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百業待舉,實幹興市。 大力加強作風建設,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2001年工作的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十五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按照“高起點開局、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全面完成了市四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和目標,有些指標實現了較大突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38億元,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9億元,分別增長4.5%、12%和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3億元,增長9.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億元,增長7.7%。農民人均純收入266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3元,分別增長6.4%和9.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6‰。
——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成果顯著。成功地組織了赴歐洲、韓國和南昌、烏魯木齊、深圳等大型招商和經貿恰談活動,是招商引資成效最顯著的一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672個,到位資金38.9億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8個,到位資金占總額的67.3%。特別是一批國內外著名品牌、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我市落戶,標誌著招商引資上了一個新的水平。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2家,協定外資額9437萬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5441萬美元,分別增長70%和52%。外貿出口克服了諸多不利因素,完成3807萬美元,增長17.9%。技術設備出口實現380萬美元,勞務輸出1300人次,分別增長5%和85.7%。引智工作成果顯著,完成專家項目20個,組織出國培訓項目25個、42人次。軟環境建設得到明顯改善,建立了一站式辦公服務中心,對投資項目審批和辦證辦照實現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視窗收費和一門式執法,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有很大提高。
——農業三大工程開發實現較大突破。農業和農村經濟在大災之年繼續保持增長。糧食產量實現18.6億公斤,增長3.5%。種植業結構調整又有新突破,新開發蔬菜保護地3.5萬畝,總面積達到23.5萬畝,全市千畝以上蔬菜生產小區發展到40個,糧食作物與非糧作物實際種植面積比例達到70:30。畜牧業生產繼續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新發展專業畜牧小區40個,全市肉牛飼養量萬頭以上的鄉鎮達到49個,生豬飼養量3萬頭以上的鄉鎮達到36個,畜牧業產值達到37億元,增長11.4%。綠化工程成效顯著,完成造林作業面積25.2萬畝,建成綠色通道363公里。鄉鎮企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完成企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10%,實繳稅金2.04億元,比上年有所增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完成了中小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等一批重點工程,特別是通過蔬菜開發和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工程,進一步提高了設施農業水平。
——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產值89.8(現價)億元,增長15.6%。特別可喜的是,在兩大電廠限產、經濟效益下降的不利情況下,省考核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實現利潤1.9億元,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億元,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給我市的任務。工業銷售產值增長率為12.1%,提高3.1個百分點。國企改革步伐加快,對106戶國有工業企業實施了各種形式的改革,改革面達86.2%,對74戶企業實施了公司化改造,改造面達60.2%;主輔分離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減輕了企業辦社會的負擔。加大了技術改造力度,完成了陸平、華晨等企業重點項目技術改造15項,技改投資規模達6.2億元,開發新產品83項,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
——非公有制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達到11.7萬戶,從業人員29.2萬人,分別增長2.2%和15%,註冊資金32.5億元,創國內生產總值27.4億元,分別增長17%和20.5%。規模型、生產型、科技型私營企業不斷增多,在全市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財稅收入實現較大增長。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8.5億元,比上年決算增長25.6%,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9.4億元,比上年決算增長22.1%。完成國稅收入7億元,地稅收入7.01億元,分別增長3.5%和19.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8億元,貸款餘額169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14億元和6.9億元,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市面貌明顯改觀。經營城市取得初步成效,是城市建設投入最多、規模最大、面貌變化最明顯的一年。改造了紅旗廣場,新建了博物館遊園,完成了市區南出口、銀州路等10條主要街路和33條小街小巷的新建、改建任務,新裝和改裝9條主要街路的路燈,共增加高標準路燈3830盞。對城市供熱管網進行了大規模改造,集中供熱面積達290萬平方米。舊城區改造步伐加快,開發建設面積37.2萬平方米。加大了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力度,清理馬路市場8處,拆除違章建築、臨時商亭和有礙市容的廣告燈箱等5200多個;城市綠化實現較大突破,共栽樹21.3萬株,新建公共綠地5.6萬平方米,完成庭院綠化面積138萬平方米,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7%。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人民防空事業得到加強。交通事業發展較快,完成各類工程75項,新建、改建黑色路面329公里、橋樑28座955延長米,創省級文明樣板路97公里,全市108個鄉鎮提前一年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目標,連續被省評為公路建設文明市。投資7億元對城鄉電網進行改造,新建和改造變電站9座、供電線路7360多公里。環保工作成效顯著,一控一達標和遼河污染治理通過省政府驗收。旅遊業發展迅速,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6億元。郵政通信業穩步發展,電信業增勢強勁。
