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是工作報告,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發布。

2013年工作回顧

(一)著力解難題促發展,在複雜環境中經濟較快增長。2013年的壓力和困難是近年來少有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上半年之前連續6個季度下滑,部分重點行業產能利用率偏低,重點產品價格連續下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金融機構貸款餘額、貨物周轉量增速均為十年來較低。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多次專題研究重點產業和園區、鐵路、公路、機場、能源、投融資以及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等問題,出台相關政策措施,穩定生產、擴大銷售,努力破解穩增長難題,扭轉了經濟下滑趨勢,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著力調結構促轉型,在最佳化升級中產業穩步發展。以強工業、促旅遊、重非公為抓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培育現代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新增長點。農業穩定發展,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糧食總產量突破300億斤,創8年來新高,糖料蔗、蠶繭、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實現增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造紙與木材加工業成為我區第9個千億元產業,淘汰了一批落後產能,高耗能行業比重下降,高技術產業比重上升。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增長超過30%,旅遊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增長20%以上。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私營企業實有戶數增長高於20%,非公有制工業對全部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

(三)著力抓投資上項目,在擴大內需中積蓄髮展後勁。突出抓好高鐵、高速公路、港口、機場、能源、重點園區等建設,開展“民企入桂”活動,促進了一大批重大項目開竣工。高鐵運營里程1067公里,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開通運營12對高鐵動車。新建成4條高速公路,其中2條通車運營。建成水運泊位能力2800萬噸,其中沿海1700萬噸,西江航運幹線南寧以下Ⅱ級航道建成,全區港口吞吐量近3億噸。南寧國際機場新航站樓主體完工,建成河池機場。岩灘水電站擴建工程第1台機組投產發電,紅沙核電站一期工程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49萬千瓦。中緬天然氣幹線管道(廣西段)建成投產,縣縣通天然氣工程全面啟動。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一期工程等一批水利項目取得新進展,水庫除險加固新開工810座、完工1048座。我區正式進入高鐵時代,為下一步最佳化產業布局、變革生產生活方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著力抓機遇創優勢,在改革開放中增強動力活力。去年,中央提出“廣西要成為我國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為我區確立了新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我們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加快向東開放,深化與西南、中南的合作,爭取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密切與粵港澳的經濟聯繫,開展“美麗廣西港澳行”等系列招商引資和互訪活動,簽約一批高質量項目。擴大對東協的開放合作,把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成為中馬兩國投資合作的旗艦項目,加快建設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爭取國家批准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規劃建設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成功承辦第10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中國-東南亞民間高端對話會、中越青年大聯歡等重大活動。加強桂台合作,赴台開展桂台經貿文化合作系列活動,第9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我區成功舉辦。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取消行政審批事項215項,下放審批許可權152項,財政預決算公開、“營改增”、國有資產管理和國有企業改革、農村金融改革、食品藥品監管體制等改革紮實推進。這些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為廣西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

(五)著力推動協調發展,在最佳化布局中壯大特色經濟。發揮北部灣經濟區引領和帶動作用,加快沿海港口建設和提級改造,積極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加強重點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同城化發展。進一步提升西江黃金水道通航能力,推動西江經濟帶和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規劃建設,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紮實推進桂西資源富集區建設,加快鋁工業基地、水電和有色金屬工業基地、蔗糖和錳工業基地的改造升級。各市縣積極培育和擴大自身優勢,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確定了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思路和目標任務,大力促進產城融合、城鄉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南寧五象、柳州柳東、桂林臨桂、梧州蒼海、欽州濱海新城等城市新區建設,預計全區城鎮化水平達到45%,提高1.5個百分點。

(六)著力建設美麗廣西,在加快發展中促進生態文明。以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為主要內容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取得顯著成效,鄉村環境衛生和面貌明顯改善。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推進清潔生產,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創建國家低碳工業試點園區,推動綠色循環發展,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加強火電、水泥、畜禽養殖等重點領域污染物減排工作。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環境安全隱患大清查大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實施“綠滿八桂”工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1.8%。全區環境空氣品質和主要河流水質總體保持良好,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定。

