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經濟形勢較為複雜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緊緊依靠全市人民,科學應對,奮力攻堅,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檔案發布

2011年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檔案全文

一、團結奮進,我們順利實現了五年經濟總量翻一番的宏偉目標

初步測算,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21.2億元,同比增長13.2%,分別高於全國、全省2.9和1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2億元,增長1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68.8億元,增長22.2%、高於全省1.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投資1548.8億元,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8億元,增長19%。外貿出口10.5億美元,增長61.7%,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0.4和18.2個百分點,提前三個月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7639元和5680元,高於全省1709元和157元。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096.1億元和1113.9億元,比年初增加376.3億元和246.8億元,增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一年來,我們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以項目為抓手,加快產業最佳化升級。運行協調更加有效。相繼實施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十大行動計畫以及工業運行、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三個百日行動計畫,確保了經濟平穩運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14億元,增長21.8%,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6.1和2.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三位;實現利潤189.4億元,增長39.6%、高於全省3.7個百分點。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191個,完成投資844.3億元。一拖工業園、新洛軸一期、四季沐歌太陽能基地一期等1724個項目竣工投產;龍鼎鋁業60萬噸高精度鋁箔等467個項目加快實施;龍泉金亨電力2×60萬千瓦機組、河南煤化集團90萬噸PTA等20個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裝備製造、能源電力、石化、矽光電、新材料等五大優勢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1.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40億元,增長27%。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實施千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129個,完成投資118億元。正大城市廣場等24個億元以上項目加快推進。白馬寺印度風格佛殿落成開放。白雲山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第28屆牡丹花會和河洛文化旅遊節圓滿成功。全年接待遊客6079萬人次,其中入境游45.8萬人次、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旅遊總收入302億元。房地產完成投資179.9億元,增長30.4%。產業集聚區建設強力推進。17個產業集聚區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4.3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資114.7億元。實現企業營業收入2446.9億元,增長37.7%。完成稅收102.4億元,增長23.7%。

我們在全面推進“三農”工作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民增收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糧食總產47.2億斤,連續7年實現豐收。牡丹、核桃、蔬菜、菸葉、畜牧業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新增龍頭企業3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92家,產業化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7%,產業化經營占農戶總收入的52%。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42萬人,農民務工收入占現金收入的40%。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完成水庫除險加固39座。建成通組通戶道路3010公里。開工新型農村社區71個。戶用沼氣發展到50萬座。植樹造林44.5萬畝,順利通過國家森林城市驗收。我市榮獲第二屆全國綠博會金獎,再奪省紅旗渠精神杯。

我們在加快中心城市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新區建設全面提速。實施重大項目227個,完成投資205.7億元,伊河綜合治理、路網基礎工程、中央商務區等重大項目加快實施,洛河市區段東西延伸治理開工建設。洛河以北城區改造加快推進。舊城及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資96.5億元,拆遷178.2萬平方米,開工447.8萬平方米,竣工296.9萬平方米。華山北路一期等13項工程建成投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鄭盧高速、連霍高速洛陽段,洛欒高速,洛偃、洛吉、洛宜快速通道等項目加快建設。縣城、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縣城建設及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資43億元,拆遷210萬平方米,開工430萬平方米,竣工210萬平方米。

我們在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增強內生動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開放水平。企事業單位改革穩步推進。河柴集團政策性破產全面完成,洛軸集團政策性破產基本完成,洛玻集團職工分流安置已近尾聲。煤炭企業兼併重組工作大頭落地。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其它領域改革步伐加快。市縣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超額完成任務,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正式啟動。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市外境內資金330.7億元,分別增長31.6%和38%。我市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單位。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新上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565個,總投資326億元;新設擔保機構30家,新增註冊資本金13.5億元、擔保額55.5億元。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增加值分別增長22%和26%。

