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聯賽:中國足球乙級聯賽(Chinese Second League)
管理機構:中國足球協會(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部分中乙球隊隊徽(實時更新)(9張)
洲級聯會:亞洲足球聯合會(Asian Football Confederation)
成立年份:2004年(改制後)
隊數:15
級別:第3級
升級至:中國足球甲級聯賽
降級至:沒有降級
本土杯賽:中國足協杯、中國足球超級盃
應屆冠軍:貴州智誠(2012年)
2賽事簡介概述
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Second League),簡稱中乙聯賽(英文:C2L),是中國足球聯賽的第三級聯賽。其前身是1956年2010年冠軍獎牌正面舉辦的全國足球乙級隊聯賽(簡稱乙級聯賽,有間斷),當時是作為第二級聯賽,1989年開始作為第三級聯賽至今。1994年開始職業化,2004年改組為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並完全成為職業聯賽,2011年中乙聯賽退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系統成為業餘聯賽。作為中國足球最低級足球聯賽中乙聯賽不設降級制度,和全國業餘足球聯賽(俗稱丙級聯賽)無升降級關係。中乙聯賽參賽隊不允許引進外援,另外在年齡上也要求25歲以上球員每隊不能超過5人。
發展
1956年原全國足球聯賽杯劃分為甲級和乙級,全國足球乙級隊聯賽即作為次級聯賽誕生,此後數度停辦或取消(59和93年因全運會暫停,65-72年因文革暫停,61-63年和73-77年和甲級聯賽合併進行),1978年復辦並延續至今。1989年全國足球甲級隊(B組)聯賽創建後與原丙級聯賽合併成為了第三級聯賽。1994年中國足球聯賽職業化後也開始職業化。2004年聯賽改革後被改組為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簡稱乙級聯賽)。2011年中乙聯賽退出職業聯賽。
賽制
專業聯賽時期(1956-1992年,有間斷)。乙級聯賽創建之初(有間斷)採用預賽階段和決賽階段的兩個階段,預賽分成若干賽區(前期稱組)但出線球隊數目不定,決賽階段又分成分組賽和決賽,均採用循環賽賽會制。1965年乙級聯賽停辦,1978年乙級聯賽恢復後採用分階段的賽會制雙循環比賽,僅1983年實行單循環比賽,1984年乙級聯賽開始(包括作為次級聯賽和三級聯賽的時候)採用預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的比賽,除1992年分為兩個小組外都分成四個賽區,分由四個城市舉辦賽會制的比賽,每個賽區出線球隊數目不定,因此決賽階段的球隊數量也不定,決賽階段採取賽會制,或實行淘汰賽或實行循環賽不定。1989年乙級聯賽開始作為第三級聯賽至今。
半職業聯賽時期(1994-2003年)。中國職業足球聯賽起步階段的全國足球乙級隊聯賽尚屬於半職業聯賽性質,除職業足球俱樂部外,各大行業體協、機關單位、企業、學校和俱樂部梯隊都可以參加。
前期採取預賽階段和決賽階段兩個階段的賽制。1995年改為預賽階段、複賽階段和決賽階段三個階段,預賽階段即省市區的選拔賽,勝者進去大區複賽;複賽階段初分五個賽區,1997年改為四個賽區,複賽實行主客場雙循環的比賽,賽區前三名進入決賽階段;決賽階段採用賽會制,分成第一階段小組賽和第二階段淘汰賽(僅1995年是循環賽),小組賽分為三個小組,小組前兩名和成績最好的兩個小組第三名出線進行每輪兩場淘汰賽,而決賽一場定勝負(1995年時小組賽前兩名出線進行循環賽),並一般不設三四名決賽。
1999年的乙級聯賽分為兩個階段,取消了預賽階段。第一階段是分組賽,3個組分別進行主客場雙循環的比賽,小組前四名共十二支球隊進入決賽階段。而決賽階段賽制不變。而2000年開始再次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分區預賽,採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前三名出線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是南北賽區的複賽,各六支球隊出線,第一階段交鋒過的對手不再交鋒第一階段的成績帶入複賽,每個賽區各四支共八支球隊進入第三階段決賽階段。第三階段決賽階段實行賽會制淘汰賽,依然除了決賽外都每輪實行兩場的淘汰賽。
職業聯賽時期(2004-2010年)。2004年,中國各級職業足球聯賽進行了改革,中國足球乙級聯賽正式劃入職業聯賽範疇之內,當年共有22支俱樂部報名參賽。2012年是迄今為止中乙聯賽規模最大的一屆賽事,共有26支俱樂部報名參賽。改革後的中乙聯賽實行第一階段南北賽區主客場雙循環賽制和第二階段總決賽實行淘汰賽賽會制。起初是南北兩個賽區前四名出線進入總決賽。2007年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冠亞軍也被允許參加總決賽的比賽,並且賽區冠軍直接晉級半決賽,其他六支球隊將和大學生足球聯賽冠亞軍球隊通過淘汰賽爭奪兩張半決賽的資格。2010年由於參賽球隊較少因此在第一階段分區賽中採取主客場四循環的賽制,總決賽階段也不再允許大學生球隊參加,且賽區冠軍直接進入半決賽,賽區二三名則爭奪進入半決賽的資格。
