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重要的是命題樣式,而非題型
高考作文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三大題型並存的局面。除話題型歷史較短(1999年全國卷首次出現)外,命題和材料題型則歷史悠久。這三大題型在歷年的發展過程中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如今已無本質的區別。話題題型的自主立意、自選角度、自選文體(除少數題規定文體外)等原則已為命題和材料題型所吸取,三種題型的界限已趨於模糊。一個話題和一個命題在文字構成上已變得很相像。如2006年重慶卷話題“走與停”和江蘇卷命題“人與路”可以說就是同一種簡單關係型樣式(區別只在於是否自擬題目而已)。同樣的情形也存在於話題與材料兩種題型之間,如2006年江西卷話題“雨燕減肥”,話題即材料本身,這與不給出話題的材料題可以說並無二致,再如2006年湖北卷“帶‘三’的詞語”也是介於話題與材料之間。由此觀之,簡單的區分三種題型意義已不重要(這其實很容易做到),重要的是把握各個試題問實質上的區別,也就是把握每個試題的關鍵點(或者說難點),這種區別有時看起來是具體而微的,然而卻是更為重要的,這就涉及到各種不同的命題樣式(題式)的問題。
二、破解命題樣式是作文的第一步
近年來的高考作文,分省命題逐漸增多,形式不斷變換出新,從而出現了若干種不同的命題樣式,各種樣式有各自的特點和難點,破解這些難點,也就成了作文必須經過的第一步。
舉例來說,2006年全國Ⅰ卷材料題“烏鴉模仿老鷹”,是一種“多義性材料”,這種命題樣式的特點是材料表現出的含義不是單一確定的,而是不確定的兩種甚或多種。材料中牧羊人和孩子對烏鴉行為的評價是相矛盾的,這樣就造成了寓意的不明朗,這是此題式的難點。對此考生必須多角度思考,也就是試題中提示的“全面理解材料”,做到了這一點,看似矛盾的地方就容易理解了。再如2006年山東卷材料題“詩歌《星星》”,是一種隱喻式材料,應對這種樣式的試題,關鍵在破解這種隱喻,這就需要將材料表現的意象與自己熟悉的現實生活或所學的知識聯繫起來(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同為一種題型也有不同的命題樣式),這裡僅舉兩例,其他命題樣式書中皆一一詳解,此不贅言。
三、讀透考題才有恰當的思路
拿到一個題目,確定了其命題樣式,還要將其內涵讀透,仍以“烏鴉模仿老鷹”為例,其樣式為“多義性材料”,其“多義性”就在於對烏鴉的行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解讀,從牧羊人的角度,可以解讀為烏鴉不自量力、盲目模仿、愚蠢可笑,“忘了自己叫什麼”;從孩子的角度則可以解讀為烏鴉勇敢、不甘平庸,見賢思齊,“它也很可愛”等等(這就是所要讀透的內涵)。解讀的角度既不同,立意構思行文也就多樣,具體用哪個角度行文,就看考生自己的選擇了。
四、命題樣式預測
本書通過對近年來考題的研究,歸納出18種命題樣式。本書對這18種樣式及代表性試題條分縷析,並提供相當篇幅的模擬訓練,每年的考題雖花樣翻新,但大體不會出離這些樣式。故本書的預測意義不在各單元的模擬題,而在這些命題樣式。可以說,通過訓練掌握了這些命題樣式,在來年的高考作文中做到應對自如將不再是難事。
目錄
第一訓練單元
高考經典題烏鴉模仿老鷹
對烏鴉事件的客觀報導
且拿勇氣寄乾坤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強化訓練1三隻螞蟻
生活猶如螞蟻前行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
強化訓練2 三個旅行者
花開不敗的時候
強化訓練3 挑水工和水罐
物盡其用
善於發現
要看到自己的優勢
感恩
強化訓練4 老鷹和蝸牛
殊途同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想有個家
勤奮與執著
強化訓練5 三個砌磚工人
腳踏實地
金錢的奴隸
胸有凌雲志,無高不可攀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第二訓練單元
高考經典題關於閱讀率的調查
我愛書香
指尖的世界
當快餐文化引領潮流
強化訓練1流行文化的影響
何處散發弄扁舟
美麗的流行,永恆的經典
強化訓練2中美青少年成功觀的異同
興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的生活規劃
我的生活規劃
成功是誰的
強化訓練3 兩對父子
貧窮也是一種財富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財富沒錯
強化訓練4 不同的享受
散步是一種享受
享受追求
享受因人而異
第三訓練單元
第四訓練單元
第五訓練單元
第六訓練單元
第七訓練單元
第八訓練單元
第九訓練單元
第十訓練單元
第十一訓練單元
第十二訓練單元
第十三訓練單元
第十四訓練單元
第十五訓練單元
第十六訓練單元
第十七訓練單元
第十八訓練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