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
1、高等植物的孢子體(2n)通過減數分裂產生孢子(n)[單核胚囊=大孢子,單核花粉粒= 小孢子],孢子發育成配子體(成熟胚囊和花粉粒),配子體產生配子(卵細胞和精子),結合成合子(受精卵),再發育成孢子體,因此減數分裂發生在孢子形成前。
2、水分能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細胞含有大量水分,可維持細胞的緊張度即膨脹,使植物枝葉挺立,花朵張開。
3、氣孔是植物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通道,不可沒有。
4、水生植物的適應特點是體內有發達的通氣系統,以保證身體各部對氧氣的需要;葉片呈帶狀、絲狀或極薄,有利於增加採光面積和對 CO2 與無機鹽的吸收;植物體具有較強的彈性和抗扭曲能力以適應水的流動; 淡水植物還具有自動調節滲透壓的能力, 而海水植物則是等滲的。
5、被子植物種子中的胚乳(3n)是由受精極核(三核融合的產物)發育而成;裸子植物種子中的胚乳(n)是由雌配子體的一部分發育而成。
6、導管分子和管胞都是厚壁的伸長細胞,成熟時都沒有生活的原生質體。
7、胚珠發育成種子。
8、水分沿導管或管胞上升的動力有兩種:(1)下部的根壓;(2)上部的蒸騰拉力。但根壓一般不超過 0.2MPa,只能使水上升 20.4米,所以水分上升的主要動力不是靠根壓。一般情況下,蒸騰拉力才是水分上升的主要動力。 當氣孔下腔附近的葉肉細胞蒸騰失水時, 便從旁邊的細胞奪取水分,這個細胞又從另一個細胞吸水,依次下去,便可以從導管中奪取水分。
9、唾液澱粉酶在 37℃活性最高,煮沸會使蛋白質變性失活。
10、減數分裂染色體數減半,有絲分裂染色體數不變。
11、電子傳遞鏈在原核細胞存在於質膜上,在真核細胞存在於線粒體的內膜上。
12、地球上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於太陽。
13、蛾類複眼中的色素細胞,當光線弱時,色素細胞收縮,這樣通過每個小眼進入的光線,除直射的光線可以到達視桿外, 光線還可以通過折射進入其它小眼, 使附近的每個小眼內的視桿都可以感受相鄰幾個小眼折射的光線,斜射的光線也可以被感受,這樣在光線微弱時,物體也能成像。
14、腎上腺素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提高心輸出量。能使皮膚、腹腔內臟器官的小動脈強烈收縮,但使心臟和骨骼肌血管舒張,使收縮壓升高。
15、昆蟲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尿酸先進入馬氏管壁的大型細胞內,分解成尿囊酸、二羥醋酸和尿素等。這些尿酸衍生物比尿酸易溶於水,就從大型管壁細胞進入管腔中,到達後腸,與糞一起排出。
16、食草動物中的反芻類的胃由四室組成:瘤胃、網胃、瓣胃、皺胃。前三個胃室為食道的變形,皺胃為胃本體,具腺上皮,能分泌胃液。反芻過程是:食物進入瘤胃後,在微生物(細菌、纖毛蟲、真菌)作用下,發酵分解。存於瘤胃中的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溝,引起逆嘔反射, 將粗糙食物逆行經食道入口再行咀嚼。 咀嚼後的細碎和比重較大的食物再經瘤胃與網胃的底部,達於皺胃。反芻過程可反覆進行,直至食物充分分解。
17、鳥類吸氣時,新鮮空氣沿中支氣管大部直接進入後氣囊,與此同時,一部分氣體經次級支氣管和三級支氣管,進入肺內微支氣管處進行碳氧交換。吸氣時前後氣囊同時擴張,呼氣時同時壓縮。呼氣時,肺內含 CO2 多的氣體經由前氣囊排出。後氣囊中貯存的氣體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再經前氣囊、氣管而排出。可見,不論吸氣和呼氣,肺內總有連續不斷的富含 O2的氣體通過,且是單向流動,從尾方到頭方。
18、皮膚分表皮和真皮,都能形成衍生物。表皮衍生物有:皮脂腺、汗腺、乳腺、角質鱗、喙、羽、毛、爪、蹄、指甲、洞角(牛、羊)、毛角(犀牛)。真皮衍生物有:骨質鱗(硬鱗、圓鱗、櫛鱗)、實角(鹿角)、鰭條。表皮真皮共同形成:楯鱗、牙齒。
19、為 ABEFG 的可能性是 1/2×1/2×1/2。
