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中共崑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更高水平推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總目標,緊扣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牢固樹立“改革、開放、創新、責任、擔當”理念,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求真務實、創新實幹,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20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總產值8870億元,增長4.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3.5億元,增長10.6%;固定資產投資840億元,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8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5750元,分別增長10%和11.1%。實現台灣電電公會“大陸綜合實力極力推薦城市”五連冠。連續五年排名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一。連續九年位列 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榜首。
一、搶抓機遇謀突破,轉型發展和競爭優勢同步提升
經濟穩中有進。新增到賬外資18億美元,註冊內資253.7億元,其中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0個,超億元內資項目24個。預計實現進出口總額885億美元,增長2.2%。實現服務外包接包契約額12.4億美元,離岸接包執行額3.8億美元,分別增長96%和85%。新批境外投資企業19家。18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45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3%。本外幣貸款餘額2015億元,比年初增加139.7億元,增長7.5%。
產業持續最佳化。預計完成新興產業產值317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825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的39%和47%,提高2個和3.3個百分點。完成服務業增加值1202億元,增長15.1%,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1.2%,提高2個百分點。彰化銀行花橋支行正式開業,恆豐銀行、泰隆銀行獲批設立。乙盛機械返台上市。震雄銅業躋身中國民企500強。成功舉辦中國(崑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第八屆中國零售商大會暨展會、第四屆崑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等會展活動。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8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2億元,增長1.9%。完成蘇州市保護和發展農業“四個百萬畝”崑山任務上圖落地。新增高標準農田11000畝,新認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綠色食品29個,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達86%。小麥、水稻單產再創歷史新高。
載體提檔升級。推動區鎮聯動發展,促進資源整合、功能共享、優勢互補。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獲國務院批准,第一次部省際聯席會議順利召開,一批先行先試政策正式落地。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在崑山成功舉行。崑山開發區成為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海外人才中國創業示範基地和首批省創新型開發區,體制創新指數得分位列國家級開發區第一。綜保區獲批電子產品返區維修試點,通關、查驗、監控等“三大中心”加快建設。崑山高新區列入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64%。啟動南淞湖科技園、海創大樓、財富廣場建設,小核酸基地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陽澄湖科技園成為省級大學科技園。花橋經濟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建設初現成效,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2.2%,成為省級創業投資集聚發展示範區。旅遊度假區實質性運作,“五個統一紮口管理”運作模式有效實施。張浦中德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崑山兒童用品基地成為國家出口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二、協同推進求效益,創新能力和平台功能不斷增強
創新主體加快培育。新增國家863計畫項目5項、科技支撐計畫項目2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重大科學儀器專項1項、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3項,爭取上級產業和科技專項經費4.2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6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67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26家、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689個。20家企業納入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畫。三一重機被授予全國質量獎榮譽稱號,好孩子集團研發機構成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工業設計中心。18家企業起草的24項國家級標準發布實施,獲批組建2個省級產業標準聯盟。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7件、省名牌產品8個。
人才引領作用凸顯。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僑商大會、2013全英高層次人才創業大賽半決賽、海外人才崑山日等招才引智活動。引進培育國家“千人計畫”人才20人,省“雙創”人才14人、創新團隊2個,姑蘇人才17人,高技能人才5008人,柔性引進208名教授、博士進企業。崑山維信諾首席科學家邱勇當選中科院院士。全市人才保有量達31萬人,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611人,人才資源總量和高層次、高技能人才數在全國同類城市中保持領先。新增專利授權1.4萬件,其中發明專利7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件。成為首批縣級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科技平台日趨完善。科技人才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達6.3%,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9%。第五、第六批科技鎮長團完成交接。工研院獲批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通過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驗收。北斗產業園、西電崑山研究生院正式掛牌。新增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培育點1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工程中心2家、省外資研發機構32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5家、研究生工作站16家。基本實現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第四屆中國小核酸技術與套用學術會議等產學研活動順利舉行。