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集中財力改善民生。省定、市定實事圓滿完成。中州西路西延長線改造等10類66件省定實事、50件市定實事全部完成。全年各級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達153億元,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6.7%。就業再就業工作紮實推進。新增城鎮就業13.8萬人,其中再就業5.4萬人、困難人員再就業2.3萬人。新開發公益崗位1200個,實現了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社會事業繁榮發展。新區洛一高和龍康小區、濱河小區中學竣工投用。新區二外、龍泰中學、市第一中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28個、村基層服務點1020個。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農村養老保險、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穩步推進。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實現市級統籌。4833戶受災民眾冬季前全部入住新房。改造農村危房1.15萬戶,新建、改擴建農村敬老院27所。新開工廉租房35.3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57.2萬平方米,分別竣工29.3萬平方米和34.7萬平方米。

我們在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33件、政協委員提案464件,辦結率、滿意率均為100%。出台地方性法規2部、政府規章4件,集中清理規範性檔案526件。深入開展“兩轉兩提”活動,廉政建設不斷加強,機關效能明顯提高。文明創建活動蓬勃開展。積極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駐洛部隊和民兵預備役為地方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紮實推進。我市第七次蟬聯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城市稱號。平安建設成績突出。警務機制改革穩步推進,技防全覆蓋工程全部完成,打黑除惡掃痞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完善領導幹部接訪等制度,解決了一大批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創新便民服務方式,110城市應急平台初步建立。我市再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稱號。統計、外事、僑務、地震、氣象、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史志、人口和計畫生育、殘疾人事業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五年前,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了“十一五”末實現全市經濟總量翻一番的宏偉目標。經過五年的攻堅,特別是2010年的奮力拚搏,“十一五”規劃的宏偉目標圓滿完成,實現了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次跨越。

五年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十一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由1000億元邁上2000億元台階,年均增長14.6%,不僅高於“十五”期間1.1個百分點,而且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4和1.8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由17486元增加到35000元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由61億元增加到142億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

五年項目攻堅,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十一五”期間,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88.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4.3倍。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1.1萬個、完成投資4059.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099個、完成投資1783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93個、完成投資576億元。中矽公司5000噸多晶矽、中信重工新重機工程、洛陽石化油品質量升級改造、中鋁洛銅10萬噸電子銅板帶、香江萬基80萬噸氧化鋁、伊電集團3×30萬千瓦機組、華陽孟津電廠1×60萬千瓦機組、西霞院14萬千瓦水電機組、725所1萬噸海綿鈦、國機一拖3.3萬台大輪拖、尚德公司18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等397個億元以上項目順利竣工,萬基控股集團40萬噸高精度鋁箔、河南煤化集團20萬噸乙二醇、偃師玄奘故里開發等435個億元以上項目順利推進。建成了17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數量居全省第一,累計完成投資1052億元,實現營業收入4685億元。西霞院水庫、禹門河反調節水庫、小浪底南岸灌區孟西總乾渠等65項農業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建成投用,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

五年結構調整,產業優勢日益凸顯。優勢工業實現了由基礎原材料行業向五大支柱產業的升級換代。裝備製造業方面,一拖集團的大輪拖、中信重工的重型礦山裝備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電力產業總裝機容量達到909.9萬千瓦、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石化產業已形成1000萬噸煉油、21.5萬噸PX、32.5萬噸PTA、40萬噸聚酯、36萬噸滌綸長短絲產能;矽光電產業已形成從矽材料到光伏電池組件的完整產業鏈,年銷售收入占全省的65%,多晶矽產能占全國的10%,光伏電池片及組件產能居國內前列;新材料產業已形成125萬噸電解鋁、80萬噸氧化鋁和38萬噸鋁深加工產能,中鋼洛耐建成了規模世界第一的碳化矽製品基地,725所鈦板帶產能居全國前列。戰略新興產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新能源領域已形成1.8億安時鋰離子動力電池、600套風電葉片產能;節能環保裝備領域,中信重工純低溫餘熱發電設備和新型乾法水泥生產線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50%和80%,北玻公司低輻射鍍膜玻璃設備市場占有率超90%;生物製藥領域,普萊柯生物的豬病毒疫苗市場占有率超過80%。我市先後榮膺中國製造業名城、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矽材料及光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節能環保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現代服務業實現了提質升級。文化旅遊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洛陽片區大遺址保護工程被列為國家大遺址保護重大項目,隋唐城、漢魏故城、偃師商城等保護展示工程加快實施,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匾額博物館、河南壁畫館等7個新博物館建成開放。全市5A級景區達到2家、4A級13家。河洛大鼓等7個項目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省金融副中心地位不斷鞏固,中信、光大、興業、民生、浦東、招商銀行,齊魯、中原證券以及安誠、民安財險等一大批金融、證券、保險機構相繼入駐,全市金融機構達66家。信息產業異軍突起,太平洋入口網站和金蝶、用友軟體等知名信息企業落戶洛陽,恒生科技園、炎黃科技園等十大重點信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中移動2萬座席客服中心等項目推進順利。房地產完成投資617億元,竣工商品房2153萬平方米,分別比“十五”期間增長3.8倍和1.5倍。

