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9空空飛彈

AIM-9空空飛彈

王自重單機擊落敵兩架F-86後,被F-86攜帶的AIM-9“響尾蛇”飛彈擊落。 這箇中隊於1956年7月14日正式在他們的F9F-8黑豹戰鬥機上使用響尾蛇飛彈。 美國空軍則是在次年開始先在本土防空單位的F-104戰鬥機上面佩掛響尾蛇飛彈。

基本信息

簡介

美國三軍通用編號:AIM-9響尾蛇”(Sidewinder)空對空飛彈是全世界第一款實用化的空對空飛彈,第一
AIM-9響尾蛇
款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空飛彈,也是第一款有擊落目標紀錄的空對空飛彈
響尾蛇飛彈是美國海軍空用武器中心所研發,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對現役所有的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的基本設計概念都有深厚的影響,蘇聯的第一款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K-13(北約代號AA-2空空飛彈)實際上是仿造響尾蛇而來,蘇聯設計人員對響尾蛇飛彈的設計也讚賞不已。
響尾蛇飛彈落入中國與蘇聯手中的過程有著一個悲壯的故事。1958年9月,我軍殲-5編隊與台灣空軍24架F-86編隊在浙江溫州地區上空遭遇,空軍飛行員王自重因掉隊被其中12架F-86圍困。王自重單機擊落敵兩架F-86後,被F-86攜帶的AIM-9“響尾蛇”飛彈擊落。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戰中空空飛彈取得的戰績。但當天F-86發射的AIM-9中有一發未爆炸,墜落後被我軍民發現。這枚AIM-9被送往蘇聯,蘇聯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K-13(AA-2)空空飛彈,我國的進口仿製品即霹靂-2空空飛彈。但是在國民革命軍的史料中,戰鬥的經過大致為,台灣空軍第11大隊的多架F-86F,在溫洲灣上空獲得重大戰果,擊落10架米格-17F,其中至少有2架是被李叔元中校與錢奕強上尉所發射的GAR-8飛彈(AIM-9B當時的編號)所擊落,第一代的響尾蛇飛彈至此初試啼聲。最重要的是,成功運用AIM-9擊落解放軍戰鬥機後,所有參戰飛行員進行了合影留念,並無任何一人傷亡。孰真孰假,還有待分曉。
與此同時,原蘇聯先後派出兩批專家來華索取了有關技術資料和部分殘骸實物。不久,原蘇聯在此基礎上試製成功了K-13型飛彈。1962年,原蘇聯向我國有償提供米格-21和K-13型飛彈的技術資料和樣品。我國開始仿製K-13型飛彈,並將其命名為"霹靂"2號。

發展

原始編號XAAM-N-7的響尾蛇原型飛彈於1953年9月試射成功,這
翼尖的AIM-9
一個次型後來更改編號為GAR-8,後又改為AIM-9A,又被稱作響尾蛇1型。美國海軍第一個接收AIM-9A的單位是大西洋艦隊部署在倫道夫號航空母艦上的VA-46中隊。這箇中隊於1956年7月14日正式在他們的F9F-8黑豹戰鬥機上使用響尾蛇飛彈。同年8月太平洋艦隊Bonhomme Richard號航空母艦上的VF-211中隊與他們的FJ-3M戰鬥機接收到第一批的飛彈。
美國空軍則是在次年開始先在本土防空單位的F-104戰鬥機上面佩掛響尾蛇飛彈。
首款實
AIM-9擊落試驗機
戰型響尾蛇飛彈,型號 AIM-9B 於 1956年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AIM-9首次實戰,由台灣空軍F-86軍刀式戰鬥機,於1958年9月24日在台灣海峽上空的空戰(史稱“九二四溫州灣空戰”)中使用。

設計組成

AIM-9響尾蛇飛彈主要有下列部件組成:
正在掛載AIM-9

基本數據


基本規格

總重

91公斤

全長

2.85米

直徑

12.7厘米

翼展

63厘米

裝藥類型

9.4公斤 WDU-17/B環狀爆炸破片彈頭

基本性能

最大射程

理論18公里

最大速度

2.5馬赫

制導系統

紅外線制導

發射平台

空射、陸基、海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