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歷史
DDT是由歐特馬-勤德勒於1874年首次合成,但是這種化合物具有殺蟲劑效果的特性卻是1939年才被瑞士化學家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發掘出來的。該產品幾乎對所有的昆蟲都非常有效。二次世界大戰期間,DDT的使用範圍迅速得到了擴大,而且在瘧疾、痢疾等疾病的治療方面大顯身手,救治了很多生命,而且還帶來了農作物的增產。
但在上個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DDT在環境中非常難降解,並可在動物脂肪內蓄積,甚至在南極企鵝的血液中也檢測出DDT,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級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幾乎因此而滅絕(生物放大)。
1962年,美國科學家蕾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在其著作《寂靜的春天》中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是導致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接近滅絕的主要原因。因此從70年代後滴滴涕逐漸被世界各國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
滴滴涕還成為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催生婆。DDT的有毒人造有機物是一種易溶於人體脂肪,並能在其中長期積累的污染物。DDT已被證實會擾亂生物的荷爾蒙分泌,2001年的《流行病學》雜誌提到,科學家通過抽查24名16到28歲墨西哥男子的血樣,首次證實了人體內DDT水平升高會導致精子數目減少。除此以外,新生兒的早產和初生時體重的增加也和DDT有某種聯繫,已有的醫學研究還表明了它對人類的肝臟功能和形態有影響,並有明顯的致癌性能。
由於具有較低的急毒性和較長的持久性,也降低了有機氯殺蟲劑的使用次數。然而,卻也因此使此類的殺蟲劑具有較長的持久性,長期累積下來,造成了生態環境的許多問題。 針對產生的毒性而言,ddt殺蟲劑具有肝毒性,會引起肝腫大的肝中心小葉壞死,同時活化微粒體單氧脢(酶)(microsomal monooxygenases),亦會改變免疫功能,降低抗體的產生,和抑制脾、胸腺、淋巴結中胚胎生髮中心(germinal center)的速率。 ddt產生其他毒性對小鼠或其他動物均無致癌性,在流行病學調查和短期致突變性試驗中,亦呈陰性反應,此點特性,獲得許多國際組織的肯定。然而卻由於ddt的累積性和持久性形成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潛在的危害,遭到禁用。
這個DDT是殺蟲劑(二氯二苯三氯乙烷),用途很廣泛。
DDT最先是在1874年被分離出來,但是直到1939年才由瑞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化學家Paul Muller重新認識到其對昆蟲是一種有效的神經性毒劑。 DDT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大量地以噴霧方式用於對抗黃熱病、斑疹傷寒、絲蟲病等蟲媒傳染病。例如在印度,DDT使瘧疾病例在10年內從7500萬例減少到500萬例。同時,對家畜和穀物噴DDT,也使其產量得到雙倍增長。DDT在全球抗瘧疾運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用氯奎治療傳染源,以伯胺奎寧等藥作預防,再加上噴灑DDT滅蚊,一度使全球瘧疾的發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1962年,全球瘧疾的發病己降到很低,為此,世界各國回響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都在當年的世界衛生日發行了世界聯合抗瘧疾郵票。這是最多國家以同一主題,同時發行的郵票。在該種郵票中,許多國家都採用DDT噴灑滅蚊的設計。 也就是在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在其發表著作《寂靜的春天》中高度懷疑,DDT進入食物鏈,最終會在動物體內富集,例如在游隼、禿頭鷹和魚鷹這些鳥類中富集。由於氯化烴會干擾鳥類鈣的代謝,致使其生殖功能紊亂,使蛋殼變薄,結果使一些食肉和食魚的鳥類接近滅絕。一些昆蟲也會對DDT逐漸產生抗藥性、
