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市長 張建國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困難、各項任務最繁重的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考驗,科學務實,積極作為,全力做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全運”各項工作,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全市完成生產總值3350億元,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10.2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55.4億元,增長20.3%。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保增長取得積極成效。及時出台實施3600億元投資計畫、八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以及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開展“項目推進年”和幫扶企業活動,全市經濟逐季回升向好。堅持把擴內需作為著力點,爭取中央新增投資項目200個、資金4.7億元,省調控資金24.1億元,其中前三批178個項目實現開工率、資金配套率和問題整改率“三個百分之百”。“項目推進年”233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79億元。工業投入完成541.8億元,增長24.8%,吉利轎車、青年商務車等一批項目投產見效。投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投資分別占全部投資的3.7%、8.8%、42.4%、26%。努力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5億元,增長19%。大力培育旅遊、汽車等消費熱點,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啟動67個棚戶區片區改造,建設安置房210萬平方米,新建農村住房6.4萬戶,改造危房1.1萬戶。商品房銷售面積439.8萬平方米,增長18.5%。家電下鄉銷售收入增長3.2倍。努力穩定外需市場,實現進出口總額55億美元,其中出口30億美元,降幅逐步收窄。實際到賬外資9.7億美元,增長12.1%。應對金融危機措施迅速到位,有力促進了經濟穩定回升。
(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三次產業比例由5.8:44.1:50.1調整為5.5:43.5:51。農業、建築業、規模以上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85億元、220億元、1154億元和1710億元,增長5%、17.4%、11.2%和13%。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42.5%,提高1.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9.6%,軟體、旅遊、會展、物流等產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3.6%、22.1%、26.4%、13.7%,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43.7%。引進浙商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全市金融機構達到156家。新增上市公司2家,市域上市公司、股票總數分別為26家和28隻,數量居全省之首。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餘額分別為6422.7億元和6200.6億元,增長25.2%和27.9%。高新技術企業達209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39.5%,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區和8個省級開發區工業產值占全市比重達31.2%,成為新的增長點。“數字泉城”建設取得突破,部、省、市共建中國軟體名城試點正式啟動,信息化惠民、強政、興業重點工程加快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30項,國家級、省級、市級創新型企業分別達到2家、8家、50家。企業技術中心18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2家,分別增加23家和31家,中國重汽集團獲準組建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達7家,占全省的30%。制定《濟南市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繼續居全省首位,新認定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48件。電網建設加快推進,電力輸入能力提高55%。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成為全國首批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試點示範城市,淘汰立窯水泥熟料產能89萬噸,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進一步下降。
(三)城市功能形象全面提升。抓住籌辦第十一屆全運會的歷史機遇,全面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實施迎全運80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和90項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成以“東荷西柳”為代表的奧體中心等一批全運場館工程,東部新區初具規模。加快以西客站片區為中心的西部新城建設,西部地區發展取得重要進展。著力打造泉城特色標誌區,大明湖擴建改造及護城河西線通航工程完成。加快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二環東路高架路、奧體中路、經十西路等一批重點道路建成通車,舜耕路南段、順河西街、玉函路等市區主要道路整修改造相繼竣工。堅持公交優先戰略,新增公車415部,其中新能源環保車100部,開通6條大運量快速公交線路,成為國內第一個形成快速公交網路的城市。小清河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及工商河、東濼河等市區河道治理竣工,城市防汛工程建設加快推進。擴大水、電、氣、暖管網覆蓋面,城市燃氣氣化率、集中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97.8%、49%,提高0.2個、3個百分點。加強燕翅山等地質災害治理,完成58座破損山體整治,新增城市綠地60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36.4%,提高0.8個百分點。機掃保潔率達62%,提高7個百分點。垃圾日處理能力由2600噸提高到2900噸,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實施重點廢氣污染源限期治理工程和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市區空氣品質逐步改善。持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有效化解一大批城市管理難點問題,綠化、美化、淨化、亮化成效顯著,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成功舉辦第七屆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23個國家、86個城市參展,建成108個展園,創造了參展城市、展園數量歷屆之最。
(四)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全年糧食總產289.5萬噸,連續7年實現豐收。都市型、城郊型農業初具規模,集中打造章丘大蔥、商河瓦西冬瓜等15個特色品牌基地和月亮灣、長香源等30個都市農業園區,推出勝源梨花節、仁風富硒西瓜節等6大類觀光休閒農業精品項目。規模以上農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分別達300家和2011家,增加30家和912家。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累計認證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369個,推廣新技術41項,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斷完善。實施南水北調濟南段、臘山分洪等重點水利工程,完成48座病險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潤玉泉、八里峪等18條小流域。村村通油(水泥)路率、通客車率、通自來水率和通有線電視率分別達99.3%、99.5%、95%和100%,完成283個電氣化鄉(鎮)、村建設,農村用電量增加20%。防治美國白蛾、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成效顯著,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紮實有效。落實“四項補貼”資金5億元,增長31.6%。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成效明顯。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順利推進,完成荒山綠化47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8.9%,提高1.1個百分點。修編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審查。編制完成《南部山區保護髮展規劃》、38個城鎮總體規劃和500個新農村規劃,重點扶持10個小城鎮建設。土地整理復墾開發5113公頃,土地流轉積極穩妥推進。落實加快商河發展的18項扶持政策成效顯著。實施農村扶貧開發項目30個,帶動10.8萬低收入農民