(七)著力加強社會建設,在改善民生中增進社會和諧。全區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2402.2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5.3%,科技、教育、衛生、文化、民政、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分別達到51萬人和82.7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3.3%。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初步統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90元,分別增長9.7%和1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2%。貧困人口減少85萬。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0%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提高到90%、78%和25%。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各項保險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合)率穩定在97%以上。深入推進誠信計生。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穩步發展,建成150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國推出(數字)農家書屋,對外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擴大。農村危房改造23.7萬戶,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15.1萬套、基本建成12.9萬套。解決農村388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建制村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82.6%。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全部完成。大力推進平安廣西、法治廣西建設,全面提高社會綜合治理能力,加強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監管,紮實做好“一村一警”警務機制改革、社區矯正、普法教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工作,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八)著力加強政府建設,在改進作風中提高行政效能。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三服務”“四清理”解決一批基層、企業和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完善一批為民務實清廉的制度。深化政務公開,推進網路問政和政務服務體系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約法三章”,壓縮“三公”經費,自治區本級壓減一般性支出1.3億元,調整用於改善民生;停止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員。取消一批節慶、論壇、展會等活動。推進依法行政,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8件,制定政府規章13件。實行政府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認真執行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

一年來,外事、僑務、統計、審計、工商、稅務、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通信、郵政、供銷、地震、地礦、人防、公安、司法、消防、保密、測繪、氣象、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體育、決策諮詢、參事、文史、哲學社會科學、地方志、檔案、宗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深入開展,邊海防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的成績。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促進少數民族聚居區繁榮發展。

在嚴峻複雜的環境下,我們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雖然增長略低於年初預期,增速有所放緩,但質量效益提升了,結構最佳化了,為我區調結構、促改革、強後勁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正確領導的結果,是自治區黨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桂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關心支持廣西發展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及海內外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保持經濟長期較快增長的動力較弱,增加投入的難度加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化解過剩產能壓力較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安全生產事故和環境安全事件仍時有發生,一些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四風”問題還需深入整治。我們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紮實做好工作,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決不辜負全區各族人民的期望!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一年,也是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成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目標的重要一年。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國-東協合作進入新的“鑽石十年”、國家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沿邊開發開放進一步加快,為我區發展帶來一系列新的重大機遇。圍繞建設新的戰略支點,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現代產業、金融服務、開放合作、城鎮體系、綠色生態安全等六大支撐體系,區位優勢“紅利”和改革“紅利”進一步充分釋放,將為正處於爬坡過坎攻堅期和提質升級關鍵期的廣西增添新的發展動力。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抓住新的機遇,乘勢而上,不鬆勁、不懈怠,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更加注重改革開放,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調結構、轉方式、促轉型”,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態和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努力開創一個更加嶄新的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以及自治區黨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擴大開放貫穿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兩個建成”為目標,以科學發展和改善民生為引領,實施“雙核驅動”,強產業、夯基礎、促旅遊、興教育,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全區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2%,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之內,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8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4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化率46.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0萬人,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86%。

各位代表,實現上述目標,有機遇、有條件、有潛力,但也有挑戰、有難度、有壓力,我們必須堅定信心,克難攻堅,努力工作,爭取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以改革創新為統領,增強經濟發展新動力。

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關鍵在於改革創新,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潛能,破解發展難題,爭創發展優勢。重點推進以下方面改革: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審批事項“接、放、管”,自治區的行政審批事項,能減就減,能放就放,能取消就取消,堅決控制新增行政審批事項,對保留的事項要依法管好。推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把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逐步改為認繳登記制。實施民事登記制度改革,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把婚姻登記、農民建房審批、計生服務、養老醫療等事項,以授權或委託的形式向鄉鎮、街道辦事處下放。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讓市場更加公平開放透明,幹事創業更加方便快捷。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放寬投資領域,研究制定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權管理辦法,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完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籌資區市聯動機制,對鐵路、公路等重大公益性項目,創新利用各種資源籌措建設資金。設立鐵路發展投資基金。研究改革多部門之間相互前置的審批體制,提高審批效率。讓投資領域更加廣泛,融資渠道更加多樣,投融資更加便利。

