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天資聰穎的路特(Jean-Léon Reutter)在14 歲的時候,就曾嘗試設計一款能夠恆久運轉的時鐘。他對鐘錶技術的執著,驅使他朝著成為工程師的目標邁進。路特先後進入蘇黎世的聯邦綜合理工學院及巴黎的電力高等學院就讀。如此深厚的專業背景,讓他在1928 年成功確立恆動時鐘的設計基礎,在不需外力輔助,就能夠持續運轉長達數個世紀。然而,這項發明在產量的可行性上,卻遭遇了重大挫折。不過所有問題都在1932 年獲得解決,當時路特與David LeCoultre 見面,後者決定投入表廠的所有資源來改進設計,同時將這款幾近恆動的時鐘正式投產。
1928年經積家表廠精心研究,第一批套用該原理的空氣鍾終於問世,它們所配備運行精準的機芯是以氣溫的變化,換句話說是以溫度的變化,作為所需動力的來源,只要室溫上升或下降攝氏一度,機芯內發條盒的彈簧就能蓄積足以自主運行四十八小時的動力。其奧妙之處在於座鐘內配備有一個密封膨脹室,裡面充滿了特殊的混合氣體,當氣溫上升時,氣體便會膨脹;反之,則會收縮。膨脹室與空氣鐘的上鏈彈簧相連線,只要稍有收縮或膨脹,就能夠讓時鐘的機芯永不間斷地上鏈。就是根據這個獨具匠心的巧思,恆動機芯的構想才得以具體實現。
空氣鐘的平衡擺輪以十分緩慢沉穩的步調擺動,每分鐘擺動一周。懸吊擺輪的細絲以Elinvar合金製作,該合金具有在一般溫度環境下亦不會變形的優點,來確保擺輪精準運行。積家空氣鍾必須要於生產後,進行長達至其優異精確度的測試。積家鐘錶專家相信,穩健而準確的開始才能肩負起見證時間的永恆,遠遠地超過人類所能計算的範圍。
為了減少能源的消耗,並排除造成機械損耗的因素,機芯是在完全沒有潤滑油的環境下運作。只要齒輪上的潤滑油造成絲毫的摩擦,就足以讓整個機械裝置停擺。由於空氣鍾自行產生的能量十分有限,因此內部構造必須符合節能的高標準。首先是反應靈敏的機芯,只要室溫有一度的差異,就能提供時鐘自主運轉48 小時所需的動力。另外,空氣鐘擺輪每分鐘僅擺動兩次,而一般腕錶擺輪平均每分鐘擺動300 次,後者消耗的能量比空氣鍾高出了二百五十倍。
功耗
空氣鍾平均消耗的能量僅為一般腕錶所需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我們若將六千萬座空氣鐘的能量加起來,也只能勉強點亮一隻15瓦特的電燈泡。
儘管過去採用玻璃與水銀製作的恆動裝置如今已被混合氣體及密封風箱所取代,但其運轉原理卻始終如一。空氣鍾內部的氣體與風箱裝置,能夠根據周遭溫差的細微變化,如呼吸吐納般收縮或膨脹,進而帶動內部的發條,持續為時鐘上鏈。
Atmos 空氣鍾是傳統制表工藝與劃時代設計的完美結合,總能在當代名流顯貴的辦公室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