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1月12日,莫斯科大學建於1755年1月12日,俄羅斯的最高學府。其現在的主樓位於麻雀山上。主樓39層,高達240米。主樓附近是大學生和研究生宿舍,共有5755個房間。
1月25日,俄羅斯的伊莉莎白女皇應伯爵伊萬·舒瓦羅夫上書請求,頒布了建立莫斯科大學的詔書。
三月
1755年3月,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出版了《宇宙發展史概論》,人類歷史上關於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第一個科學的假說——星雲假說誕生了。
四月
1755年4月,盧梭發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五月
5月21日(清高宗乾隆20年4月),翰林胡中藻因《堅磨生詩鈔》中多“悖逆譏訕”語被處斬。
乾隆皇帝於1755年5月平定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的武裝叛亂。
1755年5月,緬族頭領雍籍牙基本上統一了緬甸,建立貢榜王朝,雍籍牙占領大光之後,便登臨瑞大光寶塔(即今仰光大寶塔),頂禮膜拜,祈求消弭兵災,永保和平。
六月
6月7日,大不里士再次發生強烈地震,4萬人死亡。
1755年6月,清軍進入伊犁,準噶爾汗國滅亡。清朝派大和卓波羅泥都前往莎車,統治天山以南;留小和卓霍集占在伊犁掌管當地的伊斯蘭教。
八月
8月20日,法國文豪伏爾泰於1753~1755年以馬約瑟神父的法文本為素材,將《趙氏孤兒》改編為新劇本,名為《中國孤兒》。1755年8月20日開始在巴黎各家劇院上演,盛況空前。
十月
十一月
11月1日,一次巨大的地震使整個歐洲都感覺到了。這次地震是如此之強烈,以至遠在2815千米之外的內陸湖泊的湖水都隨震波而上下起落。葡萄牙里斯本市是繁榮的港口和貿易中心,這次地震的震中心就在該市西面的大西洋洋底。里斯本居民接連受到3次巨大的震動,他們事前並沒有發現任何災難的預兆。地震使城市建築毀壞,燃起大火,大批人員傷亡。接著發生了更糟的事,海底震波引起了海嘯,毀壞了港口的船隻,淹沒了城市。里斯本地震激勵了一位名叫約翰·米歇爾的英國地質學家,他第一次進行了地震研究。他認為地震是由地殼內傳播的震波引起的。米歇爾是地質學的分支學科—地震的奠基人。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葡萄牙里斯本市的高大優美建築物幾乎沒有一幢能倖存下來。許多人在建築物倒塌時喪生。在里斯本地震的6萬名罹難者中,可能大多數人是被隨之而來的海嘯吞沒的。
十二月
12月3日,華亭縣地震。
出生
4月11日,詹姆斯·帕金森在英國誕生。
6月1日,菲奧里洛(Federigo Fiorllo)出生,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1755年6月1日生於波倫斯維克城,卒於1823年。
9月24日,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1755年9月24日-1835年7月6日),生於日耳曼敦,逝世於費城。是美國政治家、法律家。1799年至1800年為美國眾議員。
12月3日,斯圖爾特(1755~1828) Stuart,Gilbert 美國畫家。1755年12月3日生於北金斯敦,1828年7月9日卒于波士頓。
逝世
