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是國家郵政局發行,由北京郵票廠印刷,郵票設計者是呂敬人、安多爾•安德拉什[匈]。

郵票圖案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2003-19 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3-19
版別膠印版
名稱圖書藝術(中國與匈牙利聯合發行)(T)
全套枚數2
發行日期2003-9-30
全套面值1.60元
全套售價1.6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設計者呂敬人、安多爾•安德拉什[匈]
責任編輯虞平
整張規格240mm×150mm
整版枚數16(4×4)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宋刻本《周禮》 0.80 50×30 P12 960
2-2 匈牙利彩圖編年史 0.80 50×30 P12 900

郵票介紹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南部,是多瑙河中游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93031平方公里,全境有4/5以上為平原和不高的丘陵地帶,其餘為山地。主要河流有多瑙河和蒂薩河。全境屬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0度,雨量不多,時呈乾旱。公元896年,馬扎爾遊牧部落從烏拉爾山脈移到匈牙利平原定居,建立了匈牙利王國。1848年至1849年,匈牙利人民進行了爭取自由獨立的革命鬥爭,建立了匈牙利共和國。後匈牙利又被奧地利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淪為德國法西斯的僕從國。1945年4月4日匈牙利人民和蘇聯紅軍解放全境,1946年2月1日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6日,匈牙利便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是與我國最早建設的國家之一,中匈兩國保持了長期的友好關係。現在,為紀念中國文化部與匈牙利外交部共同舉辦的中國圖書藝術展活動,兩國郵政部門決定聯合發行這套特種郵票。
第1圖【宋刻本《周禮》】此書為漢代鄭玄注,唐代陸德明釋文,為孤本。系南宋福建建陽書坊所刻,刻印細膩,裝潢精美。書上鈐有收藏印多方,如:“緯簫草堂書記”,“張敦仁讀過,”“江者江氏孝子祠收藏印信”,“汪喜荀印”等。《周禮》一書是用儒家思想寫成的有關奴隸社會官制的典籍,全書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和冬官六篇,成為古代儒家經典之一。建陽刻書,歷史悠久,它萌芽於五代,繁榮於兩宋,延續至明末清初。南宋時,建陽是全國三大刻書中心(蜀,浙,閩)之一,其最大特點就是效法柳公權體,間架結構嚴謹,鋒棱峻峭,瘦勁有力。並精心製作版畫插圖,使文字古奧難解的典籍得以通俗化。如《周禮》刻本一樣,上圖下文,以文釋圖,圖文並茂。此書現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第2圖【匈牙利彩圖編年史】該書印製出版於1473年。是描述匈牙利安茹時代宮庭和制度的最重要的歷史著作,記錄了從潘諾尼匈奴的出現到1333年瓦拉幾亞運動期間匈牙利人的歷史。根據其前言的內容,本書的作者被學者確定為馬克·德·卡爾特,他於1358年開始創作此書。書中包括39張圖片,4幅風景裝飾圖案,98個人物和風景彩圖及5個彩色字母。這些圖案從不同角度表現了匈牙利人的歷史,其中包括不同的事件,阿德派和安茹家族的歷史、家譜及王族的情況。文中的彩圖參考了以前的編年史和宗教繪畫中的圖案,微縮畫採用了中歐皇宮彩圖的風格。該書是獻給大路易國王的,無論從歷史還是從藝術角度看,它都是匈牙利最有價值的作品。該書現藏匈牙利塞切尼國家圖書館。
這套郵票為配合文化部、外交部在匈牙利舉辦中國圖書藝術展而發行。畫面分別表現中匈兩國的古代書籍和圖書館,中方選用的是《十竹齋書畫譜》和天一閣藏書樓。
匈牙利為歐洲內陸國家,位於多瑙河沖積平原,面積9.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009.2萬,首都布達佩斯。
《十竹齋書畫譜》為木版畫集,明末胡正言編印。胡正言為徽州休寧人,棄官後在南京雞籠山側(鼓樓郵政支局,210008)過著隱逸生活,房前種竹十餘株,居室名為“十竹齋”。此譜繪、刻約始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完成於天啟七年(1627),彩色套印,分為書畫譜、竹譜、梅譜、蘭譜、石譜、果譜、翎毛譜、墨華譜8種,每種20幅,由胡正言、吳彬、吳士冠、魏之克等名家所畫,在很多圖版上,還附有名人的題句,為一部繪畫教科書。此譜色彩絢麗,濃淡相宜,與手繪原作相比幾可亂真,為我國版畫史上寶貴遺產,對後來的木版水印技藝和版畫藝術製作,影響較大。現藏於北京東三環南路88號的首都圖書館(垂楊柳郵政支局,100021)。
天一閣位於浙江寧波市區風光秀麗的月湖之畔(鼓樓郵政支局,315010),建於明朝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為兵部右侍郎范欽的私人藏書樓,現為亞洲最古老的民間藏書樓。樓高二層,硬山頂,木構,通高8.5米。底層面寬六間,23.07米;進深六間,加前後廊,共11.18米。上層寬六間,23米;進深四間,7.91米。房間寬暢,以便擺放書桌。閣前挖有水池,名為“天一池”,引來月湖水,用於防火、滅火。范欽立下“代不分書,書不出閣”遺訓。後人贊道:“歷年二百書無恙,天下儲藏獨此家。”現有藏書30餘萬卷,其中珍版善本8萬餘卷,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人物、風俗、民情等珍貴的歷史資料,素有“南國書城”的美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