(五)民生和社會事業全面加強。去年承諾的為民辦9件實事全面完成。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2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7770元,增長8.2%。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保持在100.33。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安置就業再就業14.8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8.8萬人次。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範圍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68家敬老院建成達標。4489戶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增加1155戶。棚戶區改造動遷居民15.3萬人,順河街等片區8000戶居民陸續回遷。推動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105個村莊整體搬遷項目啟動。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本費和寄宿生住宿費,農村中國小“211”工程和校舍升級改造加快推進。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衛生強基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發展到222所,基本實現城區居民全覆蓋。完成2377所村衛生室建設改造,新農合參合率達98.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加快市屬文化單位體制改革步伐,啟動文化產業“3810”工程創建活動,完成6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及800個農家書屋建設,全市公共博物館免費開放。創作推出《天下泉城》、《北方有佳人》等優秀電視作品,兒童劇《我和我的影子》獲全國優秀演出獎。我市運動員在十一屆全運會獲金牌17枚,創歷史最高水平。推動民眾體育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全民健身設施達299.4萬平方米,連續四屆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六)和諧濟南建設紮實推進。以開展迎國慶60周年、迎全運系列活動為契機,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各項工作。紮實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圍繞解難題、察民情、辦實事,解決了一批制約科學發展、民眾反映突出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迎全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組織實施十大文明行動,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湧現出泉城義工、公交溫馨服務、貼心民政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和歷下區、市中區等一批國家、省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單位。依法、民主、科學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法治城市、法治縣(市)區創建全面推進,“法律六進”工作不斷深化。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開展交通秩序、暫住人口、網路環境等專項整治,民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加大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大接訪”和“信訪積案化解年”活動取得明顯成效。健全應急管理機制,穩妥做好甲型流感等重大疫情疫病防控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理行動,安全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加強食品藥品源頭、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綜合監管,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積極推進雙擁共建工作,國防教育、徵兵工作、國防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不斷加強。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全國防震減災綜合評比第一名,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進展順利。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事業和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了嚴峻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市圓滿完成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主賽區的各項任務。廣大幹部民眾頑強拼搏、攻堅克難,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建設了一流的比賽設施,提供了高效文明的服務保障和富有創意的賽事組織。動員11.4萬名志願者開展全運服務,全運村接待運動員、裁判員和媒體記者1萬多人,實現零失誤、零差錯的目標。出動警力36萬人次,組織1.8萬名安保力量,確保了火炬傳遞、開閉幕式和700多場賽事圓滿成功,為舉辦富有特色、平安祥和、人民滿意的全運會作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中央領導、省委省政府、參賽人員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譽,也收穫了豐厚的物質成果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市民自信心、城市美譽度全面提升。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行各業辛勤勞動的全體市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向關心幫助省會工作的駐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為濟南發展作出貢獻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內外朋友們,向來濟興業的廣大投資者和外來務工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看到,濟南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萎縮局面未有大的改變,民間投資增幅較低。經濟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產業結構調整相對滯後,部分工業行業和重點企業尚未擺脫困境,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的壓力仍然很大。城市承載功能不足,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功能難以滿足更高層次發展的需要。民生保障體系和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民眾需求差距較大,就業、住房、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加強,腐敗現象和損害民眾利益的問題時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從國際經濟發展看,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全球範圍內的產業分工和結構調整進程加快。從國內看,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前提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成為主旋律,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效益和可持續性成為主要目標。從濟南發展看,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成為今後長期的發展主線,省會經濟發展進入以創新為先導、高端產業為驅動的新階段。做好今年的工作,對於鞏固經濟回升基礎、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
201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
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體系。 (四)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以實施“1610”工程為主線,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增強...
-
2010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我們把保民生作為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加快發展社會事業。 按照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大力培育和發展中心鎮,增強其帶動周邊新農村建設的能力。 保障和改...
概述 一、2009年工作回顧 二、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 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2010年濮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完成670億元,增長10.5%。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45.9億元,增長12%。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33.2億元,增長19%。
-
1998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開通了國際網際網路濟南信息港、國際經貿信息網,開創了濟南與國際共享...,積極推進經濟與國際接軌,大力開拓國際市場,濟南開始邁步走向世界...,是1992年的2.5倍,一批著名的跨國大公司落戶濟南。1997年,三資企業...
-
濟南市槐蔭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步調協同、整體推進,全區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全面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拓展城區發展新空間...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二、2010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務 -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提高2.2 ,提升文化軟實力。 四是積極發展體育事業。
一、2009年工作回顧 二、2010年工作總體要求 三、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淄博市高青縣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著眼於搭建發展平台,改善人居創業環境,大力加強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是全面完成2010年各項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 第二,進一步加強政風建設。
-
1996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九五”和2010年發展規劃
-
2002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各縣(市)區都要把工業園區建設放在戰略位置,以園區建設促進工業經濟的發展。 要從營造省城品牌的高度發展第三產業,使三產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