2月10日,18世紀法國著名政治哲學家孟德斯鳩逝世,享年66歲。他於1748年出版的《論法的精神》堪與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媲美。
沈鳳逝世,沈鳳(1685-1755),江蘇江陰人。官南河同知。虬髯古貌,廣顙方頤, 世人稱為古君子。受書法於王虛舟(澍),淹通博鑒,工鐵筆,善山水。自言生平篆刻第一,畫次之,字又次之。畫多乾筆,嘗臨倪瓚小幅,鑒者莫辨。袁枚極重之,隨園聯額皆其其手書。晚年不肯刻石作畫而肯書。有謙齋印譜。卒年七十一。
畫家李方膺去世,乾隆二十年(1755),畫家李方膺去世,終年六十一歲。李方膺,字虬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等,江蘇南通人。他父親李玉鋐官至福建按察使,很受雍正帝賞識。雍正七年(1729),李玉鋐入覲時,雍正帝賜其第四子李方膺知縣職。李方膺至山東樂安、蘭山任知縣,後因反對總督王士俊強令墾地而入獄。乾隆帝即位後,治王士俊罪,李方膺才被釋復官,調任合肥,代理滁州知府。不久他因不肯逢迎而被罷官。其後寄居南京,賣畫為生。李方膺善畫松、竹、梅、蘭及小品,主張直接向生活學習,創造出自己的藝術風格,曾自題梅花詩云:“鐵乾銅皮碧玉枝,庭前老樹是吾師,畫家門戶終須立,不學元章與補之。”用筆倔強放縱,不拘成法,老乾新枝,蒼勁有致,人稱“蟠塞妖矯於古法未有”。他畫的《風竹圖》,以禿筆畫竹葉,橫塗縱抹,表現出竹子在風雨中飄搖的神態,情景交融,別有意境。他畫的《游魚圖》,用簡潔洗鍊的筆法,畫出春水方漲時,一群活潑可愛的魚兒的稻田裡暢遊的情景,表現了熱愛生活,讚美自由的天然情趣。李方膺的作品,詩情畫意和諧一致,內容與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史學家全祖望去世,乾隆二十年(1755),全祖望因病去世,終年五十一歲。全祖望字紹衣,學者稱謝山先生,浙江鄞縣人。乾隆時進士,改庶吉士。曾與侍郎李紱共同借抄《永樂大典》,世人漸知大典之可貴。全祖望尚氣節,不肯逢迎權貴,為當事者排斥,散館列下等,以知縣用。遂辭官歸里,專心著述。他家境貧寒,衣食難繼,而筆耕不輟,寫出許多重要的著作。他曾先後主講蕺山書院和端溪書院。著有:《鮚琦亭集》、《外編》、《詩集》、《經史問答等》。全祖望人格高尚,重氣節,生平推崇黃宗羲,承黃氏遺志,從四十二歲起,經過十年辛勤努力,續修完成《宋元學案》,為研究學術史作出了貢獻。他還致力於宋末和南明史事及浙東鄉土文獻的蒐集與整理,為明末清初抗清死節的忠貞之士、耆舊先賢、進步學者,撰寫碑銘志傳,表彰他們的民族氣節和高尚品質,記述其學術流派、造詣及品行,對後人了解明末清初的學術思想史大有裨益。
張廷玉逝世,張廷玉(1672—1755)。廷玉字衡臣,桐城人。軍機處規劃多出其手,前後居官五十年。著有《澄懷園全集》。
歷史記載
清軍征討達瓦齊
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清軍兩路出師征討準部達瓦齊。北路以定北將軍班第為主帥,定邊左副將軍阿睦爾撒納為副,額駙科爾沁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郡王青滾雜卜、納默庫、班珠爾,尚書達爾黨阿,將軍阿蘭泰,內大臣瑪木特為參贊。統兵三萬出烏里雅蘇台。西路以定西將軍永常為主帥,定邊右副將軍薩喇爾為副,親王額琳沁多洋濟、車凌,郡王車凌烏巴什、貝勒車凌孟克、邑布騰,總督鄂容安等為參贊,統兵二萬出巴里坤,約定伊犁東北三百里處博羅塔拉河會師。兩路分別以阿睦爾撒納、薩喇爾各率精兵數千名,仍用舊為前鋒,兩路將軍及參贊在後緩行。準噶爾各部見清軍進剿,望風而降,各台吉、宰桑帶領所屬,或數百戶、或數千戶,攜酒牽羊,接應清軍。師行千里,兵不血刃,兩軍於五月初一日會師博羅塔拉河。