以對抗人類由於人口無節制增長而對自然界無休止的掠奪。基於此,許多國家立令禁止使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 由於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機氯殺蟲劑,以及在1962年以後又放鬆了對瘧疾的警惕,所以,瘧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國家中捲土重來。今天,在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國家,每年大約有一億多的瘧疾新發病例,大約有100多萬人死於瘧疾,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兒童。瘧疾目前還是開發中國家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這除了與瘧原蟲對氯奎寧等治療藥物產生抗藥性外,也與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對環境危害又小能代替DDT的殺蟲劑有關。基於此,世界衛生組織於2002年宣布,重新啟用DDT用於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預防瘧疾,登革熱,黃熱病等在世界範圍的捲土重來。
理化常數
國標編號:61876
CAS號:50-29-3
中文名稱:滴滴涕(DDT)
英文名稱:2,2-bis(4-Chlorophenyl)-1,1,1-trichloroethane
別名:2,2-雙(4-氯苯基)-1,1,1-三氯乙烷(即p,p'-DDT);
主要異構體及同系物:o,p'-DDT;p,p'-DDE;p,p'-DDD
分子式:C₁₄H₉Cl₅
外觀與性狀:DDT化合物所有異構體都是白色結晶狀固體或淡黃色粉末,無味,幾乎無臭
分子量:354.5
蒸汽壓:2.53×10 kPa/20℃
閃點:72~77℃
熔點:108~109℃
沸點:260℃
溶解性:DDT在水中極不易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情況如下(g/100mL):苯為106,環已酮為100,氯仿為96,石油溶劑為4-10,乙醇為1.5
密度:1.55(25℃ )
穩定性:DDT化學性質穩定,在常溫下不分解。對酸穩定,強鹼及含鐵溶液易促進其分解。當溫度高於熔點時,特別是有催化劑或光的情況下,p,p'-DDT經脫氯化氫可形成DDE。
危險標記:14(有毒品)
主要用途:用作農用殺蟲劑
侵入途徑
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中毒症狀
輕度中毒可出現頭痛、頭暈、無力、出汗、失眠、噁心、嘔吐,偶有手及手指肌肉抽動震顫等症狀。重度中毒常伴發高燒、多汗、嘔吐、腹瀉;神經系統興奮,上、下肢和面部肌肉呈強直性抽搐,並有癲癇樣抽搐、驚厥發作;出現呼吸障礙、呼吸困難、紫紺、有時有肺水腫,甚至呼吸衰竭;對肝腎臟器損害,使肝腫大,肝功能改變;少尿、無尿、尿中有蛋白、紅細胞等;對皮膚刺激可發生紅腫、灼燒感、瘙癢,還可有皮炎發生,如濺入眼內,可使眼暫性失明。DDT一般毒性與六六六相同,屬神經及實質臟器毒物,對人和大多數其它生物體具有中等強度的急性毒性。它能經皮膚吸收,是接觸中毒的典型代表,由於其在常壓時即使在12℃以下,也有一定的蒸發,所以吸入DDT蒸氣亦能引起中毒。
毒性
慢性毒性
人群慢性中毒症狀有食欲不振,上腹及右肋部疼痛,並有頭痛、頭暈、肌肉無力,疲乏,失眠、視力及語言障礙、震顫、貧血、四肢深反射減弱等。有肝腎損害、皮膚病變、心臟有心律不齊、心音弱、竇性心動過緩、束支傳導阻滯及心肌損害等。
致病
致癌
11~20mg/kg.d,小鼠經口,2年,肝腫瘤危險性提高4.4倍 0.16~0.31mg/kg.d,小鼠經口,2代,雄性肝腫瘤危險性增加2倍,雌性中未變。用DDT、DDE和DDD在小鼠中(在大鼠中也有可能)誘發出了肝腫瘤,但是關於這些腫瘤的意義尚存在著不同意見。根據資料,還沒有證據確證DDT對人類有致癌作用。Laws等(1967年)在一個DDT生產廠調查的大量接觸DDT的35名工人,未發現有任何癌症和血液病。在工廠開辦的19年中,工作人員從111名增至135名,未見1例癌症患者。美國從1942年開始大量使用DDT,根據其對肝及肝膽管癌總死亡率的結果,有明顯下降趨勢,從1930年的8.8降至1944年的8.4,至1972年為5.6(均按10萬人為基數計數)。說明在使用DDT的數十年內也沒有證據說明肝癌有所增長。
致畸