20、真正編碼酶的基因是結構基因,結構基因前方存在調節基因,可以調節結構基因的表達,從而控制酶的合成量。具體過程參考乳糖操縱子。
21、 引起鐮刀形細胞貧血症的原因是基因的點突變, 即編碼血紅蛋白β肽鏈上一個決定谷氨酸的密碼子 GAA變成了 GUA,使得β肽鏈上的谷氨酸變成了纈氨酸。
22、一對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稱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同一個基因的不同形式。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控制相對形狀的產生。
23、限制性內切酶是從細菌中分離提純的核酸內切酶,可以識別一小段特殊的核酸序列,並將其在特定位點處切開。
24、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比同等鏈長的飽和脂肪酸的熔點低。豬脂肪中油酸占 50%,豬油固化點 30.5℃。植物油中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呈液態。在高等植物和低溫生活的動物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高於飽和脂肪酸含量。
25、果膠:具糖類性質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植物細胞間質的重要成分。植物體內果膠物質呈不溶性的原果膠肽存在。原果膠用原果膠酶處理後,變成可溶性果膠,後者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與它的甲酯縮合而成。果實成熟時,原果膠轉變為可溶性果膠。
26、土壤全部空隙充滿水分,土壤缺乏氧氣,根部呼吸困難,阻礙水和吸肥。
27、黴菌是一類絲狀真菌,具較強的分解複雜有機物的能力,如纖維素、木質素、幾丁質、蛋白等,對自然界物質循環起很大作用。
28、芽孢是某些細菌在一定的生長階段,在細菌內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或圓柱形的休眠體,芽孢壁厚,不易透水,耐熱性強,對不良環境條件具較強的抵抗性。
29、生物量指某一特定時刻單位面積上積存的有機物質,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體的乾重(g/m 2 )或平均每平方米生物體的熱值(J/m 2 )來表示。
30、 任何生態因子, 當接近或超過某種生物的耐受性極限而阻止其生存、 生長、 繁殖或擴散時,這個因素稱為限制因子。陸地生存極易缺乏水,因此水是限制因子;海洋中有大量鹽分,礦物質不易缺乏;有大量浮游藻類進行光合作用,氧氣也不易缺乏;鹽含量高有利於生物保持滲透壓;因此,限制大洋生物生存的限制因子只能是營養物。
31、冰層一定程度上將湖水與外界空氣相隔離,不利於進行氣體交換,使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減少,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湖水與空氣的熱交換,使水溫下降的速度減慢。
32、人類基因組由 22 條常染色體、一條 X 染色體和一條 Y 染色體組成。
33、酸雨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強光照射下,進行光化學氧化作用,並和水汽結合形成。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34、尿素是小分子有機物,呈中性,NH4NO3 是生理中性鹽,施加這兩種物質都不會改變土壤的 PH 值,不容易造成土壤鹽鹼化,發生板結。(NH4)2SO4 和 NH4Cl 屬於生理酸性鹽,會使土壤 PH 值下降;NaNO3 屬於生理鹼性鹽,會使土壤 PH 值上升。
35、一些薔薇科植物(如蘋果、桃、梨、櫻桃)和松柏類植物的種子雖然胚已經發育完全,但在適宜條件下仍不能萌發,一定要經過休眠,胚內部發生某些生理生化變化,才能萌發,這一過程稱為後熟。這類種子必須經低溫處理。
36、植物感受光的部位是莖尖、芽鞘尖端、根尖、某些葉片或生長中的莖。
37、種子中以油脂為貯藏物質的植物種類很多。
