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濱海縣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月24日在濱海縣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縣長錢武華代表濱海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我們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六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和“兩穩定三突破四提升”的決策部署,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圍繞“彎道超越、跨越發展、窪地崛起”的目標定位,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深入推進五大會戰進位爭先競賽,統籌做好穩增長、調結構、重生態、惠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加快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三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經濟總量持續擴張,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強經濟形勢分析研判,重抓企業運行,積極培育新增長點。

主要經濟指標 穩健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3.5億元,同比增長10.7%;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3.45億元,增長15.1%;完成工業投資166.7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39.9億元,增長20.4%、12.9%;實現自營出口3.2億美元,增長4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營出口增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等3項指標增幅全市前三。

經濟結構 不斷最佳化。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81.7%,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55%;企業設備抵扣增值稅增幅25.6%,全市第一,電力新裝和增容量位居全市前列。

工業經濟 增效提質。實現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268.7億元、規上企業開票銷售243.8億元,同比增長19%、25.1%,規上企業增長面始終保持在61%以上;列入市重點培育的5家大企業(集團)實現開票銷售58.4億元,增長39.3%;全年新申報規上企業30家;開票銷售超億元、入庫稅收超千萬元工業企業分別達74家、22家,吉華公司銷售18億元、稅收超2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

農業效益 穩步提升。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新增高效農業10萬畝,建成千畝設施農業基地10個,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49個;推廣聯耕聯種22萬畝,新增家庭農場166個、專業合作社115家;新引進農產品加工龍頭項目15個。

服務業 發展擴量提速。完成服務業投資91.07億元,同比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2億元,增長13%;大潤發超市等重點服務業項目建成開業;新開發商品房80萬平方米;修訂旅遊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畫,蘇北民俗文化街等旅遊項目加快建設,完成旅遊收入3.2億元。

(二)三港聯動加快推進,沿海開發勢頭強勁。

如期實現開港試航。10月28日濱海港10萬噸級通用碼頭開港試航,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中電投煤炭碼頭加快建設;疏港航道工程完成投入3.5億元,總投入8億元的海港大道啟動建設,連鹽鐵路濱海段加快推進;一類開放口岸上報國務院待批。

臨港項目取得突破。12月10日中電投協鑫火電項目獲批國家能源局“路條”,12月27日中海油LNG項目陸域工程開工建設,中電投儲配煤中心項目完成投入5億元,建成中電投陸上風電30萬千瓦;總投資300億元的中信國安新材料、100億元的丹化煤制乙二醇等項目成功簽約。

港城建設不斷加快。月亮灣溫泉度假酒店、靈龍湖等17個港城項目啟動建設,萬畝林場一期核心區基本建成,港城學校、醫院等配套項目加快建設。

(三)項目推進有力有效,載體支撐明顯增強。紮實開展“項目推進年”和“載體建設年”活動。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組建6個產業招商局、38個招商小分隊,創辦“濱海招商網”,組織專題招商說明會等系列招商活動6次,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8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個,總投資2億瑞郎的奇華頓香原料、1億美元的東盈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

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定期召開項目推進聯席會議,每雙月舉辦重點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74個、47個,完成投入120億元;紮實推進“一三五”工程,80個千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入48億元,重組企業20家。

載體建設全面加強。成功創建國家火炬濱海流體裝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2家、江蘇名牌產品3個;3平方公里濱海·南山產業園、4平方公里醫藥產業園一期工程啟動建設;鎮區民營創業園新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37個,新建標準廠房54萬平方米,建成省星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13個、創業示範基地1個。

(四)城鄉建設統籌推進,人居環境加快改善。

城市創建深入開展。84項城建重點工程完成投入88億元,城市化率50%。改造提升阜東路、海濱大道等8條主幹道路;錦繡園安置小區等老城改造項目加快建設;新增城市綠地10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0.5%;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深入實施城市“931”環境綜合整治,北盪社區獲批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新建社區創成省級城市管理示範社區;市民素質不斷提升,2人入選江蘇最美人物,1人當選江蘇好人,6人當選鹽城好人。

鎮村建設有力推進。28項集鎮重點工程、19個試點社區完成投入20億元,新增農民集中居住面積55.8萬平方米,八灘鎮入選國家級重點鎮;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完成投入7億元,八灘、蔡橋水廠主體竣工,鋪設一級管網103公里、二級管網175公里;改造農村公路120公里,新建小農橋130座;大中型灌區改造等水利重點項目完成投入1.2億元。

