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北京兵變

兵變起因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十五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二月二十七日,臨時參議會、臨時政府派蔡元培為專使,宋教仁、汪精衛為專員,到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 孫中山先生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就考慮到地處長江流域的南京,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均比北京地區要發達。在意識形態上,民主自由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鄰近南京的江蘇、上海、江西、安徽等省區,均處於革命武裝力量的直接控制下。迫使袁世凱離開北洋軍和舊的官僚體系,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有利於臨時約法的實施,國家也就不易偏離民主共和之軌道。

兵變經過


“北京兵變”是在袁世凱精心策劃和具體部署下進行的,“譁變”的部隊是袁世凱的嫡系親軍北洋第三鎮(師)。兵變的總體計畫是“兵變”開始後,如果南京方面做出讓步,“兵變”就嗄然而止。南京方面如果仍然堅持袁世凱必須南下就職,就把“兵變”擴大化。“變兵”進入紫禁城殺掉宣統和隆裕,然後宣稱“兵變”系專使所指使。於是,清帝退位的詔書自然失效。袁世凱則擁立慶親王奕劻之子載振為帝,聯合北方的一切反動勢力和南京臨時政府相抗爭。如果把革命鎮壓下去,袁世凱也就以大清再造者的身份“登台受禪”,變“大清國”為“大袁國”。袁世凱在登上總統寶座之前,就已經窺視皇帝的寶座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