——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業科技攻關和新品種選育取得新成果。實施了“315”工廠化高效農業示範工程,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建設全面展開。高新技術產業有新發展,有5家企業被省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9.1億元,增長82%。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120家,實現科工貿收入6.7億元,利稅6400萬元,分別增長43%和41%。科技交流與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與美國、德國等國家達成項目合作協定6個,特別是與中科院、清華、北大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簽訂意向性協定36項,標誌著我市對外科技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著力鞏固“普九”成果,積極推進素質教育,高中階段的招生人數不斷擴大,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最佳化調整教育布局,初步完成了師專與職大的合併,撤併中國小校217所。辦學條件有很大改善,對168所學校的危房進行了改造,又有13所農村國中達到標準化水平,達標率47.6%。文化名城創建工作紮實開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我市創作的電視劇《今天是個好日子》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有兩部作品獲遼寧省第五屆藝術節金獎和銀獎。“掃黃打非”專項行動取得新成果,收繳非法書刊、音像製品3000多本,取締關閉非法經營場所43家。衛生工作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推行了藥品聯合統一採購,加大了對鄉鎮中心衛生院的投入力度,農村三級預防保健網更加健全。計畫生育繼續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廣播電視事業不斷發展。民眾體育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再創佳績,在省以上重大比賽中獲金牌28枚。城鄉共建活動取得豐碩成果。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公民的文明素質有較大提高。
——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共籌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金9965萬元,收繳養老保險費2億元,支付養老金2.7億元,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的及時發放。培訓下崗、失業職工2.1萬人,安置再就業4.1萬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工作進展順利,已有4.4萬人與企業解除了勞動關係。醫療保險全面啟動,參保人數達到4.1萬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面逐步擴大,保障人數達到7.8萬人,發放保障金2000萬元。開發了大規模的送溫暖、扶貧幫困和民族鄉鎮“手拉手”等活動,共籌集幫扶款物折合人民幣6448萬元,發放救濟金和救災款3383萬元,全面完成了1113戶在鄉“三老”建房任務,新建12所高標準敬老院。處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工作成績顯著,被評為全國信訪工作優秀集體。市民投訴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化解了大量的社會矛盾。深入開展了嚴打整治專項鬥爭,破獲各類刑事案件1900起。強化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法輪功”頑固分子,維護了社會穩定。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在全市縣局級以上政府機關認真開展了“三個想一想”活動,特別是通過“三個代表”學教活動,政府機關幹部切實轉變作風,深入基層,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進一步密切了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聯繫。市縣鄉機構改革全面展開,市政府工作部門由原來的44個減少到35個,行政編制削減22%。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市政府部門行政審批、核准、審核、備案事項取消533項,其中審批事項取消300項,削減比例達57%。狠抓政府機關廉政勤政建設,廣泛開展了警示教育活動,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加大了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力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加強同政協、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各界人士的聯繫,高度重視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全年辦理建議、提案494件,辦結率、見面率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5%以上。圓滿完成了“三五”普法任務,廣大公民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有較大提高。廣泛推行了政務公開,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強化了行政執法監督和複議應訴工作,提高了政府機關依法行政水平。認真清理了與WTO規則不相符的地方政府規範性檔案和其它政策措施性檔案,適應入世的新形勢。
審計、統計、物價、糧食、商業、供銷、藥品監督、技術監督、農機、菸草專賣、外事、僑務、宗教、殘聯、老齡、檔案、氣象、地震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及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與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駐鐵部隊、武警官兵、中省直單位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與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民眾,以及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機制性矛盾突出,嚴重製約了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傳統產業比重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快,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低。三是經濟實力不強,社會保障資金缺口較大,基層拖欠公教人員工資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四是政府機關建設還有差距,特別是工作效率低、作風不實、為政不廉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已經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採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二、2002年的主要工作