五年拓展提升,城市建設突飛猛進。高標準規劃建設城市,五年累計完成投資952億元,市區規劃面積由“十五”末的544平方公里擴大到69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121平方公里擴展到170平方公里,實現了一跨洛河、再跨伊河發展。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區核心區初具規模,體育中心、歌劇院、博物館、高鐵龍門站等一大批標誌性建築竣工投用,一座高樓林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屹立於洛水之畔。新區伊濱區揚帆啟航,職教園區、撤村並城小區建設快速推進。洛河以北城區改造成效顯著,定鼎北路、凱旋西路、九都西路等31條主次幹道建成通車,改造背街小巷386條,市區道路由582公里增加到702公里。新建了凌波大橋、瀛洲大橋、新西苑橋、新洛陽橋、李樓特大橋,形成了七橋飛架洛河的交通格局,拉大了城市框架,暢通了南北交通。高速公路、幹線公路通車總里程分別達到246.5公里、1953.6公里。洛陽機場改擴建工程竣工投用,新增航線4條。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大力實施碧水藍天青山綠地工程,形成了“林在城中繞、城在山水間”的城市景觀。森林覆蓋率達到45%,綠地面積比“十五”末增加15%。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連續五年300天以上。城市形象更加靚麗。經過全市上下艱苦努力,我市被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成功舉辦2009世界郵展,成為我國繼北京之後的第二個舉辦城市。大遺址保護高峰論壇、秦漢-羅馬四大文明展、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圓滿成功,洛陽牡丹花會升格為文化部與河南省政府聯辦的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我市先後榮膺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全國節能減排二十佳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全國人防先進城市、全國金融生態示範市、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球網民推薦的中國十大旅遊城市、最具海外影響力的中國城市、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市等榮譽稱號。

五年強力突破,發展活力明顯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增各類研發機構33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4家,實現了全省零的突破,數量占全省的80%。承擔國家“863”計畫項目和省重大科技專項29項,總數居全省第一。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10項,占全省的80%。我市被列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榮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稱號。國企戰略重組實現重大突破。先後引進了中鋁公司、中鋼集團、中集集團、國機集團、中色總院、中船重工、中建材、河南煤化集團等40多家優強企業,引進資金210億元,盤活資產144億元,一大批老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五年實際利用外資38.7億美元、市外境內資金1082.7億元,分別是“十五”期間的10.7倍和7.4倍。外貿出口是“十五”期間的2.5倍。家樂福、沃爾瑪、台塑集團、正大集團、恆大地產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入駐洛陽。民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達到1500家,個體工商戶22.5萬戶,分別是“十五”末的1.8倍和2.2倍;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由42.2%提高到48.4%。縣域經濟支撐作用不斷增強。9縣(市)的生產總值占全市的比重達到59.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全市的比重達到44.7%。