38、人體血液的總量叫做血量。血量是相當穩定的,約占體重的 7%-8%,並且不會由於飲水、注射或者小量出血而受到影響。
39、血壓降低導致單位時間內流經腎臟的血流量減少。
40、人體失血時,循環血量急劇減少,會影響動脈血壓。若失血量不超過總血量的 20%,在神經體液因素調節下, 一方面使小動脈收縮以增加外周阻力, 另一方面使靜脈系統 (容量血管)收縮以減小血管容積,仍可維持血管系統充盈,使動脈血壓不致顯著降低。
41、小腦是保持身體平衡,協調肌肉運動的控制中心。
42、二氧化碳對呼吸有很強的刺激作用,這是經常的生理性刺激,屏息後不自主的加強呼吸主要是血液二氧化碳增多所引起的。
43、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包括 12 對腦神經、31 對脊神經。
44、腎上腺素能使心臟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提高心輸出量。能使皮膚、腹腔內臟器官的小動脈強烈收縮,但使心臟和骨骼肌血管舒張,使收縮壓升高。
45、寄生物與寄主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寄生物從寄主身上獲取養料,維持生存,一定程度上對寄主有害,單通常不致死,這是因為寄主一旦死亡,寄生物同時死亡,所以寄生物通常不殺死寄主,這才符合它的最大利益,也是生物長期進化形成的適應性。
46、魚鱗是真皮衍生物。
47、氨是固氮的最終產物。固氮酶具有還原分子氮為氨的功能。固氮酶是一種酶複合物,有兩種組分:鐵蛋白和鉬鐵蛋白,二者同時存在才能固氮。
48、捲舌為顯性基因 A。根據遺傳平衡定律,三種基因型的頻率 AA、Aa、aa 分別為 p 2 、2pq、q 2 ,其中 p、q 分別為 A、a 的基因頻率。根據已知條件,q 2 =0.36 q=0.6 p=0.4。所以捲舌者為 AA的機率是 0.16/0.64=0.25; 為 Aa 的機率是 0.48/0.64=0.75。 於是, 生捲舌孩子的機率=0.25×1+0.75×0.5=5/8。
49、用電泳緩衝液溶解瓊脂糖,如 TAE:Tris-乙酸、Tris-乙酸-CDTA。這樣就能保證膠中的離子濃度與電泳液中的離子濃度相同,在電場中活動一致。
50、昆蟲外骨骼主要由幾丁質(含氮多的糖類)和蛋白質組成,昆蟲體壁變硬主要和蛋白質鞣化有關,和幾丁質關係不大。
51、日本血吸蟲寄生於人體或哺乳動物的門靜脈及腸系膜靜脈內。交配後產卵,蟲卵順血流進入肝,逐漸成熟,經腸壁穿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從卵內孵出毛蚴,遇到釘螺即侵入螺體,進行無性繁殖,形成母胞蚴,破裂後釋放出多個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後不斷放出尾蚴,尾蚴接觸人、獸皮膚,借其頭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本身的機械伸縮作用侵入皮膚,而後侵入小靜脈和淋巴管,在體內移行,到達肝門靜脈。
52、蕨類植物孢子體發達,有根莖葉的分化,內中有維管組織。莖通常為根狀莖。真蕨亞門的葉,無論單葉還是複葉都是大型葉,幼葉拳卷,長大後伸展平直。葉片有單葉或一回到多回羽狀分裂或複葉。
53、妻子是 X B X b ,丈夫是 X B Y,後代可能是 X B X B 、X B Y、X b X B 、X b Y,顯然,若是男孩一半可能是色盲,若是女孩不可能是色盲。
54、原生質體無細胞壁保護。
55、魚類眼角膜平坦,晶體大而圓,視覺調節時可移動晶體的前後位置而晶體凸度不能改變,為單重調節。鳥類視力極為發達,視覺調節不僅改變晶狀體凸度,還改變角膜凸度,為雙重調節。哺乳類的視覺調節依靠發達的睫狀肌改變晶體的凸度,睫狀肌為平滑肌,收縮較平緩。
56、纖毛與鞭毛的結構相似,也是由典型的“9 2”微管纖維組成,基體位於外質中纖毛的基部,但纖毛的基體在其一側發出1—2 條很細小的纖維,稱細動纖絲(kinetodesmal fibril),它前行一段距離之後,與同行其他基體發出的細動纖絲聯合, 形成一較粗的縱行的動纖絲 (kinetodesmata),構成了纖毛蟲的下纖列系統(infraciliature)。硝酸銀是常用的染鞭毛和纖毛的試劑, 經強光照射或加熱可使其分解出銀鹽沉積在鞭毛或纖毛上, 將其染成黑褐色。蛋白膠可固定草履蟲,減少其運動,便於觀察。