環境質量明顯提升。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整治村莊1040個,建成東坎鎮新安村等星級村莊155個,啟動實施農村環境長效保潔機制。綠化會戰紮實推進,新建國道228高效林業示範帶35公里,新增成片造林1.41萬畝,完善農田林網10萬畝,全縣林木覆蓋率達30%。清理整治通榆河等骨幹河道,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5個百分點,禁燒工作成效顯著,建成3個鎮區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創建國家級生態鎮3個、省級生態鎮7個。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50天,pm2.5日均濃度達標率68.5%,位居全市前列。

(五)社會建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年財政用於民生領域的支出超38.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5%以上。

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就業創業深入推進,新增私營企業2033家、個體工商戶8782戶,帶動就業8555人,新增勞動力轉移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8%以內。扶貧開發紮實開展,推行精準扶貧“三單”制度,實施個體經營項目1.2萬個、互助合作項目42個、片區開發項目46個,完成投入4.35億元,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6億元;化解村級債務2300萬元,新增新“八有”達標村21個、脫貧5.2萬人,累計脫貧率達76.3%。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2432元、12524元,同比增長9.2%、11.8%。

民生保障不斷加強。興辦民生實事20件,實施民生工程73項。初步建立社會救助政府托底體系;全面推進“五險同征”,企業職工社會保險覆蓋面95%以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五保等保障標準穩步提高;推行農村居民大病商業保險,新農合補償、農村醫療救助與大病保險賠付實現“一站式”結算;組織2.8萬名企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免費體檢;建成保障性住房2228套。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小康創建通過省綜合驗收。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高考本科達線人數全市第三,城鄉教育布局調整新建改建學校15所,創成省區域教育現代化縣;縣城20公里綠色健身步道、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完成5家縣級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創成省慢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和衛生應急示範縣;食藥監管“為民護航”專項整治紮實開展;創成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6‰;文化“三送”全面完成,有線電視城鄉一體化先進縣通過省驗收。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信訪總量持續下降,全國“兩會”、南京青奧會等敏感時段實現了“四個不發生,四個確保”目標;紮實開展安全生產“八打八治”專項行動,各類事故隱患整改到位率95%以上;環保專項行動成效明顯,沿海工業園“一企一管”全面建成;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快完善,國道228平安長廊基本建成,重點區域技防覆蓋率達100%,萬人刑事發案率繼續保持全市較低水平。統計、物價、檔案、編制、外事接待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武、人防、擁軍優屬、民族宗教、紅十字會、殘聯、地方志、老幹部、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六)自身建設有力加強,行政效能不斷提升。

府系統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排查整改“四風”問題72個,開展“10+2”專項清理,為民服務意識不斷強化,文風會風明顯好轉,辦公用房、公務接待和公務用車管理進一步規範。

政府職能加快轉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審批事項壓減51.8%,縮短168項行政審批事項承諾時限,設立項目審批“快速通道”,實行重大項目容缺預審、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費制”和涉企重大行政處罰報備制,實施政務服務中心搬遷;開展政府制度建設年活動,新出台依法行政、財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制度18項,清理規範性檔案192件;組織兩輪走訪企業“家家到”活動,查糾營商環境突出問題22個;組建政府主導型中小企業融資性擔保公司,全年新增貸款45.3億元,增幅全市第二,創成省金融生態優秀縣;建成企業用工信息庫和“濱海縣人力資源市場”網站,常態化開展周五集中招聘活動,幫助企業招工6800餘人。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深化。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宣傳教育,開播《政風熱線》30期,實施村務公開“清白工程”。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定期向縣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及時向縣政協通報情況,38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74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復。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科協等人民團體開展工作,積極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

