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陸政策

日本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也稱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日本大陸政策於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因此中日甲午戰爭本質上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必然產物。

基本內容

大陸政策也稱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併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日本大陸政策於19世紀80年代趨於成熟,並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戰爭中得以實施。因此中日甲午戰爭本質上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日本近代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必然產物。

所謂“大陸政策”,是指作為島國的日本向中國和朝鮮等大陸國家進行武力擴張,夢想稱霸亞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總方針。作為一種侵略政策的形成,必有其歷史的必然性。日本“大陸政策”形成的歷史條件,則源於明治維新前後已奠定的經濟、政治、軍事,尤其是思想基礎。大陸政策原定為每五十年實施一次,但後來日本對外侵略的順利,改變了原來的策略,加快了步伐,大陸政策一共分六步:1.吞併台灣2.吞併朝鮮3.吞併滿蒙4.吞併中國5.稱霸亞洲6.稱霸世界

日本“大陸政策”的緣起,並非從日本近代開始的。早在豐臣秀吉(1536-1598)初步統一日本後,就曾於1592、1597年兩度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至德川幕府末期則出現了“海外雄飛論”。所謂“海外雄飛論”是當時日本儒學家、國學家和洋學家從不同角度集中論述的對外擴張主義思想,矛頭指向朝鮮和中國。因此,它並非某一思想家所提,而是多家主張的概括。其主要代表人物為本多利明、佐藤信淵和吉田松陰等。他們的主張雖具有不切當時日本實際的幻想性,但卻奠定了“大陸政策”的思想基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