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經過
1966年3月8日5時29分,在河北省邢台地區隆堯縣東,發生了6.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 10公里,震中烈度為 9度強。繼這次地震之後,1966年3月22日在寧晉縣東南分別發生了6.7級和7.2級地震各一次,1966年3月26日在老震區以北的束鹿南發生了6.2級地震,3月29日在老震區以東的巨鹿北發生了6級地震。從3月8日至29日在21天的時間裡,邢台地區連續發生了5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3月22日16時19分在寧晉縣東南發生的7.2級地震。〔6.8級地震波及142個縣市,7.2級地震破壞範圍包括136個縣市。有感範圍北到內蒙多倫,東到煙臺,南到南京,西到銅川等廣大地區。〕這次地震震源深度9公里,震中烈度為10度、這一地震群統稱為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的破壞範圍很大,一瞬間便襲擊了河北省邢台、石家莊、衡水、邯鄲、保定、滄州6個地區,80個縣市、1639個鄉鎮、17633個村莊,使這一地區造成8064人死亡,38451人受傷,倒塌房屋508萬餘間,這次地震襲擊了110多個工廠和礦山,襲擊了52個縣市郵局,破壞了京廣和石太等5條鐵路沿線的橋墩和路塹16處,震毀和 損壞公路橋樑77座,地方鐵路橋2座。毀壞農業生產用橋樑22座共540米。
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1966年3月22日7.2級地震時,邢台、石家莊、邯鄲、保定4個地區,發生山石崩塌361處,山崩飛石撞擊引起火災22處,燒毀山林3000畝。
震後次生火災連續發生。根據邢台、衡水、石家莊、邯鄲、保定5個地區統計,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發生火災422起、燒傷74人,燒毀防震棚470座。
地震參數
時間: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3月22日16時19分46秒
地點:河北隆堯縣/寧晉縣
震級/震中烈度:7.2級/10度
波及範圍/損失:北到內蒙古自治區多倫,東到煙臺,南到南京,西到銅川/地震發生後,漫天飄雪
死亡人數: 8064人
地震群
邢台地震包括5次6級以上地震:
邢台專區隆堯縣:6.8級地震
邢台專區寧晉縣:6.7級地震,7.2級地震
邢台專區巨鹿縣:6級地震
石家莊專區束鹿縣(今辛集市):6.2級地震
破壞情況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6.8級、7.2級地震,是新中國成立後發生在我國人口稠密地區、造成嚴重破壞和人員傷亡的第一次大地震,共有8064人喪生、38000餘人受傷。受災面積達23000平方公里。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
震區處於滹陀河沖積扇的西南緣,太行山山前洪積——沖積傾斜平原的前緣,古寧晉泊湖 積——沖積窪地及沖積平原之間。滏陽河自西南向東北流經震區中部。
震區在構造上屬於邢台地塹區,它東鄰滄縣隆起,北接翼中拗陷,西界太行隆起,南鄰內黃隆起。這次地震活動嚴格限制在邢台地塹內部。
邢台地塹的總體構造方向為北北東向,內部發育一系列較大的北北東——北東向斷裂帶,局部尚發育有北西——北西西向斷裂。根據物探資料,地塹的凸起和凹陷之間有兩條隱伏斷裂;一條在南部,方向由西端的北西西向轉為東端的北東向;一條在北部,方向為北北東。前者的東北端點與後者的西南端點相距20公里。根據地區破壞和地震活動特點判斷,這兩條隱伏斷裂經這次地震活動已經相互溝通。
這次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壞以地裂縫和噴水冒砂為主。地裂縫沿著滏 陽河、古寧晉泊和古河道範圍呈帶狀分布,總體走向為北30o~35o東。噴水冒砂比較普遍,多分布在古河道、地形低洼和土質疏鬆地區。
沿古河道,不僅地裂縫及噴水冒砂普遍,而且位於古河道上的村莊比相鄰村莊的破壞嚴重;在同一村莊中,古河道通過地段的房屋又比其它地段破壞嚴重。
極震區內的居民點多為土坯牆結構的平房,多數分布在巨厚的亞粘土、粘土、粉砂土等沉積物之上。在地震中,受噴水冒砂、砂土液化的影響,土層承壓能力顯著降低。另外,這裡過去是澇窪鹽鹼地區,由於地下水和鹽鹼的長期腐蝕,地基、牆腳很不結實,使房屋的抗震能力大大減弱,因而破壞嚴重。
極震區地形地貌變化顯著,出現大量地裂縫、滑坡、崩塌、錯動、湧泉、水位變化、地面沉陷等現象,噴水冒沙現象普遍,最大的噴沙孔直徑達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許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乾涸的池塘充滿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沒了農田和水利設施。地面裂縫縱橫交錯,延綿數十米,有的長達數公里,馬蘭一個村就有大小地裂縫150餘條。有的地面上下錯動幾十厘米。冀縣閻家寨附近百津渠的堤壩原高出地面2米,震後陷入地表以下2米,在長110米、寬11米的地段上,裂開寬有5米大縫,縫深4米。震區內滏陽河兩岸造成嚴重坍塌,任村滏陽河故道被擠壓成一條長48米、寬3米、高1米的土粱。
救災援助
黨中央、國務院極為關切和重視,周總理三次親臨災區,察看災情,慰問民眾,部署救災工作。同時對地震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向災區人民發出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莊嚴號召,極大地鼓舞了震區人民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