廉政建設持續加強。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市委十項規定、縣委十二項規定和要求,加強“三公”經費和政府債務管理,嚴格執行政府集中採購、項目招投標、土地招拍掛等制度,加強政府公共工程和專項資金使用審計。認真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肅查糾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始終保持政府良好形象。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加快窪地崛起、加速建設高水平小康的攻堅之年。我們將 更加注重綠色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戰略,主動順應新常態,探索增長與轉型、經濟與生態互動發展的有效路徑,把要素資源最佳化配置到大項目、好項目上,突出稅收貢獻、環境友好、就業帶動的項目建設導向,努力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效益,加快形成以綠色增長為標誌的增長模式。 更加注重改革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各項改革,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尊重民眾和基層首創精神,以改革推動發展激發活力,以創新驅動發展應對挑戰。 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把惠民利民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加快發展的落腳點,按照“七個更”的民生建設要求,傾力補齊民生短板,突出民生基本保障,更加關注低收入民眾生活,守住社會救助底線,全力增進民生幸福。 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從發展理念、工作方式、路徑舉措等方面全面落實依法行政要求,嚴格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履行職責,強化法治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動政府工作法治化。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市委六屆四次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縣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圍繞加快窪地崛起、加速高水平小康建設的目標追求,主動順應新常態,奮力謀求新作為,打好“五大會戰”升級戰,穩健經濟成長,加快轉型升級,加強生態建設,傾力改善民生,維護和諧穩定,創新抓落實,務實抓推進,全力加快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濱海。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0.5%和11.5%,節能減排完成省市下達目標。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致力推動沿海集群發展,加快打造沿海開發升級版。全力推進沿海綠色開發,以大投入推動快發展,加快形成沿海經濟現實增長極。

重抓臨港產業群建設。圍繞產業港、能源港定位,加快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建設,全年完成產業項目投入100億元以上。

全力推動項目建設提速。一季度開工建設中電投協鑫2×100萬千瓦火電項目,二季度開工建設中海油LNG項目海上工程,年內建成中電投儲配煤中心項目主體工程;爭創新能源示範基地,新建陸上風電20萬千瓦,開工建設海上風電40萬千瓦,完成投入30億元以上。

全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加快推動中信國安新材料、丹化煤制乙二醇項目落地;全力招引基地型、旗艦型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項目,力促太陽集團天然纖維素等項目早日簽約,跟蹤落實遠景風機裝備等在手項目信息,力爭新引進超30億元臨港重大項目2個以上。

全力推動產業園區建設。完善園區發展規劃,拉開園區三縱三橫道路框架,加快地下管網、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創省級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

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圍繞打造“淮河門戶、東方新港”目標,推動港口功能升級。

加快碼頭建設。建成5萬噸級液體散貨碼頭、第二座10萬噸級通用碼頭主體工程、中電投煤炭碼頭4個泊位,啟動建設中海油LNG專用碼頭圍堰工程、8個千噸級內河碼頭;實施海堤堤線調整工程,疏浚10萬噸級深水航道。

完善聯運體系。建成觀海大道和海港大道一期工程,改造提升海堤公路、通港大道,啟動連鹽鐵路濱海段疏港支線規劃編制等前期工作;完成疏港航道橋樑、船閘工程建設,疏浚航道26公里,積極做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對接爭取工作。

加強運營管理。著力提升港口通過、物流集聚能力,全力爭取一類開放口岸儘快獲批。加強運營開放合作,以資源入股、資本合作等形式,深化與中電投等央企戰略合作,引進專業港口經營公司,拓寬物流貨源組織,運營10萬噸級通用碼頭,試運營中電投煤炭碼頭;組建專業運營機構,成立港務公司、港口指揮調度中心、海上搜救中心;加快港口物流園區建設,完成投入10億元以上。

加快臨海新港城建設。圍繞沿海開發保障性城市、縣城副中心城市、沿海旅遊目的地城市的發展定位,著力建設宜居宜游海濱新城。

完善港城功能。完成濱湖路等7條道路建設,打通港城與港區直線通道,形成港城主幹路網框架;加快銀杏湖水庫、供電、綠化等配套項目建設;啟用港城學校、港城醫院。

彰顯臨海特色。用好港城臨海、溫泉等自然資源和海鹽文化資源,加快建設靈龍湖等景觀項目;完成月亮灣溫泉度假酒店主體工程建設;實施沿海萬畝林場二期工程。

改善港區環境。進一步整治港區老集鎮和六合莊段環境秩序,改造提升主幹道路綠化,最佳化港區環境;完成六合莊社區一期工程,啟動建設二期工程;嚴格港區建設秩序管理。

(二)致力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紮實開展“項目載體突破年”活動,推動產業結構向中高端攀升,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提高招商實效,主攻重大項目建設。擴大投資規模,最佳化投資結構,推動轉型發展。

