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迎難而上,共克時艱,較好地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取得了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重大勝利。
——在嚴峻形勢下實現了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593.6億元,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0.3億元,增長15.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284億元,增長32.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4億元,增長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億元,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分別增長9.2%和7.1%;出口總額突破1億美元,增長52.3%。經濟成長好於預期,發展態勢明顯向好。
——在經濟低迷狀態下實現了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大突破。全市大招商氛圍更加濃厚,縣區招商熱情空前高漲,第七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和第四屆豫商大會成功舉辦,全年新上億元以上項目90個,完成投資120億元,市定重點項目進展順利,華電2×30萬千瓦熱電一號機組併網發電,雙匯5000萬隻肉雞養殖加工、永銀鹽化工、中糧二期麵粉加工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去年是我市近年來招商成效最好、開工項目最多、投資力度最大的一年。
——在大災之年實現了農業生產豐收。面對60年一遇的冬春連旱和秋季颶風等自然災害,果斷採取抗災措施,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全國小麥抗旱春管暨春耕備耕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全市糧食總產166.4萬噸,夏糧總產、單產連續4年創歷史新高。
——在資金困難情況下實現了城鄉面貌新變化。多渠道融通建設資金,大力度推進沙澧河開發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通過檢查驗收,我市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形象明顯提升,綜合效應正在彰顯,人民民眾享受到城鄉建設新成果。
——在各種矛盾增多情況下實現了社會和諧穩定。社會事業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平安建設成效顯著,我市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重點工作:
(一)全力以赴戰危機、保增長。面對嚴峻形勢,堅持把保增長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抓投入、擴內需、拓市場,果敢應對,危中尋機,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針對不同階段的突出矛盾和特點,加強經濟預測,及時研究和解決經濟運行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紮實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通過決戰二季度、大幹三季度、決勝四季度,全市經濟持續回升,在艱難開局情況下實現了良好結局。搶抓政策機遇,爭取上級政策性資金6.1億元,有41個項目納入中央投資計畫。深入實施“重點工業超千億計畫”,97家重點企業完成銷售收入935.6億元。食品、造紙、鹽化工三大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完成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雙匯集團銷售收入突破400億元,銀鴿集團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強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編制完成6個產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3.6億元、項目投資114億元,新入駐項目153個,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以光華電子、三鑫稀土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較快發展。技術創新和名牌戰略取得新成果,新引進高新技術項目10個,新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優質產品9個,國家肉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式啟用。
(二)堅持不懈打基礎、強“三農”。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向農民發放各類補貼資金6.8億元。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和“雙匯產業化工程”,優質糧食播種面積占糧食總面積的97.1%;無公害蔬菜基地發展到62.8萬畝,綠色蔬菜基地達到2萬畝;新培育標準化養殖小區(場)152個,年出欄生豬317萬頭;新培育市級龍頭企業4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54家;完成造林面積12.6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土地流轉面積51.6萬畝。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新增新農村建設試點村151個、先進示範村35個,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24個,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62公里、危橋27座、大中型沼氣工程14個、戶用沼氣池3萬座,新解決10.4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新打、修繕機井1.2萬眼,改善旱澇保收田12萬畝,新建農家店264家。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明顯,4個鄉鎮、13個村分別榮獲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省級生態文明村。創建“玉米收穫機械化示範市”紮實推進,農機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開發、農作物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國家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任務圓滿完成。
(三)集中精力抓改革、促開放。不斷深化企業改革,33家企業實現了戰略重組,銀鴿集團成功定向增發。金融、財稅等改革成效明顯,金融機構新增貸款41.2億元、增長20.4%,剝離不良資產4.2億元,市商業銀行掛牌成立,市城投發債獲得批准。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高效行政服務機制不斷完善。強力實施招商引資百日會戰,深入開展以“十年招商大回訪”、“境內外豫商大對接”、“產業集聚區大推介”、“行業百強總部大走訪”為主題的大招商活動,全市共簽約項目141個、已開工項目109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5億美元,提前2個月完成省定目標。