地震發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參謀部立即通知震區附近駐軍趕赴震區,參加救災工作。周總理親臨災區指揮救災、看望災民、視察災情。據不完全統計,參加救災的達100多個單位、36674人,其中解放軍官兵24411人、醫務人員7095人,汽車881輛,飛機38架。各種救災物資、藥品也源源不斷地運到災區。
根據周總理的指示,災區成立了以部隊為主的黨、政、軍聯合指揮部。指揮部下設司令部、政治部、醫療衛生、物資供應、交通運輸、治安等辦公室。設立了7個分指揮部,各受災地區、縣也相應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部,負責當地的災情上報、救災物資的申報、轉運、分發,人民生活的安置和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工作。
總理視察
到隆堯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區發生強烈地震後,當天上午周恩來總理讓他的軍事秘書周家鼎下達了兩道緊急命令。第一道命令,通知總參謀部,要北京軍區通知××軍和河北省軍區,立即派當地駐軍趕赴邢台地震現場,救死扶傷。第二道命令,要空軍司令部準備飛機,第二天總理要到現場去。1966年3月9日,空軍石家莊四航校機場。河北省委副書記閻達開、駐軍首長張英輝、石家莊地委書記康修民、邢台地委副書記張雙英等負責同志在那裡等候。時間不長,一架飛機降落在機場。總理出現在機艙門口時,高舉左手向人們招手致意,並走下舷梯和前來迎接的人們一一握手。
在石家莊地委招待處的一座小白樓里,總理聽完了匯報後已經是晚上8點鐘了,總理提出要連夜趕到隆堯,並問交通工具怎么樣。大家都勸總理在石家莊休息一夜,明天再去,總理堅持要去,並說:“我坐飛機來的,坐車去就行了,用不著地下跑,也累不著。”閻達開同志說:“餘震不斷,不安全。”總理說:“那么多民眾都不怕不安全,我們還能怕不安全嗎?地震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今夜一定要去。”張雙英同志說。“就是擔心總理太累了。”總理反駁說:“我還不覺得累,你怎么知道我累了呢?咱們就這樣定了。”
總理在小白樓招待所匆忙地吃了晚飯一炸醬麵,還有菠菜、綠豆芽。晚上8點半,從石家莊登上專列火車,沿京廣線向南開去。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駛,專列就到了馮村車站。軍政委蔡長元。副軍長徐信等領導同志從隆堯開出6輛吉普車,在馮村迎接周總理。
總理在馮村改乘汽車,直奔隆堯縣城。3月9日這天,邢台震區發生餘震上千次,大地還在頻繁地顫動,時有殘垣斷壁倒塌。天氣陰暗,狂風呼嘯著。總理到達隆堯時,街上沒有電燈,有人提著馬燈為總理引路。
在救災指揮部負責同志的陪同下,總理健步走進隆堯縣縣委辦公樓。在縣委書記張彪同志的辦公室里,總理聽取了救災指揮部和隆堯縣委的災情匯報和救災情況匯報。參加會議的有北京軍區副司令鄭維山,河北省委副書記閻達開,地震救災總指揮部政委蔡長元,副軍長徐信、河北省軍區副司令袁捷、邢台地委書記劉倚、副書記張雙英、邢台專署專員馮世英、隆堯縣委書記張彪等負責同志。
總理坐在一個破沙發上,剛坐下就主動問了受災面積?多少人口受災?傷亡人數?倒塌多少房屋?現正採取什麼措施?搶救工作怎么樣?蔡長元,徐信、劉倚、馮世英、張彪,等同志都一一作了回答。
正在談話時,突然發生了強餘震,只見房屋搖動,門窗響聲驟起、,牆上有塵土和白灰掉落,大家立刻站起來,讓總理出去避一下。總理鎮靜地坐在那裡,不慌不忙他說:“不要緊,大家要沉住氣。這座樓是新蓋的,它要是倒了,民眾的小屋不都得平了?還是繼續談吧。”看到總理那樣安詳的神情,大家的緊張情緒很快就消失了。
在這裡,總理和大家一起分析了災情,又對抗震救災工作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
總理說:“我是代表黨中央、毛主席來慰問地震災區民眾的,我覺得地震災害既成事實,我們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怎樣領導民眾克服災害的問題,我們今後的工作方針是不是這樣提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重建家園,發展生產。”
在場的黨政軍領導同志都表示贊成,並決定把這幾句話作為今後的行動綱領。
總理對抗震救災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在一星期內(到14日)把秩序恢復起來,要幫助民眾把死者掩埋好,安置好傷員,使傷病員得到治療,再幫助民眾搭好棚子,把簡單的生活恢復起來,然後轉入正常的生產救災工作。”
“加強對受災社隊的領導。受災嚴重的社隊基層幹部死傷過多的,由周圍輕災區抽調一些幹部去充實,代理職務,幫助工作,輪流受教育。要發揮地方幹部的積極性,提倡學習焦裕祿、王傑,以毛澤東思想為武器,要宣傳毛澤東思想,把工作做好。”
“由軍隊和地方組織統一的救災指揮部,。凡是參加救災的黨政軍、醫療衛生,由救災部隊統一指揮。組織後方支援機構,設在石家莊駐軍機關,由軍長掛帥,邢台、石家莊專區各有一名副專員、石家莊市有一名副市長參加,前方指揮部設在隆堯。
“今晚到明天下午把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房屋損壞。民眾需要什麼統計好,明天下午我還來,要給我匯報。
“對醫療隊沒來的要動員參加,傷員要很快轉送。
“提高警惕,防止再來地震,造成更大損失。”
總理還說:
“查了縣誌,在這裡一千二百年以前,已有過大地震,我們的祖先只給我們留下了記錄,沒有留下經驗。這次地震付出了很大代價,這些代價不能白費!我們還可以只留下記錄嗎?不能!必須從中取得經驗。希望轉告科學工作隊伍,研究出地震發生的規律來……知道這在外國也從未解決的問題,難道我們不可以提前解決嗎?
