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劇照](/img/6/64b/wZwpmL4gDMwEDO3gDNx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Q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95年,東京發生了連環絞殺案,五人被害,兇手無影無蹤,該案成為懸案。2017年,就在該案早已過了訴訟有效期之時,一位名叫曾根崎雅人 (藤原龍也飾)的男子出版了一本《我是殺人犯》的告白書,聲稱自己是22年前連環殺人案的兇手,並嘲笑警方無能。此舉震驚了整個日本社會,也吸引了大批年輕崇拜者,他們稱曾根崎是“最美殺人犯”。面對受害者家屬的憤怒,警方卻束手無策。作為當年調查案件的刑警,牧村航 (伊藤英明飾)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真兇,對於曾根崎雅人的話他將信將疑,一場激烈的貓鼠遊戲在兩人之間展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藤原龍也 | 曾根崎雅人 | 簡介 自稱是東京連續絞殺案兇手的男子 |
伊藤英明 | 牧村航 | 簡介 有組織犯罪對策科刑警 |
夏帆 | 岸美晴 | 簡介 書店店員,東京連續絞殺案的受害者家屬 |
石橋杏奈 | 牧村里香 | 簡介 護士,牧村航的妹妹 |
野村周平 | 小野寺拓巳 | 簡介 里香的戀人 |
龍星涼 | 春日部信司 | 簡介 有組織犯罪對策科刑警,牧村航的部下 |
早乙女太一 | 戶田丈 | 簡介 橘組成員 |
平田滿 | 瀧幸宏 | 簡介 刑警,牧村航敬重的的前輩上司,絞殺案的第五個被害人 |
岩鬆了 | 山縣明寬 | 簡介 醫院院長,東京連續絞殺案的受害者家屬 |
岩城滉一 | 橘大祐 | 簡介 “橘組”組長,東京連續絞殺案的受害者家屬 |
仲村亨 | 仙堂俊雄 | 簡介 前戰地記者,新聞節目《NEWS EYES》主播 |
木下邦家 | 田島 | 簡介 《NEWS EYES》製作人 |
升毅 | 冢原 | 簡介 《NEWS EYES》製作人 |
矢島健一 | 若松 | 簡介 有組織犯罪對策科科長 |
松本真理香 | 川北未南子 | 簡介 出版社編輯 |
黑田大輔 | 記者 | 簡介 對仙堂進行貼身採訪 |
宇野祥平 | 攝影師 | 簡介 為仙堂拍攝貼身採訪的攝影師 |
職員表
製作人 | 中山良夫、加太孝明、高橋雅美、大村英治、堀義貴、藪下維也、永井聖士、高橋誠、弓矢政法、前田義晃、吉羽治、小笠原明男、荒波修、門屋大輔、北島直明、小出真佐樹、安藤親廣、佐藤圭一郎 |
導演 | 入江悠 |
副導演(助理) | 木本豪 |
編劇 | 平田研也、入江悠 |
攝影 | 今井孝博 |
配樂 | 橫山克 |
剪輯 | 辻田惠美 |
選角導演 | 緒方慶子 |
配音導演 | 張遙函、雪萌 |
美術設計 | 小島伸介 |
造型設計 | 那須野詞、荒木里江 |
燈光 | 水野研一 |
錄音 | 古谷正志 |
場記 | 天池芳美 |
布景師 | 酒井拓磨 |
警察監修 | 古谷謙一、柳澤昌宏 |
新聞節目監修 | 木藤憲治 |
法律監修 | 石黑安規 |
犯罪心理監修 | 越智啟太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
角色介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曲名:《疑問疑答》 演唱:感覚ピエロ 作詞:秋月琢登 作曲:橫山直弘 編曲:感覚ピエロ 發行時間:2017年5月31日 所屬專輯:《あなたの世界は、何色か?》 | ![]() |
1.《22年目の告白 - 私が殺人犯です -》 2.《SONEZAKI 1》 3.《はじめまして、私が殺人犯です。》 4.《あの日》 5.《傷》 6.《挑戦狀》 7.《22年目の告白 - publication》 8.《News Eyes - Ending》 9.《SONEZAKI 2》 10.《ソネ様》 11.《新展開》 12.《News Eyes - Opening》 13.《News Eyes - BGM》 14.《時効》 15.《名乗り》 16.《生まれ変わり - Short Version》 17.《仮面の男》 18.《放送倫理》 19.《生まれ変わり - Long Version》 20.《朝焼け》 21.《ドライブ》 22.《Non piu andrai farfallone amoroso(Le nozze di Figaro, K.492)》 23.《トラウマ》 24.《監獄》 25.《新たな人生》 | 作曲:橫山克 發行時間:2017年6月7日 ![]() |
幕後花絮
•由於故事時間跨越22年,為描繪時代的不斷變化,片中1995年部分使用16毫米膠片拍攝,而2017年的現代戲份則用投射攝影機攝製 。
•該片劇本經過37次更改才最終成稿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備註 | |
2018年 | 第41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最佳男主角 | 藤原龍也 | 提名 |
製作發行
前期宣傳
2016年10月,公布第一部預告片 ,11月,曝光片中劇照 。2017年2月14日,發布以情人節街頭告白採訪為背景的特別視頻 ,5月2日,發布“記者見面會版”預告片 。
票房成績
2017年6月10日,該片以329塊銀幕中等規模公映,首映周末動員觀眾23萬3498人次,票房收入3億2135萬8300日元 。至7月2日,公映四周累計動員觀眾138萬3104人次,累計票房收入18億3029萬7800日元 。至7月23日,累計票房23億4000萬日元 。截至2017年12月底,該片累計票房收入24.1億日元 。
上映情況
國家/地區 | 上映時間 |
比利時 | 2017年4月13日(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 |
日本 | 2017年6月10日 |
美國 | 2017年7月15日(JAPAN CUTS) |
中國台灣 | 2017年8月25日 |
中國 | 2019年1月11日 |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該片在敘事風格上有著日本影片慣有的細膩和沉穩,原作里大場面的追車動作戲,在日版中則以角色對話和直接的肢體衝突來展現。不會有燒腦的推理,也沒有過度煽情的回憶殺,多是以台詞展現人物心理活動,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 。 (新浪娛樂評)
負面評價
在故事的第一個反轉出現之後,觀眾的關注焦點放在“兇手是誰”的期待上,在這一部分,該片的編導做得還算不錯,幾乎一直把懸疑感留到了影片最後。而編導用一個小時左右的篇幅梳理“兇手是誰”,這讓影片的張力更容易維持。但是,放在影片整體來看,就產生了問題:反轉來得太早,使得影片的後半段產生了一種泄氣之感。儘管最後半小時,編導試圖用新的反轉即所謂意想不到的真兇身份來給觀眾製造新驚奇,但此時觀眾的疲勞感已蓋過了反轉帶來的驚奇感。另外,影片推進的動力是由時效性引起的,而時效性必然牽扯出來如何讓無法被”繩之以法“的犯人受到制裁,這才是這個題材應該思考的問題。而編導沉迷於多重反轉,讓影片的表現力大打折扣 。 (《看電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