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FUD,即 Fear, Uncertainty, Doubt,英文意思為懼、惑、疑。最早出自 Gene Amdahl 之口,Gene Amdahl 原為 IBM 工程師,之後離開 IBM 自行創立 Amdahl Corporation,成為 IBM 競爭對手,FUD 最早意指 IBM 銷售人員對客戶灌輸關於 Amdahl 和其他競爭公司產品的負面觀念,也就是在顧客的頭腦中注入疑惑與懼怕,然後,你說什麼他們就可能信什麼。這種行銷手法經常用於電腦業界,特別是微軟常向客戶宣稱 Linux 與其他開放原始碼的軟體對客戶有弊無利。
基本內容
電腦以外的用途
FUD現時已在電腦界以外,特別是政界的一個常用技巧。例如:政治上的競爭對手可以利用在某一題目上利用FUD來牽引輿論,從而為自己製造有利條件,或把對方推入困境內。另一方面,對手亦會指另一方意圖利用FUD來混淆視聽,從而獲取漁利。
政界上最早套用FUD技巧是馬來西亞。當時正當馬哈迪解除安華職務之後,民眾普遍對執政巫統失去信心,所以當時主導馬國華人政見、由林良實領導的馬華公會宣布不再與巫統結盟,轉而與
另一保守的伊斯蘭政黨結盟。為了扳回聲勢,巫統在電視上播出印尼反華暴亂的片段,然後打上“誰有能力令這些事情不會在我國發生?”的字句,再以巫統的Logo結束。結果這廣告使隨後舉行的國會選舉中,占人口三分之一的華裔選民一面倒轉投執政陣線而贏得選舉。另外,在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執政的小布希被競選對手指稱利用FUD宣傳方式
我們分析下微軟的FUD戰略。FUD就是恐懼(Fear)、不確定(Uncertainty)、懷疑(Doubt)的縮寫,是行業壟斷巨頭對付比弱小競爭對手時使用的競爭手段之一。通過直接嚇唬對手及膽敢與對手合作的公司,同時利用各種手段動搖競爭對手客戶的信心,使其產生先動搖,進而懷疑的心理,從而擠掉質量和技術優於自己的產品,難以有效形成市場力量,確保獨家壟斷。使得用戶無法得到最佳的產品和服務,整個行業的創新也被阻礙。公司越強大,效果越佳。 據可靠的數據統計,到今天,在報刊中公開報導過的微軟FUD受害者,至少有50家公司以上。分散於各地,從美洲、歐洲、亞洲等,包括 瀏覽器、計算機繪圖、 多媒體、辦公室軟體、 網路伺服器等產品。而實際上受害者的數字估計要高出數十倍。90年底後期,FUD的矛頭就開始逐漸指向自由軟體和共享軟體。在微軟反壟斷案中,就有Red Hat等多家開放原始碼軟體作者出庭作證,列舉舉出微軟FUD恐嚇的證據。數年來,微軟公司聲稱Linux是沒有經過充分測試的,是不可靠的。但是,這種攻擊幾乎毫無效果,反而發揮了反作用,因為Linux得到了除微軟公司之外幾乎所有重要軟硬體廠商的支持。
最近一年,面對 開放原始碼軟體熊熊烈火,微軟的FUD策略開始了全面系統的大攻勢。一般商業策略是攻擊對手軟肋,而FUD則往往相反,憑藉自身絕對的影響,直接攻擊和瓦解對方的最強處。以Linux為例,人們通常認同的優點是:代表新趨勢,具有開放性、安全性和成本優勢。於是,微軟就分別有針對性地連續攻擊,手段極其巧妙,我們可以略微舉幾例。
給創新事物添加“恐懼”:從蓋茨和鮑爾默嘴裡,反覆大罵開放原始碼是“病毒”,是“癌症”,化解Linux美好的光環,尤其是許多人認為Linux是代表最新趨勢的大眾心理。
動搖Linux的成本優勢:2002年底,全球媒體都轉載一則令人驚訝的新聞:權威機構IDC研究認為,Windows比Linux更便宜!實際上,微軟出資讓IDC從事的客戶專項研究項目,報告中有這樣的結論:“在一些情形下,Windows的成本比Linux便宜些”。但是,在發布時,不但微軟資助的事實不見了,而且結論也斷章取義。
動搖Linux的安全性:也是2002年底,另一則同樣震動媒體的報導出台:“據Aberdeen Group所發表的報告稱,安全性最差的作業系統不是Windows,而是Linux。”與IDC的研究報告一樣,這個研究同樣由 微軟資助,並且以受攻擊的次數作為安全性的簡單誤導,而根本不考慮Linux由於 開放原始碼,可以讓用戶真正對安全問題作出及時反應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