清軍進剿之時,達瓦齊尚在伊犁縱酒為樂,全不設備。及聞大軍將至,急遣親信宰桑出令徵兵,而自率親兵萬人,退往伊犁西北一百八十里格登山,阻淖為營,企圖抵禦。清軍擒獲其親信宰桑,盡知所部解體狀,士氣倍增,爭渡伊犁河,長驅追襲。將至格登山時,侍衛阿玉錫等乘黑夜帶二十餘騎往探道路,又豎起軍旗,突入達瓦齊軍營,吶喊衝殺。敵眾驚潰,自相蹂躪,達瓦齊率二千餘人逃走,餘眾皆不戰而降。後達瓦齊逾天山,南走回疆,部下半途散逃,僅率百餘騎奔投烏什城。城主霍吉斯舊與達瓦齊親善,但此時已得將軍班第檄文,故意派人攜牛酒迎候,乘達瓦齊酒醉時,擒獻清軍。與此同時,青海叛酋羅卜藏丹津亦為清軍俘獲。二人遂被檻送京師。乾隆帝御午門受俘,赦免他們死罪,又封班第為一等誠勇公,薩喇為一等超勇公,霍吉斯為郡王,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食親王雙俸。此次清軍出師僅百日,無一戰之勞,而準部悉平。
湖北設立絲織局
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二十日,湖廣總督開泰把湖北設立絲織局事報聞朝廷。原來荊州素出綾絹絲布,所需絲都產自湖北本省,但工匠技藝陳舊。若請江浙工匠教以染造,自可改觀,並可紡織綢紗。於是,開泰經與撫臣並在省司道共同捐辦,由江南雇募工匠至楚,又選覓荊州工匠到省,設立織局,使之試織。結果所織宮綢府紗,頗肖江南所產,商店也都聞而購買。
阿睦爾撒納逃歸作亂
乾隆二十年(1755)八月,阿睦爾撒納降而復叛。先是,清軍征準噶爾前,乾隆帝已定事平之後,仍眾建以分其勢之策,按杜爾伯特、輝特、和碩特、綽羅斯四部,分封四汗,如喀爾喀例,設立旗分盟長,令四汗兼理,各部俱在原處遊牧,不必遷移。而阿睦爾撒納欲為四部總汗,專制西域。乾隆帝慮其有此異志,故當出師之初,即密諭班第,告以朝廷處置意見,又使額附色布騰巴勒珠爾暗中監視。不料色布騰反與之親昵,阿睦爾撒納亦倚其為奧援。乃伊犁平定、色布騰隨大軍凱旋時,阿睦爾撒納私以己意請其代奏,約以七月下旬待命。班第、鄂容安留駐伊犁,與阿睦爾撒納、薩喇爾商辦善後事家。阿睦爾撒納隱以總汗自居,將達瓦齊財產據為己有,凡有讎隙者,任意殺害。不穿清朝翎頂。用兵行令也不用定邊左副將軍印信,而私用“噶爾丹策零小紅鈐記”。不與班第等商量,擅自調兵九千防守哈薩克。至書鄰部諱言降清事,只說統領滿、漢、蒙古兵來平準噶爾。此外,對於應辦之事,一味拖延,唯與宰桑頭目私相往來,行蹤詭秘。又指使黨羽散布流言,謂“不立阿睦爾撒納為汗,終不得安”。班第、鄂容安等將此奏聞。乾隆二十年六月二十八日,乾隆帝以阿睦爾撒納叛跡昭著,密令班第將其在軍中誅除,勿懦忍貽後患。但此時大部清軍已撤,留駐兵丁僅五百人,班第等不敢舉事,遂以進行將行分封四汗,詔令阿睦爾撒納九月至熱河行飲至禮,偕諸部台吉一同受封為由,催其入覲,欲就內地執殺。還令喀爾喀親王額琳沁多爾濟與他之同行,暗中監督。阿睦爾撒納與色布騰原本有約,但色布騰回京後,見情況有變,不敢為他代奏。阿睦爾撒納待命不至,不得已而起程,沿途遷延,仍存僥倖。到八月中,尚無音信,疑事有變,恐入覲遭禍,遂謀叛亂。八月十九日,他行至烏魯古河地,以距原牧地不遠,詭言暫歸治裝,交出定邊左副將軍印信,由額爾齊斯河間道逃歸。額琳沁多爾濟次日醒悟,追之不及。乃馳報班第。阿睦爾撒納派人搶掠台站,斷絕清軍糧道,公開號召伊犁諸厄魯特起而為亂。於是,伊犁諸喇嘛、宰桑等爭相回響,率兵搶掠伊犁。班第、鄂容安等帶五百兵丁向崆吉斯撤退,二十九日,至烏蘭庫圖勒,被趕來叛軍重重包圍,力戰不支,班第自刎,鄂容安刺復而死,薩喇爾被俘。剛剛平定的準噶爾重新陷入混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