三、建管並舉促統籌,城鄉一體和區域配套更趨協調
空間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深化中心城區核心區城市更新研究,編制旅遊度假區總體規劃、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基本建立中心城區地下管線信息資料庫。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延伸段通車運營。中環快速化改造工程如期推進,沿線城市設計基本完成。西城大道擴建、元豐路東延、前進西路西延等工程竣工,滬寧高速崑山高新區互通、馬鞍山路東延、楊林塘航道整治等項目進展順利。
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崑山杜克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城市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市文化藝術中心(一期)等一批功能設施建成投用。康居商業中心、老年大學、老年病醫院、公交派出所基本建成,陽澄湖文化遺址公園、檔案館新館、金融街等項目有序建設。新辟、最佳化公交線路88條,新增、更新公車300輛,投放計程車100輛。市區新投放公共腳踏車3000輛。建成腳踏車慢行道12公里。提高老居住小區改造標準,改造15個老居住小區54.9萬平方米。完成51個小區天然氣改造,惠及居民5092戶。美麗鎮村示範點建設有序推進。完成86個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人防工程竣工面積16.3萬平方米。
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完善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辦法。開展城市環境“六大整治”行動,啟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831”行動。落實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各項措施,保證正常生產生活用電。改造12條街巷店招立面,升級123輛環衛車輛。擴大市區貨車限行區域。加強基層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網路輿情導控機制,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556次。完成老城區城市道路雨污水窨井“防墜網”安裝工作。市民卡接入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網路,拓展自助掛號等功能。“智慧崑山”移動客戶端成功上線。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
四、廣拓渠道惠民生,保障水平和幸福感受穩步提高
拓展富民之舉。推進勞動力技能提升工程,培訓勞動力3.3萬人次。實施“131就業幫扶”計畫,幫助806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發放居民創業小額貸款3.4億元。成立村級聯合發展實體10個,新組建各類專業合作社13家。村均集體經濟總收入670萬元,比上年增加91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2.3%以下。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每人每月提高了60元。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繼續落實困難群體物價上漲動態補貼機制,發放價格補貼資金1529萬元。推行困難人群住院自費醫療費用補助制度,支付救助金4700萬元。發放公積金貸款18.5億元。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3351套。竣工動遷安置房303.5萬平方米、22077套。分配經濟適用住房303套、廉租房17套,對499戶低收入、低保家庭發放住房補貼282萬元。
推進社會事業。建成中國小8所、幼稚園10所,設立學前兒童看護點30個。西部高級中學主體完工。高考本二及以上達線率首次突破50%。39所學校食堂實行原材料統一配送。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市督導驗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擴大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覆蓋面,讓利惠民4000萬元。啟動新一輪公立醫院改革。市婦女兒童醫院正式掛牌,西部醫療中心奠基。成立市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被評為省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市。有效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新增食品安全監測點20個,完成重點品種監測6600批次。成功舉辦市第十屆體育運動會。崑山籍運動員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奪得4枚金牌。紮實推進人口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人口家庭服務社會化工作。編制完成全市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市福利院分院正式開工。新增社區日間照料中心25家、民辦養老護理院2家,改擴建公辦養老機構3家。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系統,拓展緊急救助、家政保潔、物業維修、精神慰藉等服務內容。市殘疾人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健全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成為全國開展適度普惠型兒童福利制度建設試點市。開展“慈善一日捐”公益活動。新建農產品平價直銷店4家、放心糧店2家、放心糧櫃8個。徵兵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榮獲省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創新社會治理。開展社區“減負增能”專項工程,行政事項準入制有效落實。以直選方式完成第十一屆村委會、第九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出台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扶持意見,試點實施政府轉移公益項目公開招標,開展第二屆公益創投活動,新培育公益服務類組織30家,成為全國首批企業社會工作試點地區。市工商聯被命名為江蘇省“五好”縣級工商聯建設示範點。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掛牌運行,舉辦首屆中國(崑山)法治微電影大賽,通過“六五”普法中期考核驗收。強化接訪下訪工作,重點信訪案件停訴息訪率達80%。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制,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開展消防安全行業性區域性火災隱患、“九小場所”專項治理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化平安示範區創建,依法打擊食品藥品、環境安全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違法犯罪警情降低2.7個百分點。啟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聯合審查機制。