2002年是我國加入WTO、按照國際規則組織經濟運行的第一年。加入WTO雖然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我們必須把各項工作置於入世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市情,找準發展定位,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奮發有為,乘勢而上,把鐵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
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堅持經濟工作以招商引資為中心,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對外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三大戰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深化改革、環境建設五大重點,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151億元,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增長2.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3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8.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6.8億元,增長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分別增長8%和12.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著力做好以下九項工作:
(一) 努力提高入世適應能力,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加入WTO,外國資本的湧入和產品生產的本地化,為我市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們要抓住機遇,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推進對外開放,再創我市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全年完成招商引資30億元,契約利用外資額9900萬美元,實際繳資額5900萬美元。
加快做好入世應對工作。認真學習並儘快掌握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和規則,全面了解我國入世條款和承諾,深入研究入世給我市行業、企業帶來的新問題,按照《遼寧適應中國加入WTO對策綱要》提出的總體要求,制定和落實應對措施。認真完善吸引人才和引智的優惠政策,建立有利於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機制,抓緊培養和造就一支精通國際經濟和法律的人才隊伍,特別是對懂經濟、會管理、熟悉WTO規則的高級人才、急需人才,既要培養,又要引進,實行特事特辦,儘快改變我市人才嚴重短缺的狀況。切實加強軟環境建設,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充分發揮一站式辦公服務中心的職能作用,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堅決制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努力為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創造優良環境。
全力搞好招商引資。繼續堅持以“大、高、外”項目為主,突出六個重點,努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是加快鐵嶺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組織參加好省大型招商活動的同時,重點組織好赴日本、韓國、歐美、港澳台地區和其它國內大城市招商活動,特別要抓好已達成意向項目的跟蹤落實,務求招商活動取得實效。調整和最佳化域外投資企業的區域布局,加快各級工業園區特別是品牌園區建設,使域外投資企業相對集中。加強項目源建設,聘請專家、專業人員搞好項目投資規模、技術水平、產品市場的調研論證,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包裝,提高項目成交率。積極開展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擴大招商渠道,降低招商成本,使招商引資實現新的突破。
努力擴大外貿出口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著力抓好對韓國、日本的出口,積極開拓俄羅斯、歐美和開發中國家市場。增強環保產品意識,打破產品出口的“綠色壁壘”。加快調整和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不斷擴大紡織、服裝、機電、化工產品出口,著力抓好肉食雞、肉牛、優質專用型玉米、綠色食品等農產品出口,完成外貿出口4200萬美元。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建立外貿出口發展基金,加大外貿出口的扶持力度。加快調整外貿經營主體結構,引導非國有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儘快形成國有外貿、自營、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並舉的外貿出口新格局。積極申建鐵嶺商檢機構,為擴大外貿出口創造有利條件。加大境外經濟技術合作力度,鼓勵各類企業到境外投資,積極開展境外帶料加工業務。充分利用公派、民間等多種渠道,擴大對外勞務合作,勞務輸出1000人。
(二)加速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市經濟實力和競爭力
適應加入WTO的新形勢,著眼於全市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以提高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推進產業、產品和所有制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加快產業最佳化和升級。
