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年

王導(276~339),字茂弘,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 春,正月,辛丑,大赦。 “石生猛將,關中精兵,征西之戰殆不能勝也。

簡介

339年7月 王導去世,享年64歲。
王導(276~339),字茂弘,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王導歷任元、明、成三帝,對東晉政權制度的創設多有貢獻,官至大司馬、丞相。

本年年表

事件 公元339年,南中地區的大姓霍、孟二氏火併同歸於盡後,爨氏崛起稱雄當地,成為南中地區地方政權勢力最強大的大姓統治獨踞一方,其統治中心依舊是在今天雲南的曲靖;
爨氏地方政權從公元339年崛起,到公元748年被南詔消滅。
公元339年(東晉成帝鹹康五年)西爨稱霸南中暨公元746年南詔並西爨到公元1253年大理國滅亡約900多年,為地方政權時期。
公元339年(成帝鹹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
逝世 王導(276~339),字茂弘,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西晉未年,王導追隨琅琊王司馬睿,協助他建立東晉政權,又助他樹立君主威信,逐漸得到江南大族的擁護。王導歷任元、明、成三帝,對東晉政權制度的創設多有貢獻,官至大司馬、丞相。曾受命參加平定華軼、徐龕、王敦、蘇峻、祖約之亂。曾兩次接受遺詔,做輔國重臣深得晉帝信任,尤為成帝所敬重。鹹康元年(335)三月,王導因病未上朝,成帝親自到他的府第,看望王導夫婦。同年四月,任命王導為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鹹康四年(338)六月,任命王導為丞相,罷司徒官,與丞相府合併。鹹康五年(339)七月卒,享年64歲。成帝為他舉行了三天喪禮,喪禮之隆重一如漢博陸侯及安平獻王舊事,還參用天子之禮。同年八月,晉成帝因王導病卒,又把丞相改為司徒。王導為人簡素寡慾,待人寬厚,雖輔佐元、明、成三帝,但倉無儲谷,衣不重帛。在他主政期間,他率領南遷士族,聯合江南豪門望族,共同維持東晉政權的穩定。

歷史大事

寧州復歸晉
寧州(今雲南澄江西)本系晉地。鹹和八年(333)三月,寧州刺史尹奉降附成將李壽;次年三月,成將寧詐興古、永昌、牂柯、越巂及夜郎等郡分出另置交州,以霍彪為寧州刺史,爨深為交州刺史。鹹康二年(336),晉廣州刺史鄧岳派兵攻克夜郎和興古,隨即以岳兼督寧州。五年(339)三月,鄧岳又襲擊寧州,成漢建寧太守孟彥執獲霍彪降晉,於是寧州又歸晉有。
代國議定都盛樂
代建國二年(339)五月,代國什翼犍與諸大人會於參合陂(位於代郡境內),議論移都今河北遵化北,但遭到其母王氏反對,王氏認為若定居一處,外敵侵襲,便無處可避,定都一事因此暫停。與此同時,什翼犍將其附民分為二部,派其弟孤監理北部,子實君監理南部。又向燕國求婚,娶慕容皝之妹為妻。但至次年三月,其國終於確定都城,移至雲中盛樂宮(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
晉邾城失陷
邾城(今湖北黃岡西北)在長江北岸,與武昌(今鄂城)對望。陶侃鎮守武昌時,以該城居北岸,易攻不易守,遂將其放棄不理。庾亮代佩鎮守武昌後,派毛寶、樊峻戍守該城,引起後趙石虎擔憂。建武五年(339)八月,石虎派大軍南侵,其部將張貉於九日攻陷邾城,毛寶等突圍投江溺死。趙將夔安又進圍石城(今安徽安慶南),掠漢水之東七千餘戶遷於幽、冀等地。庾亮聞邾城換陷,停止北伐,上表謝過,自貶三等。
燕兵攻擊高句麗
高句麗位於前燕之東,燕國內部反叛者常逃往其國以圖反抗。前燕三年(339)冬,慕容皝派兵進攻高句麗,軍及新城(今遼寧新賓);高句麗王釗懼,向前燕乞盟,皝於是退兵。
代國頒布法令
鮮卑拓跋部初建代國,當時尚未健全體制,刑禁疏簡,有違法犯罪者均臨時決處。至穆帝拓跋猗盧時始定刑法,而又多以軍令從事。什翼犍建國二年(339),下令規定:犯死罪者,可以獻金馬贖罪;犯大逆者,親族男女均同被處死;男女之間違犯婚俗或背禮者均處決;民眾之間因爭鬥致死者,應向死者家庭送馬牛四十九頭及其他送葬器物;無系訊連逮之坐;盜官物者,五倍償還,私物則十倍償還。於是代國法規初具。