五年傾力民生,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十一五”期間,全市各級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累計達到525億元。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新建、改造學校435所,中國小校D級危房全部消除。累計落實“兩免一補”和助學金15.5億元,惠及學生400萬人次。我市順利通過國家“兩基”驗收。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普通高招本科上線率由“十五”末的20%提高到37%。成功組建了洛陽理工學院。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困難民眾補充醫療保險等覆蓋城鄉、互為補充的醫療保險體系。實施優勢醫院倍增計畫,新建、改擴建縣級醫院21所、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72所、標準化村衛生室2982所。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五年累計新增就業再就業74.3萬人;發放小額貸款17.5億元、居全省第一,支持民眾創業就業15.8萬人。在全省率先實行社會保險“五險合一”。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65.7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比“十五”末增加256.8萬人次。城鄉低保和五保對象達到40萬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困難民眾住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建成經濟適用房134.9萬平方米、廉租房76.7萬平方米,改造大企業職工住房96.7萬平方米,5.2萬戶困難民眾喜遷新居。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困難民眾危房改造。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搬遷扶貧1.67萬戶、整村推進608個村,農村貧困人口減少30萬人。解決安全飲水110萬人。縣鄉公路、通村道路通車裡程分別達到3726.8公里和11821.3公里。全市基本實現了行政村通電話、通客車、通水泥路、通廣播電視。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比“十五”末增加7919元和2777元。

五年攻堅,五年跨越。回顧五年來的工作,發展的歷程極不平凡,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一是一心一意謀發展。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牢固樹立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的意識,搶抓機遇,注重運作,既抓當前,又抓長遠,發展的基礎更加牢固。二是突出重點抓特色。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重點,培育亮點,靠工業增強實力,靠城市提升形象,靠文化旅遊彰顯特色,靠農業穩固基礎,靠調整促進轉型,靠科技提升競爭力,發展的質量不斷提升。三是統籌兼顧促協調。既重視經濟建設,又重視生態建設和社會建設;既抓好中心城市發展,又注重城鄉一體發展;既注重擴總量,又注重調結構,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四是改革創新破難題。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問題,大膽改革,善於創新,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工作機制和工作措施,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五是千方百計惠民生。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民眾。六是精誠團結重實幹。全市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幹事創業的氛圍日益濃厚,發展的合力進一步增強。這些經驗,必須一以貫之地加以持續,加以深化,加以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662萬洛陽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的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洛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離退休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洛陽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績固然可喜,但發展中的問題更須理性應對。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第三產業總量偏小,第二產業層次有待提高,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偏低。發展方式依然粗放。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夠高,科技優勢尚未充分發揮,節能減排壓力依然較大,安全生產形勢還比較嚴峻。改革改制有待深化。企事業單位運行機制不夠最佳化,中小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發展活力還沒有充分釋放。民生建設仍需加強。農村農業基礎依然薄弱,扶貧攻堅任務仍很艱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發展環境尚待最佳化。政府部門作風有待轉變,辦事效率有待提高。以上這些問題,我們一定在今後工作中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同時,誠摯歡迎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對政府工作多提寶貴意見。

二、繼往開來,“十二五”我們肩負著福民強市的發展重任

“十二五”時期是洛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在中原崛起前列的關鍵期,更是洛陽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中央、省“十二五”發展的新要求,面對中原經濟區上升至國家戰略的新機遇,面對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市委九屆十六次全會集中各方智慧,科學謀劃、確定了“十二五”洛陽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總體布局、總體定位、基本路徑和基本保障,描繪了“十二五”發展的宏偉藍圖。這個戰略部署順應發展潮流,切合洛陽實際,符合人民意願,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指南。我們要緊緊圍繞“福民強市”的總體目標,按照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和“一中心五組團四支撐”的總體布局,依託產業興市、創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四條基本路徑,強化福民強市考評機制的基本保障,推動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形成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的洛陽示範板塊;依託較為雄厚的工業基礎,靠全面創新、產業升級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建成特色明顯的新型工業化城市;依託十三朝古都、河洛文化源頭的優勢,靠河洛文化傳承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依託秀美的自然風光,靠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打造生態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

——總量再翻一番。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高於全國和全省水平,到2015年,達到4650億元,在經濟總量上“再造一個新洛陽”,使洛陽在全國大中城市的排名明顯提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84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結構更加最佳化。農業產業化、優質化、機械化水平明顯提高。裝備製造等五大支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000億元左右,建成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五大產業基地,從“洛陽製造”走向“洛陽創造”;新能源、電子信息等五大新興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0億元。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7%,把洛陽打造成為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國際重要旅遊目的地、省域金融副中心、中西部重要的物流節點和信息服務外包基地。