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農民承包土地經營權不變,在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前提下,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積極穩妥有序推進土地集中流轉,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在農民自願基礎上,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按國家政策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產業化經營。讓農民在改革中獲得更多實惠。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營改增”擴圍以及消費稅、資源稅等稅收制度調整和改革,清理規範財稅優惠政策,擴大小型微利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範圍。推進重點支出與財政收支增幅或GDP掛鈎的清理規範工作。完善自治區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在中央進一步理順與地方收入劃分和支出責任後,合理劃分自治區與市、縣的收入範圍,理順自治區與市、縣的支出責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等一般性支出。推進財政預決算公開,所有市縣級“三公”經費和部門預決算都要公開。推進自治區本級預算編列方式改革,清理、整合、規範現有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重點是建立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增加對貧困地區的財力性轉移支付。建立將政府性基金中應統籌使用的資金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機制,加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的力度。建立結餘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強化預算績效管理。使事權更加明確,預算更加透明,支出更加規範,讓公共財政更好地為人民謀福利。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推進人民幣跨境業務創新,加強跨境合作,培育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完善地方金融管理體制。全面推廣田東農村金融改革經驗,加快建立面向縣域經濟和“三農”的金融機構組織、政銀企(農)合作平台、政府投融資平台、農村社會信用、農村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和獎勵激勵等六大體系。發展服務中小企業的特色金融機構,創新服務方式,努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動北部灣經濟區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先行先試,深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城市低效土地再開發利用、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利用、土地“只征不轉”等改革,擴大試點範圍。深入推進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並與規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相協調。堅持資源要素的市場配置,加快農村集體土地和宅基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依法實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和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統籌城鎮建設用地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統籌增量與存量建設用地。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約高效,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公平。

深化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戶籍管理制度,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創建多元可持續的城鎮建設資金保障機制,爭取國家支持發行市政建設債券,更多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公用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服務合理收費機制。完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國有建設用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規範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使用制度。完善城市規劃制定、實施、監督的地方性法規,強化規劃指導和約束。破除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障礙,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城鎮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制度,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政企分開。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動國有大型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支持具備條件的自治區級企業開展跨國界、跨地區、跨所有制、跨企業集團聯合重組,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探索建立國有企業分類監管制度,健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讓國有企業發展更具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力量,非公活則經濟活。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進一步清除市場準入障礙,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和重大項目建設,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有條件的私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最佳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軟環境。自治區扶持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逐步提高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比重。自治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重點投向處於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中小微企業。讓我區成為非公有制企業投資的熱土、創業的家園。

深化北部灣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深入落實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中的各項綜合配套改革措施,自治區探索推進的改革,都可在經濟區率先試行。推進重點園區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組建北部灣港口管理局。探索試行負面清單管理,在重點園區逐步建立“以準入後監管為主,準入前負面清單方式許可管理為輔”的投資準入管理體制,取消鼓勵類、允許類外商投資項目審批,實行備案制。使北部灣經濟區成為改革的先行區和試驗區。

深化社會事業改革。加快推進教育、醫藥衛生、食品藥品安全、科技、文化、就業創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計畫生育等社會事業改革,使社會服務更加多樣化,更好地滿足人民需求。

(二)以現代工業為主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強則廣西強,以更大力度發展現代產業,是增強我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關鍵。

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壯大總量、調活存量、做優增量為主攻方向,全面推進工業強桂戰略。重點支持汽車、機械、食品、電子、石化、有色金屬等現代製造業,加快培育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爭取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新的千億元產業,汽車、機械、石化產業成為兩千億元產業,食品產業成為三千億元產業。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園區建設,爭取百億元園區達到42個。培育引進一批龍頭企業,扶持一批關聯性強、成長性高、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力爭10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23家,5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4家。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以企業為主體建設技術進步和創新體系,培育一批產學研用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新增自治區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超過30家、研發中心超過15家,培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550家。建設一批重點技改項目,全年更新改造投資5000億元左右。加強節能減排和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建設火電、水泥等行業脫硝工程,抓好酒精、造紙、澱粉、化工等行業廢水治理,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項目,繼續淘汰一批水泥、鐵合金、煉鋼、造紙等落後產能。