在DDT作用的實驗研究中,對小鼠大鼠和狗的研究未顯示有任何致畸作用。
致突變
現己有充分的證據證明,DDT在經和不經代謝激活的細菌系統中沒有致突變作用,從哺乳動物實驗系統(體內和體外)所得的證據尚無肯定的結論。並於DDT對人類的致突變性的意義亦尚不明確。
代謝降解
DDT在人體內的降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脫去氯化氫生成DDE。在人體內DDT轉化成DDE相對較為緩慢,3年間轉化成DDE的DDT還不到20%。從1964年對美國國民體內脂肪中貯存的DDT調查表明,DDT總量平均為10mg/kg,其中約70%為DDE,DDE從體內排放尤為緩慢,生物半減期約需8年。DDT還可以通過一級還原作用生成DDD,同時被轉化成更易溶解於水的DDA而使其消除,它的生物半衰期只需約1年。
環境中的DDT或經受一系列較為複雜的生物學和環境的降解變化,主要反應是脫去氯化氫生成DDE。DDE對昆蟲和高等動物的毒性較低,幾乎不為生物和環境所降解因而DDE是貯存在組織中的主要殘留物。
在生物系統中DDT也可被還原脫氯而生成DDD,DDD不如DDT或DDE穩定,而且是動物和環境中降解途徑的第一步。DDD脫去氯化氫,生成DDMU[化學名稱:2,2-雙-(對氯苯基)-1-氯乙烯],再還原成DDMS[化學名稱:2,2-雙-(對氯苯基)-1-氯乙烷],再脫去氯化氫而生成DDNU[化學名稱:2,2-雙-(對氯苯基)-乙烷],最終氧化DDA[化學名稱:雙-(對氯苯基)乙酸]。此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比DDT大,而且是高等動物和人體攝入及貯存的DDT的最終排泄產物。在環境中,DDT殘物可被轉化成,對-二氯二苯甲酮。
DDT也可被微粒氧化酶進行較小程度的降解,在α-H位置上發生反應,生成開樂散。科學家已發現一個新的厭氧降解途徑,尤其是在污泥中可被細菌轉化成DDCN[化學名稱:雙-(對氯苯基)乙腈]。
DDT在土壤環境中消失緩慢,一般情況下,約需10年。
研究結果證明DDT在類似高空大氣層實驗室條件下,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鹽酸。
殘留蓄積
DDT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用藥6個月後的農田裡,仍可檢測到DDT的蒸發。DDT污染遍及世界各地。從漂移1000公里以遠的灰塵以從南極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檢測到微量的DDT。一般情況下,非農業區空氣中的DDT的濃度範圍為小於1~2.36×10 ng/m³,農業居民區其濃度範圍為1~22×10 ng/m³,在開展滅蚊噴霧的居民內DDT的濃度更高,據記錄高達8.5×10 mg/m³。
在農業區和邊遠的非農業區內,雨水中DDT的濃度往往都在同一數量級內(1.8×10 ~6.6×10 mg/L)。這表明該種化合物在空氣中的分布是相當均勻的。地表水中DDT的濃度與雨水 和土壤中DDT含量水平有關。美國在1960年飲用水中檢測出的最高濃度達0.02mg/L。
在未施撒DDT的土壤中發現的DDT濃度為0.10~0.90mg/kg,只比施撒DDT10年或10年以上的耕地土壤中的濃度(0.75~2.03mg/kg)稍低。大部分DDT存在於地表層2.5cm深的土壤內。
DDT極易在人體和動物體的脂肪中蓄積,反覆給藥後,DDT在脂肪組織中的蓄積最初很大,以後逐漸有所減慢,一直達到一種穩定的濃度。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可以將DDT轉變成DDE。DDE比其母體化合物更易蓄積。
據大多數報告,不同國家的普通人群血中總DDT含量範圍為0.01~0.07mg/L,最高平均值為0.136mg/L。人乳中DDT含量通常為0.01~0.10mg/L。如將DDT的含量與其代謝物(特別是DDE)的含量相加,大約比上述含量高1倍左右。DDA在普通人群尿中平均含量為0.014mg/L左右。一般情況下職業接觸使DDT和總DDT在脂肪中的平均蓄積濃度分別達到50~175mg/kg與100~300mg/kg。
魚、貝類對DDT有很強的富集作用。例如牡蠣能將其體內的DDT含量提高到周圍海水水體中含量的7萬倍。
人體中DDT的含量隨著其食物來源、工作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DDT是脂溶很強的有機化合物,比較一致的認識是,人體各器官內DDT的殘留量與該器官的脂肪含量呈正相關。
遷移轉化
