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LM曲線

ISLM曲線

ISLM曲線是總量經濟學中IS-LM模型的圖像反映。

ISLM曲線介紹

百科名片

IS-LM模型是物品與勞務總需求的一般理論,是總量經濟學的短期分析核心。這個模型中的外生變數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物價水平。模型中的兩個內生變數是均衡利率和國民收入水平。

其中I-S,即投資-儲蓄Investment-Saving

LM 曲線指的是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

IS曲線是產品市場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組合點的軌跡,它反映物品與勞務市場均衡時產生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間的負相關關係。

LM曲線是貨幣市場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組合點的軌跡,它反映貨幣市場均衡時利率和收入水平之間的正相關關係。

IS-LM模型詳解

IS-LM模型是巨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之間相互聯繫的理論結構。

在產品市場上,國民收入決定於消費C、投資I、政府支出G和淨出口X-M加合起來的總支出或者說總需求水平,而總需求尤其是投資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響,利率則由貨幣市場供求情況決定,就是說,貨幣市場要影響產品市場;

另一方面,產品市場上所決定的國民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從而影響利率,這又是產品市場對貨幣市場的影響,可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是相互聯繫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這種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才能決定.

描述和分析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繫的理論結構,就稱為IS—LM.

該模型要求同時達到下面的兩個條件:

(1) I(i)=S(Y) 即IS, Investment - Saving

(2) M/P=L1(r)+L2(Y) 即LM,Liquidity preference - Money Supply

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r為利率。

兩條曲線交點處表示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

IS-LM模型是巨觀經濟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是描述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聯繫的理論結構。

IS模型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封閉經濟中的等式:

Y(國民收入)=C(消費)+I(投資)+G(政府購買,經常被視為恆值)

其中C=C(Y),消費水平隨收入正向變化;

I=I(i),i為利率

則可獲得收入Y與利率i在產品市場均衡時的圖像,斜率為負,斜率大小受投資與利率敏感度及投資乘數影響,曲線位置受自主性支出決定

LM曲線是描述貨幣市場均衡的模型,根據等式:

M/P=L1(i)+L2(Y),其中,I為投資,S為儲蓄,M為名義貨幣量,P為物價水平,M/P為實際貨幣量,Y為總產出,i為利率。

通常將M/P視為由中央銀行確定的定值,利率和貨幣量呈反向關係,而收入和貨幣量呈正向關係,從而得出一條收入Y與利率i,斜率為正的直線,斜率大小由貨幣供應量對利率和收入分別的敏感度決定,而位置由貨幣供應量決定。

將IS-LM移至同一圖上,二者交點便反應了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對於分析巨觀經濟問題很有意義。

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核心

凱恩斯理論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認為國民收入決定於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資本邊際效率遞減以及心理上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心理規律的作用.這三個心理規律涉及四個變數;邊際消費傾向、資本邊際效率,貨幣需求和貨幣供給。在這裡,凱恩斯通過利率把貨幣經濟和實物經濟聯繫起來,打破了新古典學派把實物經濟和貨幣經濟分開的兩分法,認為貨幣不是中性的,貨幣市場上的均衡利率要影響投資和收入,而產品市場上的均衡收入又會影響貨幣需求和利率,這就是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相互聯繫和作用.但凱恩斯本人並沒有用一種模型把上述四個變數聯繫在一起.漢森、希克斯這兩位經濟學家則用IS-LM模型把這四個變數放在一起構成一個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之間相互作用如何共同決定國民收入與利率的理論框架,從而使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得到了較為完善的表述.不僅如此,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政策即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析,也是圈繞IS--LM模型而展開的.因此可以說,IS-LM模型是凱恩斯主義總量經濟學的核心。

IS曲線和LM曲線

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的意義

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及其決定因素,主要 是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這在LM曲線比較陡峭時就會這樣),或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較小,反之則反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事: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邊際稅率較小從而也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都是使財政政策效果較小的因素。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陡峭時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比較平坦時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則反是。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的因素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的因素,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假定條件

LM曲線向右上傾斜的假定條件是貨幣需求隨利率上升而減少,隨收入上升而增加.如果這些條件成立,則當貨幣供給既定時,若利率上升,貨幣投機需求量減少(即人們認為債券價格下降時,購買債券從投機角度看風險變小,因而願買進債券而少需要持幣),為保持貨幣市場上供求平衡,貨幣交易需求量必須相應增加,而貨幣交易需求又只有在收入增加時才會增加。於是,較高的利率必須和較高的收入相結合,才能使貨幣市場均衡.如果這些條件不成立,則LM曲線不可能向右上傾斜。例如,古典學派認為,人們需要貨幣,只是為了交易,並不存在投機需求,即貸幣投機需求為零,在這樣情況下,LM曲線就是一條垂直線。反之,凱恩斯認為,當利率下降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人們的貨幣投機需求將是無限欠(即認為這時債券價格太高,只會下降,不會再升,從而買債券風險大大,因而人們手頭不管有多少貨幣,都再不願去買債券),從而進入流動性陷阱,使LM曲線呈水平狀。由於西方學者認為,人們對貨幣的投機需求一般既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無限大,是介於零和無限大之間,因此,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傾斜的。

三個區域及其經濟含義

LM曲線上斜率的三個區域分別指LM曲線從左到右所經歷的水平線、向右上方傾斜線、垂直線的三個階段。LM曲線這三個區域被分別稱為凱恩斯區域、中間區域、古典區域。其經濟含義指,在水平線階段的LM曲線上,貨幣的需求曲線已處於水平狀態,對貨幣的投機需求已達到利率下降的最低點“靈活偏好陷阱”階段,貨幣需求對利率敏感性極大.凱恩斯認為:當利率很低,即債券價格很高時,人們覺得用貨幣購買債券風險極大,因為債券價格己這樣高,從而只會跌,不會漲,因此買債券很可能虧損,人們有貨幣在手的話,就不肯去買債券,這時,貨幣投機需求成為無限大,從而使LM曲線呈水平狀態,由於這種分析是凱恩斯提出的,所以水平的LM區域稱為凱恩斯區域。在垂直階段,LM曲線斜率為無窮大,或貨幣的投機需求對利率已毫無敏感性,從而貨幣需求曲線的斜率(1/h)趨向於無窮大,呈垂直狀態表示不論利率怎樣的變動,貨幣的投機需求均為零,從而LM曲線也呈垂直狀態(k/h趨向於無窮大)。由於“古典學派”認為貨幣需求只有交易需求而無投機需求,因此垂直的LM區域稱古典區域,介於垂直線與水平線之間的區域則稱為“中間區域”。

當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以財政支出增加拉動投資和消費時,IS曲線向右移動,引起國民收入的增加。反之,當實施緊縮性財政政策,減少財政支出支出或提高稅收時,投資和消費下降,IS曲線向左移動,引起國民收入減少,利率下降。

當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貨幣供給量增加是,LM曲線向右移動,引起國民收入的增加,利率下降。反之,當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貨幣供給量減少時,LM曲線向左移動,引起國民收入的減少,利率上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