——城鄉更趨協調。“一中心五組團四支撐”的城鎮化總體布局基本成型,城鎮化率達到52%。城市建成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在空間上“再造一個新洛陽”。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洛陽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認可度和美譽度大幅提高,成為宜游、宜居、宜業的山水園林和生態休閒名城。

——活力更加充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得到有效破解;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和進出口總額實現高質量翻番;科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65%;全民創業氛圍更加濃厚,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政府效能進一步提升,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人民更加幸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上學難、看病難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低收入群體住房保障問題明顯改善,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和諧程度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人民民眾安全感和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洛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大會,請一併審議。

三、開拓進取,2011年我們要努力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福民強市為目標,突出“一抓三創”工作重點,堅決打好項目建設、經濟轉型、機制轉換、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環境創優“六場攻堅戰”,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建設主要指標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數的提升和對各級幹部的滿意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確保社會穩定大局絕對不出大的問題,確保全全生產絕對不出大的問題,努力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當示範、做標兵、上水平。

建議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其中城鎮投資增長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完成省定目標;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下;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完成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堅持六個“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科學發展這個主題,堅持在發展中調整、在發展中轉變、在發展中提高。二是更加突出項目建設這個抓手,創新思路引項目、著眼長遠謀項目、堅定不移上項目,做大經濟總量,促進產業升級。三是更加突出擴大投資這個關鍵,千方百計擴大投資規模,增加投資強度,最佳化投資結構,為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四是更加突出改革改制這個動力,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內生動力。五是更加突出民生這個根本,不斷加大民生投入,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六是更加突出發展環境這個保障,下大力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服務質量,讓企業滿意、讓投資者滿意、讓民眾滿意。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擴大總量,最佳化結構,不斷提高工業發展水平。堅持一手抓總量擴張和速度提升,一手抓存量調整和增量最佳化,推動工業結構轉型升級。以項目建設攻堅戰為載體,以十大工業結構調整重大示範項目為龍頭,全年計畫實施千萬元以上工業結構調整項目535個、完成投資730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286個、完成投資397億元,竣工項目351個、完成投資349億元。一是在經濟運行協調上下功夫。完善市場開拓、融資服務、困難企業幫扶等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加強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分析、監測,及時解決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完善電煤等要素保障機制。抓好已竣工項目的達產達效,儘快形成生產效益。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力爭北玻公司、通達電纜、隆華傳熱、普萊柯生物、中信重工IPO上市,推動洛拖、洛鉬回歸A股。二是在做大做強五大支柱產業上下功夫。裝備製造業要開工建設中信重工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國機重工產業園等102個項目;加快南車集團洛陽機車城軌裝備基地、中信重工電液控制裝備製造等132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LYC軸承公司老廠區整體技改、軸研科技精密軸承等78個項目年底前竣工投產;積極推進國機一拖10萬輛重卡、恩梯恩LYC公司5000萬套汽車軸承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新材料產業要加快萬基控股集團40萬噸鋁板帶箔、20萬噸鈦白粉等53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伊電集團25萬噸高精度鋁板帶、龍鼎鋁業60萬噸鋁箔一期、725所5000噸鈦板帶及換熱器等66個項目年底前竣工投產;爭取黎明化工院電子氣體等62個項目儘快開工;積極推進725所科技產業園、雙瑞萬基鈦業1萬噸海綿鈦及鈦材料等項目前期工作。矽光電產業要加快中矽公司副產物循環利用、超日光伏產業園25兆瓦切片及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擴建等13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賽陽矽業1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四季沐歌太陽能基地二期等12個項目竣工投產;爭取中矽公司12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中陽光伏公司5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等17個項目儘快開工建設;積極推進中矽光伏園、尚德300兆瓦太陽能電池等項目的前期工作。能源電力產業要確保上半年華陽孟津電廠第二台機組建成發電;加快洛陽瑞陽2×30萬千瓦機組、義煤集團孟津煤礦等7個在建項目建設;積極推進洛陽核電、洛寧大魚溝電站、大唐熱電2×60萬千瓦熱電聯產等項目的前期工作。石化產業要加快洛陽石化14萬噸聚丙烯、河南煤化集團20萬噸乙二醇等16個在建項目建設;確保礦業集團氟化氫二期等26個項目竣工投產;爭取洛陽石化45萬噸PX、河南煤化集團90萬噸PTA等25個項目開工建設;積極推進洛陽石化新增1000萬噸煉油等項目的前期工作。三是在壯大五大戰略新興產業上下功夫。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電動汽車、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加快培育骨幹企業。加快中航鋰電20億安時鋰離子動力電池、中航光電器件產業化基地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中集凌宇電動汽車、中信重工水泥迴轉窯消納城市生活垃圾示範工程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四是在提高產業集聚水平上下功夫。全市17家產業集聚區計畫完成投資650億元,其中工業投資440億元;實現企業總收入3100億元;新開工千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00個,新入駐企業400家。年底前實現基礎設施全覆蓋。五是在建設創新型試點城市上下功夫。以建設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為載體,實施好創新主體培育等工程和3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開工建設投資5億元的“863”軟體孵化器,新建企業研發中心20家。力爭建成1—2個省級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新建一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努力把高新區建設成國家創新型園區。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600億元、增加值160億元。專利申請突破3000件。六是在節能減排上下功夫。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圍繞火電、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重點抓好24個節能減排項目。大力實施碧水藍天工程。積極建設循環經濟試點市。

