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選(T)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選(T)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選(T),屬於收藏品、郵票,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郵票圖案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選(T) 2002-2 八大山人作品選(T)

郵票信息

名稱:八大山人作品選(T)
志編號:2002-2
簡稱:八大山人
設計者:王虎鳴
類別:編年郵票
題材:字畫
全套枚數:6
整版枚數:15(4×3+3×1)
原作者:朱耷自號八大山人(明)
責任編輯:劉雨蘇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發行日期:2002-01-20
發行量:1350.00萬
背膠:有背膠
印刷機構:北京郵票廠
齒孔度數:P12
版別:影寫版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6-1 雙鷹圖 0.60 30×50 P12 1360
6-2 孤松圖 0.80 30×50 P12 1430
6-3 墨荷圖 0.80 30×50 P12 1430
6-4 瓶菊圖 0.80 30×50 P12 1430
6-5 雙鵲大石圖 2.60 30×50 P12 1350
6-6 仿董源山水圖 2.80 30×50 P12 1350

郵票介紹

八大山人(1626-1705年),原名朱耷,我國明末清初傑出的書畫藝術大師,詩人,與原濟(石濤)、弘仁、髡殘合稱“清初四高僧”為四僧之冠。字雪個,號個山,後更號人屋,傳綮,刃庵,驢屋,個山驢等。以“八大山人”名號最著。江西南昌人,是明皇開國皇帝朱元璋第16子,江西寧獻王朱權的第九代孫。其天賦很高,八歲能寫詩。十一歲能畫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擅長寫意花鳥、山水和書法。明朝滅亡後,為避殺身之禍。他改名換姓,把“朱”拆成“八”和“牛”,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出家為僧,隱居在南昌青雲譜道院,苦心修煉,後還俗隱於書畫,並將儒、釋、道三教思想融於書畫藝術之中。其山水,花鳥作品,畫風雄奇雋永,自成一家。花鳥畫以水墨寫意為宗,筆情恣縱,放逸不群,蒼勁圓秀,逸氣橫生,往往將物象人格化,寄託個人情感或賦予寓意,個性鮮明,筆墨不同凡響。山水畫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且枯索冷寂,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氣勢,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其暑款“八大山人”,連綴似“哭之”或“笑之”之憂,隱喻他哭笑不得的心情,似有“無聊笑哭漫流傳”的含義。這類詩文隱晦含蓄,亡國之痛,狂放之志,寄於紙上。其書法則學王獻之,風格獨特,意境高遠,以簡表意,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作品中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結構造型。八大山人作品特有的藝術魅力,三百多年來為人們所關注,他的人品、畫品,書品堪稱“神逸”,為人們推崇備至,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可謂“眼高百代古無比,書法畫法前人前”。後世評其所寫水墨畫:“脫盡窠臼,天姿超邁,故能空前絕後為開一代生面。”
八大山人年過花甲時,到南昌西阜門過著到處漂泊的悽苦生活,八十歲時,病故於南昌的痦歌草堂,結束了他飽經滄桑,顛沛流離,清高悽苦的一生。現有位於南昌南郊定山橋畔的《八大山人故居》,即青雲譜道院可供人參觀,館內藏有八大山人和牛石慧真跡書畫百餘幅,並新塑八大山人雕像,立於庭院,以紀念他在藝術上樹立的不朽豐碑。
八大山人的傳世畫作不多。這套郵票所選6幅作品,皆為其代表作,體現了畫家的繪畫風格和藝術成果。只是郵票設計者把其類似“哭之”,“笑之”的簽名,放在作品之外,置於郵票右上方醒目的位置,這是八大山人畫的標記。
第1圖[雙鷹圖]為八大山人晚年畫鷹的代表作。八大山人人畫鷹取法明代畫家林良,然其用筆之簡潔,用墨之灑脫,無不顯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造詣。畫面上兩隻蒼鷹相互顧盼,枯木頑石間於其中,相映成趣,俯仰高低之間其英武之姿躍然紙上。畫面紙墨雖經三百多年風塵變色,但仍顯現出的雙鷹卻如活的一般,妙不可言。現藏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
第2圖[孤松圖]此畫筆墨通勁,深淺相宜,曲直疏密,另見一番風韻。畫面左邊有吳昌碩題跋,言八大山人畫“高古超逸,無溢筆無贅筆,精簡至極”。八大山人筆墨取捨極自由,“以神取形,以意舍形,最後終能做到神形兼備,言簡意賅”(李苦禪語)。八大山人以極簡之筆來表現了松針極繁之形,且不使人感覺鬆散。現藏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
第3圖[墨荷圖]此圖荷花有近2平方米,構圖奇特,意境空闊。八大山人利用濃淡變化的墨色,抑揚頓挫的筆觸,表現圓轉蒼勁的荷莖,大筆重捺的蓮葉,輕柔婉轉的荷花,組成了墨白灰層次豐富的畫面,產生節奏和韻律,展示出滿地風動,“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意境。尤其那數桿足有一米五長的荷梗,使畫面產生從下向上仰看荷花的效果。現藏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
第4圖[瓶菊圖]此畫是八大山人花鳥圖平整簡括中顯奇突之作。幾朵似乎隨意勾勒的菊花,小巧精細,艷而不俗,繞有韻致,蒼勁挺健。流露出作者豪邁倔強,磊落不羈的個性,現為杭州籍上海畫家唐雲收藏。
第5圖[雙鵲大石圖]八大山人畫明顯的特點是計白當黑,虛實相生。此圖一頑石居中,兩禽鳥上下顧盼,相互呼應。八大山人用寥寥數筆將石頭勾勒出來,並有著很強的質感。兩隻鳥生動活潑,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充分表現出中國畫講究物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情趣。現藏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
第6圖[仿董源山水圖]此畫為八大山人臨摹五代江西進賢籍畫家董源的作品,現代著名學者王朝聞評論說:“八大山人那些臨摹前人書畫的作品,也多富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他在《仿董北苑山水》(即此圖)畫上借董其昌“蓋臨摹最易,神氣難傳,師其意而不師其跡,乃真臨摹也”的論點,表達了他自己對藝術獨創性的高度尊重。”這幅畫表現了八大山人山水畫的高超記憶。現藏北京榮寶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