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ngie

Bungie

Bungie是美國著名的電子遊戲軟體製作商,是由兩名芝加哥大學的本科生Alex Seropian和Jason Jones於1991年5月以Bungie Software Products Corporation的名稱成立。 公司最初設立在芝加哥,在成立的最初九年里,公司主要致力於Macintosh平台遊戲的開發,他們開發了深受玩家喜愛的《馬拉松》(Marathon)和《神話》(Myth)系列以及《奧妮》(Oni)。2000年,Bungie被微軟收購,他們的《光環:戰鬥進化》(Halo: Combat Evolved)成為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及微軟的遊戲主機Xbox的首發遊戲,《光環》系列成為Bungie最暢銷的作品。

公司簡介

Bungie Bungie

近幾年Bungie出品的《光暈》系列,足能夠載入遊戲銷量史冊,《光暈1》650萬份,《光暈2》850萬份,《光暈3》1300萬份,這樣,而該製作室最新作《光暈:致遠星》在發售的首周全球銷量已達到驚人的400餘萬套!(截止2011年4月已達860萬套)這樣的成績在這個星球上很少有別的製作組能夠超越。同時他們也是微軟Xbox360最親密的摯友,他們共同開發了脫胎於FPS的RTS類遊戲《光暈戰爭》。全新的RTS類型還能不能續寫《光暈》的傳奇,我們將拭目以待。同時不得不提一下以前PC上有款叫《奧妮》的動作遊戲也是出自Bungie之手。

Bungie在國內玩家中知名度不高,可是提到Bungie開發的遊戲大作《光暈》系列,玩家便會恍然大悟,《光暈》系列是微軟主機獨占的一款熱賣FPS大作,目前已經發售至系列第三作,(第四作之後由343工作室接管開發,已經發行第五作《光環:守護者》)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外傳性質的作品和一個即時戰略類型的《光暈》系列大作已經發售。製作公司表示這並非是《光暈》系列最終作,新的遊戲開發已經開始了。

Bungie Bungie

《光暈》系列的製作方Bungie的製作人Brian Jarrard近日接受了海外著名媒體1UP的採訪。他表示Bungie工作室目前正忙於製作一款與《光暈》系列有關的作品,並且明確的指出《光暈3》絕對不是這部史詩作品的終結篇。

這部正在開發中的作品是Bungie與著名導演彼得傑克遜聯手呈現的一部巨作,它的確有著和《光暈》系列相同的世界觀,但並非《光暈4》,《光暈3》也絕對不是Bungie出品的最後一款光暈遊戲。

同時,微軟與Bungie今日發表公告,宣布《光暈》系列的開發商——Bungie工作室,將脫離微軟的管制成為一家獨立遊戲開發商,但微軟仍對其保留一定權益。Bungie與微軟均同意由後者享有《光暈》的智慧財產權並締結長期發行協定,後者將繼續負責發行Bungie工作室的後繼作品。Bungie工作室位於華盛頓湖畔Kirkland的辦公地點目前仍維持不變。

從馬拉松到《光暈》

Bungie Bungie

以兩人白手起家的Bungie,如今已經成了業界最大的遊戲設計工作室之一。1990年大學生AlexSeropian和Jason Jones一起在Jones位於芝加哥的地下室為蘋果的Macintosh平台製作遊戲。他們第一款大賣的遊戲是第一人稱射擊作品《馬拉松》(Marathon)。當時大部分的射擊遊戲,比如《毀滅戰士》(Doom)和《德軍總部》(Wolfenstein 3D)都幾乎沒有情節,所謂完成任務其實就是簡單地一路殺到底。但Seropian和Jones卻在遊戲中融入了複雜的劇情線索和生動的人物。《馬拉松》及其續作在那個時代也是先進技術的代表。通過AppleTalk(譯註:一種早期蘋果機的聯網協定),兩個玩家可以組隊以合作模式完成遊戲,最多八名玩家可以在虛擬競技場中捉對廝殺。

憑著《馬拉松》系列和另一款作品《神話》(Myth),Bungie擁有了一群忠誠度極高的鐵桿玩家群。在90年代晚期,Bungie的設計師們開始計畫一款戰略遊戲新作,遊戲允許玩家控制一整支星際陸戰隊士兵,與一群唧唧歪歪的狡猾外星人作戰。具體方式是一次性在戰場上移動、部署一大批作戰單位,而玩家的戰鬥則類似於科幻版本的《冒險》(Risk,一種桌上戰棋遊戲)。但這個項目的工作剛開始,設計團隊就發現他們不得不回到《馬拉松》那種第一人稱、殺戮為主的動作遊戲形態。最後,他們決定新遊戲的主體不再是一整支部隊,而是一個戰士——士官長(Master Chief)——讓他去對抗星盟(Covenant,小說譯為“聖約人”),一支被神秘宗教預言所驅使的外星種族聯盟。《光暈》由此誕生。

代表作

《馬拉松》系列

《神話》系列

《光暈》系列

《命運》系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