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曾接收約70架原屬蘇聯空軍的圖-95系列機,但現已全部退役。而俄羅斯空軍接收的圖-95系列機到2007年時仍在服役,預計將持續服役至2040年[1]。圖-95的動力來源為4具庫茲涅佐夫設計局(Кузнецов)(局號OKB-276)研製的NK-12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裝置在一個突出於翼前緣的長條形發動機艙中,每具發動機各驅動一組同軸反轉螺旋槳葉(Contra-rotating propellers),槳葉在旋轉的同時,第二個對旋的漿葉能夠絲毫不浪費第一個槳葉外緣切線所浪費掉的空氣,將空氣捕捉下來形成動力;圖波列夫設計局又將圖-95的主翼後掠35°,逼近標準值的最大極限,這樣的設計使得圖-95保持任務執行中高速飛行的優勢。
曾有段長時間,圖-95被西方情報單位當作是Tu-20,且是當初蘇聯空軍設計的飛機機型,當時Tupolev在研發階段時較廣為周知名字是圖-95隸屬於補給載運單位,至於Tu-20本身很快就被蘇聯軍方淘汰未予派用;既然稱為Tu-20,西方情報單位蒐集到Tu-20隻不過是檔案上的代號,並且一直錯誤地沿用下去,還外流到蘇聯以外使得全世界誤以為有Tu-20運輸機型在服役中。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從蘇聯空軍開始到現在的俄羅斯空軍,機種機型已經更換了不少,惟有轟炸機仍使用圖-95沒有改變;它的“長壽”原因有幾項:一是因為它的體積與滯空能力形成多種不同的功能性。以轟炸機的角度而言,圖-95就像是美國空軍的B-52轟炸機;稍微修改便又可做不同功能用途,而不像B-52轟炸機的用途有單一化的情形,可以作為運輸機、轟炸機、偵察機,甚至是軍用客機。不過圖-95原本的用途就是作為戰略上核武器投擲的平台,之後再衍生出成為其他功能與用途的載具。
例如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以圖-95的衍生型Tu-142作為攜帶攻擊船艦的巡航飛彈平台;或者改裝成為圖-95k-20型(北約代號熊式B型)作為發射Kh-20(北約代號為AS-3 "Kangaroo", "袋鼠")飛彈的平台;圖-95K-22(北約代號熊式G型)作為Kh-22(北約代號為AS-4 "Kitchen", "廚房")飛彈的發射平台;圖-95M-55型可以作為K-26/KSR-5(北約代號AS-6 "Kingfish", "王魚");以及圖-95MS(北約代號熊式H型)作為Kh-55 (北約代號AS-15A "Kent", "篙")空對地飛彈;甚至當作是載客機,例如Tu-116,內有3個VIP座位與辦公室隔間,餘下70m³隔間作為一般座艙。Tu-116隻製造了兩架,並且限於在前蘇聯境內使用,可以說是前蘇聯“境內版”的“空軍一號”。
圖-95另外有民航客機衍生型Tu-114;蘇聯在1958年以圖-95與Tu-116作為AWACS的研發平台,不過兩者機體狹窄的關係,造成機上電子設備冷卻空間與操作空間不足,因此改由機體較寬的Tu-114測試並發展出Tu-126空中預警機,並加裝空中加油管以延長航程;從冷戰中到冷戰結束後,圖-95機型系列的多功能武器平台老戰馬的形象開始一一不保,不過在外交上屬於“戰略震攝/威嚇”的形象與角色依舊維持的很好並沒有改變。
一枚1946年式FAB-250(千克)自由落體炸彈
一枚1954年式FAB-500(千克)自由落體炸彈雷達控制機炮:單座或雙座AM-23 23毫米機尾機炮
炸/飛彈:可攜掛重量最大到15,000千克(33,000磅),可攜掛的種類包括:
60枚FAB-250炸彈或者是30枚FAB-500炸彈。
Kh-15“回馬槍”A型超超音速(終端彈道自4,0000m高度速率可達約5馬赫)短程(300km)液態燃料飛彈(由圖-95MS攜行發射)。
Kh-20“袋鼠”巡航飛彈(由圖-95K/KD型攜行發射),1980年代後期被“廚房”所取代。
Kh-22“廚房”大型液態聯氨燃料遠距反艦飛彈(由圖-95-K-22攜行發射),射程可達400km,巡弋速率達2馬赫,終端彈道(自27,000m高度)可達4馬赫;尤其Kh-22N專門以350千噸當量核子彈頭針對美國海軍航空母艦以及航空母艦戰鬥群為目標。