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一是以推進農業三大工程開發為重點,著力搞好四個層次的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第一,大力發展以蔬菜為主的高效作物和退耕還林、還草、還果,調整種植業結構。堅持市場取向、效益為本,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的種植觀念,實現增收。以擴大40個蔬菜生產小區規模為重點,新開發蔬菜保護地5萬畝,糧食作物與非糧作物實際種植面積比例調整到65:35。第二,加快發展畜牧業與林業產業,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重點扶持27個肉牛、生豬、肉禽和乳製品加工等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培育西豐平崗、開原八棵樹等20個畜禽市場,帶動畜牧業向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發展。全市肉牛、生豬、禽飼養量分別增長8.3%、3.3%和6.3%,畜牧業產值40億元,增長8.1%。以建設完備的生態體系和發達的產業體系為目標,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率為重點,抓好造林綠化六大工程、林業產業三大經濟帶、昌圖百公里大林帶和市區環城林建設等,完成造林作業面積22萬畝。第三,發展壯大鄉鎮企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施龍頭、規模、品牌、園區“四大驅動”戰略,重點扶持華銀肉雞、西豐絹紡、清河林蛙油飲料等10個骨幹企業,做大做強,突出抓好20個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形成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規模型鄉鎮企業。第四,突出提高農產品質量,調整農產品結構。調整最佳化品種結構,改善品質,確保質量安全。著力扶持無公害馬鈴薯、鐵豐大豆等5個優質高效農產品,爭創一批具有鐵嶺特色的名牌產品。二是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速推進“五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的農業產業化,注重解決“瓶頸”,強化產業鏈。按照規模化、特色化、市場化、效益化的方向,大力培育新興主導產業,發展區域特色經濟,重點建設20個有地方特色、商品率高的區域性優質農產品基地。切實加強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努力為農民搞好生產、技術、信息服務,積極推廣訂單農業,解決農產品的賣難問題。三是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進程。逐步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提高農產品品質,使農產品的生產、質量檢測儘快與國際標準接軌,實現質量標準化,增強我市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搞好防洪、排澇、灌溉、水土保持四大工程建設,完成農田基本建設土石方8000萬立方米,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萬畝。加速小型拖拉機更新改造,大力推廣新型、高效、實用農機具,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突出加強第二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一是下力氣搞好工業結構調整。堅持存量調整和擴大增量並重,加快產業、產品、技術、企業組織和勞動力結構調整,提升工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存量調整重在淘汰落後和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和產品,使生產和銷售向優勢企業集中,特別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抓好骨幹企業的技術改造,完成技術改造投資規模5億元。開發新產品150種,其中,高科技含量、填補國內空白的產品達到10%,實現新產品產值5.5億元以上。擴大增量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源開發型工業,推動工業產業升級,全面提高工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加快發展民營企業,特別是大力發展民營科技企業,促進民營企業實現數量上的擴張和質的飛躍。調整和最佳化所有制結構,儘快解決我市國有工業比重過大問題。二是著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做大做強陸平、華晨、北綠集團、大成農牧等一批重點農業,使其成為地方財政支柱企業。下力氣抓好閥門、精工、開原化機等5個虧損大戶,使其儘快形成新的財源。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虧損面控制在25%以內,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面控制在33%以內。加強留守企業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三是切實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著眼於企業全球化經營戰略、信息化戰略和名牌規模戰略,不斷提高企業的體制、產品、科技、管理、行銷和文化創新能力。四是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場所的安全檢查,採取有力措施抓源頭、查隱患、堵漏洞,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擔保中心作用,堅持政策平等,擇優扶強,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重點培植一批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高附加值型的民營企業集團。嚴厲查處侵害非公有制經濟利益的行為,切實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服務,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既要積極發展傳統的第三產業,又要大力發展社區服務、家政服務、信息、中介、諮詢等新興第三產業,積極探索新型服務形式。下力氣整頓經濟秩序,特別是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創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加快旅遊產業開發,加大投入力度,重點建設清河旅遊度假區、柴河風光帶、歷史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切實加強龍首山風景區規劃和管理,豐富旅遊項目,提高旅遊水準,增加旅遊收入。加快發展電信、郵政事業,進一步完善電信、郵政功能。
(三)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實現我市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是縮小與先進地區差距的必然選擇,必須堅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重的方針,並將其作為今年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來抓。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完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逐步擴大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的規模,資金扶持要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對引進高新技術項目的單位和個人實行重獎。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用現代農業改造傳統農業,用高新技術產業改造落後的現有工業,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有規模效益、有市場前景的主導產業和產品。抓好藥用油、新型防水劑、大板方艙等20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力爭有更多的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行列。大力發展生物製藥、電子、信息工程、新材料、環保產業和現代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1.8億元,增長30%以上。
