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
DVD+RW聯盟的成立對DVD論壇的觸動可想而知,為了保持DVD官方組織的威嚴,DVD+RW被勒令不得使用DVD的官方標識,所以在DVD+RW標誌中沒有DVD-RAM與DVD-R/RW標誌中那熟悉的DVD Logo。
不過,憑藉著30多年的光碟開發經驗,飛利浦/索尼兩家雖然在DVD爭奪戰中敗北,但其所開發的DVD+RW正式推出時,卻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業界為了將它們與DVD-R/RW區分,DVD+R被稱為DVD Recordable ,DVD+RW被稱為DVD ReWritable。
發展
在DVD+RW的開發中,曾經走過一段彎路,而且是先+RW,後+R。在1999年,索尼與惠普第一次公布的DVD+RW標準——DVD+RW 3.0GB/面,並由ECMA出版了相關標準,但與DVD-RW相比劣勢明顯,而且兼容性也不是很好。因此,DVD+RW聯盟立即開始重新設計,不過一些設計思路仍沿用了3.0GB的標準。新標準(4.7GB/面)很快便於2000年基本定型,2001年年底推出1.1版,後在2002年1月推出改進的1.1版,即DVD+MRW,主要的變化就是支持Mount Rainier(簡稱Mt. Rainier [得名於雷尼爾山,位於美國華盛頓州])技術。藉助於DVD+RW聯盟主力廠商強大的物理與邏輯開發實力,可以說它是DVD-RW在民用市場上的強有力的對手。
現狀
DVD+RW是當前最易用、與現有格式兼容性最好的DVD刻錄標準,而且也便宜。DVD+RW是當前唯一與現有的DVD播放器、DVD驅動器全部兼容,也就是在電腦和娛樂套用領域的實時視頻刻錄和隨即數據存儲方面完全兼容的可重寫格式。DVD+RW不僅僅可以作為PC的數據存儲,還可以直接以DVD視頻的格式刻錄視頻信息,這在DVD工業上一大突破。隨著DVD+RW的發展和普及,DVD+RW已經成為將DVD視頻和PC機上DVD刻錄機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可重寫式DVD標準。
基本數據
單面容量4.7GB;雙面容量9.4GB
單面最長刻錄時間為4小時視頻;雙面為8小時
雷射波長650納米,與DVD視頻相同
恆定線速度的數據密度
CLV和CAV刻錄
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碟格式)檔案系統
快速格式化
順序刻錄或隨機刻錄
無損失的連結(分次刻錄也不會浪費碟片空間)
刻錄成品,所有物理參數均符合DVD-ROM規範
物理結構
DVD+RW在碟片的構成上與DVD-R/RW基本是一樣的。結構圖可參見DVD-R。
不過,在軌道的結構上,就有了很大不同。DVD+R/RW雖也採用抖動溝槽的存儲方式,但如何“抖動”卻更有學問。首先,抖動的頻率要比DVD-R/RW高很多,為817KHz,抖動單位長度約為4.3μm,相比下之CD-R/RW的抖動長度為45μm,DVD-R/RW的抖動長度為25μm。所以又稱之為高頻抖動(HF Wobble,High Frequency Wobble)式溝槽。高頻抖動的好處是,可以更為精確的跟蹤軌道,並且定位更為準確(因為檢測周期縮短了),為DVD+RW能實現無損連結(LL,Lossless Linking)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其次,與DVD-R/RW的抖動主要提供馬達同步信號不同,DVD+R/RW採用了在MD(Mini Disc)上就已有的設計,將扇區地址信息調製到抖動的波紋中。也就是說,在刻錄時,通過檢測抖動所產生的信號就可獲得地址信息,這個技術就是地址預製溝槽技術(ADIP,ADdress In Pre-groove),它與CD-RW上所用的絕對時間預製溝槽技術(ATIP,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很相像,只不過在ATIP中更多的是輔助信息(如生產商、可刻錄時間與速度等)。
在旋轉方式上,DVD+R/RW採用了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恆定角速度)與CLV兩種,CAV是硬碟所採用的旋轉模式, DVD+R/RW用它進行刻錄,有助於提高隨機寫入的速度和性能,這對專業人員進行非線性(No-Linear)視頻編輯有很大好處,相對的,在使用CLV旋轉方式時能得到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兼容性。但具體到某一款具體的產品,則只能支持其中的一種DVD刻錄方式。當前用於PC的DVD+R/RW驅動器的DVD刻錄旋轉模式基本都是CLV。
