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型超新星[Ⅱ型超新星]

II型超新星[Ⅱ型超新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Ⅱ型超新星(羅馬數字,不是兩個英文I),又稱核塌縮超新星,是大質量恆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結果。

介紹

Ⅱ型超新星(羅馬數字,不是兩個英文I),是大質量恆星由內部塌縮引發劇烈爆炸的結果,在分類上是激變變星的一個分支。能造成內部塌縮的恆星,質量至少是太陽質量的8倍。大質量恆星由核聚變產生能量,與太陽不同的是,這些恆星的質量能夠合成原子量比氫和氦更重的元素,恆星的演化供應和儲存質量更大的核融合燃料,直到鐵元素被製造出來。但鐵的核聚變不能產生能量來支撐恆星,所以核心的質量改由電子簡併壓力來支撐。

這種壓力來自屬於費米子的電子,在恆星被壓縮時不能在原子核內擁有相同的能量狀態(參考泡利不相容原理)。 當鐵核的質量大於1.44倍太陽質量(錢德拉塞卡極限,但不一定都要等於這個值),接著就會發生向內的坍縮。快速的收縮使核心被加熱,導致快速的核反應形成大量的中子和中微子。塌縮被中子的短距力阻止,轉而產生向外的衝擊波。向外傳遞的衝擊波的能量很快被周圍的物質吸收,形成駐吸積,衝擊波死亡。導致“瞬暴”失敗。但緊接著從中子星表明發射出的大量中微子與物質相互作用,激活衝擊波,將星體炸開,形成超新星的爆炸。

類型

Ⅱ型超新星的爆炸有幾種不同的類型,可以依據爆炸後的光度曲線-光度對爆炸後的時間變化圖-來分類。Ⅱ-L超新星顯示出穩定的線性光度下降;而Ⅱ-P超新星在一段正常的光度下降之後,呈現出平緩的下降或者平台區(高原),持續大約數十天到上百天,然後再以正常的下降率下降。

通常這些塌縮超新星的光譜中也會出現氫的光譜,雖然Ib和Ic超新星也是將氫和氦(Ic超新星)的殼層拋出的核心塌縮大質量恆星,但它們的光譜看起來卻缺乏這些元素。Ⅱ型超新星與Ib、Ic型超新星被合稱為“核塌縮超新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