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2000年工作回顧及“九五”主要任務完成情況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與大力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三個代表” 的要求,認真貫徹黨的十五大及十五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繼續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中心,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力度,自覺堅持“兩手抓”,突出重點,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27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5億元,一產業由於遭受嚴重災害比上年略有下降,二、三產業分別比上年增長14.4%和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2元,比上年下降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2元,比上年增長 7.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7.4億元,比上年增長6.5%。
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全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95個,實際到位資金34.4億元,累計超額完成三年引資60億元的目標。引資項目的質量明顯提高,1000萬元以上項目93個,資金額占到位資金總額的55%。通過招商引資,重新啟動了一批停產半停產企業,新建了一批生產加工型項目,增強了全市經濟發展後勁。利用外資增長迅猛,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3家,實際到位外資36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6.5%,增幅列全省第二位。外貿出口有較大增長,完成外貿出口額347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 41.5%,又有 4家企業獲得出口自營權。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突破。新開發蔬菜保護地4.8萬畝,是歷年來開發規模最大的一年,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面積比例接近65:35,出現了一批精品農業、創匯農業、生態農業等各具特色的生產小區。糧食生產在遭受嚴重災害的情況下,總產量達17.9億公斤。畜牧業生產正在向規模經營方向發展,逐步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綠化工程進展迅速,完成造林16萬畝。鄉鎮企業繼續保持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的好勢頭,完成企業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9.9%,實現利潤9.4億元,實繳稅金2.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3%和8%。化解村級債務成效顯著,全市化解村級債務2.6億元。
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階段性目標全面實現。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4.l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3.4%,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完成工業增加值2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尤為可喜的是,工業總體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2億元,實現利稅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倍和 33%。其中,全部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3億元,實現利稅5.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倍和 25.9%;虧損面控制在 26.8%,列入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的5戶企業全面完成,實施各類形式改革的企業 83戶,改革面74.l%,全面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我市國企改革與脫困任務。
非公有制經濟繼續快速健康發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呈現出向生產型、規模型、科技型發展的新特點,規模和實力明顯增強。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達11.4萬戶,從業人員25.4萬人,註冊資金27.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5%、17%和15%。註冊資本超百萬元的私營企業達298戶,比上年增長33%。個體私營經濟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市GDP的17.1%,實繳稅金占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18%,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0種產品被評為鐵嶺市著名商標,標誌著我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開始進入一個新階段。
財稅金融運行良好。全市共組織稅收收入13.2億元,比上年實際有較大增長。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8億元,為調後預算的100.8%;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5.6億元,為調後預算的85.7%,比上年實際增長9.6%,在政策性減收增支因素較多的情況下,實現了收支平衡。全市金融部門大力吸收存款,努力增加信貸投放,不斷拓寬服務領域,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1.9億元,貸款餘額162.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4.3億元和7億元。 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進一步加強。完成了跨世紀城市總體規劃並得到省政府批覆,為城市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積極探索新的城建籌資方式,完成了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的前期工作。引鐵法煤層氣一期工程、龍首山水土流失治理二期工程和鐵嶺污水處理廠土建主體工程按期完成,改造了柴河街、廣裕街北段等城區主於道,新建住宅面積110萬平方米。綠化、美化的標準和檔次有新提高,完成了向陽小區改造,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7.9%,人均公共綠地達5.23平方米。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拆除了一大批違章建築和有礙市容的商亭,解決了市區主要街路占道經商問題。交通、郵政、通信事業發展有新突破,建設GBM標準二級路74公里,遼開線改造被評為省級精品工程,我市首次被評為公路建設文明市。遼北郵政樞紐綜合樓建成並投入使用,郵政網路不斷完善。綜合通信能力進一步提高,新開通交換機及光纖接入網7萬線,交換機總容量達到41.6萬線。環境保護得到加強,對267家企業進行了污染治理,完成了開原造紙、清河墨尼等重點企業的治理任務,達標率96.2%,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限期達標率達到100%。旅遊業發展較快,清河旅遊度假區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旅遊度假區,西豐冰砬山森林公園成為省級森林公園。
