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地道揭開神秘面紗
園區存留了1917年英美菸草建設的別墅樓兩座,華人賬房一座,大型煙庫42000平方米,其他百年建築物12000平方米,另有辦公樓四座以及保存完好的地道群六公里。
在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負責人王遠的帶領下,記者進入地道群一探究竟。地道是用百年前的條石建成,規模龐大,高約1.8米、寬1.5米,可容納兩人同行,內有衛生間、地下指揮部等。牆壁上現存不少用水泥製成的宣傳欄,均為紅底白字,寫著“提高警惕 保衛祖國”“毛主席萬歲”等標語。地道原本是泥土路面,被發現後,園區進行了保護改造,鋪設了磚石路面,並設計了環形燈光,給人穿越時空隧道的感覺。
採訪時,記者碰到了兩位前來參觀的市民。“以前總聽老一輩說起大英煙公司里有地道,但始終沒見過,這幾年被開發後,一直想來看看,沒想到裡面這么壯觀。”其中一位市民對記者說,地道的主體結構保存完好,各個通風口通暢,貫穿整個園區,可以直接到達廿里堡火車站,“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年代,能夠建造出如此規模的地道,令人嘆為觀止。”
王遠告訴記者,通過探索及修復發現,地道群由三期工程構成,1917年大英煙公司時期修建的為一期工程,解放初期擴挖的為二期工程,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修建的為三期工程,三期工程錯綜複雜。“今年7月份,在對園區9號鴛鴦庫進行修復性保護時,在地下1米意外發現了一個地道口,經過進一步探索,一個龐大、神秘的地道群才一步步揭開面紗。”王遠說。
170家客戶已入駐園區
1917年,大英煙公司在此設廠,是國內目前建廠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菸葉復烤廠,總占地面積340畝,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2011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將此處列為“百大新發現”之一;2013年,被評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入省級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據王遠介紹,濰坊1532文化產業園依託百年建築群,在文物保護的前提下,於今年3月份開始進行基礎設施整體完善改造。經過完善改造,目前,園區一期投資1.2億元(預計總投資3億元),已修復道路1.4公里,綠化硬地面積16000平方米,改造倉庫40000餘平方米,建成1800平方米多功能美術館一處,可容納700餘人,建造創意廣場空間兩處,青年旅社一處。
“現在,園區引進影視、攝影、雕塑等文化企業14家,鼎意智造(山東工業科研中心)、花果VR、北京海印天鏡等一批特色重點企業。”王遠說,園區配備有接待400餘人的工作餐廳,60餘房間的賓館,容納800餘人的美術館,200餘人可舉辦創客活動的大型創客空間一處,現已舉辦各類會展、創業培訓、講座20餘次,參加人員3000餘人。
截至2017年11月底,園區招商進駐客戶群體170家,涵蓋文化藝術、旅遊商貿、消費餐飲等各個行業,例如王少倫美術館、藝蓮公園文創館體驗店、周末藝術市集等項目,系統性地逐步充實到園區,帶動了園區中國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活動、品牌企業以及關聯產業的均衡發展,促進了濰坊南部片區的整體業態提升與改變,實現了就業拉動、文商旅遊融合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創業特色示範區、時尚聚集地和旅遊新景區。
三大片區
突出文創產業
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突出特色園區建設,進一步促進老工業廠區綻放新活力,奎文區按照文化名市建設的有關要求,依託1532文化產業園,對歷史文化遺蹟做好保護性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文商旅產業,著力打造濰坊新名片、“城市會客廳”和文創新核心。
1532文化產業園規劃為文創藝術區、高端消費體驗區和創客辦公三大片區,按照“一園”、“五區”、“三基地”、“二空間”的目標定位,充分利用地面10萬餘平方米優秀歷史建築,地下6公里地道群,搭建一處文商旅綜合發展的文創創業產業聚集區。“一園”,即建設一處獨具特色的創業園區;“五區”,即文創創業核心區、創客辦公社區、3D創業部落區、高端消費體驗區、雕塑及裝置藝術發展區;“三基地”,即創建創新創業基地、影視攝影基地、工業建築遺存旅遊示範基地;“二空間”,即眾創空間、創意廣場空間。
另外,1532文化產業園整合紅色資源,蒐集有關圖片及影像資料,結合南部片區周邊區域的紅色文化,正在打造全省唯一的工業建築遺存紅色文化品牌,建設大英煙公司歷史文化及黨性教育一體化教學參觀展館。“近期,將投資建設4400平方米集婚紗攝影、商業攝影、電影拍攝為一體的綜合性影棚一處。”王遠說,未來3年,1532文化產業園將圍繞“各形態藝術創作/辦公區,高端藝術關聯資源系統,藝術品展示/銷售系統,多元完善的商業配套系統,傳統手工藝匠人系統,文化旅遊創客孵化系統”六大規劃功能,著力搭建成為區域性、現代化的文創旅遊基地。
“屆時,容納客戶700餘家文創企業的1532文化產業園,將成為山東半島大型文創綜合體園區和濰坊的‘城市會客廳’,在全國樹立文創園成功典範。”王遠說。