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平裝: 392頁
ISBN: 7508614496, 9787508614496
條形碼: 9787508614496
尺寸: 25.6 x 18.4 x 2.2 cm
重量: 798 g
作者簡介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還擔任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資格評審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招商銀行博士後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等職務。巴曙松研究員先後榮獲“中國基金業10年特別貢獻獎”、“地方金融貢獻獎”等。
內容簡介
《2009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主要內容:2008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給金融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2008年也是資產管理行業經歷著艱難發展的一年,如何面對世界複雜的金融形勢和金融危機,如何規避風險做好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是我們2009年要面對的課題。如何總結資產管理行業近十年來的成敗得失,如何看待資產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潛在隱憂,如何推動資產管理行業將來的可持續發展,這些都是2009年度資產管理行業報告將著力研究和討論的主題。
目錄
序
第一篇 中國內地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及展望
第一章 行業格局:周期波動加速產業差異化發展
一、基金管理行業的產業環境面臨大幅波動
二、周期波動下基金管理行業結構差異化演變的檢驗
三、本輪周期後基金管理產業結構演變趨勢展望
第二章 投資策略:波動中基金投資能力的檢驗
一、市場波動衝擊基金公信力
二、更客觀公正的評價手段——業績歸因分析
三、超越周期波動評價基金投資能力
四、投資策略面臨改進
第三章 業務轉型:弱市中基金的戰略調整與拓展
一、市場劇烈調整中基金傳統業務的現狀與戰略轉型
二、周期調整中興起的私募型業務比較分析
三、私募型業務周期調整中投資表現搶眼
四、私募型業務在牛熊交替中的轉變
五、私募型業務未來發展趨勢
第四章 市場行銷: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
一、2008年基金業行銷回顧
二、熊市中基金行銷理念的轉變:以培養客戶忠誠度為核心
三、異業整合——基於客戶忠誠度的展望
第五章 基金監管:如何從制度上防範“藍籌泡沫”
一、是危機也是契機——股災後的各國基金監管制度建設回顧
二、延續與對比——2008年基金監管回顧
三、推動基金監管制度建設——經驗借鑑、展望與期待
第六章 另類投資:市場波動下的另類洗禮
一、私募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
二、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
三、黃金投資
四、藝術品
第二篇 海外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與展望
第七章 美國資產管理行業:風暴中心
一、共同基金——往日風光不再
二、美國保險資產管理——風景各異
第八章 歐洲資產管理行業:金字塔的風景
一、歐洲投資基金
二、歐洲保險資產所受影響相對較小
三、私人銀行——金字塔頂端風景也不美麗
第九章 香港資產管理行業:內地基金業國際化的練兵場
一、香港基金行業發展概況
二、內地基金公司在香港市場積極開展QDII業務
三、內地基金公司進軍香港市場的SWOT分析
第十章 中國台灣地區投信業歷史、現狀與趨勢
一、中國台灣地區投信業發展簡史
二、中國台灣地區投信市場現狀
三、島內投信市場發展特點
四、島內投信業發展的趨勢
第十一章 全球另類投資難以走出另類行情
一、國際另類投資市場的表現”
二、私募股權投資(PE)
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
四、大宗商品
五、藝術品
六、周期波動下另類投資的發展特徵
第三篇 資產管理行業專題研究
第十二章 信託業:調整中的洗牌與創新
一、信託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二、信託業面臨五大挑戰
三、信託業的業務創新
四、信託公司經營與管理分析
五、信託產品分析
第十三章 香港雷曼迷你債券風波及其對資產管理業形成的衝擊
一、香港“雷曼迷你債券”風波起因
二、香港監管機構對“雷曼迷你債券”事件的處置與危機處理的基本原則
三、香港“雷曼迷你債券”事件透視出資產管理市場可能出現的趨勢
四、香港“雷曼迷你債券”事件對於資產管理行業監管及發展的啟示
第十四章 美國基金業如何在波動的周期中拓展銷售網路
一、美國經濟周期及股票市場周期回顧
二、基金在股票市場周期中的行銷能力分析
三、美國立體式代銷渠道的發展
四、美國養老金為共同基金的發展提供了長久動力
五、美國共同基金的發展對中國內地基金行銷的借鑑意義
第十五章 非基金理財產品的設計與發展
一、大調整中的非基金理財產品發展
二、非基金理財產品發展與產品設計
第十六章 基金公司治理是否會隨市場大幅波動
一、弱市中的基金公司股權轉讓
二、弱市中基金從業人員流動
第四篇 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數據概覽
第十七章 公募基金數據
第十八章 非公募基金理財產品數據
後記 牛年對資產管理行業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