DDT在環境中的轉化途徑包括光解轉化、生物轉化、土壤轉化等。在生物轉化中除哺乳動物體內的代謝轉化外,還有鳥類、昆蟲類、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的轉化途徑,至今已將近有20種轉化物質(包括哺乳動物的代謝產物在內)作了鑑定,但許多其它化合物的化學結構仍不清楚。除主要產物如DDE和DDD外,這些轉化產物的毒理學特性幾乎一無所知。
對DDT及其同系物在整個環境中的循環及轉歸問題的認識,尚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危險特性
遇明火、高熱可燃。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煙氣。
燃燒(分解)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應急處理
當發現DDT中毒者時,可採取下述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者必須先去毒物,口服中毒的應立即催吐,用2%碳酸氫鈉液、水或0.5%藥用炭懸液洗胃。洗胃後用硫酸鈉、硫酸鎂瀉藥導瀉,不能用油性瀉藥,以避免藥物吸收。吸入性中毒或皮膚、眼睛沾染的,應迅速使患者離開現場,吸入新鮮空氣,皮膚用肥皂水或蘇打水清洗,並塗上氫化可的鬆軟膏,眼睛用清水或2%蘇打水沖洗,並點滴鹽酸普魯卡因眼藥水止痛。
對驚厥症狀套用10%水合氯醛15~20mL灌腸,也可用副醛3~5ml肌注,同時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加入葡萄糖液20~40mL內靜脈緩注,以補充血鈣減少,每4至6小時1次,直到驚厥停止時停用。靜脈滴注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生理鹽水,補充缺水加強營養,用複合維生素B類藥物保護肝臟,食用高蛋白飲食等。
DDT屬中等強度毒性的化學品,能多途徑進入人體而產生毒害作用。因此在生產貯運和使用DDT時,必須採取相應的予防措施,防止經操作人員的口、呼吸道和皮膚接觸而危害作業者健康。為避免在運輸過程中DDT對環境和運輸工具的污染,杜絕中毒事件的發生,各國政府海事組織建議,DDT屬有毒、有害物質,需包裝貯藏,有毒害品標記;不能與糧食等食品混裝,而應該分別裝運;對裝載過DDT的運輸工具必須去除DDT的沾污。
由於DDT的高殘留性和對環境乃至生態系的潛在危害,我國、日本及歐美許多國家,已相繼禁止秤和使用或規定嚴密的使用規程,DDT的污染源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環境中和生物體內的DDT殘留量何時能夠徹底清除是難以估計的。甚至由於尚未找到適當的代用品,有些意見以為熱帶地區防治傳播瘧疾的蚊子,今後還需要繼續使用DDT。因而對DDT造成的環境問題保持警惕是應該的。
一、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收集於乾燥淨潔有蓋的容器中,轉移到安全場所。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經稀釋的洗水放入廢水系統。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必須佩戴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應該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入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帶到非作業場所,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再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用肥皂水及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拉開眼瞼,用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就醫。
吸入: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食入:誤服者,飲適量溫水,催吐。就醫。
滅火方法: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乾粉。