五、內外兼修樹形象,公共文化和城市人文互動融合
文明創建深入開展。積極培育具有崑山特色的核心價值理念,大力踐行“開放、融合、創新、卓越”的城市精神。深化“道德之城、樂仁崑山”建設,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及第三屆“感動崑山”道德模範評選,設立市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弘揚凡人善舉,傳承道德力量,凝聚社會正能量。新增339人加入中華骨髓庫。推進“文明交通共鑄”、“公共文明行動日”等主題實踐活動,創設“崑山樂仁學院”,推廣“道德講堂”。舉辦文明行業文藝匯演、歡樂文明百村行、廣場文藝周周演等民眾文化活動2200場,送圖書6萬餘冊,送電影3500場。成立民眾文化學會、民眾文化藝術創作中心、民眾文化輔導培訓中心,創作文藝作品1200多件。市民線上學習註冊人數達68萬。
特色文化加快形成。通過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驗收。開展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崑山市文物保護單位17處。國際文化旅遊節、國際啤酒節、2013世界電子競技大賽全球總決賽、第四屆環太湖國際公路腳踏車賽崑山序幕賽、第七屆國際徒步大會等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和海內外愛好者的熱情參與。編制崑曲十年中長期保護規劃。組織《玉出崑岡》省內巡演、“崑曲回故鄉”等活動。小昆班演員獲小梅花金獎9個。成功舉辦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月等活動,設立昆台聯合畫院崑山分院,全力建設台商大陸“精神家園”。新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名、崑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啟動閔氏傷科、錦溪宣卷國家級非遺申報工作。《崑山市志(1981—2010)》出版發行。舉辦顧炎武誕辰400周年、朱文鑫誕辰130周年等紀念傳承活動。與美國達勒姆市結成友好交流城市。
文體產業快速增長。新增文化產業項目70個,投資總額85億元,預計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189.5億元,增長13.6%,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5%。完成體育產業增加值40.2億元,增長8.7%。體育產業基地躋身國家級。崑山影視網路動漫產業園成為首批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科技產業園。1部原創動漫作品獲國家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畫最佳創意獎,2部作品入選國產優秀卡通片。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申報著作權作品8543件,增長16%。
六、標本兼治優環境,生態文明和宜居家園加快建設
綠色發展能力持續加強。實施加快轉型升級騰出發展空間、已批未開發土地清理處置、經營性土地集中招拍掛等專項行動,整治淘汰高耗能、低產出企業72家,騰出存量用地3775畝,清理閒置土地5267畝,建設用地畝均產出比上年提高6%。健全節能降耗長效機制,淘汰熱電產能2800萬千瓦時、化工產能1.5萬噸,關停28家重污染企業,培育循環經濟試點企業14家、清潔生產企業74家、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60家。對全市562家企業開展環境評級。完成66項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節約標煤5.5萬噸。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0.4噸標煤,下降4.1%。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幅度均超過10%。崑山開發區獲評中德合作節能示範區,被列為省級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崑山高新區啟動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新增綠色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全球首家一站式電子廢棄物精煉廠開業投產。全市第一座電動汽車充電站投運。
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強沿線污水排放監控,加大吳淞江流域整治力度。開展電鍍行業、“固危廢”專項整治。推進七浦塘拓浚,實施陽澄湖生態最佳化行動和南部水鄉岸線整治工程。完成12條、14.2公里黑臭河道整治,對老城區33處排水口進行控源截污。新鋪設污水管網69.6公里,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量2萬噸。成為省級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獲得全國農業節水科技一等獎。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三類以上地表水比例提高到63.6%。嚴控揚塵污染,嚴禁秸稈焚燒,擴大高污染排放機動車限行區域,淘汰黃標車800多輛。基本完成計程車“油改氣”工作,150輛公車更換國Ⅲ高壓共軌發動機。新建空氣自動監測站2個。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70.1%(新國標)。建設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點4個,噪聲達標區覆蓋率100%。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0.8。
生態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出台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意見和行動計畫。調整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規劃。提高生態補償標準。澱山湖列入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實施黃浦江路南段、城北大道、同周路二期等道路綠化工程,完成京滬高鐵沿線環境整治及生態綠廊建設,改造西塘街、東門街等街頭綠地,推廣屋頂、橋柱、圍牆等立體綠化,新增綠化面積1100萬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林木覆蓋率分別達42%和19%。實現國家級生態鎮全覆蓋,創建國家級生態村2個、綠色社區1個、綠色學校1所。改造現有濕地,恢復濱岸植被,完成陽澄湖濕地景觀公園建設。
七、降本增效轉職能,政務服務和權力運行更加規範
行政效能不斷增強。承接43個部門1138項省直管縣下放許可權。壓縮承諾辦理時限,審批再提速33.8%,網上審批率達55.8%。所有建設項目實現聯合竣工驗收。完善市、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站點“三級政務服務網”建設,審批系統平台實現所有區鎮延伸覆蓋。減少10個部門24類項目前置審批。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最低標準項目目錄,取消、減免、降低12大項15小項收費。推進張浦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再下放行政服務事項35項、行政處罰事項44項。認真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各項準備工作。
