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5-4 版別膠印版 名稱楊家埠木版年畫(T) 全套枚數4 發行日期2005-2-1 全套面值3.20元 全套售價3.20元 |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王虎鳴 責任編輯史淵 整張規格180mm×104mm 整版枚數8(2×2+2×2),有過橋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微縮文字、螢光噴碼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4-1 鬥神 0.80 30×40 P13.5×13 1200 4-2 連年有餘 0.80 30×40 P13.5×13 1100 4-3 喜報三元 0.80 30×40 P13.5×13 1100 4-4 天女散花 0.80 30×40 P13.5×13 1100 |
郵票介紹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淳樸鮮明的藝術風格而馳名中外。楊家埠木版年畫創於明代,至清朝乾隆年間,楊家埠村已呈現出“畫店百家,畫種上千”、“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的鼎盛局面,並風行於黃河下游一帶。歷經此後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楊家埠已成為全國三大畫市之一。
楊家埠木版年畫重用原色,線條粗獷,風格純樸,製作工藝別具特色。藝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條、香灰作畫,名為“朽稿”,在朽稿基礎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線稿,反貼在梨木板上供雕刻,分別雕出線版和色版,再經過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最後進行手工印刷。年畫印出來後,還要再手工補點上各種顏色,進行簡單描繪,以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可見楊家埠木版年畫生產所經過的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工序,每一道都極為精細準確。而且其題材也十分廣泛,表現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類、鬥神類、金童子、山水花鳥、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反映了民間生活及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
至今數百年來,楊家埠木版年畫按照農民的思想要求、風俗習慣、審美觀點、生活需要而逐步完善,早已形成了自己古樸稚拙、簡明鮮艷的風格。它植根於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願望、美化人民節日環境的作用,因而,備受廣大人民民眾所喜愛。
這套郵票的4幅年畫,是經過諮詢楊家埠木板年畫社、楊家埠木板年畫研究所及幾位研究民間美術的專家後確定的。設計者採用了電腦處理原畫稿的製作方法,保持和突出了年畫的原有風貌。
鬥神此畫源於明代,規格69×46cm。據《山海經》載:唐太宗李世民身體不適,夜夢中常見門外鬼哭狼嚎,於是將此事告知群臣。大將秦瓊和尉遲恭自告奮勇,全身披掛,立於門前,宮中果然平安無事。太宗深為嘉獎,令畫師繪成二人形象,高懸宮門兩側,成為“鬥神”。郵票圖案即為身披甲冑,手執金鐧的秦瓊形象。
連年有餘此畫源於清代,規格40×22cm。它又稱“美人條”,左右兩幅,基本對稱。畫面上的美人為漁家姑娘打扮,身披蓑衣,頭戴草帽,肩挑花籃,手執牡丹、蓮花,身前娃娃抱著大魚。將這些東西組成一個富貴吉祥的畫圖,借其諧音構成“連年有餘”之意,以示年年豐收,歲歲有餘的願望。
喜報三元此畫源於清代乾隆時期,規格46×46cm。它又稱“金童子畫”,多貼於婆婆房門。畫面上的荔枝、桂圓、核桃均為圓形,取“圓”與“元”諧音之意。這裡專指科舉考試中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和狀元。此畫反映了舊時農民希望子女有出息,能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願望。
天女散花此畫源於清代,規格45×30cm。它屬於“美人條”類,多貼於閨秀房門。故事源於佛教,每當有佛祖講經說法時,天女便飛臨空際,將百花撒向聽眾和講堂,以示祝福。郵票圖案上的天女散花,表達了老百姓對風調雨順,政通人和,春滿人間的企盼。
楊家埠在山東濰坊市寒亭區。這裡的民間木刻年畫,為我國五大民間木刻年畫之一。
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末,繁榮於清。清乾隆年間呈現家家雕版、戶戶丹青的盛況,有永盛、公茂、吉盛等10家專營堂號;鹹豐、道光年間達到鼎盛,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臘月二十四至春節之際,通宵達旦買賣年畫。
楊家埠木版年畫為黃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以吉祥如意、歡樂新年、恭喜發財、富貴榮華、年年有餘、安樂昇平等喜慶吉祥為主題,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表達了農民新春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它取材於民間,而又不拘泥於現實生活,採用概括、象徵、寓意和浪漫主義等表現手法。採用我國傳統的勾線技法,使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誇張、粗壯、樸實;色彩艷麗、火爆、對比強烈;主題突出,富有裝飾性,充分體現了我國北方農民粗獷、奔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憎分明的性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楊家埠木版年畫形式多樣,有鬥神類、神像類、美人條類、童子類、橫披類、山水花鳥類、祥禽瑞獸類等,凡屬中國的屋宇、庭院、門戶、畜舍,都有相應的年畫可以裝扮。僅以門為例,有貼於街門上的武鬥神、將軍型;貼於堂屋門上的文鬥神、朝官式;貼於場院屋門、倉庫門上的欄門判等。郵票上的“鬥神”屬鬥神類,源於明代,貼於大門、房門,分武鬥神、文鬥神兩種,左右兩幅為一對,亦有單幅鬥神。“連年有餘”、“天女散花”屬美人條類,源於清代,多貼於內房門,左右成對,多以美女、母子、祥瑞吉利內容為主。“喜報三元”屬童子類,源於清代,多左右成對,貼於內房門和炕頭處。這些年畫都具有明顯的裝飾趣味和極高的實用價值。
楊家埠年畫的製作,採用繪畫、雕刻、印刷、裝裱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極為精細準確。藝人先將彩色畫稿勾出黑線稿,貼到刨平的梨木或棠木板上,雕刻出主線版。待印出主線稿後,再分別不同顏色,刻出色版,然後採用名貴宣紙、古墨與國畫顏料逐色套印,最後還要用手工補點上各種顏色進行簡單描繪,使年畫顯得自然生動。年畫為民間繪畫與國畫技法相結合,木版水印本色與人工彩繪相結合的藝術品,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淳厚的生活氣息。
1988年在村內修建了仿明清式四合院建築的楊家埠木版年畫陳列館,500平方米。現在這個只有310戶、1150人的小村莊,每年製作的木版年畫達2000餘萬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