(四)齊心協力建名城、塑形象。不斷加大沙澧河開發建設力度,澧河一期建成開園,沙河一期接近尾聲,太行山路澧河橋主體工程完工、沙河橋進展順利,沙河節制閘建成投用,碧水穿城景觀已經顯現。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對黃河東路、嵩山路等6條道路進行了升級改造,實施了一批道路排水工程,完成市區21條背街小巷改造任務;18個城中村改造試點全面啟動;沙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新鋪供水管網14公里、燃氣管網43公里、熱力管網17公里,新建星級公廁20座。強力實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明顯提高。臨潁、舞陽兩個縣城產業集聚水平明顯提升,產城一體步伐加快,小城鎮和中心村承載力不斷增強,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9.3%,城鄉一體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五)持之以恆辦實事、惠民生。各級財政投入22.9億元用於社會事業建設,省定十大實事、市定十件實事圓滿完成。全面落實農村中小學生“兩免一補”和城市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受益學生34萬人。漯河職院成為省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漯河醫專新校區開工建設,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申辦成功。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7%,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437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所,改造鄉鎮衛生院11所,市中醫院晉升城市“三甲”,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效。賈湖遺址和許慎墓保護規劃通過國家級審批,陳星聚紀念館建成開館,許慎文化園、小商橋和楊再興陵園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成功舉辦了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國際旅遊小姐冠軍總決賽等重大賽事,提升了漯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中國排球城”建設正式啟動。紮實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5%,我市被評為“中國創業之城”,成為河南省創業型城市試點。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67%、居全省第一位,完成了城鄉低保提標擴面工作,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面推行,城鎮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新建經濟適用房25萬平方米,新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2.3億元。計畫生育、環境保護和土地管理三項基本國策得到較好落實,節能減排取得紮實成效。對口援建四川災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次性整體搬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審計、統計、人防、氣象、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史志檔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慈善事業等都取得新成績。
(六)千方百計保穩定、促和諧。認真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持續推進“兩轉兩提”和服務型政府建設。824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理完畢。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我市成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法治城市建設成效明顯,法律援助服務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面加強信訪穩定、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食品藥品監管等工作,我市成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市、信訪工作先進市、安全生產優秀市、食品安全優秀市。駐漯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支持地方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我市連續4次成為全省雙擁模範城市。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形勢複雜,挑戰嚴峻,全市上下和衷共濟,攻堅破難,取得的成績極為不易,這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的結果。回顧去年的工作,我們深深感到,每一項重點工作的紮實推進、每一階段經濟運行的科學調度、每一次重要活動的成功舉辦、每一個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都凝結著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駐漯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漯河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政府工作還沒有達到更好的效果,要想使漯河不斷地跨越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在破解難題上下工夫,在克服不足上求突破。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現為“三難、三低、三不夠”。“三難”:一是經濟轉型升級難。我市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城市,主導產業特色突出,但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經濟總量偏小,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內生動力不足。二是中小企業和廣大農村融資難。我市尚處在依靠投資拉動階段,但我市現有存貸款規模小、金融機構力量薄弱,鄉鎮銀行還未設立,企業和農民貸款擔保能力差,嚴重影響著企業的規模膨脹和技術創新,嚴重影響著全民創業。三是各級財政增收難。稅源基礎薄弱,新的稅收增長點不多,後續財源尚需培育,加之擴大公共服務、全面改善民生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財政支出壓力加大,很多想辦該辦的事情,還沒有辦或者沒有辦好,與廣大民眾期望仍有較大差距。“三低”:一是經濟外向度低。出口企業不多,規模不大,產品競爭力不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二是服務業水平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與工業發展不相適應,生活性服務業層次較低,消費市場不夠活躍,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占比不高,仍然是全市經濟的“短腿”。三是城鎮化水平低。中心城區的人氣商氣需要加快集聚,縣城和小城鎮規模偏小,輻射帶動能力亟待提高。“三不夠”:一是發展環境最佳化不夠。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發展意識、大局意識、服務意識不夠強,不作為、慢作為和亂作為現象時有發生;在建設環境中,還存在著強買強賣、強裝強卸、阻工鬧事等問題。二是一些幹部破解難題的能力不夠。對重大問題和重點工作思考不深、研究不透、把握不準,缺乏戰術性突破的真招實招,甚至還導致一些失誤。三是一些政府部門抓落實的硬度不夠。作風不實,落實不力,致使一些重點工作推進不夠理想,很多方面存在著一般化現象。
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古人尚能一日三省,我們更應進行反思。一個人需要反思,一座城市更要反思。唯有反思,方知不足;唯有反思,方能超越。我們要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切實提高各級政府的執行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努力把各類問題解決好,把各種矛盾化解好。只有這樣,漯河的事情才能辦得更好,民眾才會更加滿意。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決勝“十一五”、謀劃“十二五”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當前,全球經濟逐漸復甦,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全面實施,產業轉移趨勢更加明顯。我市與沿海地區的政策、體制差異在縮小,區位和市場等優勢在擴大,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能量積聚,基礎支撐條件不斷完善,形成了較好的發展態勢。今年發展環境總體上會好於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也極為複雜,世界經濟復甦的基礎仍然脆弱,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們必須正確判斷形勢,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周密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勇於迎難而上,敢於排難奮進,善於克難制勝。