機關作風不斷最佳化。辦理人代會議案和人大代表建議150件、政協委員提案192件,滿意率分別達97.4%和97.9%。創新開展二次辦理工作。開展規範行政執法專項行動。“機關服務品牌”創建向區鎮延伸。加強政府信息主動公開和依法申請公開工作,穩步推進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定期召開老幹部諮詢會、民主黨派情況通報會、市民懇談會,廣泛聽取工作意見建議。完善“四位一體”政風行風熱線媒體聯動機制,9個市級參評部門進行現場評議直播。開展通信行業“誠信服務、滿意消費”專項治理活動,切實規範通信行業服務行為。
自身建設不斷深化。水利、交通項目招投標統一納入建設有形市場,衛生醫藥器械採購納入政府採購中心,率先實現全流程網上政府採購。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完善電子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實現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收費等環節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加強國資經營管理,提升市場化運作能力。開展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有效防範和化解潛在風險。完成重大社會穩定風險評估209項。在全省率先推行新提拔中層幹部任前廉潔從政和法律法規知識考試制度,試行部分中層職位跨部門競爭上崗。強化“三公”經費管理,全面推行職務消費公務卡結算。領導幹部勤廉滿意度第三方民意調查做法在蘇州全市推廣。顧炎武故居成為省級廉政教育示範基地。
與此同時,老齡、科普、氣象、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對口協作、防震減災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績。
2014年主要任務
2014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必須正確認識我市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抓創新,做到穩中有為、穩中提質、穩中增效,不斷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2014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按照中共崑山市委十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提質增效,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全面協調發展,奮力爭當新一輪改革發展排頭兵,全力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201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步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進出口保持平穩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均提高2個百分點;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任務;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0以上;居民收入增長10%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改革創新,激發市場活力,著力構建成熟穩定的制度體系
改革創新,是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舉措,也是有效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的重要路徑。必須強化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意識,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堅持以系統、整體、協同的全面深化改革,促創新發展,促結構最佳化,促民生改善,更好激發各方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加快區鎮聯動,最佳化資源配置。按照“提升效率、增強效能、提高效益、彰顯效果”要求,突出產業發展、空間布局和資源利用,從市域要素統籌、區鎮資源整合兩個層面,統籌規劃利用土地、資金、人才、環境等各類發展要素,實施區域功能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區鎮聯動發展,建立內生增長機制,形成空間集約、要素集聚、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發展格局。立足市場化運作,通過嫁接、併購、重組等方式,盤活存量土地,推動企業就地轉型。落實管辦分離要求,穩步推進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圍繞提升國有企業競爭能力目標,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支持國有、集體、非公有資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提高國有資產運營質量和效益。
加快政策突破,增創載體優勢。落實崑山試驗區第一次部省際聯席會議、兩岸產業合作論壇相關共識,圍繞產業深度對接、服務業合作和金融創新等領域,儘快實現相關功能政策先行先試。創新通關便利化舉措,爭取設立檢驗檢疫指定口岸,建立農產品入關入境綠色通道。推動與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開展“區對區”合作試點,推進昆太台聯動建設冷鏈物流基地,進一步打響兩岸產業合作品牌。加強與上海自貿區金融、貿易、產業、功能對接,不斷增強接受輻射能力,主動承接溢出效應。加快綜保區政策功能疊加,拓寬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有序自由流動渠道,搭建金融、貿易、投資等資源配置平台,努力打造上海自貿區的首選配套區。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發展重點,加快完善高端裝備製造、小核酸、金融服務外包等載體功能,營造產業特色明顯、政策體系完備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整合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更加注重項目質量、人才產出、資金效益,實現政策引導扶持作用的最大化。紮實推進昆沭合作園區建設,研究完善區域合作體制機制,加大企業“走出去”支持力度,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繼續做好援疆等對口支援工作。
加快簡政放權,釋放制度紅利。結合區鎮聯動工作要求,加快梳理,排好批次,做到相應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能放則放、應放盡放。推進區鎮行政管理改革和服務創新,紮實做好相關審批事項的對接工作,保障下放許可權落實到位。釐清政府職能邊界,完善市場監管辦法,逐步將事前審批監管轉為事中、事後監管和合規性監管,營造更為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深入推進省直管縣、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體制機制活力。運用信息化技術、智慧型化手段,加快部門、區鎮數據信息共享,強化對目標任務、重點工作、承諾事項等完成情況的檢查和考核。
