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7年多來因其積極、開放的學術活動與踏實認真的學術態度在公共管理學術領域、在中國社會、學術界、政府官員中以及國際學術界方面都具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和良好的聲譽,這箇中心作為科研、教學、實踐的平台,建立了廣泛的社會網路資源。從Google.com搜尋“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可以搜尋到近兩千條結果,都與IAPP workshop的研究和教學活動有關。中心主任毛壽龍教授,副主任陳幽泓副教授,其特色是很強的理論特色,很強的實踐特色,主張基於高水平的理論研究,著眼於實踐問題,進行政策分析。IAPP中心,主要根據公共選擇與制度分析的基本邏輯,開發和完善IAPP的研究分析框架和方法,從IAPP的角度,透視公共政策的基本制度問題,並著眼於治道變革,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議。
說明
IAPP中心主要從事如下學術活動:1.承擔國家課題,運用IAPP方法展開公共管理的實際問題研究。撰寫工作論文,專著,發表政策評論文章等。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中制度評論就發表了200多篇,在全國各地媒體上和網站上到處轉載。IAPP研究小組承擔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一項,霍英東科研基金項目一項,與香港城市大學合作課題兩項,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有相互派送交流學者共識,並有若干研究合作,與德國維滕大學比較文化研究所有廣泛的合作,比如展開政府官員合作培訓和合作召開國際學術會議等。
2.讀書會:一般每個月一次,組織學者和學生閱讀特定的著作,寫作書評,就某個主題進行研討。目前已經形成了IAPP閱讀著作系列,和IAPP制度書評系列。毛壽龍教授還專門就《論美國的民主》寫作了系列導讀,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3.主題討論:一般每個月一次,組織學者和學生就某個學術專題進行研討。
4.學術研討會:至少半年一次,一年兩次。目前已經與德國維滕大學比較文化研究中心合作,舉行了5次學術研討會。
5.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如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Workshop in Political Theory and Policy Analysis)開展水、森林、環境等公共資源政策方面的合作研究工作。該研究所運用制度分析的理論和方法,在公共資源領域進行了25年的積累。他們表示願意進行資料交流、學術交流工作。與德國維滕大學比較文化研究中心展開中外治道變革、自主治理、市場經濟等課題研究,併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
6.組織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名著的翻譯和出版工作。其成果已經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也出版了IAPP中心的翻譯成果。
7.與政府部門合作,進行合作研究與政策諮詢。應實踐部門的需求,發揮自身的優勢和長處,為實踐部門的重大理論問題提供學者的研究成果和視角,以及相關政策諮詢。
8.以行政管理學系公共政策的相關課程為依託,開發和運用IAPP教學方法,以多種形式,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9.建設IAPP學術和教學網站,為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政府官員提供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http://www.wiapp.org)
在學術上,IAPP Workshop運用公共選擇與制度分析方法,著眼於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治道變革,研究中國政府行為的法制化、職能市場化、決策民主化、政務公開化、權力分散化等基本發展趨向的現實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1999年以來,IAPP研究人員開發了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IAPP)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礎上展開對外學術交流,組織翻譯和出版“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譯叢”,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理論與政策分析研究所的幫助下取得英文著作權,在上海三聯書店陸續出版了7本譯著:《美國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機》(1999)、《複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論》(1999)、《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2000)、《多中心體制與地方公共經濟》(2000)、《多中心治道與發展》(2000)、《制度激勵與可持續發展》(2000)、《公共服務的制度建構》(2000)。1998年出版專著《西方政府的治道變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有限政府的經濟分析》(上海三聯書店,2000)、《政治社會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公共行政學》(九州出版社,2003)、《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人民出版社,2005年即出)。2005年翻譯出版《21世紀的公共行政》,並組織撰寫《西方公共行政學經典著作精要)
以課題研究為基礎,IAPP研究中心設立了學術網站,http://www.wiapp.org。旨在宣傳相關的課題研究成果,廣泛吸收同行的意見,提高研究成果的質量。
附: 和諧社區發展中心是中國人民大學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國家社科基金會項目社區治理課題組在海淀區民政局註冊的一個非營利法人機構,該中心的理事長和法人代表是原課題組成員、海淀區社區領導小組顧問蔡若焱。中心的宗旨是研究社區治理模式,分析公共政策,探討社區理論,提供社區服務、推廣社區參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