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穩則大局穩,小康要同步,關鍵看農戶。要繼續打牢農業基礎,提升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水平,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以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實施“糧安”工程,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500萬噸以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養業,實施500萬畝優質高產高糖甘蔗示範基地建設。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建設帶動性強的糧食、水果、蔬菜、桑蠶、油茶、香料、木薯、花卉、中藥材、畜牧、海洋產品等一批農林產品加工物流企業和園區。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扶持發展2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推進農超、農校、農企對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支持發展良種繁育,切實提高水稻、甘蔗等大宗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強化農民技術技能培訓。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力爭開工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35座,完工595座。實施好農民收入倍增計畫。加強新農村建設的規劃組織與指導。

加快發展以旅遊、金融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旅遊是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產業,一業興則百業旺。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我區的特色和優勢,要努力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把廣西打造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勝地,加快構建以桂林為龍頭,“桂林-柳州-來賓-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和“梧州、賀州-貴港、玉林-柳州、來賓-南寧-崇左、百色、河池”旅遊發展帶為骨架,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為核心,南寧、桂林、梧州、北海旅遊集散地為支撐的旅遊產業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重點圍繞建設三大國際旅遊目的地,高起點、高標準做好規劃,啟動實施桂林文化旅遊產業城、北部灣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巴馬長壽養生等一批重點景區景點項目,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完善潿洲島路、水、電等建設,開展巴馬國際旅遊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推進盤陽河流域環境整治與綜合治理。突出建設20個特色旅遊名縣,打造一批旅遊品牌。加大力度扶持旅遊龍頭企業,加強旅遊市場監管,提高服務質量。適應高鐵時代的需要,高水平開展旅遊策劃、宣傳和行銷,面向市場、面向大眾、面向國內外擴大旅遊知名度。全區旅遊總收入2500億元以上,增長25%。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和命脈,要充分利用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政策,大力推進“引金入桂”“引銀入桂”,爭取更多的境內外金融機構落戶我區。鼓勵商業銀行開展人民幣兌換東協國家貨幣掛牌交易。爭取中國-東協股權交易中心和互聯互通投融資平台落戶南寧,建設南寧區域性金融中心。鼓勵並支持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銀行、區域性銀行、社區銀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推進民間資本參與商業銀行增資擴股或城鄉信用合作社改制,支持成立混合經濟成分融資性擔保公司,完善擔保體系,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資,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做大做強商貿業,重點在南寧、柳州、桂林、玉林等中心城市建設大型現代商貿綜合體、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實施“電商廣西”“電商東協”工程,推動“中國智慧型骨幹網”核心節點落地廣西,打造與東協商品雙向進入的主通道。發展“南菜北運”專列和廣西農產品全冷鏈果蔬運輸專列,建設連線東協、輻射內地的物流通道。同時,發展文化、會展、信息、中介、健康養老、家政等各類服務業,挖掘農村消費市場,培育消費熱點,拓寬消費領域。

(三)以交通能源為重點,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實則支撐牢,完善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區今後一段時期非常重要的戰略任務。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點抓好“通、暢、聯”。“通”,就是要打通連線全國骨架網路的鐵路、公路通道,打通往北、往東、往西連線周邊省份的斷頭路和對接東協的國際大通道。“暢”,就是要改造提升各類交通設施水平,完善路網結構,提高路網密度和通達程度。“聯”,就是要建設綜合運輸樞紐,加強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高效聯接,逐步實現“通道成網”和無縫對接。為此,要抓好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設。鐵路方面:以南寧為中心,建設形成“12310”高鐵經濟圈,即1小時通達南寧周邊城市,2小時通達全區設區市,3小時通達周邊省會城市,10小時左右通達國內主要中心城市,建設貫通東部、西南、中南,連線國家沿海鐵路的貨運大通道;新開工合浦至湛江、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段增建二線、黎湛鐵路電氣化改造、鐵山港鐵路物流中心、柳州火車站擴建等5個項目,力爭開工防城至東興、柳州至肇慶(廣西段)鐵路,確保貴廣鐵路(廣西段)等項目竣工投產,抓緊黔桂鐵路擴能改造、貴陽至南寧等鐵路項目前期工作,新增鐵路營運里程443公里。