創優招商機制。建立以小分隊專業招商為主、綜合招商活動為輔的招商機制;突出臨港產業定向招商、化工產業定製招商、傳統產業補鏈招商;有效配置要素資源,提升服務水平,吸引大項目、好項目;完善項目會審制度、招商項目信息共享機制,杜絕虛假項目,確保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0個,其中超10億元項目10個。

加快項目推進。對項目審批、建設投入、效益評估實施全程督查推進,重抓“三重”“八大類”等重點項目建設,全年確保新開工高環科技等重大項目60個,新竣工錦翔化學助劑等重大項目50個,新投產達效超威電源一期等重大項目50個。

爭取更多支持。爭創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縣,發揮國家生物醫藥科技孵化器等品牌優勢,千方百計多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認真編制好“十三五”規劃,力爭將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重大項目、重要事項、重點工程,更多擠入國家和省市“十三五”規劃。

增強載體支撐,推動產業加快轉型。以載體建設推動產業轉型。

提高園區載體層次。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突出抓好園區基礎設施和招商服務中心等功能配套項目建設,努力打造創新型、開放型、生態型園區。工業園全年新引進超億元項目8個以上、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2個以上,實現開票銷售50億元、入庫稅收2億元、自營出口5000萬美元;沿海工業園全年引進超億元項目10個以上、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3個以上,實現開票銷售200億元、入庫稅收7億元、自營出口1.7億美元,園區綜合排名在全省進兩位;鎮區民營創業園全年新引進超3000萬元項目50個以上。

加快產業轉型發展。做大新興產業,以醫藥產業園為支撐,沿海工業園醫藥中間體原料藥生產企業為基礎,大力發展成藥製造,開工建設上海創諾等3個重點項目,創建省新醫藥產業示範基地;以南山產業園為支撐,加快建設南山智匯園和節能環保整裝設備項目,引進科技創新孵化企業20家以上;以新材料產業園為支撐,加快飛翔新材料等項目建設,打造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新材料生產基地。改造傳統產業,以高端高效、清潔循環為方向,深入推進“一三五”工程,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60個,完成技改投入40億元,整合重組企業15家以上。提升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爭創省級服務業示範區。

增強創新驅動能力。發揮創新創業引導基金作用,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0家;新建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4家,建成企業博士後創新基地2家;完善創新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激勵機制;推進綠色醫藥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台建設,爭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強化要素保障,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紮實開展“五抓五比”活動,推動經濟穩健增長。

提高企業增長面。實施虧損企業扭虧脫困行動計畫,落實結構性減稅和降費政策,幫助企業對上爭取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推行企業信息網上直報制,保持規上企業增長面60%以上。

加快培植大企業。繼續實施大企業培植工程,重點培育吉華公司等20家大企業,年內實現銷售超億元企業75家、超10億元企業3家,培植稅收超千萬元企業25家、超億元企業2家以上;動態管理規上企業後備庫,全年新增規上企業26家以上。

創新破解新難題。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平台,支持企業利用債券工具等多種方式融資,新增金融機構2家,擴大表外融資,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年新增各類貸款40億元以上;增加土地有效供給,積極爭取各類用地計畫,開展閒置低效用地專項清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強企業用工服務,健全企業用工常態對接機制和用工應急機制,組織服務企業引才用工月、特殊緊缺工種招聘西部行等系列活動,全年幫助企業解決結構性缺工3000人以上;全力做好項目審批、供水、供電等方面的協調保障工作。

(三)致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融合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擴大高效農業規模,重點建設完善省道327、國道228高效園藝產業示範帶,射陽河、八灘渠沿線水產基地,沿海白首烏特色產業基地,優質生豬規模養殖小區,新增千畝設施農業基地8個、高效農業8萬畝、設施農業3萬畝。增強龍頭帶動能力,加快溫氏畜牧三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拓展農產品加工園二期項目承載空間,瞄準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內新引進投入超3000萬元農產品加工項目18個以上。

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升農業裝備水平,推廣套用大馬力機具1000台套,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2個百分點;增強農業技術創新驅動力,實施“主導品種、主推技術、主體培訓”工程,新增農業“三新”推廣面積20萬畝,培訓新型職業農民7000人以上;加快農產品質量監管“六大體系”建設,動植物疫病防控率保持100%;加強農田改造,繼續實施小農水重點縣等骨幹水利工程,完成土地治理2.2萬畝,新建小農橋130座,改造危橋20座,新增高標準農田10萬畝;加強流通體系建設,建立完善濱海農產品銷售網和同城配供系統,新建村級信息服務站50個、現代化糧庫4萬噸;加快農產品品牌創建,爭創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15個以上。

