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日俄三國關係史研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長春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叢書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成果叢書·歷史學類
平裝: 40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4513418, 7544513416
條形碼: 9787544513418
尺寸: 22.6 x 17 x 2.6 cm
重量: 621 g

作者簡介

陳景彥,男,1955年生,吉林德惠人,歷史學博士。曾任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日本中央大學、日本西南學院大學客座研究員、客座教授。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省第八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和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大學第師德標兵;多次獲吉林大學、長春市政府、吉林省政府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現任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日本史學會中日關係史分會會長;東北地區中日關係史研究會副會長;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日本史及中日關係史。代表作《二戰期間在日本的中國勞工》《19世紀中日知識分子比較研究》,參與編著《中日文化交流史事典》《滿鐵史》等,並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及其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內容簡介

《20世紀中日俄(蘇)三國關係史研究》主要內容簡介:20世紀中日俄三國關係史不僅是東北亞國際關係史中的核心內容,而且也是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20世紀中日俄(蘇)三國關係史研究》既介紹了日俄共同侵略中國的“兩強凌一弱”格局,又有中蘇聯合抗日的史實;既有雙邊的敵友轉換,又有三方的交叉博弈。既有政治利益的取捨,又有外交政策的得失;既有三國之間的交往,又有西方強國之參與,《20世紀中日俄(蘇)三國關係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重大項目最終研究成果,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錯綜複雜而又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中日俄三國關係的形成
第一節 中日俄三國關係溯源
一、源遠流長的中日關係
二、俄國東擴中形成的中俄關係
三、日俄關係的形成
第二節 日本對中國的覬覦
一、日本侵略台灣與吞併琉球
二、甲午戰爭與三國干涉還遼
三、日本大陸政策與俄國遠東政策的矛盾
第二章 進入20世紀的三國關係
第一節 義和團運動時日俄兩國對中國的侵略
一、日俄兩國是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的主力
二、沙俄趁義和團運動之機出兵占領東北
三、日本趁義和團運動之機出兵廈門欲占福建
第二節 日俄戰爭對三國關係的影響
一、日俄雙方的戰爭準備
二、日俄戰爭的最大受害者——中國
三、《朴茨茅斯條約》與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及附約
四、清政府的東北改制與日俄協約
五、東省鐵路公司與“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第三節 一戰爆發與三國關係
一、日本利用“天佑”侵入山東
二、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與俄國的反應
三、西原借款與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第三章 三國關係的初次變化時期
第一節 俄國十月革命與三國關係的變化
一、蘇維埃政權《和平法令》的頒布及其影響
二、《和平法令》頒布後的最國中蘇關係
三、日本出兵西伯利亞
第二節 一戰後的三國關係
一、中日關係與“五四運動
二、《中蘇協定》簽署前後的兩國交涉
三、《日蘇協定》的簽訂與中國的反應
四、幣原外交與田中外交
第三節 歐美列強與三國關係
一、列強對十月革命的干涉
二、列強的東北亞戰略對三國關係的影響
第四章 “九·一八”事變後的三國關係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中蘇兩國最初的應對
一、“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占中國東北
二、“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的應對
三、蘇聯對“日滿”的態度
四、西安事變與蘇聯的憂慮
第二節 中蘇聯合制日與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一、蘇聯對日政策的實質
二、“七·七”事變對中蘇聯合的推動
三、蘇聯對中國的政治、軍事支援
四、中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的交涉
第三節 日蘇邊界衝突與日蘇中立條約的簽訂
一、日本“北進”政策與張鼓峰、諾門坎事件
……
第五章 三國關係的特殊時期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與三國關係的新格局
第七章 敵友關係的轉變
第八章 中日建交後三國關係的變化與發展
終章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