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基於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的研究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外文書名: Series of Doctor Dissertations in Music
叢書名: 音樂博士學位論文系列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6926024
條形碼: 9787806926024
尺寸: 20 x 13.8 x 1.8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楊健,1979年7月生於江蘇鎮江,先後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獲工學學士、文學碩士(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文學博士(西方音樂史)。現為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數字媒體藝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助理。社會兼職:中國音樂學網站長、南京愛樂樂團首席等。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如《論練琴的科學》(載《樂器》,2003年2-3期)、《小提琴運弓和發音的聲學基本原理》(載《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走進琴弦的世界》(載《自然雜誌》,2004年第3期)、《音樂表演的情感維度》(載《音樂藝術》,2005年第3期)、《音樂表演實踐研究的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方法》(載《音樂藝術》,2008年第4期)、《格魯克“精靈之舞”:不只是支“爛熟”旋律》,(載《人民音樂》,2008年第12期)、《從蕭邦夜曲作品(0p.27N0.2)看演奏中的速度彈性與節奏伸縮現象》(載《黃鐘》,2010年第3期)等。
在教學科研、音樂表演、媒體製作等領域多次獲獎,如2001年小提琴獨奏獲江蘇省大學生器樂比賽特等獎;2002年獲英特爾-pconline全國flash作品創作大賽金獎;2006-2007年,創建並負責運作的“中國音樂學網”在全國高校百佳網站評選中連續兩屆獲“十佳學術類網站”;2010年獲首屆eARTS數字音頻大賽音響評鑑組一等獎。

內容簡介

《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基於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的研究》內容簡介:20世紀的器樂演奏風格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早期歷史錄音給當代聽眾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太理想:總體速度偏快,節奏比較鬆散自由,弦樂滑音偏多,合奏的整齊度、音準等技術的精確度均大大低於今天的普遍標準等。另一方面,相對於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們所慣常的那種精確、整齊、平滑、冷靜而節制的當代演奏,早期錄音常常能以一種更加純真的態度體現出無拘無束的藝術想像力、豐富而明確的意義、令人感動的個性化因素等。《20世紀西方器樂演奏風格的結構特徵及其形成原因:基於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的研究》主要通過對20世紀早期錄音與現代錄音之間的分析對比,並結合相關文獻中的記載,從科學和傳統兩方面來闡明這種風格轉變的核心特徵構成及其形成原因,並在此基礎上對音樂表演的本真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等問題作出推斷。
對演奏風格轉變的研究重點主要放在了與時間相關的速度、節奏等具有普遍性的結構特徵上,為此採用了能夠較好凸現有機連貫性的高斯窗算法平滑後的速度曲線、力度曲線、演奏蠕蟲和101偏離度曲線等計算機輔助的可視化方法。結果表明20世紀末的演奏在避免速度與力度的自然關聯性的同時,很多具有結構意義的速度彈性被逐漸節制,微觀速度和節奏也越來越規整、平滑而精確,並越來越講究整體協調性和統一性等。
由於音樂表演的表現力因素必然要求演奏相對於樂譜有一定偏離,因此這種精確化、規整化的趨勢從科學角度來看實際上是逐漸限制了藝術創造的基本空間;而從傳統角度來看,諸如速度彈性、“旋律自由而伴奏保持嚴格速度”的聲部錯位、時值緩急重音、過附點、欠附點、不平均音符、和弦的琶音處理等演奏慣例大都具有久遠的歷史,時常是創作階段完整藝術構思的一部分。因此,當代演奏在拘泥於譜面精確性的同時實際上很可能遠離了作品的本真性和作曲家的本意。
對錄音技術發展脈絡的梳理,表明錄音和傳播技術是促使這種風格轉變最重要的原因之_,直接導致了音樂表演中自發性和即興性的消失,對細節和技術完美度的關注超過了整體藝術性並逐漸造成了一種均質化、標準化和全球化的中庸雷同傾向。此外,學院派的教學方式和過多的音樂比賽等因素也加速了這一個性消失的進程。
本研究所採用的科學手段與傳統文獻相對照的綜合視角,直觀地展現了雖均有所感但通過人類知覺和文字描述又無法明確捕捉的演奏風格特徵演變的動態過程,並澄清了一些歷史上長期模稜兩可的演奏實踐基本概念上的誤區。除了起到提升音樂學科完備性和科學性等理論目的以外,也希望能給21世紀資訊時代的演奏者如何作出符合音樂表演藝術固有價值的構思取捨提供參考。

目錄

序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對象和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對象和範圍
三、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內外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
二、音樂表演實驗研究的相關觀點
第三節 計算機可視化音響參數分析的研究方法
一、速度曲線
二、IOI偏離度曲線
三、力度曲線
四、演奏蠕蟲
第二章 巨觀速度彈性
第一節 相關問題的歷史文獻回溯
一、巨觀速度彈性的歷史淵源
二、19世紀後半葉關於巨觀速度彈性問題的爭論
三、20世紀的一些矛盾觀點
第二節 對錄音的可視化案例研究
一、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一樂章(例2-1)
二、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例2-2)
三、貝多芬: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第29首作品106第一樂章(例2-3)
……
第三章 微觀速度彈性與局部節奏伸縮
第四章 錄音技術的發展對演奏風格結構特徵的影響
第五章 結論
附錄一:唱片目錄
附錄二:演奏者年表
附錄三:光碟使用說明
參考文獻
後記
出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