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株高114厘米左右,株型適中,半葉下禾,莖稈粗壯,分櫱力中等。葉色淡綠,葉片寬長,劍葉寬大,後期披葉重,葉鞘、稃尖紫色。穗子大,谷中長粒形,有短頂芒,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4.2萬穗,每穗總粒數200.8粒,結實率83.2%,千粒重26克;抗性:葉瘟2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中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1.5%,精米率72.5%,整精米率48.3%,粒長6.2毫米,長寬比2.6,堊白粒率68 %,堊白度13.6%,透明度2級,鹼消值4.3級,膠稠度7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3.1%,蛋白質含量8.5%。
產量表現
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93.2公斤,比對照II優58增產9.7%,極顯著; 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53.8公斤,比對照增產4.8%,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73.5公斤,比對照增產7.2%,日產量3.96公斤,比對照高0.28公斤。
栽培要點
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秧齡30天以內,種植密度16.5厘米×20厘米。重施基肥,早施分櫱肥,促早生快發。中等肥力水平田塊每畝施40公斤碳銨、40公斤磷肥作基肥,栽後5天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鉀10公斤。足苗及時曬田,輕曬多露,有水孕穗抽穗,後期保持濕潤,忌脫水過早。依據病蟲測報,加強稻瘟病、螟蟲、稻飛虱、紋枯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
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適宜區域
適宜於我省海拔8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