加快高科技園區建設。重點搞好高新技術創業園、農業高新技術園、鐵南現代農業園和沈四高速公路經濟帶建設,使園區建設初具形象,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構築平台。高科技園區建設要堅持高標準,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與交流。繼續聘請國外專家、學者來我市講學和進行技術指導。抓住“百所院校進遼寧”的契機,大力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名校、名所來我市辦學或建立科研基地,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和套用,特別要加強農業科技攻關和高效農業生產技術成果的推廣普及工作。切實抓好我市與清華大學簽訂的“科技合作協定”、“轉讓中國高校科技網成果資料庫”等12項協定的落實,務求取得實質性成果,推動我市科技合作與交流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
(四)大力推進各項改革,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堅持以改革總攬政府工作全局,加大各項改革力度,突破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要效益。
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繼續堅持一律視小、放開搞活的方針,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按照股權多元化、股本多樣化的原則,實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資合作、出售轉讓、非國有企業兼併重組和破產等形式,加大國企改革力度。加快開原起重、清河特鋼等企業的公司化改造。對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破產、兼併、嫁接、吸引外資進行股份制改造。做好國有股減持工作,促使未改制和改制未到位的國有企業有序地全部或大部退出國有。地方國有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面達90%以上,其中公司化改造面達到70%以上。繼續搞好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製度改革,具備條件的企業可實行經營者年薪制和期股期權等分配方式。
繼續完善農村改革。在做好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工作的基礎上,本著“自願、有償、依法、規範”的原則,積極探索和引導建立土地流轉機制,為農業規模化開發和產業化經營創造條件。搞好農村費稅改革試點等各項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進一步完善市級機構改革,確保精簡比例,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積極穩妥地搞好縣鄉機構改革和合鄉並鎮工作,妥善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繼續搞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提高審批效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立快速反應、高效運作的工作運行機制,提高按國際通行規則辦事的能力。
認真搞好其他各項改革。加快流通體制改革,積極發展連鎖、超市、代理、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場流通體系,積極發展各類專業生產合作社,繼續深化和完善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深入落實“三項政策”,提高糧食企業經營效益。加快推進住房分配貨幣化。積極擴大市級醫療保險覆蓋面,儘快啟動縣級醫療改革。搞好財稅、金融、科技、教育、衛生等其它各項改革。
(五)進一步加大環境建設力度,塑造城市新形象
堅持“大手筆、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提高城市規劃和管理水平,強化經營城市理念,通過市場化運作,努力盤活城市土地資產和市政公用設施,實行多元化投入,加速城市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塑造現代城市、文化城市和綠色城市新形象。
著力抓好城市重點工程建設。繼續以城市道路和綠化為重點,加大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完成102線市區段、南環路、匯工街、文化街等8條主要街路和65條小街小巷的改造。抓好鐵嶺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工程,引資建設垃圾處理廠。加快清河、開原引鐵法煤層氣工程建設。繼續加快舊城區改造,全市改造舊城區27萬平方米,開發建設住宅79萬平方米。積極建設新城區,規劃和基礎設施先行,拉動城市向東、向北發展,建設山水特色城市。加大市區的綠化、美化力度,新增綠地5萬平方米,搞好城區主要街路亮化,為市民創造一個溫馨優美的生活環境。
進一步加大市容市貌綜合整治力度。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下力氣清理整治主要街路的違章建築、占道經商和人力三輪車過多過亂等問題,強化城區衛生保潔,特別要加強城市綠地、公用設施的管護,落實管理責任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建築市場管理,規範房屋開發、建設、交易秩序,創造良好的建築市場環境。
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制定優惠政策,運用市場機制,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改造農村電網。加強村容鎮貌綜合整治,重點建設8個省級中心鎮和12個市級示範鎮,充分發揮小城鎮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加快發展交通事業。以提高公路建設檔次和質量為目標,著力抓好重點工程建設,新改建黑色路面145公里,加大縣、鄉、村間公路網路密度。整頓規範運輸市場秩序,大力發展物流產業,創造良好的運輸市場環境。
加強環境保護工作。加強環保宣傳,強化全民的環保意識。進一步鞏固一控一達標和遼河污染治理成果,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臨控,完成清河墨尼等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抓好昌圖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工作。加快推廣新型環保牆體材料,切實保護耕地資源。加強環境監測,形成大氣和遼河自動監測網路。
(六)妥善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認真抓好社會保障工作。一是繼續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做好符合條件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工作,妥善處理企業與職工債權債務關係等難點問題,確保並軌工作的順利實施。二是完善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實個人養老保險帳戶,認真核實城鄉貧困人口,切實做到應保盡保。三是加強社保資金的征繳和管理。努力提高保險費的收繳率,實行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帳戶基金分開管理。對社保基金全部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加快社會保障管理和服務的社會化進程,逐步健全五險合一的社會保障信息網路。四是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加強就業培訓,提高就業技能,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鼓勵下崗職工到農村開發“五荒”、利用“五閒”。開展轉業轉崗培訓2萬人次,安置下崗和失業人員就業3.8萬人。五是切實關心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動員全社會力量開展大規模的扶貧幫困活動,重點解決好城鄉特困民眾的住房問題,完成城市1800戶、農村450戶特困民眾住房建設。認真做好救災救濟工作,妥善安排災民生活。
