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S,是財務共享服務(FINANCIAL SHARE SERVICE)的縮寫。
FSS興起於上世紀90年代末的MNC裡面。這些跨國公司有著共同的特點:業務龐大,有著不同的事業部和子公司;經營相對平穩,整個公司趨向於程式化和標準化。
這樣的公司,一方面,由於業務的龐大,已經不可以靠一個或幾個人的能力來控制管理整個公司了,一般都需要一套完整和明晰的程式來實現管理;另一方面,公司業務進入相對平穩的時期,靠REVENUE的增長來提高利潤的方式開始漸漸失效了,而逐漸代之以壓縮成本費用。在一些LOW COST的地方運行fss,是節省成本的有效方式。
FSS有兩個最大的好處,1)提高業務的程式化和標準化,減少差錯和舞弊行為,實現良好控制;2)極大的降低成本。一般而言,開發中國家(如中國、馬來西亞)的IDL(非生產員工)成本只相當於美國的1/10,日本的1/13,香港的1/6~1/5。
眾所周知,大型公司的財務部會有不同的FUNCTION:象總賬、付款、收款、信用、固定資產、工資、成本、分析、資金、內控、報告等等。不同的業務,由於其特質不同,FSS能夠做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1)付款(AP)、收款(AR)、工資(PAYROLL)、報告(reporting)。
我認為這是FSS最容易成功的地方。這3個FUNCTION的特性都是業務量大,重複性高,性質簡單,需要嚴密授權。因而也最做成程式化控制。如果程式足夠好,系統支持足夠強,FSS可以很有效的減少付款收款風險,並極大的減少成本。一般而言,這些工作可以80%~90%放到FSS來做。而且,對於基層STAFF的要求並不高,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語言障礙,受過專業訓練的專科畢業生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中高層STAFF要求會相對來高,因為這是公司先金流的兩端,需要對公司的業務有良好的了解。
2)資金(TREASURY) 和總賬(GL)
這也是兩個程式化較高的領域。但是由於各國會計制度的不同,所以做成FSS相對AP和AR會困難一點。但是,個人認為60%~70%的工作也可以放到FSS去做。
3)固定資產(FA)。
其實,這個FUNCTION也是程式嚴密的領域。但是,由於它在BALANCE SHEET的比重太大,而且資產保全方式往往依靠實地盤點,因此我覺得有些業務是FSS無法做到的。
4)成本(COSTING)、內控(INTERNAL CONTROL)。
這是兩個和BUSINESS與OPERATION聯繫很緊的領域。但是對於一個大的MNC而言,其成本與內控制度對於每個子公司而言還是有相同之處的。因此,這也為fss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然而,在這種情形下,costing和ic只能是一種存在於制度和標準層面的處理。成本是bs與pnl的連線點,但是在fss看來,它更多是一種balance sheet costing.
5) 分析(analysis)。
竊以為,這是最難做到fss的一個領域。曾經見過一些例子,但是fss的優勢都很難發揮出來。原因很簡單,真正意義的分析是和經營運作連成一體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經超越了單純財務的範疇,而與物流、生產、行銷、稅務等等緊密結合。很難想像一個在大洋彼岸的人會對遠方的子公司運營情況事無巨細的了解。而實際上,真正的分析是決策的基石,如果這種分析是基於某種標準機械套出的,那對公司是很危險的。
目前,在國內已經有很多SHARE SERVICE CENTER 了。但是大多集中在二類城市,如大連、廈門、蘇州、天津、重慶、成都等。原因是這些城市相對於北京上海深圳來說,勞動力成本較低,而人才素質相對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