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新鄉市政府工作報告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實現利潤分別增長11.3%和40.4%。 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0.7%,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10.3%。 爭取投資9.01億元開工建設楊小線等9個項目265.9公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見。
一、二○○二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2年,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堅持以項目統領經濟工作全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開拓進取,紮實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市九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增速加快,運行質量明顯提高。預計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339.5億元,增長10%。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8%、15.1%、9.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實現利潤分別增長11.3%和40.4%。工業綜合效益指數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3億大關,達13.1億元,增長27.6%。金融機構新增貸款35.62億元,同比增加16.6億元;省銀企重點項目推介會達成貸款承諾和契約項目150個計98億元,已履約27.1億元。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0.7%,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物價指數提高1.2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調整成效突出,重點項目紮實推進。一、二、三產業的比例調整為21.6∶43.7∶34.7,第二產業增加值較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總投資完成18億元,其中實施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38項,完成投資12億元。新鄉火電廠2×13.5萬千瓦1號機組、白鷺集團年產3000噸粘膠長絲等14個項目建成投產。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優質糧和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占麥播面積的72%,61家畜牧、蔬菜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獲準進京供滬銷售。全年奶類總產量增長30%。完成退耕還林5.6萬畝。民營企業完成增加值、實現利潤均增長15%。電信業新增寬頻連線埠5萬個,發展“家庭上網工程”用戶近21萬戶。全社會貨物周轉量增長6.7%。財產和人壽保險投保收入分別增長11%和79%。旅遊門票收入增長82.5%。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交通和城市建設創歷史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8.8億元,增長34.9%,高於全省平均增速22.7個百分點。全年實施千萬元以上基本建設和技改項目186個,總投資55.4億元,其中國債項目18個,總投資2.7億元。一是全年完成公路投資21.2億元,其中地方道路投資15億元,增長302.8%;新增幹線公路360公里、縣鄉公路180公里,新增“村村通”行政村237個。二是完成城建投資13.4億元,對東幹道、六個出市口等38公里城區道路進行拓寬改造,對17條主幹道兩側579處破舊建築實施綜合開發。三是住宅、市政基礎設施等工程全面推進。商品房竣工面積45萬平方米;衛河清淤截污等20餘項市政工程基本完工;新區行政綜合樓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增公共綠地8萬平方米。四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陳家院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進展順利;二期農網改造已完成93%。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農村稅費改革、糧食購銷方式和電價改革成效顯著,三項合計使農民增收3.3億元。政府機構改革穩妥進行,市縣兩級黨政機構分別精簡28.8%和9.7%,行政編制人數精簡24.6%。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精簡70%。企業改制穩步實施,華蘭公司上市已上報中國證監會,國有企業政策性破產有效推進。財政、金融等項改革進一步深化。外貿出口完成1.41億美元,增長61.4%;契約利用外資6553萬美元,同比增加5427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693萬美元。
社會保障得到加強,人民生活繼續改善。“三條保障線”和“兩個確保”得到較好落實,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市里籌集資金9.51億元,使56.6萬人受益。全市養老、失業保險金和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金髮放率均達到100%;全市享受低保人數89859人,低保覆蓋面比上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基本做到應保盡保。幫扶城鎮弱勢群體和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為1059戶頒發了幫扶證,9083人享受到醫療、教育和法律援助;1000名“4050”人員得到安置,25602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全年共發放救濟款629萬元,保證了災區民眾的基本生活;多渠道爭取和安排扶貧資金7996萬元,使3.72萬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3.3%。
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市共有64個項目列入國家和省科技發展計畫;新飛、華蘭兩個國家級博士後流動站獲準建立;獲省科技進步獎8項,居全省第二位;獲公開和授權專利累計達到2130項,居全省第三位。農村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教師工資由縣統一發放。學校布局調整和教師聘任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3%。參加省九運會金牌總數居全省第五位。人口自然增長率5‰。土地經營收益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全年關閉規模小、污染嚴重的製漿造紙企業85家。審計、統計、物價、氣象、外事、僑務、地方史志、民族宗教、人防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有效推進。廣泛開展“五城創建”、“道德規範進萬家”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獲得省級“衛生城市”、“園林城市”稱號。堅持依法行政,廠務、政務公開取得明顯成效。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和決議,積極組織政府職能部門向人大述職,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深入。試行“企業安靜工作日”制度,開展建設“信用新鄉”活動,大力查處涉企“四亂”案件。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一崗雙責”領導負責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社會大局穩定。
建立責任、有序、高效的政府運行機製取得進展。堅持行政首長負責制,落實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和限時辦結制。對公路征地備土、秸桿禁燒、植樹造林等重點難點工作實施效能監察,取得明顯成效。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斷轉變,工作效率有所提高,真抓實幹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進、共同努力的結果,得益於多年來新鄉經濟穩紮穩打、不斷整合所奠定的堅實基礎,得益於我們有一支過硬的幹部隊伍,一個政通人和、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新鄉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全市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新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及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我市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國有企業改制滯後,一些國有和鄉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農業結構調整進展不平衡,農民增收難度較大;社會保障能力不強,就業和再就業壓力增大;一些縣(市)經濟成長較慢,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經濟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幹部隊伍中作風不實、效率不高、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二、二○○三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我市到2020年人均GDP翻兩番,總量必須達到1297億元,年均遞增8%以上。