科技教育等備項事業蓬勃發展。科教興市戰略邁出實質性步伐。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出台了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撥款500萬元建立了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組織推廣科研成果13項,完成科技計畫項目39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較快,產值和利稅均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引進試驗新品種40個,種養業優良品種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加大了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315”工廠化高效農業示範工程通過省級驗收。湧現出一批科技含量較高的民營科技企業,實現科工貿總收入6.2億元。利稅l.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30%。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素質教育全面實施,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得到初步調整。加大了教師工資縣統籌力度,基本保證了教師省定標準工資當年不拖欠。積極開展捐資助學活動,輟學問題得到較好控制。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新建、維修校舍11萬平方米,現代教學技術水平有新提高。衛生事業又有新發展,推行和完善了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的辦醫模式,全市甲級村衛生所達到85%以上,成立了市120急救中心,填補了我市醫療服務領域的空白。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人口計畫和計畫生育各項指標執行情況良好,工作質量繼續提高。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共有50多件文藝作品獲省以上獎勵,民眾文化生活日趨豐富,深入開展“掃黃打非” 行動,文化市場進一步淨化。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較快,更新改造了一批設備,新增4套電視節目頻道,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6。5%和97.5%。體育事業取得新成果,順利完成了全民健身計畫綱要一期工程,全民健身宣傳月活動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組織獎”,向國家和省輸送優秀體育後備人才94人,市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確定為全國田徑和舉重高水平後備人才培訓基地。
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全力實施“社保一號”工程,進一步完善“三條保障線” 制度,妥善解決了下崗職工及離退休人員、困難民眾生活保障等難點問題。全市共培訓國有企業下崗職工 2.15萬人,安置 2.2萬人,籌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資金 l.73億元,支出1.72億元,收繳基本養老金1.91億元,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 2.94億元,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和社會化發放率達到100%。進一步擴大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保障人數達到4.2萬人,發放保障金2400萬元。救災救濟工作得到加強,災民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繼續強化信訪目標責任制,實行各級領導接待日、領導包案和責任追究制度,加大了重點案件和疑難案件的督查力度,化解了大量的社會矛盾,集體越級上訪明顯減少。認真受理市民投訴,實行24小時全天候服務,受理市民投訴 6499件次,辦結率達96%以上,解決了大量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以藥品、食品為重點,組織開展了聯合打假行動,嚴厲打擊了制假售假行為,保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大力支持國防建設,認真做好民兵預備役。擁軍優屬、優撫安置、徵兵等工作,進一步增進了軍政軍民團結。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了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的力度,破獲各類刑事案件2808起,嚴懲了一批嚴重刑事犯罪分子。完成了“三五”普法計畫,法律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全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推進了依法治市。進一步加大了打擊“法輪功”非法活動和習練者教育轉化力度,保持了社會穩定。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市縣(處)級以上政府機關和領導幹部中認真開展了三講教育“回頭看” 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各項整改措施的落實,加強和改進了政府工作。在市直機關全面推行了政務公開,切實改進了工作作風,提高了辦事效率。認真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關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 強化政府法制監督,繼續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認真開展了行政執法檢查和專項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檢查,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依法審核和制定規範性檔案,以貫徹實施《行政複議法》為契機,認真開展了行政複議應訴工作,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中的敗訴率明顯下降。切實加強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繼續清理整頓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加大了從源頭治理腐敗的力度。建議、提案辦理工作水平有新提高,辦復市人大建議93件、市政協提案269件,見面率達到了 100%,滿意率在90%以上。
編制、審計、統計、物價、糧食、商業、供銷、菸草專賣、外事、民族宗教、僑務、民防、殘聯、老齡、檔案、氣象、地震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隨著2000年各項任務的完成,我市“九五” 計畫的實施也畫上了一個比較圓滿的句號。五年來,全市國民經濟綜合實力上了一個新台階,經濟結構調整取得較大突破,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開創了歷史新局面,城市面貌發生明顯改觀,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2000年,全市GDP比 1995年增長 43.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37.l%,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9.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0.9%。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於我們確立了招商引資這條振興鐵嶺經濟的成功之路,並突出抓好國企改革與脫困、農業產業化等牽動全局的5項重點工作,有力地推動和促進了各項工作,使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得益於我們堅持以改革總攬全局,大膽探索,勇於創新,積極穩妥地推進各項改革特別是產權制度改革,有效解決了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得益於我們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改組,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和產業升級,極大地提高了全市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益;得益於我們牢牢把握科教興市這個戰略重點,完善和落實科教興市的各項政策措施,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大力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得益於我們高度重視並全力抓好社會穩定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強化治安和信訪工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得益於我們大力倡導並始終堅持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以廉潔、勤政、務實、精於、高效為目標,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供了重要保證。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予以堅持並為之更加努力。