(二)旅遊帶動,集約發展,迅速增加服務業總量。堅持以文化旅遊業為重點,以十大服務業重大示範項目為帶動,不斷拓展新領域,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全年計畫實施千萬元以上服務業項目136個,總投資368.6億元,完成投資141.1億元。一是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科學編制《國際文化旅遊名城規劃綱要》,積極申報全國文物旅遊示範區。辦好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小浪底觀瀑節和伏牛山滑雪節等,不斷提高節會水平。加快龍門、小浪底西霞院、隋唐遺址、漢魏故城等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和欒川等省級旅遊產業集聚區建設,建設契約博物館和曹休大將軍墓博物館。繼續推進機場建設,以包機、途經等形式開闢國際、國內航線,力爭全年機場客運達到40萬人次、國際口岸地位得到鞏固。加強區域旅遊聯合,打造歷史文化旅遊產業帶、生態休閒度假旅遊產業帶和伏牛山旅遊產業帶。全年接待遊客6630萬人次,其中入境游51.7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48億元。二是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加快中移動客服中心、恒生科技園、IDC及災備中心等信息服務業項目,廈門合一集團中部(洛寧)市場集群基地、通和農副產品物流園區、國藥豫西醫藥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引進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研發服務、創業服務、智慧財產權交易、科技成果轉化等科技服務業,抓好高新區專利產品公共服務平台、洛龍炎黃科技園、軸承產業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三是加快提升傳統服務業。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吸引大型服務企業在洛設立總部、營運管理中心、分支機構。加快城鄉商貿網路建設,重點抓好正大城市廣場、名門廣場、升龍廣場、寶龍城市廣場二期、泉舜財富中心和購物中心等26個大型商業項目,力爭完成投資10億元、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大力發展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等行業。四是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房地產開發經營。抓住房地產開發商向二、三線城市轉移的機遇,引進一批信譽好、實力強的房地產企業,參與商品住宅、產業地產和保障性住房開發。

