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五人行

本書是五位人物小傳,它們分別是美國布道家葛培理、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特蕾莎嬤嬤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伊利·威塞爾。他們五位或多或少為讀者所知悉,但又可能只是一個模模糊糊的印象,甚或僅限於知道他們的名字。作者用有限的篇幅以比較翔實的資料,較細緻系統的描述了五位人物的主要經歷,介紹了他們從家庭成長到宗教、國際政治問題的基本觀點,對政界的影響。五位主人公既有成功的一面,也頗為人爭議。涉及本書部分人物的相關書籍坊間並不多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20世紀各種矛盾錯綜複雜。對於人和事,不同立場的人們各有不同的評價,本書表達的只是作者個人的見解,其立場和立論方式當然也不同於我們。需要指出的是,書中的許多議論顯示出鮮明的意識形態烙印,難免偏頗,乃至主觀臆斷,失之悖謬。特別是一些極端意識形態的觀點我們是不能苟同的,但了解這些觀點,對我們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美國尤其是一些極端意識形態主義者的態度是必要的,相信讀者在閱讀當中能夠加以分析、鑑別和批判。

目錄

第一章 葛培理:救恩

奶牛、惡作劇和夏洛特的乾草頂閣

“我想他們只是些著迷的人”

貧困的浸信會牧師

鍾愛華醫生的女兒

花哨短襪和手繪領帶

“吹捧葛培理”

“大愛的方式”

他所不了解的尼克森

帶著愛心去蘇聯

第二章 納爾遜·曼德拉:寬恕

特蘭斯凱地區裡的“大地”

約翰內斯堡的律師助理

我拳頭的力量

“黑花俠”

“這就是你們將死在這裡的島”

“這個犯人很對”

有葡萄酒的歇腳客

自由

第三章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真相

貧困、年輕先驅及文學抱負

“我?因為什麼?”

“在監獄腐爛的稻草上”

第三顆核子彈

“這些人一定多么渴望知道真相”

危險的邂逅

“一名反蘇的頭號詆毀者”

分裂的世界

第四章 特蕾莎嬤嬤:同情

斯科普里的博亞修一家人

貞潔、清貧和順從

駛往大吉嶺的火車

極度痛苦的肉身

向全世界擴展

挪威的森林

“明天就會停火”

“我有時發火”

第五章 伊利·威塞爾:回憶

名為錫蓋特的猶太小城

夜晚遠方的轆轆聲

“永遠記住它。把它銘刻在你心裡。你在奧斯威辛。”

《塔木德》和左岸

會晤弗朗索瓦·莫里亞克

“我是其中禱告的人”

人類的使者

反省邪惡的問題

書摘

第一章 葛培理:救恩:

“我知道上帝召我是要我做一名本質上和根本上的布道者。”

——葛培理

身高一米八八的他儘可能低地蜷縮在不大的機場候機區的塑膠椅子上。他穿了件無個性的粗花呢上裝和毛衣,長褲像是被北卡羅來納州山路旁的灌木頻繁剮蹭過的。可帽子引起我的注意:是漁夫和獵人戴的無形狀的布制帽子中的那種。它至少遮住他少許前額和腦勺後部長而厚密的白髮,他是不太經意地想避免被穿過這個小型機場的遊客認出自己來。

最奇怪的是,他根本無須親自來接我。我是來採訪他——世界上最著名的布道者的。我本可以叫輛計程車去北卡羅來納州蒙特里特他在山凹的辦公總部,或租輛車自己開去。可他親自隨著司機來會晤又一個要入迷地深入葛培理心靈的記者。

我們駕車回他的葛培理布道團在蒙特里特的辦公室時,就像那么多的記者一樣,我深深地被他對他人的關注能力所著迷。在車裡、午飯時、在訪談中,葛培理無意識地表露出罕見的讓人不拘束的能力,就像和多年的鄰居聊天那樣自在地與你交談。

我見過他和他的夫人路得,那是他在籌劃日後的1988年中國之行時。當時我曾提出了一些小建議。我在他那所位於蒙特里特附近的山頂上的舒適的鄉村式木屋待過。甚至在那時就給我深刻印象的是葛培理夫婦輕鬆自在的神態,有時葛培理因對這些年來他所遇到的傑出人物內容豐富、趣聞軼事的回憶和在差旅中積累的豐富經歷而更顯風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