各位代表,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與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社會各界積極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個體私營業者,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社會團體,向駐鐵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中省直駐鐵單位,向廣大域外投資客商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鐵嶺建設和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機制性矛盾仍很突出,一、二、三產業結構以及各產業內部結構都不盡合理,缺少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能力強的名牌產品和支柱產業。二是工業意識還不強,雖然實現了三年改革與脫困的階段性目標,但脫困還沒脫險,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脫困的基礎還不牢固。三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業生產投入不足,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不明顯,縣鄉財政還比較困難。四是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壓力較大,國有企業下崗未就業職工人數仍然較多,社保“三項資金”缺口較大。五是政府機關少數工作人員公僕意識不強,作風不實,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十五”戰略重點及2001年主要工作
“十五” 時期是我國向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也是推進我市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加快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在即,我們將面臨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要積極研究制定應對入世的對策,把各項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十五” 期間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個主題,緊緊抓住經濟結構調整這條主線,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繼續堅持以招商引資為中心,大力推進產業升級,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主要發展目標是:到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5億元,年均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實現1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 11.2億元;外貿出口額累計 5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6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800元;人口控制在306萬人左右;全市城市化水平達到4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十五”期間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是:
——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改組。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突出加強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著力做大做強一批支柱企業,促進產業升級,提高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到“十五”期末,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到26:40:34,初步形成以能源、建材、食品、服裝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重點的支柱產業和生物工程、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
——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適應我國加入WTO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繼續強化招商引資的中。心地位,堅持三為主方向,突出六個重點,建設肉雞、蔬菜等七大出口基地,促使招商引資上質量、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面貫徹“創新”、‘產業化” 的科技發展方針,不斷加大科技教育投入,適度超前發展教育事業,努力提高人口素質,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大力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的有機結合。重點在加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有重大突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和智力支持。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環境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
——努力改造城鄉環境。以中心城市、縣城和部分建制鎮為重點,大力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擴大城市規模,增加城市容量,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強綠化、美化、亮化,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把我市建成以遼北民俗為特色的文化名城,營造良好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增強中。心城市和小城鎮對經濟發展的輻射力、吸引力。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勞動力通過市場競爭和雙向選擇實現就業的新機制,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保障事業,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獨立於企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創造穩定祥和的社會環境,人民民眾安居樂業。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完成上述奮鬥目標和戰略任務,需要我們撲下身子,腳踏實地地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為實施“十五” 計畫創造良好開局。