DDT 引發的爭論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有機農藥,DDT 的 很多優點和缺點大家已有共識,例如 DDT 的殺蟲譜 廣、製作簡單、價格便宜、藥效強勁持久,同時難以 降解、能生物富集、能長途遷移以及對野生動物特別 是鳥類和魚類的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 有諸多危害等。雖然一些爭議已經蓋棺定論,但是目 前仍然還有不少的爭議。 目前爭論較多的問題有 3 個:①關於 DDT 對人類 健康的影響;②禁用還是使用 DDT;③應該如何看待 DDT。
DDT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雖然 DDT 影響野生動物的證據確鑿,但是 DDT 危害人類健康的證據並不充分。DDTs 進入人體的主要 通道:普通人是通過食物,職業暴露是通過吸入和真 皮接觸,胎兒和嬰兒可以通過胎盤和母乳。
DDT 和 DDE 容易溶解在脂質中,它們在人類脂肪組織(約 65% 的脂肪)的濃度高於在母乳(2.5% ~ 4% 的脂肪)中 的濃度,在母乳中的濃度又高於在血液或精液(1% 的 脂肪)中的濃度[9]。墨西哥 40 個 DDT 噴灑者人體脂 肪中的總 DDT 濃度的平均值是 104.48 mg/kg,但是, DDT 對人來講似乎是安全的。DDT 已經使用了 60 多年但卻很少有急性中毒的,即便劑量高達 285 mg/kg 也只是導致嘔吐而不會致死。世界衛生組織(WHO) 和美國醫藥學會認為 DDT 的致癌性尚缺乏充分的證 據,有待進一步研究。美國環保署(EPA)也認為,DDT 對人的致癌性證據還不充足,但對動物的致癌性的證據 是充足的;DDE 對人致癌性是有爭議的,但對動物的 致癌性的證據是充分的;而 DDD 對人的致癌性的證據 還沒有發現,但對動物的致癌性的證據是充分的[11]。 雖然很多研究表明 DDT 可能會影響人的神經行 為、生殖健康、癌症、嬰幼兒發育、免疫和 DNA 損傷 等,但是相反的結論也很多,DDT 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證據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調查。
學者Snedeker認為雖然一些早期的研究認為乳腺癌風險與脂肪或血液中的 DDTs 有顯著的正相關,但是最近的大部分病例(對照 研究)並不支持這種聯繫。雖然禁用 DDT 主要是從生 態學的角度考慮而不是對人體的毒性,但是隨後的研 究還是表明 DDT 對人體特別是嬰幼兒可能有一定的 不良影響。學者Beard認為雖然 DDT 接觸可能對許多 疾病有潛在的聯繫,但是證據並不是太充分,這主要 是因為方法方面的問題導致許多研究的結果不可信。 Snedeker也認為分析方法、對照人群和食物要素等 諸多差異導致研究結果可靠性差。這也說明 DDT 威脅 人類健康的爭議還將繼續,而且有可能持續到 2020 年 之後。
總的來說,DDT 危害人類健康的證據雖然還存在 很多爭議,但是由於 DDT 具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 4 個屬性(持久性、生物富集性、跳躍性和毒性),而且 歷史用量多達 200 萬 t 以上,雖然禁用已 40 多年 仍然在地球上無處不在,目前仍然可以通過食物鏈 在人體中富集,因此 DDT 對人類的健康具有不容忽 視的可能的潛在的威脅。
禁用還是使用 DDT
1970 年之前這個問題就被激烈爭論,之後 DDT 雖然被陸續禁用,但是很多國家還是將 DDT 用在農業 之外的領域。
例如中國雖然在 1982 年禁用了 DDT, 但是仍然將其用於應急病媒防治、三氯殺蟎醇生產和 防污漆生產,直到 2009 年完全禁用,但仍然保留了緊 急情況下用於病媒防治的可能。《斯德哥爾摩公約》 努力將在地球上消除 DDT,但是由於對替代品擬除蟲 菊酯類殺蟲劑的抗藥性,南非在 20 世紀末期禁用 DDT 後爆發了幾次瘧疾流行,迫使南非在 2000 年重新使用 DDT 來防治瘧疾。與此情況類似的還有尚比亞、津 巴布韋等一些非洲國家。
一方面,環境學家要求全面 禁用 DDT;另一方面,疾病控制學家主張使用 DDT。 到底該不該使用 DDT 的爭議又逐漸熱了起來。特別是 2006 年 9 月 15 日, WHO 在禁用 DDT 30 多年後又重 新推薦廣泛使用 DDT 來防治瘧疾,這一事件更是引爆 了這個爭論。斯德哥爾摩會議制定了 2020 年淘汰 DDT 的計畫,但是,這個計畫不一定會成功, DDT 被解禁的主要原因有 4 個:①面 對死亡,寧要污染。每年 5 億多人感染瘧疾,100 多 萬人死亡,其中每天有 3 000 個孩子和嬰兒死於瘧疾 ……在確定的死亡與可能的傷害之中選擇污染可能 帶來的傷害;②DDT 防治瘧疾效果好。DDT 防治瘧 疾的關鍵因素並不是殺蟲,而是作為一種趨避劑,能夠將蚊子趕出房間而避免瘧疾傳播。