57、能使蛋白質變性的因素很多,化學因素有強酸、強鹼、尿素、胍、去污劑、重金屬鹽、三氯醋酸、磷鎢酸、苦味酸、濃乙醇等。物理因素有加熱(70-100℃)。劇烈震盪或攪拌、紫外線及 X 射線照射、超音波等。
58、胰島素可以降低血糖。
59、互補。PKU 病人體內有指導合成酶 B 的基因,AKU 病人體內有指導合成酶 A 的基因,因此孩子具有這兩個基因,為正常。
60、適合度與選擇壓力是影響進化速度的重要因素。
61、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複製一次,而細胞連續分裂兩次,結果產生的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減半。
62、 評價一台顯微鏡好壞的最主要指標是解析度, 也叫清晰度, 即將兩個點區分開的最小距離。
63、硫辛醯胺:是丙酮酸脫醯氧化過程中的一個傳遞乙醯基和氫的輔酶。
64、苔蘚植物具明顯的世代交替,配子體在世代交替中占優勢,孢子體占劣勢,並且寄生在配子體上面。雌性生殖器官稱頸卵器。蕨類也具明顯世代交替,孢子體發達,配子體也能獨立生 活。裸子植物孢子體特別發達,配子體完全寄生在孢子體上,且仍保留著結構簡單的頸卵器。
65、石松-蕨類;松葉蘭-蕨類;蘇鐵-裸子植物;浮萍-被子植物
66、蒲公英、向日葵-瘦果;榆、槭、臭椿-翅果;油菜-角果(十字花科特點);桃、梅、李、杏、椰子-核果。
67、土豆-塊莖;蘿蔔-肉質直根;紅薯-塊根;藕-根狀莖。
68、Ⅰ型存活曲線早年死亡率極低,晚年在達到生理年齡的最大值時,在很短的期限內一齊死亡。如人類和大型哺乳動物。Ⅱ型整個生命周期內死亡率基本穩定,如水螅、某些鳥類、小型哺乳類、昆蟲。Ⅲ型幼齡階段死亡率極高,一旦過了危險期,死亡率變得很低,而且穩定。許多無脊椎動物和低等脊椎動物如青蛙、魚蝦。
69、多肽鏈的合成主要在核糖體上進行,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葉綠體中,葉綠體在光反應階段可以合成 ATP,用於為暗反應提供能量,光滑內質網主要進行蛋白質的加工和脂質的合成等。
70、 高爾基體為細胞提供一個內部的運輸系統, 把由內質網合成並轉運來的分泌蛋白質加工濃縮,通過高爾基小泡運出細胞,與分泌有關,對脂質運輸也起一定作用。
71、魚類尿液含水量 95%以上,還含有少量肌酸、肌酐、尿酸等。爬行類、鳥類尿以尿酸為主,兩棲類、哺乳類尿以尿素為主。
72、胚外膜(胎膜)分為 4種:卵黃囊、尿囊、羊膜和絨毛膜。所有脊椎動物的卵中都具有卵黃囊,其中充滿用於胚胎髮育的營養物質,尿囊、羊膜和絨毛膜只出現在羊膜動物中。尿囊可儲存胚胎髮育中的排泄廢物,通過滲透從外界得到氧氣供給胚胎,並排出 CO2。羊膜將胚胎圍住,形成封閉的羊膜腔,內中充滿羊水。
73、甲狀腺中的 C 細胞,分泌降鈣素可降低血鈣。甲狀旁腺激素可提高血鈣,在甲狀旁腺激素和降鈣素共同調節下,細胞外液中的 Ca 2+ 的濃度得以維持穩定。維生素 D 可以促進鈣的吸收,使血鈣升高。
74、脫氫就是氧化。
75、脫去羧基。
76、加上羧基。
77、78、79、DNA 聚合酶只能將游離的核苷酸加到新鏈的 3’端,因此 DNA 的複製總是由 5’向 3’方向進行。A為引物,也就是合成新鏈的起始一段,E 端必為 5’,所以 D 端為 3’。
80、RNA中沒有 T,U代替 T與 A配對,而且,轉錄形成的 mRNA的方向與模板 DNA鏈是相反的,即模板 DNA的 3’端的鹼基轉錄出的鹼基在 mRNA的 5’端。
81、NADH 作還原劑。
82、昆蟲的視覺器分單眼和複眼兩種。單眼只可感受光線強弱的變化,複眼可形成物像,複眼由多數小眼組成。
83-86、左圖是梨果,右圖是漿果。梨果的食用肉質部分主要由花筒(花托)發育而成。漿果的肉質食用部分主要由發達的胎座發展而成。
87、增長型:種群中年輕的個體非常多,年老的個體很少,正處於發展時期,種群密度會越來越大。
88、自養生物如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 CO2 固定成有機物。
89、異養生物如動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因此直接或間接的以植物為食。
90、細菌真菌作為分解者通過分解作用將動植物的屍體殘骸分解。