業餘聯賽時期(2011-目前)。受到中國足球大環境的影響,2010年中乙聯賽僅有10支球隊報名參加,創造了建立中乙聯賽以來歷史參賽隊的新低。為了擴大中乙聯賽的影響力,中國足協決定,2011年開始中乙聯賽退出職業聯賽系統,除職業足球俱樂部外,各省、市體育行政單位也可以組隊參賽,中乙聯賽又重新回到半職業聯賽的範疇。
歷史
專業足球時期的乙級聯賽始自1956年,位於甲級聯賽之下,為中國足球第二級聯賽。1989年,甲級聯賽分為甲A聯賽和甲B聯賽2組,乙級聯賽成為第三級聯賽。1994年實行職業化改革,2004年改制為目前賽制。
歷史上下列年度未舉行乙級聯賽:
1959年,因第一屆全運會,聯賽暫停。
1961年-1963年,和甲級聯賽合併舉行。
1967年-1972年,因文化大革命,聯賽暫停。
1973年-1977年,和甲級聯賽合併舉行。
1993年,因第七屆全運會,聯賽暫停。
3聯賽標誌
該標誌由廈門日報社美術編輯陳聰榮設計,於2008年4月2日由中國足協發布並啟用。為進一步規範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中乙聯賽)的管理,加強中乙聯賽的宣傳,擴大影響,促進發展,中國足協於2006年初通過網路公開向社會徵集中乙聯賽標誌(LOGO),截止到2008年初,共收到應徵稿件近80份。經過嚴格的挑選程式,最終確定由廈門日報社美術編輯陳聰榮設計的標誌為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標誌。
4聯賽獎牌
中乙聯賽獎牌有金銀銅2010年中乙聯賽冠軍獎牌背面三種,分授冠亞季軍。以2010年獎牌為例,其正面有“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字樣和中乙聯賽的標誌,背面有“第一名”等名次字樣和年份。獲得年度中乙聯賽前三名的俱樂部球隊,各頒發獎牌40枚。
5聯賽獎盃
中乙聯賽的冠軍獎盃正式名稱是“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冠軍杯”,簡稱“中乙聯賽冠軍杯”。該獎盃是流動獎盃。獲得年度聯賽冠軍的俱樂部球隊名稱將刻在流動獎盃上。
6歷屆前四名歷屆中乙前四名
年份冠軍亞軍季軍第四
1956 中南白隊 成都體院 火星體協 公路運輸
1957 公安軍 成都體院 動力體協 林業體協
1958 廣州 上海工人 化工 武漢
1960 首都機械廠 廣州前衛 瀋陽青年 冶金體協
1964 南京部隊 吉林 湖北一隊 四川
1965 福建 吉林青年 黑龍江 湖北一隊
1978 空軍 四川 吉林 昆明部隊
1979 青海 福建 南京部隊 陝西
1980 湖北 空軍 廣西 四川
1981 廣州 上海 吉林 天津二隊
1982 南京部隊 湖北 河北 安徽
1983 大連 廣州 山東二隊 北京二隊
1984 大連 雲南 上海二隊 福建
1985 遼寧二隊 湖南 河南 陝西
1986 北京部隊 吉林 四川金沙 江蘇
1987 廣東萬寶二隊 火車頭 北京二隊 廣西
1988 天津港集 河北中化 火車頭 大連四建
1989 佛山 火車頭 吉林/武漢(並列)
1990 吉林 四川 山東/武漢(並列)
1991 山東濟南壓力容器廠 廣西 青島外經貿委/上海二隊(並列)
1992 青島外經貿委 武鋼 廣州白雲山二隊 湖南汽貿
1994 深圳 上海大順 大連鐵路 首鋼
1995 上海浦東 河南建業 大連順發 前衛
1996 天津萬科 深圳金鵬 成都五牛/上海福豹(並列)
1997 江蘇加佳 成都五牛 陝西國力 重慶紅岩
1998 廣州白雲山 北京寬利 青島海利豐/大連毅騰鐵路(並列)
1999 河南建業 八一超能 青島海利豐/湖北多人多(並列)
2000 四川綿陽豐谷 天津立飛 廣州白雲山/上海有線02(並列)
2001 大連賽德隆 遼寧青年鞍山銀海鍋爐 甘肅天馬/杭州綠園(並列)
2002 哈爾濱蘭格 廣東雄鷹博力能 大連三德汽車/河北百世開利(並列)
2003 大連三德汽車 西安安馨園 延邊 上海天娜
2004 上海九城 延邊世紀集團 雲南麗江東巴/北京宏登(並列)
2005 南昌八一衡源 北京宏登 東莞南城地產 安徽九方
2006 北京理工大學清研利華 哈藥毅騰 安徽九方 天津火車頭
2007 上海東亞 四川 安徽九華山 廣西天基
2008 瀋陽東進 廣東日之泉 三峽大學康天電力 天津火車頭
2009 湖南湘濤 湖北綠茵 北京朝陽 杭州三超小青
2010 大連阿爾濱 天津松江 貴州智誠 大連毅騰
2011 哈爾濱松北毅騰 重慶FC 福建駿豪 東莞同舟化工
2012 貴州智誠 湖北華凱爾 深圳風鵬 青海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