“我國歷史上有不少地震記載,但沒有對地震現象的觀察和研究的經驗,這次地震我們付出的代價很重,損失很大,必須從中吸取經驗,不能依然停止在只有記錄而沒有經驗的地步。雖然地震現象的規律問題是國際間都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應當發揚獨創精神,來努力突破科學難題,向地球開戰。這次地震給予我們很多觀察地震的條件,要很好地利用這樣的條件…
“總結出經驗,要為人民造福。我回北京後,要把搞地震救災的部門都動員到現場來,到現場來的人和災區民眾要很好地配合,解決吃飯問題、防火問題,要解決好發展生產的問題。牲畜,縣與縣要調節好,把壓在地下的東西要很好地挖出來。廣泛宣傳,要穩定人心。要搭棚,不要在房子裡住,防止房屋再倒。宣傳工作要按毛主席語錄146頁、174頁去做。要根據毛主席的指示,中央的關懷,去克服天災。”
總理還決定,要到災情最重的地方去視察。接著大家便安排總理明天視察的地方。就這樣,一直談到晚上11點多鐘才結束。
當晚,總理又乘火車連夜從馮村回到石家莊。救災指揮部連夜開會,研究如何落實總理的指示。
在白家寨
1966年3月10日下午,周總理從石家莊乘直升機去白家寨視察。為了保證總理的安全,地震救災指揮部蔡長元,袁捷等領導同志、隆堯縣縣委書記張彪和縣長薛寶柱等同志預先在白家寨等候。
為了迎接周總理的到來,在白家寨預先架起了一頂帳篷,以備總理來接見和休息。
到了預定的時間,突然一架飛機在馬蘭村降落。大家估計可能是總理降落錯了地點。縣長薛寶柱急忙驅車趕到馬蘭,一看,原來是搶救傷員的飛機,薛寶柱同志又迅速趕回白家寨。這時白家寨上空出現了一架護航機,在空中盤旋。很快又來了兩架飛機,一架是記者等人乘坐的,一架是總理及其隨行人員。總理走下飛機,向大家招 手致意。陪同周總理前來的有河北省委副書記閻達開、邢台行署專員馮世英。這時大地還在頻繁的顫動,周總理不顧個人安危,不辭辛苦,來到極震區的中心,視察災情,慰問民眾。
當周總理來到白家寨村頭時,2000多名民眾湧向村頭,熱烈歡迎。 人們以激動的心情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周總理和白家寨村的幹部一見面,就詳細詢問受災情況,鼓勵幹部們帶領民眾戰勝災害。周總理還接見了到白家寨參加搶救工作的部隊的負責同志和縣鄉幹部,還同前來幫助工作的城關鎮幾名村幹部一一握手。接著,周總理同迎上前來的民眾親切握手,並表示慰問。在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周總理站在一個方木箱子上向大家講了話。
周總理說:“同志們,鄉親們,你們受了災,受損失很大,毛主席讓我來看你們。”這時民眾激動地連聲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
周總理接著說:“你們這個地方是地震的中心……聽到這個訊息,解放軍來了,醫療隊來了,地方上工作隊也來了。重傷的得到治療,輕傷的也得到治療,犧牲的掩埋起來。他們犧牲了,我們要繼承他們的精神。我們要和地球打仗。我們要改造自然,重建家園。光靠你們不行……有些沒有受災的莊子,可以互相支援,來幫助你們,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少先隊員要帶頭,你們組織起來,辦法一定會出來。國家當然要支援你們。你們這個地區有30個公社、34萬人受災,現在已開進解放軍兩萬多人,地方工作隊和醫療隊有1萬多人,共3萬人,10個人有1個人幫助,1人有困難大家幫,這是社會主義的中國,……死了人當然要難過,但是不要低頭。大家一定要團結起來,團結就是力量……”
周總理還鼓勵大家把勁鼓起來,用七八天的時間,把生活組織起來,過幾天還要搞生產。他說:…恢復了生產,恢復了力量,就對得起死了的人。”