2000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138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000萬美元;地方財政收入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3.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3億元,比上年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5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和15.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1‰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抓好以下8項工作:
(一)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努力實現經濟工作的新突破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一是著力抓好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第一,以蔬菜等優質高效經濟作物為重點,大力調整種植業結構。繼續實施蔬菜開發工程,力爭開發蔬菜保護地10萬畝,擴大高油。高澱粉、高賴氨酸等加工原料型玉米種植面積,發展可飼優質糧、草20萬畝,糧經作物面積比例力爭達到60:40。第二,以發展節糧型草食畜牧業為重點,大力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重點發展奶牛、生豬、肉雞等草食畜禽,促進畜牧業向獨立產業和規模化、集約化、小區化方向轉變,加快畜禽良種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全市肉牛、生豬、禽飼養量分別比上年增長7.6%、5.4%和7.4%,肉類總產量34萬噸,畜牧業產值達到3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8.8%。把林業生產作為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來抓,突出抓好六大造林綠化工程,完成造林19萬畝,建設綠色通道300公里、綠化高標準村屯60個。第三,以發展優質高效的名、優、新、特農產品為重點,大力調整農產品結構。著力建設42萬畝綠色稻穀、食用玉米、蔬菜及果豆基地,開發一批無公害的綠色名牌農產品。第四,以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為重點,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按照“加快發展、狠抓提高、注重效益、突出特色”的方針,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業、農用工業和建材業為重點的鄉鎮企業以及農副產品貯藏、保鮮、運銷業,增加其在農村經濟中的比重。加大鄉鎮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快推進增長方式的轉變,爭創知名品牌,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增強市場競爭力。第五,以加快山區一開發建設為重點,大力促進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立足山區資源優勢,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因地制宜地確定開發項目,重點建設用材林、中藥材\林蛙等具有山區特色的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構建山區產業體系,促進全市經濟均衡協調發展。二是大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按照規模化、特色化、市場化、效益化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專業村和專業小區,重點建設三家子草莓、靠山花卉等20個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區域性商品生產基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區域特色經濟新格局。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培植一批加工能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逐步形成外連國內外市場。內連基地和農戶的利益共同體,推動產、加、銷一體化。切實加強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以市縣批發市場為骨幹、鄉鎮專業市場為基礎的市場體系,積極引導農民進入流通領域,以市場帶動區域專業化生產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大力發展中介組織,為農民提供信息、技術、銷售服務,以市場中介組織為依託,實行跨區域的聯合經營。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快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標準與國際市場接軌步伐,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四是加強農業
基礎設施建設。以搞好水田抗旱為重點,大力開展農田基本建設,新打井和方塘2527處,完成農建土石方8000萬立方米,新增灌溉和治澇達標面積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 25萬畝,新增“3655” 節水灌溉面積 7萬畝。提高農田機械化生產水平,實現農機作業面積1400萬畝。五是穩定黨的農村基本政策。繼續穩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抓好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工作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土地流轉制度,因地制宜地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穩妥搞好農村稅費改革,繼續抓好“五荒” 拍賣,認真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繼續化解村級債務,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
以實施“三大創新工程”為核心,促進工業經濟健康發展。一是加快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堅持雙重多元化模式,一手抓存量的調整,一手抓增量的擴張,重點扶持華晨橡塑、開原造紙、陸平機器等10戶企業,扶強做大,並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企業。進一步落實“一律視小、放開搞活” 的方針,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努力創造有利於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引導國有中小企業向精、專、特、新方向發展,儘快形成新的增長點。二是以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為重點,努力實現制度創新。在繼續抓好已改制企業的深化、完善、鞏固和提高的同時,繼續推進並基本完成各類形式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公司化改造面達到60%以上。以鐵嶺閥門、陸平機器廠為重點,全面完成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輔分離工作。三是大力推進以培育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為重點的技術開發工作,努力實現技術創新。重點抓好開原水泥、華晨橡塑和北綠集團等企業的10個技改項目,開發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輕紡、食品、化工、電子。機械產品,全年開發新產品80項。鼓勵支持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進入企業,強化產學研聯合,堅持引進技術同自主開發相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四是大力推進以科學管理和管理手段現代化為重點的企業管理工作,努力實現管理創新。在全市企業大力推廣邯鋼、開原造紙的管理經驗,繼續加強成本、資金、質量和現場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五是抓好企業的扭虧增盈工作。繼續強化扭虧脫困目標責任制,加大對重點盈、虧大戶的調度和扶持力度。爭取虧損面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壓縮5%。