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按照市委整體工作部署,努力在繼續解放思想上邁出新步伐,在堅持改革開放上實現新突破,在推動科學發展上取得新進展,在促進社會和諧上見到新成效。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8%,出口總額增長12%,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城鎮登記失業率、人口自然增長率、節能減排等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和要求,今年要堅定不移地抓好六項重點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強化開放引領,促進投資拉動,加快新上大項目,傾力培植大企業,推動主導產業擴張升級。重點圍繞食品、造紙、化工、紡織、物流等產業,持續深入開展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進一步搭建好招商平台,高水平舉辦第八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確保年內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到300億元,新簽約超億元項目60個以上、超5億元項目6個以上。落實招商責任,實施嚴格考核,堅決兌現獎懲。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在繼續抓好肉類、蔬菜、紙品等傳統產品出口的同時,努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實施“124”投資計畫,全市安排重點項目100個,完成工業投入200億元以上,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00億元以上。加快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抓好雙匯5000萬隻肉雞養殖加工、銀鴿集團10萬噸文化紙和18萬噸生活紙、永銀鹽化工、金大地二期、太古可口可樂、喜來登和恆輝兩個國際旅遊酒店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華電二期項目前期工作,配套抓好天陽熱力管網建設和入戶工程。抓好石武客運專線建設、京港澳高速公路漯河段拓寬改造和漯阜鐵路電氣化改造。完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實行目標化管理,促進新上項目早開工、在建項目早投產、投產項目早見效。加強和改進投資管理,嚴格執行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和產業政策,提高項目投資強度。
(二)堅定不移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按照“提升一產、主攻二產、擴大三產”的指導思想,始終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全面提升工業經濟實力。加快建設產業集聚區。以“完善規劃、創新機制、構建平台、健全功能、落實政策”為重點,大力實施投資倍增計畫和大招商行動計畫,強化目標考核,實行獎懲激勵,每個產業集聚區確保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億元以上,6個產業集聚區企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800億元。啟動漯河新區規劃,力爭市經濟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不斷膨脹主導產業。對食品、造紙、鹽化工產業,通過政府支持、政策引領,促使企業引進項目、戰略重組、技術改造、產品研發,鞏固食品產業的龍頭地位,壯大造紙工業影響力,打造全省重要的鹽化工基地,使三大主導產業的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占全部工業的比重達到70%以上。壯大骨幹企業群體。實施工業“雙百行動計畫”,篩選100家重點企業和100家發展快、前景好的高成長性中小企業進行培育。通過三年的努力,使200家企業年銷售收入達到1800億元,力爭突破2000億元。紮實開展服務企業活動。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信息服務網路和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堅決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費,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行所得稅優惠政策,繼續落實財政對中小企業支持政策,培訓企業家隊伍,推動企業服務工作常態化。加快企業技術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市經濟開發區和各產業集聚區的載體作用,抓好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電子產品、生物醫藥、新材料等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形成新的增長點。深入實施質量興市戰略,全市省級以上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達到30家以上,爭創全省創新型城市試點。
(三)堅定不移加快新農村建設。繼續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發展為重點,紮實做好“三農”工作。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圍繞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實施糧食產量、品質“雙提升行動”,力爭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達到10個、縣(區)級50個。擴大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規模,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8萬畝。加快生態林業建設,完成林業生態工程建設6.4萬畝。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千萬元的龍頭企業5個以上。全面實施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認真落實財政對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繼續推進“雙匯產業化工程”,新培育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進一步鞏固國家級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市成果。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繼續實施好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認真落實家電、汽車、機車下鄉和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改善農民工就業服務,強化技能培訓,新增轉移就業農村勞動力3萬人以上。
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組織農民工到發達地區就業,引導農民工在當地從業,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最大限度地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於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兩縣十鎮百村示範帶動工程”,新建35個綜合水平較高的示範村。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50公里,改造危橋10座,發展農村沼氣用戶1萬戶,新解決6萬人以上的安全飲水問題,完成215個村的村容村貌整治任務,行政村“農家店”覆蓋率達到100%,農業信息覆蓋農戶70%以上,積極創建“玉米收穫機械化示範市”,綜合機械化水平進入全省先進行列。深化生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建成10個省級生態文明村、3個省級環境優美小城鎮。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創新農村投融資機制,解決農民貸款抵押難、擔保難問題。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探索股份合作、企業租賃等多種流轉模式。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發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堅持產城一體,擴大臨潁、舞陽城區規模。完成鄉鎮總體建設規劃,加快編制中心村規劃。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加大對農村新型社區的支持力度。以近郊“十鎮”和市定重點鎮為突破口,全力推進小城鎮建設,著力解決道路硬化、供排水、沼氣、污水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逐步建立組保潔、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機制。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城鎮落戶條件。有計畫、有步驟解決好農民工在城鎮的就業和生活問題,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大力發展縣區經濟,支持縣區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培育鄉鎮特色經濟,完善目標管理體系,激勵縣區爭先晉位,促進縣區經濟跨越發展。