按接近或達到2020年全國人均GDP的平均水平計算,總量應達到1536億元,需要在2000年基礎上翻2.4番,年均遞增8.9%以上。而且隨著基數增大,保持這一速度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大。根據到2020年非農產業增加值占90%以上、非農就業人口占60%以上、城鎮居住人口達到50%以上的目標測算,我市2020年的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必須達到1382億元,年均遞增9.8%以上;新增非農就業人口221萬人,年均需要安置11萬人;城鎮居住人口應達到310萬人,年均增長8萬人,任務非常艱巨。實現這些目標,最根本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確保經濟持續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八次黨代會要求,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政府工作全局,擴大內需,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最佳化環境,保持穩定。加快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民營經濟規模化、服務業現代化進程,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努力實現新鄉經濟全面提速、社會全面進步。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13%、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出口增長12%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GDP同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低於4.5%。
實現上述目標,既是積極可行的,又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們要正視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更要看到許多有利條件。經濟全球化引發的新一輪產業梯度轉移,給我們帶來了難得機遇;國家繼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方針,有利於拉動投資和消費需求;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有利於我市發揮比較優勢和區位優勢;周邊地市競相發展,極大地激發了全市人民加快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我市經濟快速增長態勢和幹事創業氛圍的形成,為今後新鄉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只要我們抓住機遇,紮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三、以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 強化項目帶動 推動經濟快速發展
(一)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培育骨幹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工業化是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戰略抉擇和必由之路。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加快產品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以工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努力提升工業規模和層次;以重點項目為支撐,做大做強產業群體;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新飛、安美、華蘭、金龍、環宇、飄安等企業為中心,重點建設白色家電、數字視聽、生物製藥、銅管材、環保電源、衛材產品生產基地,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精密銅管、機械製造、生物製藥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促進技術創新。以技術改造和整合規範為重點,改造提升機械、紡織、造紙、水泥等重點傳統行業,努力提高工業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益。
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構建工業發展載體。創新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生物製藥、電子電器等四個專業園區運行機制,力爭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方面取得較大突破。積極推進開發區西區和小店工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機制,完善政策,引導、促進企業入駐發展。抓緊規劃建設各縣(市)、區的特色工業園區,引導同類產業聚集,逐步形成“成行成市”的專業園區和特色鎮。
實施項目帶動,培育壯大骨幹企業。續建華蘭生物公司年產3000萬單位凍乾人抗凝血酶濃縮物、白鷺化纖集團年產1萬噸粘膠長絲二期工程等46個年度投資11.7億元的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新飛電器集團冷藏及保溫專用汽車、白鷺化纖公司年產6000噸差別化氨綸纖維等29個年度投資17.2億元的工業項目及寶泉抽水蓄能電站、豫新發電公司2×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等3個基礎能源項目。爭取開工豫新機械公司大排量汽車空調壓縮機生產線技改項目、金龍銅管公司交叉齒高效傳熱內螺紋銅管生產線技改項目等32個預計年度投資14.7億元的項目。重點推進安美公司年產60萬台背投電視、寶山電廠2×60萬千瓦火電機組等35個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用3―5年時間,培育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的標誌性企業、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重點企業、2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的成長性企業等35家骨幹企業,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拳頭”產品,使之成為帶動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二)完善城市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
按照“壯大市區,膨脹縣城,發展集鎮,整體規劃,穩步推進”的原則,以市區為中心城市、長垣縣城為副中心城市、各縣城為衛星城,沿交通幹線發展一批小城鎮,構建若干個縣域城鎮群;完成7個縣城和49個建制鎮的規劃編制;逐步啟動23個省市級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配套政策,引導農民向城鎮合理流動。穩妥推進區劃調整,推進城區村委會改居委會,為城市發展奠定基礎。
加快路網工程建設。投資4.33億元續建三原線等9個項目345.2公里。投資4.41億元新開工建設原陽至京珠高速連線線等6個項目93.7公里。爭取投資9.01億元開工建設楊小線等9個項目265.9公里。切實服務好京珠高速公路建設,力爭開工建設新(焦)濟高速公路。確保195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投資14.1億元新建改造保健路、化工路等24條55.3公里市區道路。
加快實施環保工程。建成投運駱駝灣污水處理廠和第五自來水廠,完成17個水污染治理工程和28個粉塵污染治理項目。加快建設小尚莊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及一批水沖廁所和垃圾中轉站。
加快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發動社會力量建設一批小遊園和健身休閒景觀工程;改造建設牧野公園、衛河公園;啟動環城生態綠化工程;加大市區街巷綜合整治力度;加快路燈、排水管道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
加快實施住宅工程。續建輝龍花園二期等17項建築面積178萬平方米的住宅工程,新開工建業花園等15項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的住宅工程,力爭當年竣工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強化物業管理,爭創省級優秀住宅小區2個。
加快實施河渠治理工程。延伸人民勝利渠和衛河清淤、截污、襯砌、鋪裝工程,加快兩岸綜合開發和綠化步伐,逐步建成新的景觀帶和綠化帶。做好共產主義渠綜合治理工程前期工作。
加快實施大型公共設施工程。續建新輝立交橋、陽光假日購物廣場等15項工程;開工建設新長北線立交橋等16項工程;建設“西氣東輸”配套工程;積極籌劃汽車客運東站改造等15項工程。
加快新區建設步伐。建成行政綜合辦公大樓;基本完成新區中心區道路、供熱、排供水管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新區住宅社區、學校、醫院等項目建設,力爭具備居住、辦公的基本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