周總理高呼口號,大家跟著高呼。
“奮發圖強!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發展生產!”這莊嚴的口號後來一直成為鼓舞邢台人民戰勝困難的行動綱領。
最後周總理說:“這次地震受損失很大,要記錄下來傳給下代,下代再發生就會受損失小,這樣就對得起死了的,也對得起後代。”
“重建家園後,再來看你們。”
周總理講話以後,跨過縱橫交錯的地裂縫,進村視察,走進矮小的防震棚,訪問了7戶受災民眾。
首先訪問的是白家寨村貧協主席王根成。周總理問過他家受災情況以後說:“你是個老黨員,要帶頭乾,還要教育好娃娃,鼓起幹勁,重建家園。”王根成表示:“在抗戰時期,我都沒有怕,堅持和敵人鬥爭,現在遇到地震災害,也不能怕,一定拿出抗戰打鬼子的勁頭來,和自然災害鬥爭。”
隨後周總理又去訪問軍屬於小俊。她家裡受災較重。周總理指示當地基層幹部,要好好幫助她。感動得於小俊熱淚盈眶,連忙說:“可真好,有毛主席的關懷,有國家的支援,我們一定好好乾。”
臨出村時,總理又訪問了民兵連長國永錄。國永錄匯報了白家寨民兵抗震救災的情況以後,周總理滿意他說:“好好奮鬥,再接再厲,還要向解放軍學習,總結經驗,再鬥爭就有經驗了。”國永錄表示:一定要帶領民兵,在自然災害面前,敢於鬥爭,堅決戰勝它。
總理到白家寨時已是下午2點多鐘,這天中午總理飯也沒吃。在白家寨視察完,在帳篷里休息了一會,有人拿來一個大黑碗,在水桶里盛了一碗水,遞給總理,總理接過來,一飲而盡。
太陽快落山了,周總理才乘直升飛機離開白家寨,向石家莊方向飛去。
在小白樓
1966年3月10日晚上,在石家莊地區招待處一座小白樓里,燈光明亮,服務員一個個露出了興奮的笑臉。這是周恩來總理休息的地方。在這裡總理接見了參加邢台抗震救災的黨政軍各方面的負責同志,聽取了他們的匯報,並對抗震救災工作作了部署。總理對救災工作安排得很周到、具體。總理提出緊急救災工作要首先空投熟食,然後空投糧食,再空投炊具。他還打電話給國務院安排向災區調運糧食。總理對石家莊地市負責同志說:“你們要全力以赴,組織烙餅。”總理當面指示四航校執行空投任務。並提出糧食用運輸機空投,裝得多,不怕損壞,炊具怕損失,用直升飛機空投。總理還對地震科學研究作了重要指示。他說:“這次地震,代價極大,必須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
1966年3月22日邢台地區寧晉縣發生了7.2級強烈地震,災情繼續擴大。寧晉、冀縣、巨鹿、束鹿等縣一些村莊遭到極其嚴重的損失,民眾情緒迅速低落下來。為了安定民眾情緒,鼓勵災區民眾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總理再次來到邢台地震現場。4月1日早晨,當人們還沒有睡醒的時候,周總理來到石家莊,在小白樓接見了張英輝、蔡長元。徐信、郝田役、康修民(石家莊地委書記)、張屏東石家莊市長)等負責同志,聽取了他們的匯報。當匯報到部隊準備撤離時,總理說:“要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撤離前要請示北京軍區,要向省軍區獨立師交代好。”總理對康修民同志說:“石家莊地區災情不太嚴重,要很好地支援邢台。請你們查一查,石家莊歷史地震的記載。”總理聽完匯報後,便察看地圖,指著地圖問在場的康修民同志,那些村莊離石家莊多遠、有多少人口。有多少機井、有多少騾馬。康修民同志回答不出來,郝田役副省長筆記本上有些數字,替他回答,但仍然不能作出滿意的答覆,,急得康修民同志滿頭大汗。會後他便連夜開會,收集數據和資料。很快就把材料送去,交給了總理的秘書。
根據總理的指示,救災部隊和石家莊地市,查了縣誌,實地考察了古建築,發現在獲鹿縣石井村一眼古水井旁,保存有一座地震紀念碑《重修大井碑記》:
“大明萬曆二十二年季春之日,地震而塌毀者矣,蓋因屢歲荒旱,諸井旱乾,士馬往來而無人修整,食水於他鄉來往數里。”
上述情況立即向總理作了匯報。總理說:“先把它拍照下來,要把這口井和石碑作為歷史文物保護起來。”總理的工作就是這樣認真、細緻、抓得這樣具體,使在場的人深受感動。
在東汪鎮
1966年4月1日,周總理再次來到邢台地震重災區,進行視察,一天之內先後到寧晉縣東汪鎮、束鹿縣王口鄉、冀縣碼頭李鄉、寧晉縣耿莊橋和巨鹿縣何寨等五個村莊,進行視察和慰問。
1966年4月1日上午,周總理首先到寧晉縣東汪鎮視察,這天早晨接到通知後,縣委集合了5000多人,在東汪等候。訊息傳開,許多民眾自動趕來,很快匯集了1萬多人。
上午10點,周總理在副省長郝田役的陪同下,乘3047號直升飛機來到東汪鎮。飛機降落在會場北邊。總理走下飛機後,寧晉縣縣委書記趙安芳同志在這裡迎接,總理首先慰問解放軍,然後舉目巡視東汪鎮。 東汪鎮是這次7.2級地震的中心,全鎮房屋基本倒平,成為一片廢墟。從鎮東一眼可以看到鎮西。
總理在村北寨牆上向民眾講了話。他說:
“地震是個自然災害,是不是沒辦法對付它呢?不是的。你看,3月8日地震範圍小,損失大。8號以後,天天有些小震動,22號大家提高了警惕,有了準備,損失就小了。第二次地震面積大,有邢台專區,有邯鄲專區,有石家莊專區,有衡水專區,但因大家有了防備,房子倒了,傷亡很小。同一件事情,有了準備,就和沒有準備不同。”
總理接著說:
“我們這裡受災多,1963年大水災,倒房子不少,1964年瀝澇,1965年又旱,現在旱情仍未解除,抗旱中又來了地震。當然受了災有很多困難,但我們防備就好些。這一次,你們這裡地震,比南邊隆堯來得晚,所以損失就小。對自然災害,不管是天上來的氣候,地下來的地動,只要有準備,就有辦法對付。我們派來很多人,研究地震規律,地震怎樣對付,我們積累了不少經驗。你們這個專區,周圍其他專區的經驗,就使河北省有了預防地震的辦法。”
周總理還說:
“救災主要靠自己,國家要幫助。10號我到白家寨,他們提出首先靠自己。自力更生,大家幫助。國家是大家的,要依靠大家的力量搞好。我們是新中國的人民,是社會主義的農民,是有志氣的。現在恢復生產要靠大家。過去我說的四句話,需要顛倒,現在看來要先搞生產,再搞建設,大家說的家裡丟了從地里拿回來,這是毛主席思想。”
周總理說:
“麥子返青了,地該種了,幹部要帶頭,黨團員要帶頭,貧下中農要帶頭,把生產搞好。特別是黨的支部,要帶頭把生產搞好。我說的四句話應改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把生產搞好了,家園就會建設得更好。你們說對不對?”
這時民眾高呼:對!
總理最後說:
“我代表黨中央、毛主席來慰問你們。災情越大,幹勁越大,你們東汪公社要做寧晉縣的模範公社。”
總理講話以後,寧晉縣縣委書記趙安芳表示了決心:“房倒志不 倒,地動心不移。”總理說:“講得好。”
會後,總理在趙安芳同志的陪同下,訪問了受災民眾,看望了野戰醫院的傷病員。詳細詢問了受災情況。在傷員帳篷里,總理蹲在地鋪前,握住一位傷病員的手,仔細詢問了傷情,然後和每個傷員都一一握手,並囑咐大家好好養傷,早日恢復健康。
趙安芳同志說:“總理啊,寧晉損失很大,你要多支援我們啊。”
總理說:“你要相信民眾嘛”
總理在東汪喝了一碗水。東汪民眾把這隻碗一直保留著,在總理逝世一周年時,這隻碗還拿出來在民眾中傳看。
結束在東汪的慰問後,周總理乘直升飛機向石家莊地區束鹿縣王口村飛去。
在王口村
1966年4月:日上午,石家莊地區束鹿縣王口鄉和郭西鄉的農民,聽說周總理要來視察,就從四面八方涌到王口村廣場。廣場上紅旗招展,3500多人坐得整整齊齊。他們舉著“歡迎中央慰問團”、“感謝毛主席的關懷”、“感謝周總理的關懷”、“奮發圖強,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發展生產”、“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的標語牌,等候親人到來。