公路方面:重點開工建設河池至百色、南寧至柳州改擴建、梧州外環等高速公路項目,建成桂平至來賓、岑溪至水汶、靖西至那坡、河池至都安、南寧外環等高速公路,新增里程375公里。加快國省幹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沿海港口方面:以建設千萬標箱現代化港口為目標,提高開放合作程度,加快大能力泊位建設,大力發展貨櫃運輸,推進物流、港口服務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增強對西南中南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重點建設欽州港大欖坪12-13號泊位、北海鐵山港西港區5-6號泊位等項目,建成欽州大欖坪南作業區北1-3號泊位等項目,推進欽州港30萬噸級支航道、金鼓江航道一期、北海鐵山港10萬噸級航道、防城港企沙南作業區進港航道等航道建設。航空方面:以打造中國-東協國際航空區域性樞紐和航空經濟產業基地為目標,建設以南寧、桂林機場為中心的航線網路,加快實現“全國通”“東協通”,確保南寧機場新航站區按期建成使用,開工建設桂林機場新航站樓,加快梧州機場遷建、北海北部灣新機場和玉林機場的選址和前期工作,爭取建設若干個通用機場,大力發展空港物流,培育壯大航空經濟產業。

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擴大能源供給總量,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確保岩灘水電站擴建工程竣工投產,加快欽州電廠二期、紅沙核電站一期等項目建設,爭取開工神華北海能源基地、防城港電廠二期、中石油欽州原油儲備庫一期第二階段工程,全年新增裝機容量65萬千瓦;推進縣縣通天然氣工程,新增賀州、玉林等6個市和藤縣等10個縣通達天然氣管線,年底實現全部設區市和37個縣用上天然氣,縣縣通覆蓋率達到49%。加強電網建設,加緊“十二五”後兩年電網規劃項目建設,儘快實施沿海電源送出工程,完善城市配網網架,提高農村電網供電能力,穩妥推進主電網與地方電網聯合重組。抓好產電結合,重點推進百色、來賓鋁電結合試點。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大藤峽水利樞紐,基本建成桂林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川江水庫、小溶江水庫,續建斧子口水庫、桂中治旱樂灘水庫引水灌區等工程,規劃建設桂西北治旱及左江治旱工程,解決38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建河堤及護岸工程260公里,海堤15公里。

(四)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促進投資平穩較快增長。 

圍繞重點領域,繼續加強重大項目建設和投融資工作,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性作用。最佳化投資結構,鼓勵引導資金投向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大基礎設施、城鎮化建設、教育、生態環保等領域,全力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572項,開工130項,續建251項,投產83項,預備開工108項,完成年度投資2033億元。向社會發布第四批引入民間資本項目,力爭民間投資8500億元。創新項目推進方式方法,完善自治區領導聯繫重大項目機制。加快已列入“十二五”規劃後兩年開工的項目前期工作,研究規劃“十三五”新的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服務業項目。加大財政對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在增收節支、開源節流的基礎上,集中力量辦大事、解難事。

(五)以“雙核驅動”為引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加快北部灣經濟區和西江經濟帶建設,儘快形成“雙核驅動”的戰略格局,打造開放發展的新引擎,促進“兩區一帶”協調發展。

全面提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水平。圍繞建設區域性航運中心目標,以更加開放的理念推進與國內外大型港航企業合作,加快港口設施建設,扶持培育通往東協、歐美日韓的班輪航線,全面提升港口建設管理運營水平。壯大臨港產業集群,重點扶持石化、電子、新材料、造紙、有色金屬等產業延伸產業鏈,大力引進和培育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使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相互匹配、互動發展。加快交通、通信、金融和社會保障同城化,推進產業差異化發展。加強與東協的互聯互通和開放合作,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和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把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協戰略合作先行區和開發開放重要視窗。

加快建設西江經濟帶。以國家批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為契機,按照現代化內河港區的標準推動西江航道、船閘、碼頭、集疏運體系建設,重點加快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老口航運樞紐、貴港二線船閘、左江三級航道、梧州塘源紫金村碼頭一期等項目建設,不斷提升黃金水道通航能力。積極爭取國家批准建設西江綜合保稅區。最佳化沿江城市產業布局,培育和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輕工食品、木材加工、林產化工等現代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陶瓷、建材、汽車等優勢產業,建設一批有規模、上水平的園區,重點推進貴港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梧州再生資源加工園區、賀州(華潤)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等特色園區建設。推進兩廣經濟一體化,加強跨省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提升產業合作水平。探索建立珠江-西江流域生態保護機制,確保沿江生態安全。