以及Kh-55亞音速(571~917kph)長程(2,500~3,000km)巡航飛彈(由圖-95MS攜行發射),核子彈頭威力為200千噸當量。
圖-95的研發始於1950年代,其原因是為了取代Tupolev Tu-4,以及Tupolev Tu-80(進化版的Tu-4),甚至更大型的Tupolev Tu-85(Tu-4的精裝版)均不足以符合轟炸任務的毀滅/殺傷要求,尤其Tu-85還無法與美國空軍當時的全天候轟炸機相較長短,因此蘇聯空軍高層在1950年對圖波列夫設計局與米亞西舍立夫(Myasishchev)設計局提出下列要求:
1.轟炸機必須在不重複落地加油的情形下至少要具備8,000千米的航程,要能夠威脅打擊到美國境內的重點目標。
2.轟炸機必須至少能攜載11,000千克的武器並且將它們傾倒在敵人的頭上。
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對圖波列夫設計局唯一的難題就是發動機。第一代的渦輪噴氣發動機不是沒有列入考量,不過其巨大的油耗遠比不上渦輪風扇發動機能提供更遠的航程。壓力隨之而來的是普惠公司已經成功地研發出J-57發動機,這使得當時仍在研發中的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成為實現的可能。
Myasishchev M-4“野牛”轟炸機三視圖麥亞席煦契夫設計局研發的Myasishchev M-4“野牛”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2],由於作戰半徑只有可悲的5,600km,因此最後淪落成為蘇聯空軍的“加油工”(一個背負大油槽的空中加油機,並於1994年退役),隨後也被取代。於是圖波列夫設計局又走上俄羅斯邏輯的路子,改採用具有8片槳葉的庫茲涅佐夫(Kuznetsov NK-12)M型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號稱具備12,000軸馬力(8948kW)。採用這種引擎不僅僅動力強大,事實上在油耗上與維修保養上也比渦輪噴氣發動機簡單,耐用度也提高了許多。儘管圖-95的發動機在當代算是相當先進的設計,仍有一個巨大的缺點,就是由四具M型對轉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所產生出來的噪音非常巨大,巨大到美軍在北大西洋設定的聲納網甚至可以捕捉到圖-95的聲紋,這使其成為可能是史上唯一一架能被聲納捕捉的轟炸機。 另外雖然機體的設計在外觀上看起來相當地保守,不過機體窄小構造簡單,以一對含有堅固大梁的低單主翼穿越過機體,再後掠35°,然後就沒其他特色了。
蘇聯的武器都具備這樣的特性,就是外型簡單實用至上;這個後掠的機翼基本上造成在外觀上對其飛行速度改善的錯覺,事實上撇開空氣動力學的範圍不談,很少人了解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苦心在於採用後略翼的原因在於為了將機翼大梁(Spar)在穿入機體後能夠將結合點位移至炸彈倉的前方而不會影響到載彈空間,如此一來能夠將圖-95的飛行中的氣體動力優勢與載彈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再將餘下的空間規劃為落地輪艙。於是在機體風阻小與發動機動力強大的結合下,第一架原型機(圖-95/1)在1952年11月12日飛上了青天。
圖-95的研發起始日期依據官方記載為1951年7月11日(B-52轟炸機的研發日期始於1948年10月25日),系列機型的生產開始於1956年1月(B-52轟炸機的生產日期始於1951年2月14日)。