加強政策扶持和優質服務,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加強政策扶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特別要搞好政策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解決扶持政策不落實問題,為各種成份經濟創造平等競爭的發展環境。建立個體私營經濟貸款擔保制度,提高個體私營企業的融資能力。二是進一步最佳化非公有制經濟結構。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向農業產業化、勞動密集型、資源開發和高科技領域發展,向股份制、集團化方向發展,重點扶持一批納稅大戶。開展著名商標及名優產品評選活動,增強個體私營業者的品牌意識。三是加強和改善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困難,嚴肅查處“三亂” 行為,切實保護其合法權益。引導和教育個體私營業者守法經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二)著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推動對外開放再上新台階
把招商引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生產加工型大項目、高科技項目和利用外資項目上,使之真正對我市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
積極改進招商方式。按照“低成本、求實效、重發展”的原則,面向國內外名牌產品的擴張、優質高效新產品的引進和大企業集團,推進高層次招商。大力組織項目招商和產品招商,積極開展網上招商、中介公司招商和以商招商,不斷擴大招商渠道,實現招商引資的新突破。
切實加強項目源建設。圍繞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自主開發、與大專院校合作、從國內外引進、網上蒐集等方式,儲備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項目,形成高標準的招商引資項目庫,提高招商引資的項目吸引力。
持之以恆地抓好軟環境建設。切實加大對軟環境的監督檢查力度,堅決遏制軟環境反彈。堅持和完善“一站式” 辦公制度,簡化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項目審批效率。實行“一個視窗”收費,杜絕“三亂” 現象。建立“一門式”執法制度,切實減輕域外投資企業負擔。認真受理域外投資者的投訴,嚴肅查處干擾招商引資、侵害域外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案件。
全力抓好外經外貿工作。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繼續鞏固日本、俄羅斯等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歐美、韓國和開發中國家市場。進一步調整出口商品結構,加快出口基地建設,重點扶持外貿龍頭企業,擴大玉米、食品、服裝。紡織等產品的出口,出口創匯力爭達到3000萬美元。積極開展境外投資、加工貿易、工程承包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帶動設備、技術出口和勞務輸出。
加快鐵嶺經濟開發區建設。營造高標準的、符合國際慣例的綜合投資環境,加快建設帽山、桑園工業園區和帽峰山、茨溝休閒度假區,加快開發區的發展,發揮其在全市對外開放中的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
(三)突出抓好科技成果轉化和教育改革,務求科教興市取得實效
加快技術創新步伐。認真落實鼓勵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擴大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的規模,設立風險投資基金,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儘快形成產業化。農業科技以引進和培育優良品種以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引進和推廣蔬菜保鮮、馬鈴薯深加工、水田養魚等15項新技術,重點扶持啤酒糖漿、雙歧因子麥芽糖、林蛙深加工等8個項目。同時,力爭在轉基因育種、脫毒種苗、胚胎移植等種養技術上有所突破。工業科技以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為重點,引進高新技術項目50個,加大對鍋爐火焰監控系統、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等20個高新技術項目扶持力度,使其儘快形成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9.l億元,比上年增長20%。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爭取新發展20戶,組織民營科技企業開展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對接活動,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民營科技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業產業化,成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積極引進和吸收先進科技成果,吸引資金投入科技成果轉化,吸引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到鐵嶺辦院辦所。抓好新型防盜門、大板方艙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深化科研機構和科技計畫管理改革,全面啟動農業和公益型院所的改革,加快走向市場步伐。
適度超前發展教育事業。強化“兩基” 地位,採取有力措施控制輟學,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改造,鞏固和提高“普九” 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德育教育,積極改革教學模式、課程設定、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著力抓好學校布局調整,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深化中國小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切實加強師德教育和教師的繼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進一步推行校務公開,認真開展“減負” 工作,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
加快培養和引進人才。認真落實鼓勵和吸引人才的政策規定,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充分調動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加快引進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四)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切實轉變城建觀念。把城市建設作為拉動經濟成長的龍頭工程和凝聚力工程來抓,按照“規劃是前提,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經營是靈魂”的思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和“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 的原則,積極探索經營城市的路子,實施城市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努力拓寬籌資渠道,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注重城市特色和建築風格,使城市建設上檔次、塑形象、大突破。