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實施“點穴式”精準扶貧,增加務工型、公益型獎補項目比重,提高互助合作項目層次,實施個體經營項目1萬個;加快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等30個片區開發項目建設;提高扶貧小額貸款單筆投放額度,新增脫貧低收入農戶1.1萬戶、3.5萬人,累計脫貧率達95%以上,確保完成新一輪扶貧開發任務。

(四)致力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堅持以人為本、惠民利民,注重彰顯特色,促進城鎮與農村建設協調發展。

打造秀美縣城。鞏固創文創衛創園成果,爭創省級生態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實施八大類88個城建重點項目,完成投入80億元以上;堅持城建惠民,加快濱海源一期建設,擇機啟動老城二期改造,推進老舊小區、后街背巷整治。

扮靚秀美形象。提升環境美,完成迎賓大道等6條道路改造,提高城市主幹道路、商業街區、地標建築規劃設計水平和美化亮化效果;提升秩序美,開展“城市管理創優年”活動,推動城市管理數位化、立體化,建設省級城市管理示範道路,提高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爭創省級優秀管理城市;提升行為美,開展“爭做濱海文明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市民文明素質。

放大水綠特色。實施縣城增綠透綠工程,加快建設響坎河、張家河沿河風光帶;提升縣城主幹道路、公園廣場、單位庭院、居民小區綠化水平,打造城市“10分鐘公園綠地便民服務圈”,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1%;建成縣城新污水處理廠,改造污水管道5公里,形成污水管網互聯互通。

挖掘人文內涵。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古黃河文化,建設文化長廊、民俗博物館;放大書法之縣、詩詞楹聯之鄉品牌效應,提升城市廣場節點、街頭小品文化內涵。

推進產城融合。加快省道327服務業經濟帶建設,建成森風汽車城,建設區域農產品集散物流中心,實施洲盛國際家居廣場二期工程;加快清水湖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新開發商品房80萬平方米以上。

建設田園鄉村。發展鎮村經濟,建設宜居環境。

著力打造特色鄉村。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加快建設特色鎮村,實施八灘農民創業綜合體等35個鎮村建設項目,完成投入20億元以上;提升集鎮綠化建設品位,爭創園林式小城鎮。結合專業村打造、農村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環境潔美、社會和美的美麗鄉村。

夯實鎮村經濟基礎。深入推進產業強村三年行動計畫,大力發展鄉村生態農業、低耗低排放工業,嚴控村級債務,減輕村級負擔,化解村級負債2000萬元以上,新增年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村40個、新“八有”達標村24個。

嚴格建設秩序管理。加強鎮村規劃建設審批管理,強化規劃執行約束力;嚴格土地執法監管,建立格線化監管責任體系,健全用地監管共同責任機制,及時查糾各類違規建設行為;加強耕地保護,爭創省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模範縣。

統籌城鄉發展。按照六個一體化要求,完善城鄉一體發展規劃,積極推進多規合一;最佳化鎮區產業布局,推動民營創業園錯位發展;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設,三級管網入戶率90%以上;加快城鄉教育、衛生布局調整,創成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探索建立縣鎮合作醫療聯合體;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城鄉一體化制度;加速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提檔升級村通公路80公里,新增公交一體化村12個,完成220千伏曙東變改造。

(五)致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改革措施落地見效。全面落實中央、省市制定的各項改革措施,結合縣情實際,積極探索創新,紮實抓好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加快行政審批改革,全力推進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517”整體改革,提高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的集中度和到位率,完善項目審批“快速通道”,規範中介服務管理,努力打造“三少一短”審批服務環境;深化沿海開發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區鎮合一,完善港口管理運營體制;加快推進“撤縣建市”,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進公車改革,探索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改革。

加快財政金融改革。依據市場規則最佳化資源配置與整合,在沿海開發、重大基礎設施、民生重點項目建設等方面,探索推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融資模式。嚴格執行國家新預算法,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三公經費、專項資金,探索推行財政資金“一撥變雙改”管理模式,完善“舉債有計畫、借債有審批、用債有監管、還債有來源”的政府債務管理體系,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啟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融資試點,防範農村金融風險。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全年新發展家庭農場150家,新增專業合作社60家以上,基本實現農戶入社全覆蓋;擴大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引導支持土地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全年新增土地流轉10萬畝,推廣聯耕聯種20萬畝;組織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農房、集體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六)致力提高人居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綠色生態建設。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著力打造水清天藍地綠的城鄉宜居環境,爭創省級生態縣。