圖-95的首次對外公開展示是在1955年7月在圖西諾機場(Tushino airfield)舉行的航空展,起初美國國防部對圖-95並不重視,估計其極速為400哩/時(644千米/時),航程7,800哩(12,500千米)[3],這錯誤的推算數據一直維持到1985年才修正為:25,000磅負載時最大航程為9,200哩。同時美國人還錯誤地估計了圖-95的飛行速度,事實上,圖-95不同型號的高空最大飛行速度大約在900~1000km/h之間——這顯然超過了通常意義上螺旋槳驅動飛機的最大速度,其原因是該型飛機使用的不是活塞式螺旋槳發動機,而是渦輪螺槳發動機。並且當圖-95以最高速度飛行的時候,它的所有螺旋槳處於順槳狀態,不產生動力,而由後方排放的燃氣提供全部動力,整台發動機近似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的方式工作,因此能達到通常只有噴氣式飛機才能達到的速度
1985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薩發裏海洋演習中,美國海軍一架F-14雄貓式戰機強制伴飛另一架前來“包打聽”的圖-95MR在圖-95這匹“老戰馬”的身上,化身為最典型的冷戰象徵就是圖-95衍生型RT/MR型偵察機了(RT型北約代號為熊式D型;MR型為熊式E型)。RT/MR型主要作為其他的船艦,飛機,甚至是潛艇在海戰情咨偵蒐平台與目標確認的任務,在這一點上有重要的貢獻並且表現的可圈可點。RT/MR型也相當容易被確認出來,由於進行海平面偵蒐的緣故,這RT型的機鼻下方有個巨大的突起的雷達罩,凡是所經之處被RT型制導的飛彈必然能擊中被其所偵知並鎖定的船艦;MR型則是將原來的炸彈艙改裝成一肚子的照相機,並加裝突起的艙罩。也因此RT/MR型機被美國海軍視其為眼中釘,要求F-14雄貓式戰機必須在距離航母320km的距離內將RT型偵察機攔截,並且強制伴飛,使其目的不能達逞。偶爾雄貓式戰機也會在艦隊的指引下親赴更遠的距離將RT型偵察機攔截下來 .
當圖-95轟炸機遭到空中攔檢時,機尾的炮手會將雙管並聯AM-23 23mm機尾機炮炮口指向天空,表示對攔檢的戰機並無挑釁之意;既然來者是客報之以禮,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嚴格限定進行攔檢任務的戰機不得對被臨檢的圖-95進行啟動射控雷達的程式,以免攔檢任務演變成為戰爭的導火線。
圖-95機尾的近照,可見機炮已經指向天空。不過冷戰的高峰期間,蘇聯仍然進行許多具有戰略性暗示色彩的挑釁動作。例如每周雙機編隊的圖-95MS型轟炸機會從科拉半島起飛,先經過格陵蘭與冰島,穿過北大西洋再經過新斯科細亞沿著美國東海岸的公海上空飛往古巴。當然這樣一來美國軍方又不得不派遣F-15等戰機一路十八相送到佛羅里達州外海為止。
冷戰中另外一見值得一提的事就是在1961年10月30日早上11時32分,蘇聯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北緯73.85°東經54.50°地點試爆了第一顆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核武器:沙皇炸彈。
該炸彈威力相當於50百萬噸TNT, 爆炸後的蕈狀雲高達60km, 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七倍多;爆炸的熱源連在100km以外的人體都會受到3級燒傷。執行這一次試爆任務的飛機是一架圖-95V型轟炸機,另外伴隨一架Tu-16獾式噴氣轟炸機作為觀測機。任務機從10,500m的高空(大約20棟TAIPEI 101大樓疊起來的高度)將炸彈釋放,炸彈經由氣壓感測器感測到4,200m的高度時自動引爆。
由於“沙皇炸彈”過於龐大,彈體重達27公噸,長度為8m, 最大直徑為2m, 所以該架任務機必須將機體內的燃油槽與機腹炸彈艙門移除才能執行任務。
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這一枚“皇帝老子”還加裝一副重達800kg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也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範圍。
圖-95與攔截的加拿大空軍所屬CF-18戰鬥機冷戰時期,西方國家戰機曾經(現在也是)頻繁的被派遣去攔截圖-95轟炸機,並妨礙其執行任務。當其過份接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的領空時,兩方接觸的機會就更高了。這種情況下,有時會發生兩方進行非官方無線電或手勢性的通訊。