同時通常情況下 蚊子對 DDT 的抗藥性不強;③DDT 替代品的無能為 力。DDT的替代品有很多,但是要么價格較貴難以讓 非洲人民接受,要么藥效不夠持久作用不大,要么蚊 子很容易具有抗藥性,總之目前還沒有真正可以替代 DDT 的藥品和措施;④使用方式的改變能夠儘可能 防止 DDT 危害野生動物和人類。這也是 WHO 突出 強調的一點:採用正確的方式適時適當地使用 DDT 進 行室內滯留噴灑將不會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產生傷害。 總的來說,這些基於 WHO 對 DDT 的態度:從來沒 有放棄在需要使用 DDT 的地方使用 DDT 的努力。
2020 年淘汰 DDT 的計畫是否成功,關鍵在替代 品或替代方案控制瘧疾的有效性。瘧疾問題非常複雜, 要想消除非常困難,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幾次因為禁 用 DDT 和對特效藥產生抗藥性等造成瘧疾的反覆。 WHO 立場陳述:南非等國家禁用後瘧疾爆發的歷史 說明了在沒有合適的替代品之前就禁用 DDT 是有一 定的風險的。因此目前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 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示範項目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即 便獲得了較好的替代品或方案,也需要執行一段時間 檢驗效果如何。例如有些藥品用一段時間蚊子就會產 生抗藥性,而且在不同的地區抗藥性可能還不一樣。 例如南非使用了 60 多年 DDT 也沒有發現 DDT 抗性, 而奈及利亞則使用了一年半就發現了對 DDT 有抗性 的蚊子。只剩下 9 年的時間,既要尋找替代品和方 案,又要檢驗替代品和方案的可靠性,2020 年淘汰 DDT 的計畫成功的可能性不容樂觀。
如何評價 DDT
雖然在 1962 年之後 DDT 從“神壇”上摔落下來, 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指責和聲討,並被視為罪惡滔天的 惡魔,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將 DDT 視為救命的 良藥。
在農藥的歷史上,DDT 是第一個 被人工合成的廣譜而高效的有機殺蟲劑。1939 年瑞士 化學家 Muller 首先發現 DDT 可以作為殺蟲劑使 用,這標誌著人們 2 000 餘年來套用天然及無機藥物 防治農業害蟲的歷史就此被改寫。以 DDT 為首的有機 農藥成為糧食增產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每年減少的 損失約占世界糧食總量的 1/3。
其次,DDT 曾經有 效殺滅了二戰戰場上蚊、蠅、虱、蚤等害蟲,遏制了 霍亂、斑疹和傷寒等疾病在歐洲的大流行,之後又在 全世界成功控制了瘧疾和腦炎的傳播,拯救了億萬人 的生命。
第三,DDT 間接揭開了現代環境運動的序幕。 1962 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描述了以 DDT 為首的農藥對環境的危害。Carson 用生命書寫的巨著不但促 使美國很快成立了農業環境組織並在 1970 年成立美 國環保署(EPA),還推動了整個世界對環境污染的重 視。DDT 的危害為人類的環境和健康敲響了警鐘。
第 四,DDT 的使用已經 70 多年了,曾經對生態系統造 成嚴重的破壞。DDT 在地球上無處不在,而且還將長 期存在,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污染物之一。除了作 為有機氯農藥的代表,DDT 還先後被列入持久性有機 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名單、內 分泌干擾物名單、持久性生物積累性有毒物質 (per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PBTs)名單和 各國的優先控制污染物名單等。
第五,也是最致命的, 被世界人民譽為“萬能殺蟲劑”的 DDT 使人類相信自 己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和改造地球,極大地促進了人 類欲望的加速膨脹,使人類越來越貪婪地向大自然索 取。DDT 在農業和衛生領域的巨大成功,在全球掀起 了研製有機合成農藥以及其他人工合成化學品的熱 潮。從此地球上的人工合成化學品迅速增加起來,其 中包括許多有毒的和未知毒性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