(三)完善功能,彰顯特色,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以十大基礎設施重大示範項目為龍頭,打好城市提升攻堅戰,努力建設“文化為魂、水係為韻、牡丹為媒、產城融合、帶狀發展、生態宜居”的魅力洛陽。一是以戰略眼光規劃好城市。科學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規,爭取第四期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儘快獲批。積極謀劃一批體量大、帶動力強、對全局發展有戰略影響的重大基礎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二是以精品理念建設好城市。新區開發計畫實施重大項目299個,完成投資300億元以上。其中新開工項目160個,完成投資182.5億元。核心區要立足完善功能、最佳化布局、提升品位,高標準建設高鐵龍門站周邊、隋唐遺址等重點區域。伊濱區要重點加快路網建設,基本建成水電氣暖、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伊濱公園、中央商務區、行政副中心、中央軸帶、撤村並城小區、職教園區等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要有明顯的形象進度。洛河以北城區要啟動快速路、環城路建設,打通斷頭路,改造道路及背街小巷42條。加快老舊居民小區綜合整治,改善民眾居住環境。加快舊城和城中村改造,全年完成投資170億元,確保完成拆遷400萬平方米,改造城中村21個、開工350萬平方米、竣工260萬平方米。交通方面重點抓好27個總投資346.5億元的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27.6億元。加快連霍高速洛陽至三門峽段建設,爭取連霍高速鄭州至洛陽段年底前建成通車;洛欒高速、鄭盧高速洛陽段10月底前要完成路基工程。加快武西高速洛陽段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加快洛偃、洛吉、洛宜等快速通道建設。積極推進洛伊、洛新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抓緊編制市區軌道交通項目規劃,力爭新鄭機場至登封至洛陽軌道交通項目早日開工。三是以特色理念塑造好城市。要做好“文化為魂”這篇文章。加大古城風貌保護力度,儘快開工老城區歷史街區保護和整治、老子及道教文化產業園等工程。儘快制訂漢魏故城、隋唐城等重要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規劃,啟動應天門遺址、永寧寺保護展示,白馬寺、關林古建築群綜合整治等工程,建成隋唐城明堂、天堂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充分挖掘洛陽歷史文化優勢,規劃建設一批高檔次、高品位、特色明顯的文化產業園區。大力發展影視、動漫、演藝等文化產業,積極開發、包裝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演藝產品,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做好“水係為韻”這篇文章。啟動市區水系連通、利用和兩岸環境改善等工程,打造連片景觀帶和休閒帶。加快引黃入洛工程建設,年底前完成工程量的70%。抓好洛河生態治理和伊河市區段綜合整治。提升改造澗河、氵廛河市區示範段。確保邙山渠綜合整治下半年開工建設。要做好“牡丹為媒”這篇文章。擴大市區牡丹種植面積,積極開發牡丹系列產品,拉長產業鏈條,提升牡丹品牌,彰顯花城特色。要做好“生態宜居”這篇文章。積極建設林業生態市,加快城郊生態綠地建設,重點抓好15項市級示範工程,植樹造林42.7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12.1萬畝。四是以現代理念管理好城市。充分利用城市資源,做大做強投融資平台,構建靈活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實施城鄉面貌三年大提升行動,加快數位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設,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確保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深化“暢通洛陽”活動,採取綜合措施,緩解交通擁堵。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確保達到創建標準。

同時,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抓好偃師、欒川等城鄉一體化試點,形成沿隴海、洛湛鐵路幹線集中布局的城市密集區,輻射帶動周邊縣(市)加快發展。縣城建設及改造完成投資96億元,開工500萬平方米。

(四)調整結構,強化基礎,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提升基礎保障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一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孟津、伊川、宜陽、洛寧等糧食核心區建設,確保全市糧食總產穩定在40億斤以上。加快重點區域蔬菜基地建設,新發展蔬菜4萬畝。新增牡丹等花卉林果基地3.5萬畝、核桃11萬畝。新增奶牛存欄1萬頭,肉蛋奶總產達到90萬噸。二是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確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0家;規範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重點扶持培育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經營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0%。加大培訓、信息服務力度,轉移農村勞動力135萬人,勞務創收85億元。以龍頭企業為載體,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15萬畝以上。三是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加快孟西灌區建設,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2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200平方公里。加快前坪水庫項目前期工作。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60家以上。四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開工新型社區80個,建成50個;硬化新型社區和農村通組通戶道路2000公里,新修排水設施1800公里;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00個。發展農村戶用沼氣1萬座,大中型沼氣工程30處。解決飲水安全34.6萬人。搬遷扶貧2250戶1萬人,整村推進50個村。

(五)創新體制,轉換機制,加快推進各項改革。打好機制轉型攻堅戰,逐步解決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是不斷擴大國企改革改制成果。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重點骨幹企業通過股權併購、股權置換、相互參股等方式重組合作,力爭再落地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加快白馬集團、人造板廠、煤電集團等企業改革步伐。強力推動市政公用、交通運輸、糧食等行業改革。妥善解決好中小企業改革遺留問題。二是確保事業單位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確保年底前大頭落地。完成醫藥衛生體制五項改革,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積極推進其它領域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文藝院團轉企改制。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和農電體制改革。