抓好城建重點工程。以城市道路和遊園廣場為重點,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爭取建設垃圾處理廠,建設多功能廣播電視中。心大廈,將其建成鐵嶺標誌性建築。新建繁榮路、長青路、文化街中段,改造拓寬102線市區過境路。南出口路和光榮街、工人街、新華街,取直南馬路,整修匯工街、市府路和小街小巷。建設博物館遊園,採取政府籌資和招商引資連動開發相結合的辦法,爭取建設市政府廣場。完成柴河街、南環路、文化街造林綠化工程,改造苗圃小區。加快發展交通、郵政、電信事業,將開清公路改造成一級路,修建黑色路面132公里,市區建成占地5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中心;電信交換機總容量增加6.5萬線,建設35處郵政綜合業務處理局和市、縣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市縣鄉三級郵政物流配送體系。
加大城市環境整治力度。建立並落實城市環境整治責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依法拆除市區違章建築,主要街路實行全天候保潔,加強對各類市場環境衛生的監督管理。清除影響交通的各種道路障礙,繼續抓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使市容面貌有顯著改觀。
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搞好村鎮規劃的修編工作,合理確定村鎮體系的發展框架,充分發揮小城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重點抓好11個市級示範村鎮的建設試點,在廣場、公園式景點、綠化帶等標誌性景觀建設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認真實施村容鎮貌整治工程,整治面達到村鎮總數的40%以上。
切實加強環境保護。繼續抓好遼河流域鐵嶺段水污染防治工程,鞏固“一控雙達標” 成果,對重點污染源實行監控,確保穩定達標排放。落實排污申報年審制度,對企業排污逐步實施動態管理。加大建設項目管理力度,嚴格控制新污染源。抓好城市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加強城市煙塵氣整治和建築施工噪聲管理,積極採取措施,解決自來水二次污染問題。抓好環境監測網路建設,提高環保自動化監測水平,大力發展環保產業。
高度重視發展旅遊業。搞好旅遊業發展和建設文化名城規劃,不斷增加旅遊業投入,開發文化資源,重點搞好清河旅遊度假區、柴河風光帶、龍首山風景區、西豐冰砬山森林公園建設,提高旅遊景觀品位,發展旅遊產業,逐步增強對經濟發展的牽動力。
(五)全力做好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搞活商品流通
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下崗職工基本生活、城鎮職工失業、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三條保障線”,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穩步推進醫療、工傷保險制度改革。深入開展“送溫暖” 工程和“扶貧幫困”活動,通過政府籌資、廣泛發動社會捐贈、清倉挖潛等措施籌集款物,在安排好貧困戶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同時,重點解決1000戶貧困戶的住房,採取助醫助藥的特殊措施,解決貧困戶治病難的問題。同時,幫扶他們尋找致富門路,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認真落實優撫政策,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
千方百計籌措社會保障資金。本著“先吃飯、後建設” 的原則,財政預算優先安排社保資金。加大社會籌措資金力度,強化社會保險資金征繳工作,確保企業應承擔部分足額到位,進一步擴大養老保險社會覆蓋面,擴大籌資渠道。鞏固社會化發放成果,提高統籌層次。
努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作用,引導下崗失業職工樹立新的擇業觀念,通過向一三產業轉移、勞務輸出、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等途徑,廣開就業門路。認真落實再就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支持自謀職業和單位安置下崗職工,力爭安置下崗職工 2.2二萬人。抓好再就業工程的基礎性工作,認真清理隱性就業,進一步理順勞動關係。
大力發展流通產業。著力培育和完善一批農產品、工業品專業市場和綜合市場,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統一、開放、有序的市場體系,搞活商品流通,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推行明碼標價制度,打擊價格欺詐行為。
(六)狠抓增收節支,努力改善財政運行狀況
繼續加強縣鄉財源建設,大力扶持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和支柱企業,增強縣鄉財政造血功能。強化稅收征管,特別是加強對重點稅種的征管,堵塞各種漏洞,大力清理欠稅,做好費改稅的征管工作,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嚴肅查處偷漏稅案件,做到以查促收。進一步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取消一切收入過渡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 規定,增加政府可調控財力。改革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擴大政府採購範圍。按照公共財政的需求,調整支出結構,節減財政支出,確保法定支出的增長和社會保障資金等剛性支出的需要。切實加強審計和財政監督稽查工作,重點加強對預算執行。“收支兩條線”、社保資金管理、國有資產運營等審計監督,嚴肅財經紀律。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認真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化社會信用觀念,調整最佳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質量,進一步加強銀政、銀企合作,最大限度地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七)努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堅持重在建設方針,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廣泛開展“軍民共建”、“城鄉共建” 活動,以道路、綠化、環境衛生、文化陣地建設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為切入點,增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實效性。加強文明社區建設,繼續開展視窗行業選優評差活動,推動行業作風轉變,提高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大力倡導文明的社會風尚。深入開展“雙擁”活動,增強軍政軍民團結,爭創雙擁模範城。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以迎接省第五屆文化藝術節和慶祝建黨80周年為契機,樹立精品意識,努力創作一批有影響的文藝作品。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加強農村文化中心建設,爭創省級標準鄉鎮文化中心。繼續加強市圖書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淨化文化市場。積極發展廣播電視事業,進一步豐富廣播電視節目內容,提高節目質量。完成鐵嶺有線電視城域網光纖化升級改造,建成市至縣(市)區的光纖網,提高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把深化城鎮衛生體制改革與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最佳化衛生資源配置,擴大藥品統一招標採購覆蓋面,發展壯大衛生產業。強化預防保健工作,搞好醫療單位內部運行機制改革,大力糾正醫療衛生行業不正之風,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不懈地抓好計畫生育工作,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創建優質服務合格村委為載體,逐步建立集教育、管理、服務於一體的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提高人口素質,鞏固低生育水平。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重點抓好青少年體育和社區體育。加強體校建設,培養輸送更多的優秀體育後備人才。加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