推進桂西資源富集區開發建設。加快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百色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平果鋁鋁基合金新材料產業基地、河池生態環保型有色金屬產業示範基地、崇左生態錳業示範基地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特色旅遊產業,建設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旅遊扶貧試驗區,發展壯大中醫藥、高海拔經濟類農作物、碳酸鈣、朗姆酒、繭絲綢等特色產業,培育節能環保、生物質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進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綜合治理。編制《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

(六)以人為核心,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擴大內需、拉動投資、改善民生的最大潛力所在。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綜合承載力為支撐,以改革體制機制為保障,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堅持“兩條腿走路”,最佳化城鎮布局,推進產城融合,一方面以城鎮群為主體形態,大力發展中心城市,增強其吸納和輻射帶動能力,另一方面把發展中小城市、小城鎮作為最佳化城鎮結構的主攻方向,實施大縣城戰略,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加快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功能互補、協同發展的城鎮體系。制定實施廣西新型城鎮化規劃,以南寧五象、柳州柳東、桂林臨桂、梧州蒼海等新區為重點,推進中心城市建設,使城市新區儘快形成規模,其他設區市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積極吸納人口,提升城市輻射帶動力。培育中等城市,開展城鎮化示範縣建設,逐步將城區人口超過10萬的縣(市)培育為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和重點鎮,提高縣城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集聚人口和服務“三農”能力,開展百鎮建設行動,培育經濟強鎮、特色名鎮,發展一批建成區人口5萬-10萬的重點鎮。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完善城鎮交通路網系統,加快建設南寧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完善城鎮給排水、電力電信等設施,加大城市老城區、棚戶區、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提升城市應急防災能力。繼續實施村鎮規劃集中行動,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郵政網路等配套設施,推動城鎮市政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

(七)以新的機遇為動力,掀起開放合作新高潮。

廣西最大的優勢在於區位,最根本的出路在於開放。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加強謀劃,深化以東協為重點的開放合作,創新合作機制,豐富合作內容,打造中國—東協合作新高地,形成沿海沿江沿邊和內陸有機聯繫、相互促進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加快建設開放合作園區。年內建成中馬欽州產業園區“三縱三橫”主幹路網,引進並開工一批高技術含量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馬中關丹產業園區建設,實現“兩國雙園”互動發展。推進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建設。實施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總體規劃,重點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先行區產業布局。研究規劃建設信都粵桂產業合作示範區。加快連線西南中南的通道建設,擴大與西南、中南的開放合作,共建臨海產業園。提升物流體系功能,推進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升格為綜合保稅區,建好北海出口加工區B區一期、欽州保稅港區二、三期並通過國家封關驗收,加快憑祥綜合保稅區擴容提量。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口岸通關一體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

積極謀劃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這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大發展戰略,也是廣西擴大對外開放、打造新的戰略支點的重要途徑。要搶抓機遇,主動參與國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暨第8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爭取建立國家級海洋研究所,建設海洋經濟合作試驗區。打造港口合作網路和臨港產業帶,推進港口航運和產業合作,加強海上互聯互通。抓好中國-東協港口城市合作網路建設,規劃建設中國-東協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友好城市和人文交流圈,推動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圈。以欽州保稅港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為平台,積極開展建立自由貿易港區的前期工作。

擴大沿邊開放開發,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拓展周邊經貿交流合作,加快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爭取設立憑祥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抓住國家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的機遇,推進南寧-崇左-憑祥對外開放經濟帶建設。儘早完成東興-芒街、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總體方案,力爭今年獲準開工建設,推進邊境“兩高、兩鐵、兩橋”互聯互通項目。抓緊邊境口岸的升格報批,發揮口岸優勢,吸引邊境加工業聚集。加強跨境旅遊等產業合作。