二、堅持質量效益,推進轉型升級,著力增強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質量效益,是破解資源要素瓶頸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主要標誌。必須在保持經濟合理增長速度的同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投資的關鍵作用、出口的支撐作用,加快項目化運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努力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現有和更大規模的經濟平穩發展。
深入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支持企業拓展新興市場,鼓勵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加快培育外貿新增長點。全面整合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打造更為安全、完整、高效的內外貿服務鏈。建設貿易綜合服務平台,提高中小企業通關、物流、融資、結算、退稅等外貿一站式服務水平。進一步創新招商選資方式,提升招商隊伍專業化能力,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關鍵項目引進,提高利用項目質量和效益,帶動全市產業提檔升級。確保新增超億美元外資項目10個、超億元內資項目20個。認真辦好中國(崑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中國零售商大會暨展會、崑山電子電機暨設備博覽會等會展活動,全力打造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平台。加強跨境電子商務扶持培育,積極爭取國家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爭取赴台發行人民幣債券,大力引進台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企業運營總部和財富管理中心,著力打造兩岸金融集聚區。鼓勵企業上市,力爭新增上市上櫃企業3家。
全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總投資1105億元的80個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完成工業投資305億元、生產性服務業投資165億元、新興產業投資160億元。依託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和特色產業基地,深入推進“3515”計畫,加快突破技術瓶頸,掌握核心技術,壯大產業規模,提升新興產業貢獻份額。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導企業運用智慧型化製造和數位化服務,進一步向高增值環節和高技術領域延伸。發揮花橋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的示範帶動作用,加速服務業企業品牌化發展。支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分撥配送等商貿業態發展,推動社區商業、農村商業等傳統商圈擴容升級。加強旅遊度假區功能策劃、品牌營造,推出更多度假休閒和深度旅遊的新線路新產品,促進旅遊與相關產業的融合併進,擴大旅遊消費比重。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創新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農業經營方式,大力發展精準、高效農業,做精做優“四個十萬畝”,進一步提高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
紮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市場導向作用,實施“以質取勝”戰略,引導創新資源要素向創新型企業流動,鼓勵支持企業加快技術創新、產品創牌。確保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5件、省名牌產品8個、專利授權13000件。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80家、民營科技企業100家、創新先鋒企業5家,參與制定國際國內標準30項以上。發揮科技鎮長團作用,積極引導企業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套用開發和成果轉化。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家、研究生工作站10家、產學研聯合體50個。陽澄湖大學科技園爭創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崑山軟體園爭創國家級孵化器。按照“產業創新引擎、協同創新龍頭、人才育成基地”發展定位,支持工研院加快集聚創新資源、搭建技術服務平台,增強服務企業、聯動區鎮、輻射全市的能力。深入實施“高技能人才計畫”,推動產業工人隊伍整體提升和發展壯大。堅持以用為本、助推轉型導向,進一步強化人才效益分析評估和考核,實現引才育才層次規模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同步攀升。新增國家“千人計畫”人才10人、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30人以上。
三、突出民生幸福,增進社會和諧,著力完善公平正義的保障機制
民生幸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也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必須以共享發展成果、促進共同富裕為目標,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工作追求,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原則,深入推進民生幸福“五有工程”,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感受。
辦好各項惠民工程。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大力開發就業崗位,發展職業教育,開展技能培訓,提高就業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努力維護勞動者權益。加強城鄉居民創業扶持,發放創業小額貸款3億元以上。拓寬路徑,統籌資源,扶持村級經濟聯合發展。探索更多有利於增強富民強村造血功能的轉移支付方式,形成更加科學合理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積極穩妥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創新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模式,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力爭新增年收入超千萬元行政村5個。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居民養老保險年度繳費標準上調至2400元,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養老金髮放標準每人每月增加60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調整至700元,門診統籌報銷比例統一提高5%。研究探索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公共租賃住房1000套、經濟適用住房400套、限價商品房500套,對500戶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租賃補貼。加快動遷安置房建設,新開工動遷安置房108萬平方米,竣工232萬平方米。改造老居住小區10個和零星居民樓26棟、42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283戶。