(八)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保持社會穩定
健全落實民主與法制的各項制度。依法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安排好人大代表視察,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堅持定期向政協通報工作和民主協商制度,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創造條件,主動接受民主監督。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的聯繫,充分聽取意見和建議,更好地改進政府工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採取切實措施提高辦理人員的素質和辦理質量,加強對辦理情況的督促檢查。推進政務、村務、企務、校務公開,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直接監督。制定並實施“四五”普法規劃,加強法律服務工作,提高廣大公民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以政府工作法制化為目標,加快完善與法律法規相配套的規範性檔案體系,進一步理順行政執法體制,提高行政執法效率。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加大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力度,健全監督制約機制。認真受理行政複議案件,積極做好應訴工作。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強化政府法制機構建設。堅持領導幹部持法律學習合格證上崗和學法制度,增強依法行政意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全力做好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嚴厲打擊“法輪功” 邪教組織,取締非法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同社會主義相適應。進一步增進民族團結,大力發展民族鄉鎮經濟。堅持集中打擊和經常性嚴打相結合,加強大案攻堅,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深入開展“打黑除惡” 專項鬥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創造良好的治安秩序。繼續嚴格執行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持並完善領導接待日制度,加大信訪督查力度,為人民民眾排憂解難。完善市民投訴中心運行機制,提高權威性,為廣大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以食品、藥品為重點,堅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加強交通和消防管理,深入開展“暢通工程”,嚴格整改火災隱患,保護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今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第一年,做好開局之年的各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以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重要論述為根本指導思想,按照“改革創新、廉潔勤政、真抓實幹、高效服務”的要求,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為實現各項任務和目標提供保證。
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思想不夠解放、觀念滯後是制約鐵嶺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在各級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中,大興認真學習的風氣,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各級幹部的頭腦,以促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破除計畫經濟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市場經濟觀念;破除封閉保守、墨守成規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開放搞活、改革創新觀念;破除唯書唯上觀念,牢固樹立實事求是觀念;破除傳統的粗放經營觀念,牢固樹立集約經營觀念;破除按部就班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加快發展觀念,時刻增強緊迫感、使命感、責任感,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超常規的工作,實現跨越式的發展。
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真抓實於。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拿出主要精力,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真心實意地為基層和民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重點搞好審批制度改革,削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取消不必要的審批環節,清理廢止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各種檔案規定,更好地發揮政府的調控、監督、服務職能。整頓機關紀律和作風,重點解決紀律鬆弛、作風拖拉、辦事效率低、責任心不強等問題,提高辦事效率,樹立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現象,大力倡導說實話、辦實事、鼓實勁、求實效的作風,用實實在在的工作,為民眾謀求實實在在的利益。堅決克服重部署、輕落實現象,強化政府工作目標責任制,把各項工作層層分解,落實到人,明確工作目標和時限要求,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加大政務督查力度,對市政府重要決定、重要檔案的執行情況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辦理情況,定期進行督查,通報落實情況,對拖延不辦或人為辦理不力的,要予以批評直至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重要工作咬住不放,一抓到底,務求把政府工作抓實、抓出成效。
加強廉政建設,樹立政府良好形象。在政府工作人員中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廉政勤政教育和艱苦奮鬥教育,用正反兩方面典型教育幹部,認真執行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使全體幹部從思想上構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加大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力度,認真開展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和制度上剷除滋生腐敗的溫床。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堅決查處大案要案,嚴懲腐敗分子。突出解決公款吃喝、公路“三亂”以及違反規定購置小汽車和移動通信工具、私設“小金庫” 等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提高政府在人民民眾中的威信。
各位代表,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紀。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我們滿懷對新世紀的憧憬,更滿懷在新世紀裡創造鐵嶺美好未來的豪情。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為鐵嶺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