密切與港澳台的開放合作。以更大力度向東開放,向東靠攏,進一步發揮先進生產力對我區發展的牽引作用。加快出台支持港澳企業在桂發展的若干政策,在園區建設和項目引進、用地、融資、審批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推進與香港、澳門建立合作協調機制。最佳化港澳台企業在桂發展環境,加強港澳台招商引資項目策劃包裝,對與港澳台合作的重大項目提供全程優質服務,加快項目落地。繼續深化桂台經貿文化合作。

辦好第11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完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場館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擴大規模,拓展功能,豐富展會內容,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拓寬“南寧渠道”,使博覽會和峰會成為建設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平台。

(八)以改善民生為目的,集中力量抓好重大社會事業發展。

從今年開始,我們將集中財力,重點解決教育等突出的民生問題,進一步加強扶貧、就業、社保、醫療衛生、文化等工作,讓發展成果更加惠及百姓。

全面振興教育。強桂必先強教,富民必先啟智。從今年開始到2017年,多渠道籌措1000億元以上資金,新建1000所以上學校,改擴建一批學校,下決心逐步改變教育落後的狀況。今年啟動新建幼稚園100所、義務教育學校80所,改擴建幼稚園和義務教育學校項目800個,新建或改擴建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70所,擴建高校項目30個,啟動建設10個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重點支持建設20所示範特色中職學校、40箇中職專業實訓基地,籌建北部灣大學等套用型本科院校,培訓9萬名左右的農村中國小和幼稚園教師,繼續對29個(縣)集中連片國家試點地區和12個(縣)自治區試點地區的100萬名以上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施營養改善計畫,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市縣擴大試點範圍,對全部中職學生實施免學費,對115萬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要樹立“不建樓堂建學堂”的理念,讓“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真正成為各級政府的實際行動。

紮實推進扶貧工作。加強扶貧體制機制和政策創新,使扶貧更有活力,更有實效。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興邊富民行動大會戰,擴大“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範工程覆蓋面,積極開展旅遊扶貧、邊境互市貿易扶貧、農業科技扶貧,推進“雨露計畫”,扶持更多貧困民眾轉移就業。將扶貧項目審批權下放到縣。完善脫貧激勵機制,在保持原有扶貧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對提前脫貧的片區縣、重點縣給予獎勵。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競爭性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機制,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參與扶貧開發。建立到戶扶貧機制。實行差異化扶貧考核。力爭今年減少貧困人口80萬,新建貧困村屯級道路1000公里,全力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讓貧困民眾走向富裕的夢想逐步變為現實!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系列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群體和返鄉農民工等各類勞動者就業。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和動員社會力量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邊境地區0-20公裡邊民、失地農民、庫區移民、新型扶貧開發等專項培訓工程。加快推進農民工綜合服務平台試點建設,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和網路建設,逐步實現公共就業服務網路自治區、市、縣、鄉聯通。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引導城鄉居民長期參保續保。做好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工作。推進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自治區級統籌,加快實現全區社會保障“一卡通”。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為農民提供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房屋損毀等保險服務。改造農村危房15.6萬戶,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12萬套、基本建成10萬套,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並軌,將農業轉移人口和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鎮住房保障範圍,解決鄉鎮中國小教師、衛生院職工、石漠化片區居民等群體的住房困難,以及新就業群體階段性居住問題。加強社會救助、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社會福利、養老、慈善、減災救災等工作。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增強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大力弘揚當代中國價值觀念,提高文化軟實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強城鄉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1500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推進“國門書店”建設工程,建設200個示範(數字)農家書屋,力爭完成20萬戶廣播電視直播衛星戶戶通任務。開工建設南寧五象新區大型文化旅遊項目和廣西藝術中心。加快靈渠、花山岩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加快發展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型文化業態。挖掘廣西民族文化遺產,打造民族文化精品,繼續提升“灕江畫派”等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實施文化睦鄰工程,加強與東協文化交流合作。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承辦好第45屆世界體操錦標賽。

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鞏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確保全區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合)率穩定在97%以上。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應急救助制度,擴大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範圍。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建設,加快推進以縣級公立醫院為重點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有效防控愛滋病等重大疾病。健全各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落實國家關於調整完善計畫生育的法律法規,全面推進誠信計生。

實施為民辦實事工程。堅持為民辦實事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年籌措資金460億元,實施社保、健康、教育、強基、安居、土地整治、農補、生態、文化、交通等10項為民辦實事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