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引進的不育系Ⅱ-32A與自育恢復系蜀恢498組配而成的中秈遲熟雜交稻組合。
特徵特性
葉鞘、葉耳、稃尖、柱頭均為紫色;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層整齊,轉色好;畝有效穗13.4萬,穗長26.3厘米,每穗平均著粒176.6粒,結實率82.9%,千粒重29.0克,中長粒型,部分籽粒有短芒。品質測定:出糙率79.5%,整精米率62.1%,粒長6.2,長寬比2.6,堊白粒率58,堊白度15.1,透明度2級,鹼消值5.7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1%,蛋白質含量8.5%。稻瘟病抗性鑑定:2005年葉瘟4、7、4、3級,頸瘟5、5、3、5級;2006年葉瘟6、4、0、4級,頸瘟5、7、5、0級。
產量表現
2005年參加四川省中秈遲熟5組區試,平均畝產534.55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23%;2006年中秈遲熟高產一組續試,平均畝產548.37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7.5%。兩年平均畝產542.03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8.30% ,兩年區試平均增產點次95.8%。2006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56.4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9.29%。
栽培要點
①適時播種,培育壯秧;②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栽1.5-1.7萬穴;③配方施肥,重底早追,看苗補施穗粒肥,一般中等肥力畝施純氮12-14公斤,N、P、K合理搭配;④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櫱;⑤根據植保預測預報,綜合防治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