強化維護社會穩定工作。嚴格執行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堅持和完善領導接待日制度,加大信訪督查工作力度,提高信訪案件的辦結率,重點處理好越級訪和集體訪,避免出現重大惡性事件。做好市民投訴工作,努力為民眾排憂解難。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強化社區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特別是加強重點地區的治安整治,全面落實各項措施。深入開展同“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依法加強對民族宗教事務的管理。制定優惠政策,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扶持力度,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七)千方百計開源節流,做大用好各級政府財力
繼續加強縣鄉財源建設。結合合鄉並鎮,抓緊制定和完善新的縣鄉財源建設規劃目標和考核獎勵辦法,提高縣鄉財源建設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扶持各具特色的縣鄉主導產業和支柱企業,進一步涵養財源,增強縣鄉財政造血功能。
強化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建立健全稅收責任制,加強對重點稅種的征管,強化依法治稅,堵塞各種漏洞,大力清理欠稅,做好費改稅的征管工作,切實做到應收盡收。加大稅收稽查力度,嚴肅查處偷稅、抗稅案件,以查促收。通過國有資產運營等措施,增加財政收入,做大各級政府財力。進一步加強非稅收入管理,摸清費源,管好費基,杜絕流失,取消一切收入過渡戶,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增加政府可調控財力。
調整和最佳化支出結構。強化縣級財政工資資金專戶管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認真研究落實各項節支措施,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增加採購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對採購工作的監督。加快建立公共財政體制,按照“先吃飯,後建設”的原則,重點保證農業、教育等法定支出和社會保障資金的需要。加強審計和財政監督稽查工作,重點加強對預算執行、“收支兩條線”、社保資金管理、國有資產運營的審計監督,堅決取締“小金庫”,嚴肅財經紀律。
維護金融債權和穩定。加強金融監管,做好金融工作。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強化社會信用觀念,認真執行穩健的貨幣信貸政策。調整最佳化信貸結構,提高信貸質量。密切銀政、銀企關係,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努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
(八)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創建文化名城
切實做好教育工作。繼續堅持“兩基”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動搖,鞏固和提高“普九”水平,通過依法控輟、捐資助學、提高教學質量、建立責任制等措施,狠抓農村中國小控輟保學工作,力爭使農村中國小輟學率控制在4.7%以內。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加快農村標準化國中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改造校舍11萬平方米,新增10所農村標準化國中,10所薄弱學校師資和辦學條件得到根本改善。建成校園網的學校達30所,推進教學手段現代化。撤併中國小81所,使學校布局更加合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狠抓學校德育工作,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特別是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初級職業教育,廣開辦學渠道,為鐵嶺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師德水平和業務水平。繼續深入實施“紅燭工程”,加大送教下鄉力度,促進教育教學水平均衡提高。
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繼續實施精品戰略,爭取創作、演出更多更好的文藝精品,湧現出更多、更傑出的文藝人才。加強文化設施和農村文化中心建設,籌備建設市圖書館和少兒圖書館綜合樓。組織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活動,滿足人民民眾的精神生活。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和文博工作,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專項行動。逐步擴大社區衛生服務覆蓋面,全面推行藥品聯合統一採購。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特點的衛生髮展模式,採取股份制、合作制、聯合辦醫、巡回醫療等多種形式,加強農村中心醫院建設,為農民就醫創造方便條件。做好預防保健工作,降低傳染病的發病率。加強國內外醫療技術合作與交流,強化重點專科建設,努力提高醫療技術水平。繼續加強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廣泛開展文明、健康、向上的民眾體育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加強廣播電視網路和基礎設施建設。重視和加強殘疾人事業,抓好愛心助殘工程,努力為殘疾人創造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條件。
加快文化名城建設。以紅學文化和豐厚的文體底蘊為依託,以弘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小品小戲為重點,加強文化載體建設,恢復一批歷史人文景觀,舉辦鐵嶺國際民間藝術節等大型活動,進一步擴大我市的知名度,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九)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定、決議。主動接受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邀請他們參加政府的有關會議,參與重要工作,主動搞好政府重大事項的政治協商,積極支持他們參政議政。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辦理質量,確保見面率達到100%,滿意率達到95%以上。建立健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及民眾代表參與政府決策制度,繼續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民主評議、民主監督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落實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適時將“兩制”向基層行政執法組織和鄉鎮延伸。