與DVD-RAM、DVD-R/RW一樣,抖動的軌道在光碟出廠時就已經做好了,它將引領雷射頭進行精確的刻錄,但不會影響數據的讀取。
在物理兼容性方面DVD+RW與DVD-RW基本一樣,由於反射率的原因,DVD+RW也面臨與DVD-RW一樣的兼容性問題,但也可以通過刷新Firmware來解決。
未來
DVD論壇知道,DVD-R/RW與DVD+R/RW相比並沒有必勝的把握,而DVD-RAM的在兼容性上可以說差得一塌糊塗,所以在DVD論壇於2001年2月推出了DVD-Multi規範0.9版,7月推出1.0版,並迅速在同年12月更新為1.01版。DVD-Multi將DVD論壇的影音與刻錄規範進行結合後的設計規範。在媒體格式上它支持DVD-Video、DVD-ROM、DVD-Audio、DVD-R/RW、DVD-RW、DVD-RAM、DVD-VR,當然也包括對CD-R/RW的支持。由於DVD-RAM與DVD-R/RW是兩種互補性非常強的標準,所以將它們結合在一起,顯得非常有生命力。所以得到眾多頂級廠商的支持,其中包括日立、松下、三菱電機、Intel、LG電子、NEC、先鋒、三星電子、夏普、東芝、湯姆遜、日本勝利等,就連DVD+RW聯盟中的領軍人物——索尼與飛利浦都參與了規範的制定,可見其影響力。
不過,DVD+RW聯盟的廠商也不示弱,藉助於身處兩大陣營的優勢,它們推出了DVD±R/RW的設計,索尼公司就是這個設計的率先推行者。由於支持民用市場兩大主流DVD刻錄技術,所以又被稱為DVD-Dual(或DVD-Dual RW)標準,但是它似乎沒有像DVD-Multi那樣有一個統一的規範,更像是廠商的自由發揮。而且,DVD-Dual跨越兩大陣營,使得生產商只有是這兩個陣營的會員才有可能以相對最佳的成本推出產品,否則兩大標準的授權可是一大負擔。就現在的情況來說,DVD-Dual的價格即使是索尼出品也的確沒有什麼的競爭力。
能不能取得市場的領導地位,不光要看技術和業界組織方面的影響,用戶與其他生產商的喜好也會決定市場的走向。就當前來說,中國台灣方面的廠商大部分集中在DVD+R/RW和DVD-Dual一方,由於它們是產品降價並普及的主力軍,所以它們的動向對兩大集成規範的影響不言而喻。
幾種格式
市面上主要為DVD-R/DVD-RW以及DVD+R/DVD+RW等不同格式的碟片。當前國內市場較為見的有DVD-R、DVD+R、DVD-RW、DVD+RW、DVD-R DL、DVD+R DL、DVD-ROM這幾類以及國內市場不太常見的DVD-RAM。接下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幾種格式的差別。
DVD-R/RW是日本先鋒公司研發出的,被DVD論壇(當前的DVD格式標準主要有這個組織確定)認證的DVD刻錄技術之一。DVD-R的全稱為DVD-Recordable(可記錄式DVD),為區別於DVD+R,它被定義為Write once DVD(一次寫入式DVD)。DVD-RW的全稱為DVD-ReWritable(可重寫式DVD),為區別於DVD+RW,被定義為Re-recordable DVD(可重記錄型DVD)。當前DVD-R格式的碟片市場售價因品牌不同,包裝不同價格從2元到10元不等,而可擦寫的DVD-RW碟片的售價大多在20元左右。
DVD+R/RW是由索尼、飛利浦、惠普共同創建的DVD+RW Alliance組織(區別於上文提到的DVD論壇,是與之相抗衡的另一DVD標準制定組織)研發的。為了與DVD-R/RW區分,DVD+R被稱為DVD Recordable(可記錄式DVD),DVD+RW被稱為DVD ReWritable(可重寫式DVD)。DVD+R/RW跟DVD-R/RW僅僅是格式上不同,因此售價也相差不多。
DVD+/-R DL是相對於普通單面單層4.7G來說的單面雙層刻錄(DVD+/-Recordable Double layer),具有兩個存儲層,相比普通的單面單層刻錄盤存儲容量擴充到了8.5G,不過由於技術問題,生產這類碟片的廠商很少,當前市場中較為常見的只有三菱公司生產的碟片,單價也在6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