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介紹
該彈由美國海軍武器中心於1978年開始方案論證,1980年開始研製,1982年開始飛行試驗,1984年開始服役,1985年完成研製,同年選定原埃默森公司、現電子空間公司(Electronics and Space)為主承包商,並投入批生產,1988年停產。採購費120.4百萬美元,批生產總數4369枚,月生產率133枚,單價2.8萬美元。該彈曾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成功地用來攻擊伊拉克的艦艇目標,據稱其破壞威力與“幼畜”AGM-65E雷射制導飛彈相當,但其單價卻低得多(2.8萬美元對13.1萬美元)。
該彈是在“寶石路”2系列中的GBU-16B/B低空雷射制導炸彈上,加裝1台由航空噴氣公司(Aerojet)研製的WPU-5/B固體火箭發動機,故其氣動外形布局和彈體結構與GBU-16B/B相同,均採用454kg重的MK83Mod5通用爆破炸彈作為彈體,不同的是重新設計了彈翼和尾部,以便安裝固體火箭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由“百舌鳥”反輻射飛彈使用的MK78發動機改進而來,長度1300mm,直徑200mm,重量78kg。此外,還對制導控制艙內的微處理機和陀螺位標器作了改進,構成由微處理機控制的綜合組件。採用的風標式半主動雷射導引頭,是由德克薩斯儀器公司在其為“寶石路”2研製的半主動雷射導引頭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使之適用於“叩頭蟲”2的作戰環境需求。
相關數字
最大射程>25km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M0.7
使用高度15250m
最大過載
制導系統半主動雷射
引信觸發延時引信
戰 斗 部高爆炸藥,重454kg
動力裝置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613kg
彈長4.30m
彈徑356mm
翼展16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