(四)堅定不移提升城市帶動功能。當前,城市發展已由產業帶動城市轉變為城市拉動產業,城市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我們要瞄準百萬人口城市的目標,不斷拉大城市框架,科學最佳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實現城市功能的最大化,增強城市對經濟的帶動能力。科學編制城市規劃。高標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加快編制各類專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依法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強力推進沙澧河開發建設。高質量完成沙河一期,“五一”前向市民開放,開工建設沙河二期(金山路橋-淞江路橋段),啟動沙澧河交匯處重點區域開發項目,加快沙澧河旅遊項目建設及鳳凰島開發步伐,把漯河打造成濱水特色更加凸顯的城市,努力彰顯碧水穿城、林茂花艷、建築精巧、環境秀美的城市風貌,致力打造美麗漯河。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老城區和太行山路、中山路等6條市區主幹道升級改造,建成太行山路沙河橋、澧河橋,啟動解放路沙河大橋設計工作。雙匯廣場建成投用。開工建設城市規劃展示館。加快推進西城區客運站及配套設施建設。新改造15條背街小巷和一批城中村,新增城市供水管網15公里、燃氣管網15公里、熱力管網12公里,建成東城污水處理廠,推進市垃圾填埋場二期等工程建設,新建改造公廁15座、垃圾中轉樓5座。推進景觀照明、城市園林雪災後綠化恢復和金山路、人民路綠化改造等工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30天以上,澧河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切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深入推進“五城同創”,實施市容市貌提升計畫,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提高城市精細化、格線化、數位化管理水平。加大違法建築治理力度,突出抓好城市主幹道、重要地段、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環境整治,逐步建立建築立面改造更新制度。進一步強化城市產業支撐。突出發展商貿物流業,支持千盛百貨、新瑪特、丹尼斯等重點市場發展,加快建設中國漯河國際食品城、雙河農產品批發市場、福田食品批發交易市場,改造鐵東農貿市場;支持冷鏈物流、鹽化工物流、糧食物流、口岸物流等做大做強,推進淞江倉儲物流園區建設。大力發展餐飲業,承辦高規格烹飪賽事,逐步把漯河建成全國美食名吃集聚地;實施“放心早餐工程”,標準化早餐經營網點達到200個。著力發展房地產業,最佳化住房結構,加強房地產市場管理,有計畫地實施舊住宅小區整治,提高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水平。加快發展文化休閒娛樂業,鼓勵支持金融、保險、會展、技術服務、文化傳媒、信息諮詢等產業健康發展。通過不懈努力,力爭把城市規模做大、產業做強、環境做美,不斷增強漯河的影響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五)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在於改善民生,政府工作的頭等大事在於保障民生。要繼續加大民生保障和改善力度,讓人民民眾得到更多實惠。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深入開展全民創業活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廣泛開展“萬人創業幫扶”活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轉業退伍軍人就業工作,為“4050”人員開發更多公益性就業崗位。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2萬人。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各項保險覆蓋面,把全市關閉破產的國有、集體企業符合條件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圍。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幅度不低於全市養老金平均水平的10%。積極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加大對低收入家庭補貼和救助力度,做好生活無著落人員的救助工作。切實加強住房保障,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5萬平方米、廉租房6萬平方米,積極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和城市棚戶區改造。進一步加大社會保障投入,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安全網,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進一步最佳化教育結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認真落實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實施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逐步使所有學校的校舍、設備和師資達到規定標準。逐步解決縣區教師工資偏低問題。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和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支持漯河職院、漯河醫專和食品職業學院建設,啟動職業教育“雙十工程”,選擇10所職業學校,經過3年培育,在校生達到10萬人。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投入,保證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不低於15元。建成市中醫院新門診樓、市婦幼保健大樓,啟動市精神病專科醫院建設項目,改造一批縣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繼續做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籌辦好2010年中國國際女排精英賽、世界男排聯賽等體育賽事,積極備戰全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加快推進“中國排球城”建設,建成市游泳館。實施科教興漯和人才強市戰略,吸引更多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來漯創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新建一批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舉辦第二屆許慎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和雙向改造。按照上級部署,積極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加快旅遊業開發步伐,高標準推進小商橋和楊再興陵園等重點項目建設,許慎文化園10月1日前建成開放,加大舞陽農民畫、南街村紀念品等特色旅遊商品的開發力度,實施旅遊富民工程,培育一批新的生態旅遊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