體的 SQL 語句。相對Hibernate等
“全自動”ORM機制而言,ibatis 以 SQL開發的工作量大和資料庫移植性上差為代價,為系統
設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作為“全自動”ORM實現的一種有益補充,ibatis 的出現顯
得別具意義。
發展
ibatis本是apache的一個開源項目,2010年這個項目由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遷移到了google code,並且改名為myba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