11時20分,3047號直升飛機在廣場附近降落。周總理從機艙內走出,頓時,人群中歡呼聲、鼓掌聲響成一片。周總理和前來迎接的代表一一握手問候,然後來到廣場,向民眾講了話。
周總理說:“你們這個地方是束鹿的最南邊……東汪鎮離你們不遠,換了專區,換了縣,你們這次損失大,房屋倒得多,但你們有了準備。雖然倒的房子多,但人畜傷亡少,這說明不論做什麼事,凡是有準備就好,預先能想到就好一些,”
周總理還說:“我代表毛主席來慰問你們,更重要的是鼓舞你們 ……你們回去,還要對沒有來的人講,困難越大,幹勁越大。石家莊專區是河北省尖子專區,東邊是衡水,南邊是邢台,你們在束鹿縣的南邊,要帶頭嘛,要在周圍的公社起模範作用,搞得更好。
周總理鼓勵大家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
周總理廛話後,到王口村向沒有參加集會的老年人要逐戶進行了慰問,並視察了每戶的住處。總理對他們說:“地窖也要通風透光,儘量避免潮濕。”當周總理訪問到劉永遠的地窖時問:“家裡的糧食和東西都挖出來了沒有?”劉說:“有解放軍和工作隊的幫助,都挖出來了。”總理又問:“你們的小麥長得好嗎?”劉說:“長得好,我們家裡丟了,要從地里找回來,靠我們的雙手,堅決搞好生產,重建家園,總理說:“好哇,這是農民的話。”隨後,總理親自下到地窖子裡,仔細看了看,反覆問道:“冷不冷、潮不潮?”並囑咐劉永遠在窖子口外邊挖個排水溝,防止下雨時向里灌水。
在回來的路上,總理和當地幹部進行了交談,詢問了生產情況,抗旱情況,牲口和農具夠用不夠用,有沒有機械修配廠,有多少眼機井,機井有多深,能澆多少地,有沒有五年規劃。總理看到村中堆放著大批救災物資時說:“這些東西要使用合理,根據需要,不要人人有份。”
總理還問到民眾有沒有其他疾病,一再囑咐在這裡救災的人民解放軍和醫療隊,要好好為人民服務,把所有的疾病都除治掉。
12時30分,總理告別民眾,登上飛機,向衡水地區冀縣碼頭李村飛去。
在碼頭李
1966年4月1日中午,周總理來到衡水地區冀縣碼頭李村以後,首先和這裡幾位基層幹部進行了座談,詳細詢問了這次地震的災情和各村的生產情況,然後在民眾大會上講了話。
周總理說:“剛才我到了寧晉的東汪公社,又到了束鹿的王口公社,現在又轉到你們冀縣碼頭李公社來了。飛機很快,我一連到了三個專區,三個縣,三個地方。不管哪一個縣,都互相支援。有了邢台的地震,這裡就注意了,損失就少了。這裡的地震,就告訴了其他各省注意。”
周總理說:“上次,到隆堯縣去,那裡災大,房子倒了,人死得多,但是,大家的生產勁頭很足,人們的意志不衰。寧晉、束鹿,也是如此,幹勁都挺足。你們是衡水專區冀縣的人民,相信你們,天上災,地下災都能戰勝。天上的災,我們不怕,地下的災,我們不怕。這樣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偉大的中國人民。”
周總理還說:“現在快到清明了,播種季節到了,麥苗返青了,生產忙了,要抓緊抗旱、保墒、澆麥。春播。先搞生產,把蓋房子放慢一步。先搞窩棚,要搞牢固一些,長期準備。恢復房子,怎樣防震,還沒研究好。要把口號倒一下: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自力更生,主要靠自己,奮發圖強,要志氣不衰。大家不是正在學習焦裕祿、學習王傑、學習麥賢得嗎?就是要有他們的志氣,奮發圖強,把國家建設好。首先發展生產,趕季節,不誤農時。先發展生產,後重建家園。”
總理最後說:“我今天講的,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就是要乾。我只是代表黨中央。毛主席、國務院來看看大家,慰問大家,支持你們,鼓舞你們!”