史料記載

顯宗成皇帝中之下鹹康五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丑,大赦。
三月,乙丑,廣州刺史鄧岳將兵擊漢寧州,漢建寧太守孟彥執其刺史霍彪以降。
征西將軍庾亮欲開復中原,表桓宣為都督沔北前鋒諸軍事、司州刺史,鎮襄陽;又表其弟臨川太守懌為監梁、雍二州諸軍事、染州刺史,鎮魏興;西陽太守翼為南蠻校尉,領南郡太守,鎮江陵;皆假節。又請解豫州,以授征虜將軍毛寶。詔以寶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與西陽太守樊峻帥精兵萬人戍邾城。以建威將軍陶稱為南中郎將、江夏相,入沔中。稱將二百人下見亮,亮素惡稱輕狡,數稱前後罪惡,收而斬之。後以魏興險遠,命庾懌徙屯半洲;更以武昌太守陳囂為梁州刺史,趣漢中。遣參軍李松攻漢巴郡、江陽。夏,四月,執漢荊州刺史李閎、巴郡太守黃植送建康。漢主壽以李弈為鎮東將軍,代閎守巴郡。
庾亮上疏言:“蜀甚弱而胡尚強,欲帥大眾十萬移鎮石城,遣諸軍羅布江、沔為伐趙之規。”帝下其議。丞相導請許之。大尉鑒議,以為:“資用未備,不可大舉。”
太常蔡謨議,以為:“時有否泰,道有屈伸,苟不計強弱而輕動,則亡不終日,何功之有!為今之計,莫若養威以俟時。時之可否系胡之強弱,胡之強弱系石虎之能否。自石勒舉事,虎常為爪牙,百戰百勝,遂定中原,所據之地,同於魏世。勒死之後,虎挾嗣君,誅將相;內難既平,剪削外寇,一舉而拔金墉,再戰而擒石生,誅石聰如拾遺,取郭權振槁,四境之內,不失尺土。以是觀之,虎為能乎,將不能也?論者以胡前攻襄陽不能拔,謂之無能為。夫百戰百勝之強而以不拔一城為劣,譬諸射擊百發百中而一失,可以謂之拙乎?
“且石遇,偏師也,桓平北,邊將也,所爭者疆場之土,利則進,否則退,非所急也。今征西以重鎮名賢,自將大軍欲席捲河南,虎必自帥一國之眾來決勝負,豈得以襄陽為比哉!今征西欲與之戰,何如石生?若欲城守,何如金墉?欲阻沔水,何如大江?欲拒石虎,何如蘇峻?凡此數者,宜詳校之。
“石生猛將,關中精兵,征西之戰殆不能勝也。金墉險固,劉曜十萬眾不能拔,征西之守殆不能勝也。又當是時,洛陽、關中皆舉兵擊虎,今此三鎮反為其用;方之於前,倍半之勢也。石生不能敵其半,而征西欲當其倍,愚所疑也。蘇峻之強不及石虎,沔水之險不及大江;大江不能御蘇峻,而欲以沔水御石虎,又所疑也。昔祖士稚在譙,佃於城北界,胡來攻,豫置軍屯以御其外。谷將熟,胡果至,丁夫戰於外,老弱獲於內,多持炬火,急則燒谷而走。如此數年,竟不得其利。當是時,胡唯據河北,方之於今,四分之一耳;士稚不能捍其一,而征西欲以御其四,又所疑也。
“然此但論征西既至之後耳,尚未論道路之慮也。自沔以西,水急岸高,魚貫溯流,首尾百里。若胡無宋襄之義,及我未陣而擊之,將若之何?今王土與胡,水陸異勢,便習不同;胡若送死,則敵之有餘,若棄江遠進,以我所短擊彼所長,懼非廟勝之算也。”
朝議多與謨同。乃詔亮不聽移鎮。
前軍師慕容評、廣威將軍慕容軍、折衝將軍慕輿根、蕩寇將軍慕輿泥襲趙遼西,俘獲千餘家而去。趙鎮遠將軍石成、積弩將軍呼延晃、建威將軍張支等追之,評等與戰,斬晃、支首。
段遼謀反於燕,燕人殺遼及其黨與數十人,送遼首於趙。
五月,代王什翼犍會諸大人於參合陂,議都A212源川。其母王氏曰:“吾自先世以來,以遷徙為業。今國家多難,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無所避之。”乃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