深入推進環境整治。繼續開展城市“931”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城中村、農貿市場等重點部位髒亂差問題;以村容村貌、路容路貌、田容田貌為重點,全域綜合整治農村環境,確保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實施縣鄉河道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全年整治各類河道500條以上;倡導文明新風,開展衛生戶、文明戶創評活動,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常態化抓好農村環境管護,實現農村環境長效保潔機制全覆蓋;加快建設10個鎮區污水處理廠,實施垃圾中轉站標準化改造,創成國家級生態鎮7個。

加快綠色濱海建設。大力推進植樹造林,見縫插綠增加綠量,實施80項綠化重點工程,完成投入5億元,全縣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0.2%。實施省道327、國道228綠化補植、疏港公路綠化提升工程,新建完善綠色通道72公里;新增沿海生態防護林6000畝、高效林果2000畝以上;新建綠化示範村14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45%;強化綠化管護,健全完善市場化綠化長效管護機制,提高綠色濱海建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景觀效益。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深入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整治飲用水源河道沿線污染源,新建蔡橋水廠水源水質自動監測站;實施8個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和10項重點減排工程;加快沿海工業園固廢處置項目等環保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園區綠色發展;推進規模畜禽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有效降低農業面源污染;持續加大秸稈禁燒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加強縣城餐飲服務業等噪音、油煙和污水排放監管治理,力爭pm2.5日均濃度達標率70%以上。

(七)致力提升民眾幸福指數,加快建設更高水平小康。大力推進民生幸福工程,久久為功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民眾持續穩定地得益受惠。

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大力推進全民創業,落實創業激勵政策,推行“三證合一”,支持農民、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推動“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實施創業就業培訓4000人次,建成省星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4個、創業示範基地2個,創成省級創業型城市;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縣鎮村三級就業服務信息網路,支持“兩困”高校畢業生、城鄉“雙零”家庭人員就業;努力增加農民經營性、工資性收入,全面落實惠農政策,促進農民增收。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推行全民參保登記,完善和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企業職工養老參保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率達98%、95%以上,穩步提高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徵收基數和養老待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民營養老機構,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提升改造鎮區敬老院,全縣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上。完善社會救助政府托底機制,推行大病保險參保人員、困難民眾保障援助制度,落實低保、五保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努力讓人民民眾享受到更多、更可靠的保障。

傾力辦好民生實事。實施20件民生實事,完成投入40億元。建成八灘、蔡橋水廠,完成東坎水廠擴建、主幹管網鋪設,實現區域聯網供水;新建改建縣城“兩校一園”和5所農村學校,新建校舍5萬平方米,資助貧困學生1.4萬名;新增勞動力轉移4000人、就業6000人;基礎養老金月發放標準提高到100元,新農合年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460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550套,改造棚戶區危舊房900套,完成錦繡園安置小區建設;提供法律援助500件以上;加快建設縣社會福利中心。

(八)致力公共服務優質均等,加快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2015系列最美”評選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正能量。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啟動建設縣文化藝術中心,創建2個省級鎮區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打造城市“15分鐘文化圈”、農村“10里文化圈”,實施農村廣播“村村通”;活躍民眾文化生活,紮實開展文化“三送”,建設新一代數位電視網路平台,辦好第12屆廣場文化藝術周。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進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海濱旅遊、紅色文化旅遊、休閒農業觀光體驗等文化旅遊項目建設。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學校基礎設施、裝備條件、師資配備標準化建設,爭創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完善擴大“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爭創省公共體育服務示範區;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鎮區衛生院改造和村居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爭創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縣。關心支持老幹部、關工委工作,發展婦女兒童事業,加強人武、人事編制、民族宗教、外事僑務、科學普及、防震減災、氣象、保密、檔案、地方志、紅十字等工作。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以法治濱海建設為引領,推行“政社互動”社會治理模式,實現鎮村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積極推進依法治訪,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健全“信訪零距離”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強化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監管責任落實,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責任追究力度;推進平安濱海建設,紮實開展平安示範縣創建活動,加強農村技防建設,實現農村主幹道路視頻監控全覆蓋;提高自然災害、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