結束在碼頭李的視察和慰問以後,周總理走上飛機,又向寧晉縣飛去。
在耿莊橋
1966年4月1日下午3時,周總理乘直升飛機從冀縣碼頭李來到寧晉縣耿莊橋進行視察和慰問。
當周總理走下飛機後,3時19分突然一聲轟響,大地顫動起來,又有斷牆殘壁倒塌下來,原來是一次4級餘震發生了。當時颳起了大風,天氣特別寒冷,總理在村南的一輛卡車上向民眾講了話。
回憶悼念
目擊回憶
一陣巨響驚醒了沉浸在睡夢中的村莊。時而如怪獸嘶吼,時而如悶雷滾過,時而如巨潮襲來。人們正在納悶時,大地猛然劇烈地晃動起來。村民叫喊著摸爬著往屋外跑,“嘩啦啦———”房子紛紛倒塌了。跑出來的人們或趴在地上,或死命抱住樹木,看見一切都像在浪尖上打滾似的晃個不停。房子跟那大風裡的麥子一樣,一晃朝著西邊地面倒了下來,一晃又朝著東面的地面倒了下來,再一晃房子散架了。天上刮著黑風,響著怪雷,就像誰把老天捅了個窟窿似的……和用戶。
四十周年
2006年3月8日5時29分,邢台隆堯縣馬欄村。
村民薛大娘今天起得特別早,她要到村頭的墳地里憑弔40年前在地震中逝去的幾位親人。和薛大娘一樣,村裡有好多人在今天的這一時刻都去祭祀親人。
在村中心的十字路口上,記者還看到有30多個村民正自發地聚集在一起———默哀,他們用這種緬懷的方式來悼念在地震中逝去的鄉親。
40年前的這一刻,也就是1966年3月8日5時29分,6.8級地震使馬欄村的1920間房屋瞬間倒塌,502人死於這場災難,484人受到重傷。
40年彈指一揮間,回首過去如在眼前。
“就在這次恐怖地震發生後不久,3月22日16時19分我市的寧晉縣又發生了7.2級強烈地震,那一年從3月8日到29日這21天的時間裡,邢台地區共發生了5次6級以上的地震,後來把這一地震群統稱為邢台大地震。”邢台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市委對外宣傳局局長李志怡說,邢台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發生在平原人口稠密地區、持續時間長、破壞嚴重、傷亡慘重的強烈地震災害。
馬欄村位於邢台大地震的震中。
邢台大地震波及60多個縣,受災面積達2.3萬平方公里,毀壞房屋500餘萬間,其中260餘萬間嚴重破壞和倒塌,8064人喪生,3.8萬餘人受傷。砸死砸傷大牲畜1700多頭。僅邢台地區不完全統計,損失就高達10億多元。這個數額在當時的國民經濟狀況下,已是天文數字。
記錄備忘
“當人們還在睡夢中,突然地聲隆隆、地光閃閃、山河顫抖、房屋搖晃、地面驟裂、黃沙黑水噴向高空。”邢台市地震局編纂的地震資料里就有這樣的描述。
震後災區地形地貌變化顯著,噴水冒沙現象普遍,最大的噴沙孔直徑達2米。地下水普遍上升2米多,許多水井向外冒水。低洼的田地和乾涸的池塘充滿了地下冒出的水,淹沒了農田和水利設施。地面裂縫縱橫交錯,綿延數十米,有的達數公里,馬欄一個村就有大小地裂縫150餘條。有的地面上下錯動幾十厘米。
震區內滏陽河兩岸造成嚴重坍塌,任村滏陽河故道被擠壓成一條長48米、寬3米、高1米的土梁。
在記者查閱的大量資料中,還有這樣的記錄:地震造成了山石崩塌,僅邢台、石家莊、邯鄲、保定4個地區,發生山石崩塌361處,山崩飛石撞擊引起火災22處,燒山3000餘畝。震後次生火災接連發生,僅1966年3月中旬至4月初,就發生火災422起,燒死39人,燒傷74人,燒毀防震棚470座。
在震後短短的時間裡,地震謠言和地震誤傳事件迅速泛濫,僅謠言就涉及河北、河南、北京等3個省市、8個地區、40個縣市,影響面積達數百萬人,致使災區及其鄰區廣大民眾驚慌不安,一度無心勞動,工業產量下降,農業出勤率降低,其間接損失是巨大的。
邢台大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極為關注,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在地震第二天冒著強烈餘震親臨災區,查詢災情,慰問災區鄉親,發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的號召。
人民解放軍2萬多指戰員在震後一個多小時即趕赴災區,投入搶救。全國各地區、各部門100多個單位,3.7萬人奔赴災區抗震救災。各種救災物資和慰問品源源不斷送往災區,形成了“一方有災,八方支援”的動人場面。
在隆堯縣城東矗立著一座邢台地震紀念碑,是地震20周年時建的。記者看到,碑的兩側有仿“人”字突邊,碑的正前方為兩段10米寬台階,第一段三級,第二段八級。其餘三面各有12級台階。
一位邢台地震資料陳列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人字突邊象徵著‘人定勝天’的堅強意志,正前方台階象徵著發生地震的時間1966年3月8日。其餘三面台階象徵著四面八方的支援。”
五十周年
2016年3月8日上午10時,邢台抗震救災50周年 紀念活動在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舉行。當地幹部民眾、學生、企業界代表1000多人齊集邢台地震紀念碑廣場,共同緬懷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邢台市委書記張古江在紀念活動上說,50年過去,從開始的恢復建設,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地震災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三縣的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與此同步,邢台全市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社會也全面進步,目前已發展成為冀南大地上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和重要交通樞紐。到2015年底, 邢台市生產總值達到1764.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76.5億元,為1966年的387倍。張古江表示,在抗震救災鬥爭中,邢台人民同全國軍民一道,用鮮血和汗水鑄就了“顧全大局、無私奉獻、團結互助、和衷共濟”的邢台抗震精神。這種精神已化作血液流入了邢台人的血管,已變為骨骼植入了邢台人的脊樑,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大力弘揚邢台抗震精神,對當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具有重要激勵意義,有助於推動邢台又好又快發展,開創邢台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局面。