全面做優社會事業。新建、續建中國小18所、幼稚園14所。西部高級中學竣工並交付使用。啟動崑山電大異地新建項目。配合做好西電崑山研究生院2014年秋季開學工作。深入實施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加大民辦教育扶持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東西部醫療中心、公共衛生中心、康復醫院二期等重大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網路,改善民眾就醫感受,著力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擴大政府援助補助服務對象範圍。推進城鄉“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方便市民就近參加健身活動。舉辦好2014世界盃女子水球賽、中歐籃球錦標賽等賽事。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提高新崑山人融入城鎮的素質和能力。認真做好計畫生育政策的依法實施工作。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和健康服務產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推動紅十字事業健康發展。強化價格調控和監測預警,推行居民生活用自來水、天然氣階梯式計價方式,加大公用事業成本監審力度,努力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要求,深入推進社區“減負增能”專項工程,進一步明晰社區依法自治和協助政府工作事項,不斷開創政社互動新局面。加大社會組織培育扶持力度,促進社工人才、志願者隊伍建設,形成集公共服務、互助服務、便民服務為一體的社區現代服務新體系。探索將農村新型社區納入城市社區管理體系,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範圍,支持社會組織承接更多公共服務事項。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深化消防安全“格線化”達標創建,推進城市火災遠程監控系統建設。加大食品藥品、生態環境、社會治安等領域聯合執法力度,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好應急管理基礎工作,不斷提高突發事件快速應對處置能力。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掛牌督辦和整改銷號制度,確保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四、注重功能品質,統籌城鄉發展,著力彰顯開放融合的城市魅力
功能品質,是順應市民民眾新期盼、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推動力,也是吸引企業集聚、促進人才生根的軟實力。必須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要求,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地推進城鄉一體發展,以高水平的城鄉發展支撐高層次的經濟發展、高質量的人居生活。
繼續完善現代化的功能設施。推動總投資951億元的132個重點實事工程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更新改造,下大力氣緩解道路交通擁堵、功能設施過於集中、公共空間相對不足等問題。研究有軌電車與市域交通、軌道交通對接方案,完善公交線網、出租接駁和公共腳踏車對接互聯體系,構建暢通便捷的現代交通框架。啟動大西門和虹祺路商業街、博物館、祖沖之廣場、朝陽路改造、合興路南延等工程,推進中環快速化改造、馬鞍山路東延、滬寧高速崑山高新區互通等重大項目建設。做好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延伸段的交通對接和周邊環境設計,放大與上海的同城效應。實施燃氣進社區(村)延伸工程,建設區域天然氣門站、儲配站、分輸設施,完成147個小區天然氣改造。組織編制中心城區管線綜合規劃,推進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改造,加大易積水區域整改力度,切實增強全市域防汛防澇能力。
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品牌。深化“開放、融合、創新、卓越”的城市精神,以崑山杜克大學2014年秋季全球招生入學為契機,進一步豐富崑山城市內涵。推進公共環境整治、公共秩序維護、志願服務提升、文化環境淨化和社會氛圍宣傳“五大行動”,培育現代城市文明風尚,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認真做好全國文明城市測評迎檢工作。堅持以市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加快文化設施規劃改造,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方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能力。爭創全省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精心籌辦國際文化旅遊節、國際啤酒節等品牌活動,積極承辦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滿足市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認真組織兩岸燈會、文化交流月等活動,建設台灣風情街,發展慈善文化,豐富台商大陸“精神家園”建設內涵。借鑑國內外文化市場的成功運作模式,大力扶持發展文化企業,切實增強文化的“走出去”、“請進來”融合能力,不斷壯大文化產業規模實力。完成著作權作品登記7000件。
合力構建精細化的管理機制。深化城管體制改革,推動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提升長效管理水平,爭創省級優秀管理城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智慧衛生、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環保、智慧水利等重點項目。建立道路監測管養機制,開展橋樑檢測建檔工作,加強城市路橋安全檢測和加固改造。強化區鎮物業管理責任,健全物業服務行業監管制度,規範物業管理活動,切實維護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的合法權益。推進美麗鎮村建設,完善村容村貌整治、生活設施配套、河道疏浚保潔等長效機制,規範、有序、因地制宜地做好保留村莊房屋翻建工作,加快形成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水鄉特點的美麗村鎮。
五、強化生態建設,提升環境質量,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的美麗家園
生態建設,是與市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也是倒逼經濟社會轉型的有效途徑。必須按照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鄉居民的要求,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注重運用價格機制和市場辦法推進節能減排,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推動智慧型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大力引導資源集約。實施新一輪綠色招商企業轉型升級環保指導目錄,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業新增項目和產能,關停轉改一批落後產能和企業,努力實現環境保護和產業轉型的雙贏。建立健全區鎮生態建設、綠色發展考評制度,形成鮮明的政策導向和獎懲約束機制。深入推進已批未開發土地清理處置、騰出發展空間和經營性土地集中招拍掛,統籌全市建設用地指標,形成更為科學的建設用地、生態用地和發展保留用地空間比例。支持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套用,鼓勵企業開展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改造,不斷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扶持環保中介組織發展,積極推廣契約能源管理。實施中水回用工程,中水回用率提高到17%。穩步實施25個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示範項目,推進集約型城鄉建設。