91-93、糖原磷酸化酶在激酶GPK 催化下被磷酸化,成為活化的糖原磷酸化酶,可催化糖原分解成葡萄糖-1-磷酸(G1P),此過程要消耗 ATP;相反,活化的糖原磷酸化酶在磷酸酯酶 PGP 的催化下去磷酸化,成為鈍化的糖原磷酸化酶,失去催化活性,此過程需要水的參與。可見,糖原磷酸化酶就是通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過程來調節酶的活性,這在細胞中很常見。
94、雙向複製可省一半時間,需要(1.65×10 8 )/(2×30)秒。
95、(1.65×10 8 )/(2000×2×30)秒。
96、(1.65×10 8 )/(30×2×5) 本題無正確選項,因此作廢。
97、C57H104O9 157/2O2→57CO2 52H2O 呼吸商=57/(157/2)=114/157=0.73
98、設純蘭的基因型是 AABB,純紅的基因型是 aabb,子一代 F1 基因型為 AaBb
F2 A_B_ A_bb aaB_ aabb
9 : 3 : 3 : 1
蘭 紫 鮮紅
若 A_bb×aabb 則後代 1/3 為紅色; 若aaB_×aabb 則後代 1/3 為紅; 綜上, 後代 1/3 為紅, 2/3 為紫。
99、設豌豆冠的基因型是 AAbb,玫瑰冠的基因型是 aaBB,則 F1 為 AaBb 胡桃冠。
F2 A_B_ A_bb aaB_ aabb
9 : 3 : 3 : 1
胡桃 豌豆 玫瑰 單冠
若 aaB_×aabb,後代有 1/3 是單冠,2/3 是玫瑰冠。
100、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A=T,G=C。共 2000 個鹼基。①中 A+T=2000×(1-44%)=1120 所以 T為 560 個。②中 A+T=2000×(1-66%)=680 所以 T為 340 個。
二、復選題:
101、單克隆抗體技術是將產生抗體的單個細胞同瘤細胞雜交的技術,可大量製備純一的單克隆抗體。過程是:把小鼠骨髓瘤細胞同經綿羊紅細胞免疫過的小鼠脾細胞(B 淋巴細胞)在聚乙二醇或滅活的病毒的介導下發生融合, 融合後的雜交瘤細胞具有兩種親本細胞的特性, 一方面可分泌抗綿羊紅細胞的抗體, 另一方面像瘤細胞一樣可在體外培養條件下或移植到體內無限增殖,從而分泌大量抗體。此技術最大的優點是可用不純的抗原分子製備純化的單克隆抗體,此過程需要使用小鼠提供細胞,還需進行細胞培養。
102、電子沿著光合鏈傳遞時,大致過程如下(非循環式光合磷酸化)P680→Pheo→QA→PQ→Cytb6-f複合物→PC→P700→Fd→FNR→NADP。其中,PQ 既可傳遞電子,又可傳遞質子,且每次可傳遞 2 個電子。但像 QA 每次僅能傳遞一個電子。因此,電子沿光合鏈傳遞時,有時成對轉移,有時單個轉移,這取決於載體。連線兩個光反應之間的電子傳遞,是通過一系列在類囊體膜上排列緊密的物質完成的。各種物質具有不同的氧化還原電位,越負還原性越強,越正氧化性 (得電子能力) 越強。 因此, 電子總是從氧化還原電位低的載體向電位高的載體轉移,C 應為正確選擇。顯然 P680、P700 這些充當作用中心色素的特殊的葉綠素a 分子參與了電子傳遞。P680 正是電子傳遞的起始點。
103、細胞融合是指細胞經過培養,兩個或多個細胞融合成一個雙核或多核細胞的現象。細胞間的融合一般需要一些融合因子或其他手段來促進融合。 常用的細胞融合因子或手段有: 病毒 (如仙台病毒、新城病毒等)、聚乙二醇、脂質體、Ca2+以及電場或電脈衝介導的電融合。植物細胞要先用纖維素酶去除細胞壁後才能進行融合。
104、高等植物葉綠體 DNA是雙鏈環狀分子,葉綠體基因組的大小約為 120-190kbp,不同植物大體相似,只是拷貝數不同。內共生學說認為葉綠體起源於原始真核細胞內共生的藍藻,主要是因為它們的 DNA都是雙鏈環狀的,但藍藻的基因組要比葉綠體基因組大的多。線粒體的基因組也是環狀雙鏈DNA。目前確實已有多種真核生物的全基因序列被測定,比如人、酵母、線蟲、果蠅、水稻等。
105、引起瘋牛病的是朊病毒,是比病毒更簡單的生命形式。
106、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固氮生物幾乎都是原核生物;固氮微生物中有能獨立生存的非共生微生物,如某些藍藻;固氮微生物中有好氧的,如固氮菌屬,也有厭氧的,如梭菌;固氮酶存在於固氮微生物中,具有還原分子氮為氨的功能,對氧敏感,氧會使其鈍化。