(六)擴大規模,拓寬領域,進一步提升開放水平。堅持把擴大開放作為帶動全局的綜合性戰略舉措,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一是強力推進招商引資行動計畫。依託17個產業集聚區,大力吸引沿海地區產業鏈、產品鏈的關鍵環節和龍頭企業在洛布點發展,帶動企業集群式、板塊式轉移。捨得拿出優勢企業和優質資產引進戰略投資者。重點落實好與國機集團、國藥集團、恩菲公司、藍星集團、昊華集團等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爭取央企加大在洛投資、更多項目落戶洛陽。組織好牡丹文化節投資貿易洽談會等重大招商活動,積極參加廈交會、廣交會、高交會、中博會等,力爭簽約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做好項目策劃、包裝等基礎性工作,有針對性地搞好推介,努力提高招商實效。加大重大招商項目的協調服務力度,著力推進301個億元以上、總投資1767.3億元在建項目早日投產,推進261個億元以上、總投資1249.9億元簽約項目早日開工,促進146個億元以上、總投資1153.9億元在談項目早日簽約。二是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全面實施科技興貿和機電產品出口推進計畫,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穩定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爭取上半年洛陽出口加工區獲得國家批准。以產業集聚區、出口加工區等為平台,爭取引進一批重量級出口型項目。加快服務外包基地建設,重點培育2個出口超億美元、20個出口超千萬美元的拳頭商品。三是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持市領導重點聯繫民營企業等制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用好30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項目和產品給予支持。積極組織銀企對接活動,積極穩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支持金融機構建立中小企業信貸“綠色通道”,確保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貸款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活躍中小企業產權交易市場,開闢多元化融資渠道。選擇100家骨幹民營企業予以重點傾斜支持,促其做大做強。

(七)著力民生,破解難題,全面提升福民惠民水平。堅持福民優先原則,打好民生改善攻堅戰,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一是全力辦好福民實事。對照省定、市定十件實事,明確責任,落實資金,強化措施,切實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市級財政計畫用於民生的支出111.7億元。二是引導支持全民創業。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積極扶持自主創業。加強就業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和就業援助,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失地農民、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群體的創業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再就業4萬人,引導3萬人自主創業。三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解決好養老保險轉移接續和未參保、漏保城鎮職工參保問題。完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自然調整機制。儘快出台與物價指數聯動的動態社會救助政策,確保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實施好城鄉困難民眾補充醫療保險大病醫前救助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開工廉租房2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45萬平方米,分別竣工25萬和3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公共租賃住房30萬平方米。四是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實施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制訂縣域中國小發展規劃,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積極解決“大班額”等突出問題。加快高中向縣城集中、國中向鄉鎮集中,推進完中初高中分離。落實“一保三放開”,鼓勵公辦學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構建職業教育多元化辦學格局。認真落實教育投入“三個增長”,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確保新區二外秋季建成投用、龍泰中學完成建設任務的70%,啟動龍祥中學建設。改擴建城市中國小16所。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抓好市廣電文化中心、新區圖書館等公共文化項目建設,建成56個綜合鄉鎮文化站、1500個農家書屋,加快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村級文化活動室和廣播電視數位化改造等項目建設。加快市民健康信息中心建設。統籌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支持駐洛部隊、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建設,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

(八)完善機制,夯實基礎,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和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狠抓社會環境綜合治理和安全生產環境綜合治理,打好環境創優攻堅戰。一是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入開展社會環境創優活動,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接訪等長效機制,建立重大項目、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加強人民調解組織建設,認真解決好人民民眾反映的問題。加強應急管理,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掃痞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完善110城市應急平台,提升技防全覆蓋實戰套用水平。下大力加強重點項目和企業周邊治安環境綜合治理,為項目建設和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環境。二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環境創優活動,強化源頭治理,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培訓教育,著力構建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十個重點行業專項整治,積極推進煤礦及非煤礦山井下安全避險等六大系統建設,強力推進尾礦庫加固治理,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以鐵手腕、硬措施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加大過程追究、隱患追究、從嚴追究力度,對失職瀆職等行為,要頂格追究、決不姑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