根據許多西方戰鬥飛行員在攔檢任務後的報告中指出,其實圖-95轟炸機這種外貌似乎無明顯威脅性祖父級轟炸機能夠在短距離內突然加速甩脫伴隨監控的戰機一下子;或者突然轉向迫使伴隨監控的戰機極遽減速並且拉開與被監控的圖-95的距離。飛行風格比較野蠻的蘇聯飛行員通常會一傢伙把前面的兩招當作一式給西方飛行員一些顏色瞧瞧。
不過再野蠻也有碰到烏龍的一天;在1980年代曾經發生過挪威皇家空軍一架F-16戰隼戰鬥機跟一架圖-95撞在一起的事故,當時挪威飛行員正在執行攔檢/監控/驅逐伴飛圖-95離開挪威領空的任務。然而由於該挪威飛行員不斷地過於逼近,卻忘記圖-95翼端所產生的渦流以至於發生短暫地失控,也因此發生F-16翼端與圖-95擦撞的意外。幸運地這一次這位的蘇聯飛行員並不野蠻而無知,因此兩架軍機最後都平安落地。
1986年2月6日上午10時10分,中華民國空軍發現一架蘇聯空軍所屬的圖-95轟炸機正由北向南飛行,侵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並派出2架F-5E老虎II式戰鬥機攔截及監視,直到該機飛離台灣防空識別區為止。
直到1999年,俄羅斯空軍的圖-95轟炸機通常成對飛行,藉由北大西洋的冰島─格陵蘭航線和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白令海航線接近美國東海岸或者是阿拉斯加州沿岸。1999年6月,數架圖-95和2架Tu-160轟炸機在被美國空軍戰鬥機攔截後轉向飛回。相似的事件也發生在同年9月,但圖-95轟炸機是在未與戰機接觸的情況下自行轉向飛回。
相關詞條
-
圖-95轟炸機
圖-95轟炸機是前蘇聯圖波列夫飛機設計局研製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其設計要求是具有穿過北極攻擊美國本土軍事基地和設施的能力。1951年開始研製,1954年第...
簡介 圖-95有以下幾種主要型別: 外形尺寸 -
圖-95熊式轟炸機
圖-95MS裝有1台尺寸加大的機頭搜尋與偵察雷達,它與RK-55(AS-15“肯特”)遠程巡航飛彈一起構成主要武器系統。雷達掃描天線以180度方位角向前...
簡介 發展歷程 發展狀況 俄軍圖-95“熊”式遠程戰略轟炸機 -
蘇聯圖-95轟炸機
蘇聯圖-95轟炸機“熊”式戰略轟炸機,是蘇聯第一種能夠穿越北極飛到美國進行戰略核轟炸的轟炸機。主要用於跨越北極,攻擊美國本土。該系列飛機除能執行戰略轟炸...
布局設計 作戰性能 武器配備 核能試驗 技術數據 -
B-17轟炸機
B-17轟炸機是美國波音為美國陸軍航空隊製造的四引擎重型轟炸機。
歷史 機型 太平洋戰場的 B-17 B-17作戰序列 規格 -
義大利Z.1007轟炸機
1933年秋,就職於法國布雷利奧(Bleriot)飛機公司的意籍飛機設計師菲里波·扎巴塔(FilippoZappata)接受了義大利航空部長伊塔羅·巴爾...
前輩名機 原型機 數據表 大器晚成 進入現役 -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因白天轟炸柏林而聞名於世。是當時美國的主戰轟炸機,以其獨特的設計,精準的打擊目標聞名於二戰時期。
基本介紹 B-17作戰序列 -
圖-95
Tu-95(ТуполевТу–95,北約代號為熊(Bear),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Tupolev)所研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仍服役中的大型四渦輪螺旋槳...
簡介 發展歷史 基本資料 布局設計 作戰性能 -
轟炸機[航空兵實施空中突擊的主要飛機]
轟炸機是一座空中堡壘,除了投常規炸彈外,它還能投擲核彈、核巡航飛彈或發射空對地飛彈。轟炸機可以分為戰術轟炸機、戰役轟炸機和戰略轟炸機三種類型。戰術轟炸機...
分類方法 發展歷史 各國轟炸機 未來發展 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