107、首先要用限制性內切酶分別去切割 DNA 片段和質粒,以形成粘性末端,再用連線酶將它們連線起來。
108、深海中的浮游植物可以利用穿透性較強的光進行光合作用,如綠光;水華發生時浮游植物數量增多但種類減少。
109、豬和蛔蟲是寄生;寄居蟹和海葵屬於共棲。
110、英國物理學家胡克用顯微鏡觀察到了木栓的死細胞,命名為細胞;真正觀察活細胞的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原核細胞無成形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有一小段自己的 DNA。
111、青黴素屬於抗生素,可抑制細菌生長;秋水仙素作用於細胞骨架,原核細胞不具細胞骨架;RNA酶無法進入細菌細胞內;赤黴素是植物激素,對細菌沒有作用。
112、C4 植物具有較低的 CO2 補償點,可以利用低濃度的 CO2 進行光合作用;C4 植物的光呼吸較弱;C4 植物光合速率受高溫抑制較小是因為高溫時氣孔會關閉,而 C4 植物能夠利用細胞間隙的 CO2 進行光合作用。
113、由於生物進化的保守性,在某一種生物內的生物過程很可能在高等生物(例如人)中也是類似甚至完全一樣的。 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利用一些技術上更容易操作的生物來研究高等生物的生物學問題。這些生物就是模式生物。最常見的模式生物有:逆轉錄病毒(retroviru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酵母(budding yea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ission yeast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 秀麗線蟲 (Caenorhabditis elegans) , 果蠅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斑馬魚(zebra fish),小鼠(mouse)等。模式植物包括: 擬南芥(Arabidopsis), 水稻(Rice (Oryza sativa L.) )等。
114、DNA 的雙螺旋結構於 1962 年獲獎;DNA 測序技術於 1980 年獲獎;聚合酶鏈式反應於 1993 年獲獎。
115、 PCR 聚合酶鏈式反應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常用技術, 目的是實現體外大量擴增DNA。擴增前需在試管中加入模板DNA、引物DNA(其鹼基序列與要擴增的基因兩端互補)、DNA聚合酶(通常用 Taq 酶)、四種脫氧核苷酸(dNTP)。擴增過程是 94℃變性,50-60℃復性(退 火)、72℃延伸,循環重複幾十次。
116、原口動物是由原腸胚期的胚孔發育成口,後口動物則另外開口形成口。大部分的原口動物都是螺旋卵裂,如扁形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等,即從第三次分裂開始其分裂軸與赤道 面呈45°傾斜, 使分裂球在兩極之間不排列在一直線上, 下排分裂球介於上排兩個分裂球之間,彼此交錯呈螺旋狀,且動物極分裂球小於植物極分裂球。原口動物若有骨骼一般來自外胚層。
117、藪枝螅、輪蟲、柱頭蟲、石鱉都是海生的,無法生活在湖泊淡水中。
118、爬行類和鳥類都非常缺乏皮膚腺,皮膚乾燥,具表皮衍生物,如角質鱗片或羽毛。單枕髁,雙循環,產大型硬殼卵,盤裂。爬行類是變溫動物,鳥類是恆溫動物。
119、脊椎動物的胃液pH為1.5-2.5,胃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質的胃蛋白酶。脊椎動物的胃蛋白酶只存在於酸性環境中, 而無脊椎動物的蛋白酶存在於鹼性環境下。 哺乳動物胃液中還有凝乳酶, 能使乳中蛋白質凝聚成乳酪,乳酪易為各種蛋白質酶所消化。凝乳酶只是提高酶的效率,實際不算作酶。哺乳類以外的動物因為不食乳,所以很少存在凝乳酶。
120、具翅、三對胸足是昆蟲獨有的,而氣管、馬氏管其他節肢動物也有,如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