結合機構改革,重新明確執法主體和執法許可權,理順行政執法體制。認真清理地方規範性檔案,及時做好立、改、廢工作,加快建立符合WTO規則和我國對外承諾的規範性檔案體系。強化對行政執法活動的監督,落實執法過錯追究制度,加強個案督查,及時協調行政執法爭議,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行為。依法認真開展行政複議應訴工作,切實保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確保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加強行政執法隊伍的培訓和管理,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認真搞好“四五”普法,努力實現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向提高法律素質轉變,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依靠和運用法律手段管理轉變,全面提高廣大公民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和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法治國、以德治國並重的方針,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開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重點的公民道德教育。以經濟共建、文化陣地建設和改善農村環境為重點,繼續深入開展城鄉共建活動,鞏固和擴大城鄉共建成果。廣泛開展“雙擁”、文明社區等創建活動和“希望工程”、“扶貧助殘”等社會公益活動,提高廣大公民的文明素質,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
百業待舉,實幹興市。面對繁重而艱巨的工作任務,我們必須按照江澤民總書記“三個代表”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各項工作,努力建設勇於創新、勤政務實、廉潔為民、精幹高效的政府。
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推進新一輪思想解放。以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為指導,以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新形勢為重點,以轉變思想觀念、拓寬發展思路、改進工作作風為主要內容,推進新一輪的思想大解放。把廣大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思想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形上學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徹底破除計畫經濟觀念,牢固樹立市場經濟觀念;破除閉關鎖國觀念,樹立全方位對外開放觀念;破除小富即安觀念,樹立發展是硬道理觀念;破除因循守舊觀念,樹立與時俱進觀念;破除唯書唯上觀念,樹立改革創新觀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的大發展。
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努力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所有政府公務員都要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新知,跟上時代腳步。大興認真學習之風,學習鄧小平理論、江澤民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特別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現代科技、文化、管理知識,加快普及WTO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規則。認真落實公務員培訓規劃,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學習和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廣大公務員的業務水平,適應新形勢要求。加快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不斷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建設一支勤政、廉潔、務實、高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隊伍。
大力加強作風建設,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大力倡導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民眾、艱苦奮鬥的思想和工作作風,下力氣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大力精簡會議和檔案,減少各種迎來送往,擺脫各種繁雜事務,深入實際,深入民眾,特別是深入困難地區、困難單位、困難群體中,傾聽民眾呼聲,關心民眾疾苦,千方百計為基層和民眾辦好事、辦實事,真心實意為民眾謀利益。堅持聽真話、摸實情、要實效,取消不切實際、違背民意的各種評比達標活動。強化政務督查工作,對政府重要決定、重要檔案執行情況、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情況及重要工作部署,都要實行量化分解和目標管理,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層層抓落實。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各項工作都要明確完成時限和工作標準,定期開展督查,通報落實情況,對拖著不辦或人為辦理不力的,嚴肅追究責任。堅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新經驗,對重要工作要咬住不放,乾一件成一件,抓細抓實,務求實效。
認真搞好廉政建設,樹立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在全體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中深入開展以“三個想一想”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開展經常性的典型教育、警示教育,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堤壩。認真抓好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落實個人重大事項申報制度,嚴格遵守中央有關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進一步強化制約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以反腐敗鬥爭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重點解決以權謀私、吃拿卡要等問題,樹立政府機關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的一年,令人鼓舞;展望新的一年,催人奮進。我們相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有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圓滿完成各項任務,開創鐵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