河北省副省長許寧和國家地震局有關領導出席紀念活動。
地震探索
邢台大地震中,馬欄村死傷人數眾多,村民袁桂所的6位親人被砸死,自己也被砸暈。
40年過去了,記者眼前這位66歲的老人滿臉滄桑,在他和村民一樣經歷了那場“大劫難”同時,他還和地震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全村哭聲連天,我任村裡的民兵副連長,從廢墟中爬起來,迅速組織青壯年救人。震後我就開始琢磨為啥地震前幾個月,村里井水老是冒泡,怎么打水井水也不乾?後來才知道這是地震的前兆!”袁桂所說,周總理到隆堯視察災情時很憂慮地提到,前人只留下地震的記錄,沒有留下經驗。這次地震付出代價慘重,我們必須從中取得經驗。“我把總理的這些話牢牢地記住了。”
那年的3月12日袁桂所開始觀測井水變化,正式搞起了地震預報,袁桂所在村里找了6個夥伴,成立了隆堯縣第一個地震科研小組,待遇是村里每年多給記幾個工分,後來縣裡每月給誤工補助5元錢。科研小組的人員由於年齡的增長,有的參了軍,有的出了嫁,只有袁桂所硬是把觀井測地震的活兒給堅持下來了。
“就是因為這眼井,才有了中國第一代地下水觀測井網的建立。”如今,袁桂所把自家的房子蓋在“馬欄一號古井”邊上。每天早8點,他都要測量水位並記錄到牆上的坐標圖裡,記者3月7日採訪那天的水位是7.28米。
由於邢台大地震具有前震多、主震強、衰減有起伏、餘震持續時間長的特點,這就為地震科學研究和實驗提供了一個天然場所。也正因此,1966年4月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籌建的紅山地震台在邢台大地震的嚴峻考驗中誕生了。
紅山地震台位於隆堯縣縣城西北約9公里的紅山山丘上。紅山地震台已發展成為擁有測震、地磁、水準、地電等多種觀測手段的綜合地震台,並成為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地震基準台。
“可以這么跟你說,新中國的地震研究是從我們這裡走來的!”隆堯縣委宣傳部的新聞科長國紅科說這話時,眼裡充滿自豪。
紀念碑館
邢台地震是中國災害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地震科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邢台地震為中國抗震救災和地震預測預報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經驗。
為了銘記邢台地震的經驗教訓,追懷亡者,激勵後人,垂教後人,由地震震中所在的隆堯縣地震辦公室倡議,原國家地震局、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地震局、原邢台地區公署、隆堯縣人民政府及震區部分民眾集資50多萬元,於1987年3月8日在邢台地震的震中區隆堯縣縣城東建成了邢台地震資料館和邢台地震紀念碑,建成後至今共接待參觀者十餘萬人次。邢台地震紀念碑高19.66米,標誌著1966年,台基高2.4米,分為三層,每層八步台階,象徵3月8日。
◆ 邢台地震紀念碑碑文 ◆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時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時十九分,我區隆堯縣白家寨、寧晉縣東汪先後發生六點八級和七點二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為九度強和十度,波及百餘縣、市,尤以隆堯、寧晉、巨鹿、新河為烈。
震前,地光閃閃,地聲隆隆。隨後大地顛簸,地面驟裂,張合起伏,急劇抖動,噴黃沙、冒黑水。老幼驚呼,雞犬奔突。瞬間,五百餘萬間房屋夷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同胞歿於瓦礫,三萬餘人罹傷致殘,農田工程、公路、橋樑悉遭損毀。災情之重實屬罕見,傷亡殘狀目不忍睹。
震後,周恩來總理冒餘震之險三次親臨現場,體察災情,面慰民眾,提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之救災方針。李先念副總理暨中央慰問團亦即趕來,撫民心,勵自救。黨中央、國務院之深切關懷,使災區人民沒齒難忘。
省、地、縣黨政領導親臨現場指揮抗震救災,組織發展生產,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兩萬四千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星夜奔來,捨生忘死,排險救人,十指淌血活民命於絕境,搭棚架屋, 廢寢忘食而助民以安居,誠謂德高齊天。來自京、津、滬、石等市七千醫護人員,含辛茹苦,救死扶傷,實乃情深若海。全國各族人民莫不伸出友誼之手,紛紛投函致電,捐款贈物,運來災區的衣食用品、生產物資,難以數計。
對此,災區人民無不感激涕零,由衷呼出“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千好萬好不如社會主義好!”並化悲痛為回天之力,重整山河、創業建功。廢墟舉處,當年急糧棉豐登,新房排排,新村片片。
在周總理的親自指揮下,三十多個科研單位、五百五十餘名科技人員先後趕到地震災區,進行我國有始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現場考察實驗。從此,前所未有的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在我國廣為開展,專群結合,多路探索,使我國地震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地震研究工作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邢台大地震堪為我國地震史上之里程碑。
撫今追昔,倏已廿載。如今災區已是人笑年豐,地換新顏。然地震之慘痛教訓,親人之所遭不幸,終不能忘懷,黨予人民救命之恩情,民眾抗震卓絕之精神,永刻骨銘心。值此地震廿周年之際,特立此碑,以追懷亡者,激勵今人,垂教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