大力實施生態保護。加強重點區域、重點企業污染治理,實時動態掌握環境質量。開展重金屬、環境安全等領域的專項整治和聯合執法檢查,啟動環境執法司法聯動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和損害賠償制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狠抓工業廢氣、建築揚塵、汽車尾氣、秸稈焚燒等源頭治理,降低污染排放,持續改善空氣品質。組織編制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加大老城區、老鎮區控源截污力度,推進黑臭河道專項整治,落實19個重要湖泊的生態修復,繼續開展吳淞江流域綜合整治和陽澄湖生態最佳化行動,進一步提升水環境質量。抓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實施尾水生態處置工程,新建污水管網45.3公里,確保新增生活污水日處理量2萬噸。完成西城大道、東城大道二期、江浦南路南延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800萬平方米以上。建設4個聲環境功能區自動監測點。開展綠色系列創建活動,倡導低碳、文明、綠色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發展環保公益組織,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培育公眾良好的生態意識和“隨手環保”的生活習慣。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發展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保護型產業,積極引進、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培育一批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示範企業、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推進污染減排、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防治領域的技術攻關,指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培育40家重點清潔生產審核企業、50家自願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和10家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大力推廣立體種養、水產養殖池塘尾水循環等環境友好農業模式,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拆除河湖圍網養殖,建設改造標準化循環水池塘1600畝。加快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儘早實現收集、運輸、處理一體化運營。
六、改進機關作風,加強效能建設,著力打造陽光高效的清廉政府
改進作風,是提高科學執政水平的堅強保證,也是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的內在要求。必須以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強大動力,集中解決“四風”問題,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形成科學有效的自我約束和協調機制,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強化科學依法行政。堅持市場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設並舉,善於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能、調節經濟、推動改革。認真開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和“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前期準備。進一步規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主動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和人民民眾的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做好二次辦理工作,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增強政府網站服務功能,將政府入口網站打造成更加準確、公開、透明的政府信息發布平台。拓寬市民懇談會、政務微博等問政於民渠道,加強網路信息傳播規範管理,不斷提高應對網路輿情的預判分析和快速處置能力。發揮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行政調解等行政糾紛化解主渠道作用,繼續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更好回應市民百姓期盼訴求。加強執法隊伍監督管理,逐步推廣綜合執法模式,固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堅持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最佳化執法環境,提高執法水平。
提升行政服務效能。探索試點大部門制,研究建立機關事業單位不合格工作人員清退機制。根據精簡、統一、效能原則,進一步理順職責關係,最佳化流程設定,提高審批效率和網上審批率。加強區鎮公職人員業務培訓,提升行政審批職能下放後的承接能力和水平。強化部門數據集成,推進“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台和市民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強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有序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效益和透明度。突出政府性債務管理,治存量,控增量,積極穩妥化解防控政府債務風險。高質量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斷增強民眾感情、公僕意識、實幹精神,使民生福祉成為全體機關人員的自覺追求,更好地帶領人民民眾創造幸福生活。深化懲防體系建設,把推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持之以恆地抓下去,樹立清廉為民良好形象。嚴格執行財政預算,嚴控“三公”經費支出。突出對重大部署、重點項目、重要工作的全程跟蹤、審計、督查、問責,以“釘釘子”的精神抓好貫徹落實,提升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政府執行力。倡導“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理念,健全機關幹部學習培訓的專業化、常態化機制,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和敢於擔當的精神狀態,練就依法行政的專業素養和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切實提高處理複雜矛盾、解決實際問題、推動科學發展的履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