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1759-1949年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內容簡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祖國西北邊疆、亞歐大陸的腹地,全區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1/6;周邊與8個國家接壤,有長達5700千米的界線。新疆古代時屬於泛稱的西域.歷史上.這裡是歐亞人口遷徙和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孔道。數千年歷史的發展和文明的沉澱,使今天的新疆成為一處有著深厚底蘊和豐富內涵的歷史文化寶地。步入近代,孤懸塞外的新疆飽受列強和境外侵略勢力的宰割與欺凌,成為一部近代中國邊患史的縮影。民國時期,軍閥割據,貧窮和戰亂嚴重地制約了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新疆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積極投身於各項建設事業中。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新疆已成為全國最有發展潛力的省區之一。作品目錄
總序引言
第一章 新疆自古就是多民族共存發展的地區
第一節 先秦時期
第二節 漢朝時期
第三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四節 隋唐宋遼金時期
一、突厥的興起
二、鐵勒在西域的活動
三、吐蕃與西域
四、回紇的興起及其在新疆的活動
五、契丹人在西域
第五節 元明時期
第二章 清朝統一天山南北與整合新疆民族的構想
第一節 天山南北的統一及軍政機構的設定
一、天山南北的統一
二、伊犁將軍等軍政機構的設定
第二節 新疆統一後的民族分布
第三節 清朝整合新疆民族的構想
一、重點放在天山北部
二、“移民實邊”為主
三、滿族為中心,各民族分居制約
第三章 新疆境內外的民族遷徙
第一節 西北各民族為主向新疆的遷徙
一、滿族
二、漢族
三、回族
第二節 東北及北方各民族為主向新疆的遷徙
一、錫伯族
二、蒙古族(察哈爾部)
三、索倫營(今達斡爾族)
第三節 新疆境內民族的遷徙
一、天山南部的維吾爾人遷居伊犁
二、塔里木盆地西緣的維吾爾人遷居天山南坡的東部
三、厄魯特蒙古重回伊犁遊牧
第四節 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蒙古分居天山南北
第四章 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現
第一節 新疆沿邊各部歸附清朝
一、哈薩克族
二、布魯特(今柯爾克孜族)
三、其他各部
第二節 清朝對新疆沿邊各部羈縻政策的變化
一、羈縻政策的主要內容
二、羈縻政策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現
一、沙俄在中亞的擴張和對我國西北邊疆領土的侵占
二、新疆沿邊哈薩克等部的內遷
三、近代新疆跨界民族的出現
第五章 設省前後新疆民族分布格局的變化
第一節 19世紀60-70年代新疆政局的變化
一、大規模反清武裝鬥爭的爆發
二、各地封建宗教割據政權的建立
三、浩罕軍官阿古柏的入侵
四、沙俄軍隊侵占伊犁
五、清朝派兵驅逐外敵,收復新疆
第二節 新疆民族分布格局的變化
一、新疆設省和政治經濟等變革
二、清朝調整新疆民族分布格局
第三節 國外人群進入與新疆民族成分的增加
一、俄羅斯族
二、烏孜別克族
三、塔塔爾族
第六章 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最終形成
第一節 人口10萬以上的民族
一、維吾爾族
二、哈薩克族
三、漢族
第二節 人口5萬-10萬的民族
一、回族
二、柯爾克孜族
三、蒙古族
第三節 人口1萬-5萬的民族
一、歸化族(今俄羅斯族)
二、錫伯族
三、烏孜別克族
第四節 人口不足1萬的民族
一、塔吉克族
二、塔塔爾族
三、索倫族(今達斡爾族)
四、滿族
第七章 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特點及其重要影響
第一節 特點
一、小聚集和大雜居同時並存
二、少數民族人口在總人口中占大多數
三、少數民族人口分布地域廣大
四、跨界民族比較多
第二節 對新疆穩定發展的影響
一、政治方面
二、經濟方面
三、文化方面
四、涉外方面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